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问世的Mercedes-Benz M-Class,瞄准当时正逐渐兴起的SUV市场,并在卖座电影「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亮相造势而掀起话题,事隔至今超过10年,M-Class在车坛的地位已受到肯定,趁着第二代小改款车型登台之际,也让我们一同来领略M-Class的进化。
为了能够迎和北美地区的消费大众对于SUV车型的喜爱,Mercedes-Benz推出了不同于既有G-Class越野诉求的M-Class,而问世后亮眼的销售成绩不仅成功开拓了LSUV市场,更让不少豪华品牌如Lexus、BMW、Volvo以及Porsche等纷纷加入战局。
问世至今超过10年,M-Class在车坛的地位已受到肯定,趁着第二代小改款车型登台之际,也让我们一同来领略M-Class的进化。
有了第一代M-Class良好的根基,在2005年问世的第二代M-Class挟着正为成熟的产品力,推出后不到三年的时间,便已在全球各地获得超过30万名以上的车主青睐,而原厂也于2008年的纽约车展上,发表了第二代M-Class的小改款车型,也就是此次试车的主角。
小改身形,更具时尚运动风味
继不久前的新车发表会之后,试车组再次与Mercedes-Benz小改款M-Class相遇,不过有别于前一回的匆匆一瞥,仅能对新车留下粗略的印象,这次试车组有着整整一天的时间,足够好好发掘M-Class小改款的菁华所在,而首先就让我们从外观来开始吧。
继不久前的新车发表会之后,试车组再次与Mercedes-Benz小改款M-Class相遇,不过有别于前一回的匆匆一瞥,仅能对新车留下粗略的印象,这次试车组有着整整一天的时间,足够好好发掘M-Class小改款的菁华所在。
虽然就第一眼的印象而言,此次M-Class小改款的幅度并不算大,依旧延续第二代车型在2005年问世时的轮廓,但有别于首代M-Class略带美式粗矿的感受,第二代M-Class更贴近都会的风格,显然更为主流市场所接受,而此次的小改款工程则在原有的基础上,让M-Class的样貌更为精致。
车头部分的造型,可说是此次M-Class小改款在外观最大的更动所在,首先最明显的,莫过于在头灯内侧下缘新增了切角的立体设计,与前保杆上改为凹字型的气坝相互呼应,两侧雾灯基座的线条也修饰得更为例落;除此之外,小改款M-Class的水箱护罩虽然仍维持三道横栅设计,但整体面积却略微放大,搭配矩形网状进气口与金属色泽的装饰,营造出精致而霸气的正面身形。
车头部分的造型,可说是此次M-Class小改款在外观最大的更动所在,首先最明显的,莫过于在头灯内侧下缘新增了切角的立体设计,与前保杆上改为凹字型的气坝相互呼应。
小改款M-Class将雾灯基座的线条修饰得更为例落,而水箱护罩虽然仍维持三道横栅设计,但整体面积却略微放大,搭配矩形网状进气口与金属色泽的装饰,营造出精致而霸气的正面身形。
和车头相较,M-Class小改款车侧更动幅度就来得小了许多。全新样式车外后视镜除了造型更流线,转向指示灯也有更好的辨识度,而采广角玻璃镜面的设计,更可减少驾驶时的视觉死角;另外,全车系标配的车顶架与登车踏板,则增添了M-Class的休闲气息,而一如先前在GLK-Class的操作手法,此次引进的M-Class选配了跑车外观套件,包括全车深色隔热玻璃、19吋双肋5爪轮圈、镀铬外观套件等,都让运动气息更为突显。
和车头相较,M-Class小改款车侧更动幅度就来得小了许多。全新样式车外后视镜试一大重点,另外总代礼也将防滑材质登车踏板列为标准配备,让上下车辆更为轻松。
M-Class小改款车型的全新样式车外后视镜除了更流线,转向指示灯也有更好的辨识度,而采广角玻璃镜面的设计,更可减少驾驶时的视觉死角,而全车系标配的车顶架则增添了M-Class的休闲气息。
将视线移至车尾,小改款M-Class在此处的更动主要集中于保杆部分,除了将造型略做润饰之外,特别在两侧新增了红色反光板的配置,提供后方来车更为清晰的辨识效果,而反光板面积更延伸至车侧,即便以倒车方式驶出车库或直式停车格,两侧来车都能更清楚察觉。另一方面,小改款M-Class尾灯也因选配跑车外观套件而采深色处理,和整体的运动风格更为契合。
将视线移至车尾,小改款M-Class在此处的更动主要集中于保杆部分,除了将造型略做润饰之外,特别在两侧新增了红色反光板的配置,提供后方来车更为清晰的辨识效果。
小改款M-Class新增的反光板面积延伸至车侧,即便以倒车方式驶出车库或直式停车格,两侧来车都能更清楚察觉。另一方面,小改款M-Class尾灯也因选配跑车外观套件而采深色处理,和整体的运动风格更为契合。
座舱小幅修饰,质感与配备水平同步提升
借着实用的登车踏板进入小改款M-Class座舱,在熟悉中带着新意的氛围中,首先吸引试车组目光的,莫过于全新设计的四扶式样多功能真皮方向盘,除了下方的镀铬设计让视觉效果更为大器,在操作多功能按键时也更为顺手;此外,小改款M-Class除了原本科技感十足的线传排档杆,更将换档拨片列为标配,满足喜爱操控快感的消费者。
进入小改款M-Class座舱,在熟悉中带着新意的氛围中,首先吸引式车组目光的,莫过于全新设计的四幅式样多功能真皮方向盘,除了下方的镀铬设计让视觉效果更为大器,在操作多功能按键时也更为顺手。
在配备水平方面,小改款M-Class也有相当的提升,原本驾驶座电动调整附记忆功能的设计,扩及到了前乘客座,而娱乐接口也升级为Telematics NTG 2.5通讯影音系统,虽然酷炫程度不若其它新世代对手,但整合新增的蓝芽通讯与支持iPod的Aux-in外接音源功能,无论在科技感或使用便利度上,都更胜于小改款前的M-Class车型。可惜的是,此次试驾的ML320 CDI为M-Class车系入门产品,因此并未将电动天窗列为标准配备,稍稍减损了LSUV车型所该具有的休闲氛围。
座舱内部,小改款M-Clas原有的格局与铺陈不变,原厂在质感提升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让乘坐舒适性向上提升。
小改款M-Class的娱乐接口升级为Telematics NTG 2.5通讯影音系统,整合新增的蓝芽通讯与支持iPod的Aux-in外接音源功能,无论在科技感或使用便利度上,都更胜于小改款前的M-Class车型。
选配的跑车化套件除了外观部分,亦延伸至座舱内的铺陈,包括由Alcantara与Artico人造皮革所包覆的双前座跑车座椅、铝合金车内饰板、铝合金脚踏板、跑车化仪表,以及车内灯光套件等,让车辆内外有着一致的运动风格,其中车内灯光套件在包括背架与前座椅下方等处,皆提供了照明的设计,更让人感受到M-Class贴心的一面。
小改款M-Class除了宽敞的乘坐空间,包括车内灯光套件、多处隐藏式置物空间,与扩及至前乘客座的记忆功能电动座椅,都让整体舒适性更为提升。
在空间表现与机能性部分,虽然M-Class延续小改款前水平,但仍有不少让人称道之处。采用线传式排档杆的设计,使得M-Class能够腾出原本排档座位置为前置杯架,加上前后座大型扶手、前座扶手后方的置物盒,以及中控台右侧下方的置物网等,都能够供车主做为摆放零碎物品之用。
在五人乘坐的状态下M-Class即具备551公升行李容积,除可藉由6/4分离前倾后座椅弹性扩充空间,并提供私密性的伸缩式行李箱遮板以及让满载物品或宠物同行时更为安全的行李厢分隔网。
来到车辆后方,小改款M-Class除了将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电动尾门列为标准配备,让启闭动作便利轻松,在五人乘坐的状态下M-Class即具备551公升行李容积,并可藉由6/4分离前倾后座椅弹性扩充空间,而提供私密性的伸缩式行李箱遮板,以及让满载物品或宠物同行时更为安全的行李厢分隔网,都让M-Class拥有水平以上的空间机能。
在仔细端详过小改款ML320 CDI在外观与内装的种种变化后,接下来便是上路体验新车动态表现的时刻了。在此次的小改款工程中,ML320 CDI的机械结构并未有明显更动,依旧搭载原本可输出224hp/3800rpm最大马力以及52kgm/1600∼2800rpm最大扭力的3.0升CDI柴油引擎,对于空车净重达2,185kg的ML320 CDI而言,上路后是否能有LSUV买家所偏好的轻松写意,就成了试车组所欲观察的重点。
在此次的小改款工程中,ML320 CDI的机械结构并未有明显更动,依旧搭载原本可输出224hp/3800rpm最大马力以及52kgm/1600∼2800rpm最大扭力的3.0升CDI柴油引擎。
启动ML320 CDI的电门,虽然在第一时间仍然能够感受到柴油引擎车辆所特有的运转声响,不过随着引擎逐渐达到工作温度,ML320 CDI所搭载的3.0升CDI引擎,依旧承袭Mercedes-Benz柴油动力单元高质量的运作传统,并没有让人不适的震动与噪音产生,而即便将车辆驶入车水马龙的市区道路,ML320 CDI优异的隔音表现,也能够称职地将车外的喧嚷隔绝,营造出高质量的驾乘环境。
踩下油门,ML320 CDI有着柴油车辆起步反应轻巧的特性,而低转速即具备高扭力的引擎输出曲线,也让ML320 CDI在市区行驶引擎转速于1,500rpm以内,便能应付绝大多数的路况。
踩下油门,ML320 CDI有着柴油车辆起步反应轻巧的特性,而低转速即具备高扭力的引擎输出曲线,也让ML320 CDI在市区行驶引擎转速于1,500rpm以内,便能够从容应付绝大多数的路况,即便偶有超车或是短暂的上坡路段,也只需轻点油门便能够获得足够的动力支持;另一方面,定位为LSUV的ML320 CDI,拥有较传统轿车甚至Crossover车型更高的驾驶视野,因此无论处于市区壅塞的车阵中,或是在狭窄的巷弄间穿梭,驾驶人对于前方路况或车身位置的判断,都能有更清楚的掌握。
柴油动力加速轻快,操控兼顾乐趣与平稳
脱离车流量较大的市区路段,紧接而来的是快速道路的考验,在前方路面出现短暂的净空下,试车组便大脚油门驱策ML320 CDI加速前进,此时只见眼前的时速表快速爬升,变速箱在4,000rpm左右进行换档动作,过程平顺而未有顿挫感,而在ML320 CDI加速前进期间,试车组也未感受到涡轮增压引擎常见的动力迟滞现象,轻快而顺畅的加速表现,让人有着置身于大排气量汽油引擎车辆的错觉。
小改款M-Class除了原本科技感十足的线传排档杆,更将更将换档拨片列为标配,满足喜爱操控快感的消费者。若在出游后疲惫的回程中,ML320 CDI使用简便的定速/限速功能拨杆,也能适时减轻驾车负担,并免于因超速而收到罚单的麻烦。
随着车辆进入国道行驶,试车组转而体验ML320 CDI在高速巡航时的表现,面对90 km/h至110km/h的法定速限,试车组只需将引擎维持在1,500rpm至2,000rpm的转速域便足以应付所需,而在高速行驶下变换车道进行超车动作,ML320 CDI优异的稳定性也能够带给驾驶人相当充足的信心。当然,若在出游后疲惫的回程中,ML320 CDI使用简便的定速/限速功能拨杆,也能适时减轻驾车负担,并免于因超速而收到罚单的麻烦。
为了拍照的需要,试车组接着转往九份方向取景,面对坡度起伏但路幅却较为狭窄的路况,搭载3.0升柴油引擎ML320 CDI并没有感到畏惧。
来到国人周休二日出游喜爱的北海岸风景区,试车组也趁着平日车流量不大的路况,试验ML320 CDI的操控表现。在先前的驾驶过程中,试车组对于ML320 CDI的悬吊设定,有着中间略偏运动化的初步印象,在行驶中压过坑洞或突起物,车辆并没有碎震或影响舒适的晃动发生,而在滨海公路的高速弯道中,ML320 CDI除了展现出色的循迹性,车辆侧倾亦被有效抑制,带给驾驶人相当充裕的信心。
在车速较快的情况下入弯,虽然受到SUV车型重心较高的影响,侧倾幅度仍不免比传统轿车甚至GLK-Class这类Compact SUV车型来得稍大,但带有运动化设定的悬吊,仍然让ML320 CDI有着水平以上的循迹表现。
为了拍照的需要,试车组接着转往九份方向取景,面对坡度起伏但路幅却较为狭窄的路况,搭载3.0升柴油引擎ML320 CDI并没有感到畏惧,即便前方迎接的是上坡发夹弯角,也只需略微加深油门踩踏角度,出弯后便能立即补油加速,虽然平日的九份游客未减,但ML320 CDI的转向手感轻巧,加上只略多于国产SUV些许的5.8米回转半径,以及SUV车型较高的驾驶视野,让这较预期为多的人潮,并没有对试车组造成太多的困扰。
尝试以更高的速度入弯,当车辆出现滑移征召时,ML320 CDI所配备的的ESP电子操控系统随即介入作动,让车轮维持应有的抓地力,而车身动态也迅速回复平稳。
为了能够更为全面体验ML320 CDI的操控表现,在回程的路途中,试车组挑了一段熟悉的山道,以更为积极的方式操驾ML320 CDI。在车速较快的情况下入弯,虽然受到SUV车型重心较高的影响,侧倾幅度仍不免比传统轿车甚至GLK-Class这类Compact SUV车型来得稍大,但带有运动化设定的悬吊,仍然让ML320 CDI有着水平以上的循迹表现,而尝试以更高的速度入弯,当车辆出现滑移征兆时,ML320 CDI所配备的的ESP电子操控系统随即介入作动,让车轮维持应有的抓地力,而车身动态也迅速回复平稳,以主流LSUV消费族群的驾驶需求而言,ML320 CDI的表现算是能称职在操控乐趣与平稳舒适之间取得平衡。
告别侏罗纪,展现成熟与自信
在与ML320 CDI相处整日后,可以让人清楚感受到M-Class在历经超过十年的岁月洗炼下,早已脱离初次登上侏罗纪公园大屏幕时的生涩模样,无论是在整体风格或产品力上,都有着更为成熟而自信的展现,特别是甫经小改款工程,新车在配备水平上亦见提升,相信在更为齐备的战力下,将能让ML320 CDI在LSUV级距的市场中获得更多的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