首页 > 评测频道 > 正文
吃不到葡萄不说葡萄酸 试新奥迪A4旅行版
 

  曾几何时,Audi A4在中型轿车市场上拥有不小的能见度。别于此一级距的对手,A4拥有独树一格的中庸车格;而2008年登场的新一代A4,更强调Audi原厂所欲传达的科技本质。

  运动化车头风格

  就车头看来,A4 Avant与先前笔者所试的A4房车区别甚小:招牌盾型水箱护罩内嵌四环厂徽,为其塑造不容错视的辨识特征。而车头的整体设计,也依附水箱护罩的线条而生。倒梯型的水箱护罩,向引擎盖延伸出两道明显折线;两侧头灯亦显露睥睨天下的气势。

  招牌盾型水箱护罩,让人一眼就认出这是「Audi出品」;略带睥睨的头灯设计,加让线条立体的保杆造型,为A4 Avant塑造出强烈的运动气息。

  新一代A4耀眼的LED日间照明灯 (下图) ,在此次所试的A4 Avant上并未现身 (上图) ,不过未来导入国内贩卖的A4 Avant,将标配14颗LED组成的日间照明灯组。搭配HID气体放电式头灯,提供绝对抢眼的视觉效果。

  不过仔细观察,眼前的这辆A4 Avant,似乎与笔者先前接触的A4有些差别。耀眼夺目的LED日间照明灯,在此次所试的A4 Avant上并未现身,而繁复的灯组设计,在此也显得较为寻常平凡。未来导入国内贩卖的A4 Avant,仍将标配14颗LED组成的日间照明灯组,搭配HID气体放电式头灯,提供绝对抢眼的视觉效果。

  在营造动感气息上,A4 Avant的保杆设计也发挥相当作用。在水箱护罩的下缘,设计师巧妙地雕塑出内凹线条,并辅以直立的进气坝设计,打造宛如F1赛车的前翼造型,动感体态也油然而生。

 

  车侧身段更加流畅秀逸

  过往论起国内的旅行车款,相信许多网友第一个想到的即是A4 Avant。即便在旅行车的基础线条下,上一代A4 Avant仍拥有流畅匀称的身段。而演化至现行世代,新一代A4 Avant在车身加长120mm下,不仅车身显得更加修长;同时细节上的变化,也使A4 Avant的车侧造型更富迷人风采。

  在D柱的部份,最能看出新旧两代车型的差异所在。新一代A4 Avant融入Coupe的车侧线条,D柱斜倾的角度更加明显;而窗框线条也收落的更为流畅,展现出宛若双门轿跑般的斜背身形。此外车侧除了车身腰线外,在门板下缘,原厂也加入光影效果突出的「Dynamic Line」钣金折线,更添立体变化。

新一代A4 Avant的车宽增加,再加上压缩的尾灯造型,
整体横向视觉效果更为突出。同时在尾灯上缘、门板和后保杆等处,
多道钣金折线的运用,也使A4 Avant的车尾不显单调。

  目光顺着D柱滑落,A4 Avant的车尾仍保有上一代车型的优雅基调;不过在强调动感的概念下,设计师略微压缩了尾灯高度,加上略增的车身宽度,整体横向视觉更为强烈。同时在尾灯上缘、门板和后保杆等处,多道钣金折线的运用,也使A4 Avant的车尾不显单调。

  科技氛围融入驾驶导向座舱

  打开车门,映入眼帘的是Audi特意强调的科技氛围。承袭自A6车系的设计铺陈,大片铝合金饰板横见于驾驶座正前方,缀饰着仪表板周围,并延伸至中控台上方区块,包围着6.5吋的彩色液晶显示屏,整体的科技质感即刻展现;而设计师也适当辅以核桃木纹饰板,给予A4 Avant应有的豪华气度。

新一代A4的车室设计略带驾驶导向的考虑,
而在大片铝合金饰板和6.5吋彩色屏幕的铺陈下,
Audi一贯强调的科技质感也愈显明确。

  仪表板部份,A4 Avant采用左右对称的双环式设计,搭配红针白字的时速、转速表组;中央行车计算机则提供多项信息,包括音响系统、时间、里程、档位和车外温度等,让驾驶得以清楚进行阅读。为了强调运动气息,Audi Taiwan引进的A4 Avant车系,一律采用三幅样式的多功能方向盘;采用透气皮革包覆的三幅式方向盘,具备凹凸有致的盘幅设计,更能确实掌握转向操作;同时换档拨片也列为标准项目,驾驶想要小小激情一番也不成问题。

此番A4 Avant全车系皆采用三幅式方向盘,透气皮革搭配凹凸有致的盘幅造型,
以及方向盘换档拨片,赋予驾驶更具运动风格的操驾接口。

  身为A4 Avant入门产品的2.0 TDI车型,音响系统采用原厂称为「Audi Concert」的单片吸入式音乐,搭配10组扬声器系统。音响面板采用MMI线传多媒体接口,以多组按钮搭配中央旋钮进行操作;而包括车辆设定、蓝芽通讯系统和各项信息也都利用此一面板控制,提供高度的整合效能。

 

  空调系统安置在音响面板下方,同样采用类似的接口设计,乘员可利用中央旋钮,直觉式的调节恒温空调温度。不过略嫌可惜的,A4 Avant 2.0 TDI车型并未搭载双区恒温空调,后座也缺少出风口设计,整体舒适性还可再加强。2.0 TDI车型仅标配单片CD音响和恒温空调系统,不过其余诸如按键启动功能、定速巡航系统、双前座电调功能、感应式头灯、感应式雨刷、电子手煞车和Audi Hold Assist主动驻车辅助系统等配备仍未缺席。不过诸如按键启动功能、定速巡航系统、双前座电调功能、感应式头灯、感应式雨刷、电子手煞车和Audi Hold Assist主动驻车辅助系统等配备,仍为A4 Avant维持级距应有的配备水平。

  全景式电动天窗

  A4 Avant车室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配备,便是全车系标配的全景式电动天窗。呼应旅行车的闲逸气氛,大面积的全景式天窗延伸至后座上方,为后座乘客带来同样的宽敞天空;而前座区块,也具备电动上掀,或是向后滑开两种开启模式,让乘客零距离地接触大自然。

大面积的全景式电动天窗,已成为许多休旅车型不可或缺的配备。
A4 Avant的全景式电动天窗除了两段开启模式外,也具备电动遮阳帘之配备。

  此外乘客也不用担心炎炎夏日下,被烈日晒得晕头转向;全景式天窗亦包含电动遮阳帘的设计,不想直接曝晒在烈日下时,仅需按个按键,遮阳帘便可完全遮蔽车室顶蓬。不过由于天窗面积相当庞大,使用时必需长时间按压按键;若能加入One-Touch的设计,在使用上相信能更为便利。

  行李厢隔板独具巧思

  根据原厂数据,A4 Avant的行李厢容积为490公升。行李厢开口宽敞,底板亦相当平整,在行李或物品取放上十分便利。加上6/4分离的后座椅背系统,最大置物容积可一举扩大至1,430公升之谱;再加上行李厢隔板、双面两用底板和隔网等配件,使得A4 Avant的空间机能更形多变实用。

  A4 Avant拥有490公升的基础行李厢容积,在后座椅背打平后,
可扩大至1,430公升之谱;此外独特的隔板设计,
在行李取放时可沿滑轨上移,增添实用机能。

  此外在行李隔板的部份,A4 Avant也具备相当的设计巧思。一般常见的行李厢隔板,仅具收纳和拉出固定两种模式;在欲取行李厢内物品时,往往必需讲整片隔板完全收覆至滚动条之中,才能顺利拿取行李。不过在A4 Avant之上,设计师特别在D柱内侧增加一条滑轨;使用时仅需将隔板稍微上扳,隔板便会沿滑轨向上滑移,让物品提取更为便利;要阖上时也不用再伸长手臂,实为相当聪明的机构设计。

  新世代共轨式柴油引擎+无段变速系统

  此次所试的A4 Avant,Audi Taiwan为其搭配2.0升TDI柴油引擎和Multitronic无段变速系统的组合。A4 Avant搭载的新一代2.0升TDI柴油引擎,采用了共轨式喷油系统;动力数据也小有差异,最大马力来到143匹,柴油车首重的扭力峰值则达到32.7公斤米。

新一代2.0 TDI柴油引擎采用共轨式喷油系统,
最大马力提升至143匹,扭力峰值则有32.7公斤米。

  Multitronic无段变速系统则具备八速仿真档位,此一搭配可看出在燃油效能上的考虑。发动引擎可发现,新世代柴油引擎,在静肃性上已有显着的提升;过往扰人的哒哒声响,在A4 Avant车室内已有相当程度的抑制。

 

  加速力道充裕有余

  实际上路,柴油动力传递出的加速感受依旧让人着迷:尽管搭配强调换档平顺性的Multitronic无段变速系统,但油门深踏下,扭力涌现的情形仍是畅快无比。在山区的上坡路段,引擎转速不必带高,1,500rpm左右便能平顺前进;右脚稍稍带多一些,细腻的齿比变换,转速一过2,000rpm,驾驶立即便可获得扭力支持,持续拉高车速。

  在上坡路段,引擎仅需以1,500rpm左右便能平顺前进;
油门渐深下,转速一过2,000rpm,
驾驶立即便可获得充足的扭力支持,持续拉高车速。

  在变速箱方面, Multitronic无段变速系统的换档细腻度无庸至疑,各档位间的切换平顺柔滑,乘坐舒适性堪称一流。不过与过去接触的CVT变速箱相比,Multitronic无段变速系统仍保有些微的档位分明感,不会如同骑乘速可达机车一般,档位间毫无分别可言。

  弹指间相当轻脆的换档拨片,亦提供不少的驾驶乐趣。变速箱对于退档操作的限制不多,大部份时间,驾驶都能以拨片介入进行主动退档,带来即刻的扭力输出。不过在手排模式下,转速拉升至4,500rpm以上,变速箱仍会自动升档。

  转向系统辅助渐进

在一般市区低速时,电子转向系统给予相当程度的辅助力道;
不过随着车速加高,此时方向盘的转向手感逐渐加重,
而自其回馈的路感也变得清晰,与低速时的感受截然不同。

  接下来谈谈A4 Avant的转向系统:甫上车时,稍加感受一下方向盘手感,相当轻手的低速转向操作,对于驾驶双手而言可谓毫不费力;举凡停车或是回转等动作,皆可轻松完成。不过如此的辅助力道,却让人对于高速下的路感回馈有些疑义。

  随着车速加高、来到弯道,此时转向系统却有显着的变化。此时方向盘的转向手感逐渐加重,而自其回馈的路感也变得清晰,与低速时的感受截然不同。驾驶可更清楚掌握四轮的抓地力情形,同时车头指向也更为明确,赋予更充分的驾驭信心。

A4 Avant的悬吊设定考虑到舒适观点,在一般道路上,
一些细微的路面坑洞对于乘坐舒适性的影响不大,
悬吊仍可明快地吸收弹跳和震动。

  逐步了解动力和转向特性后,悬吊系统则是凑齐A4 Avant动态表现的最后一颗棋子。平心而论,A4 Avant的底盘表现仍是偏向舒适考虑。阻尼特性称不上硬调,但又不会觉得过于软脚:悬吊系统对于一些路面瑕疵,能够明快地吸收弹跳和震动,维系一般行路所需的乘坐舒适性。

  驶入弯道,悬吊系统对车身的支撑性仍足,但似乎可以再稍微硬派一些;微微的侧倾随着车速渐快而浮现,高速弯角内,虽然车速得以追高,不过轮胎传来的些许抗议声,则提醒驾驶抓地力已滨临极限,需要略放油门来减缓车速。

阻尼系数可再硬调一些,A4 Avant在高速入弯下侧倾逐渐浮现,
加上前驱设定和旅行车型的尾部负担,
弯道操控的表现称不上激情,仅能量力而为。

  此外,前轮驱动的底盘特性,加上旅行车型略显庞大的车尾身段,在狭隘的小幅度弯角内,也让A4 Avant的车身动态显得有些吃紧,转向不足的现象,使其略少一些行云流水的过弯感受,节奏的掌控上需更加细腻一些,才能顺畅的完成高速弯道操驾。

  

19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