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马遭逢低迷的2008年后,打着七系列史上最长轴距规格的第五代7系,终于在2009年初登场并取代第四代7系,也为宝马品牌轿车旗舰车系直接挹注新战力。承袭科技水平惯于走在时代前端的宝马历代七系列,宝马设计团队为品牌车型代号首度跨入F字头的7系系列(短轴F01/长轴F02),呈现那些值得关注的新设计趋势与造车理念,成为短暂半天体验750Li过程中,最想亲身探究的试驾方向。
车长5,212mm+轴距3,210mm=大器格局
身形威武沉着,又带着神秘气氛的科技感,是我初次看到750Li的印象。
很明显地,稳重大器的外观气势,来自新一代长轴版在车身尺码的突破。账面数据的车长5212mm、车宽1902mm与车高1478mm,远比不上实车呈现的视觉效果-全然提升的大器格局。然而,尽管尺寸加码,宝马设计团队仍巧妙地出手,不让身形放大后常见的痴肥迟钝后遗症,会跟新7系系列有任何瓜葛。
或许可以这么说,新7系兼顾气派与动感美学的秘诀,正是宝马外观设计功力的展现。其中,刻划立体车身的钣件线条最为关键。
原本座舱空间已属出色的第四代7系长轴版,为压同样诉求长轴距优势的新世代竞争对手,宝马决定让大改长轴版的轴距数据更加延伸82mm,写下七系列车系3,210mm最长轴距历史水平,一举超越死对头S-Class长轴版3,165mm与LS460L长轴版3,090mm的数据规模。
以长轴距带来的座舱空间纵深优势,让宝马原厂刻意讨好后座买家心意,在Keyless系统协助下,轻松将手伸入镀铬手把解除门锁,接着开起7系厚实的车门进入750Li后座椅之后,身体舒服的触感与空间宽裕度,直接体现加长轴距的功效。
宽敞余裕座舱空间,即使置放椅背深厚与专属后屏幕的电动双前座椅后,后座乘员依旧享有余裕的膝部空间,不仅能轻松翘个二郎腿,前代7系就有的图象式后座多向电动调整功能,在新一代车型依然表现亮眼,在加长轴距的利基下,让椅背角度、椅面前后与头枕电动调整更具舒适效益。这时,也发现新7系在简化操控系统的变动,一改原有整合于中央扶手两侧的设计,电动座椅记忆按键被移至车门内侧,同个地放,也有电动后车窗帘与后文件遮阳帘按键,这项细部变动看似不大,却能让后座乘员操作更为就手。
当然,说到后座操控系统的核心,后座椅专属的iDrive操控系统与独立影音系统,确实有抓住大老板惯于掌控全局的胃口,任人上车后就想尝试操控一下iDrive系统。事实上,当天把整合iDrive的中央扶手放下后,就没有重新收纳归位的考虑,相信对于后座大老板而言,应该也会如此吧。
新一代iDrive系统与车用电子系统,座舱科技更提升
不论是中控台、驾驶仪表、排档杆还是座椅细节,新一代7系都展现全新的设计思维。首先,中控台维持上部液晶屏幕、中部空调出口、下部吸入式CD换片夹与空调系统的设计,不过仔细对照后,可以察觉新一代7系将中控液晶屏幕放大至10.2吋,加上中控台加大倾角的设计,都让屏幕辨识度与系统的操作上手度获得提升,同时,缩小中控出风口面积、空调系统的精简化与上下层双色调辅以镀铬横条的中控台,整体设计更具科技美感。
接着,排档设计也由上一代的方向盘横置排档杆设计,改回中央换档杆样式的Steptronic六前速手自排,棱角换档杆造型也与新世代家族设计同步,结合新一代iDrive操控系统、电子式驻车、动态驾驭控制系统与ESP off按键,完整布局为7系车系新颖的控制系统重点区域。接着,750Li车系相同的三幅造型方向盘虽然风格沿用,但是多功能按键的排列则改为利于双手拇指操作的左右水平对称设计,不仅如此,五代7系仪表改为全液晶屏幕显示,不仅在按压电子启动键后,清晰呈现丰富的仪表信息,液晶化的显示优势,也让行车信息的图象显示功能更为精进,成为驾驭系统的进化重点。
除了座舱设计风格的演进外,身为宝马品牌旗舰代表,新世代车用电子系统的运用,也是全新750Li令人关注的焦点。
先前在小改款3系列体验新一代iDrive系统时,已对于演进至第二代的iDrive人车操控系统有完整的介绍,这次出现在首创iDrive系统的7系系列,更显得格具传承意义。而在当天的试驾体验过程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宝马在驾驶信息与行车安全领域的电子系统,又有令人肯定的精进。其中,又以新一代HUD抬头显示器、车道偏离警示与车侧摄影等系统,最让人印象深刻。
同时作为驾驶辅助信息的抬头显示器与卫星导航系统,在现今车坛早已不是新颖科技,不过,宝马藉由新一代750Li,展现将这两套系统进一步整合的巧思。行驶于道路与车流相当复杂紧凑的台北都会区时,更能感受到这套系统的用处,驾驶不需要时时移动眼神关注中控屏幕,只要透过HUD系统,就能实时看到导航路线指引与路口距离显示等简要信息,不仅如此,宝马原厂也透过镶嵌在挡风玻璃的摄影机,进行道路速限实时指引于驾驶仪表与HUD的功能,让驾驶信息辨识度更为提高,也提升原有单纯投射行驶时速的抬头显示功能。
车道偏离警示系统与车侧摄影两项电子配备,则是长途高速行驶以及巷口转弯时,相当实用的安全配备。整合车道变换警示与车道偏离警示系统,按键被设定在方向盘左后方的按键,驾驶可以自行选择系统开启,尤其车道偏离警示系统算是目前较新颖的车辆安全配备,对于长途高速行驶时,驾驶若因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车身偏离状况时,能随时启动提醒的安全机制。这套系统在开启后会呈现在HUD的时速画面旁,提醒驾驶系统已经开启,接着,透过挡风玻璃上方的摄影机观测车道两边分网格线,如果系统观察到车辆行驶时不正常的偏离时,譬如车身慢慢地往其它车道偏移时,驾驶会察觉到方向盘会连续震动,提醒注意行驶路线的维持,感觉算是相当实用的安全配备。
另外,改善视觉死角的车侧摄影系统,也是颇为贴心的安全配备,原理相当简单,透过前保险杠两侧的广角镜头,直接将双向路口的摄影画面连结到中控屏幕上,让驾驶判断有没有来车与行人,以利于后续的转弯动作,照片也显示这套车侧的影像相当清晰可判。
除了支持前座驾驶的电子系统外,为迎合顶级豪华轿车的后座买家,各车厂也是费尽心思在商务、舒适性、隐私度与娱乐等方面,提供让买家满意的乘坐环境,这样的设计需求同样也见于750Li的后座设计。比较特别地,此次的750Li感受到特别强调左右后座拥有平等尊荣待遇,甚至可以说是对等主控权的设计概念,让750Li同时提供后座双区独立恒温空调、多项调整电动椅、电动后窗遮阳帘与左右独立9.2吋屏幕的配备水平,甚至是后座iDrive系统也能透过左右座切换按键,支持左右座乘员搭配各自专属的屏幕,享受丰富的座舱多媒体娱乐系统,而不干扰其它乘员。
相当特殊地,当天体验的750Li是首批导入的车型,这批750Li有部分车款加装后座天花板独立空调出风口的设计,搭配吸顶式照明化妆镜,算是更提升后座空调效果的特殊选配。不过,这套系统不论是车顶出封口或置放于行李箱的独立风鼓机组,多少会压缩后座头顶空间与行李箱空间,两相利弊,就看买家的取舍斟酌。
轻排量双涡轮绿色时代,迅猛降临
如果你对宝马7系这类长轴旗舰轿车,还停留在大排气量自然进气引擎的刻板印象的话,那么,750Li将带来截然不同以往的体验。由传动搭配来看,宝马舍弃E66/E67世代740车系的4.0 V8与750车系4.8 V8自然进气引擎,在F01/F02世代的740车系与750车系各将排气量调降为搭载3.0 I6与4.4 V8两款引擎,不仅如此,传统自然进气引擎设计,也被双涡轮增压系统与HPI缸内直喷技术所取代,让低排量双涡轮缸内直喷轮引擎成为新7系车系的核心变动。宝马7系动力的全面性变革,让新引擎的实际体验,成为此次动态试驾的重点。
不论是车流颇多的市区路段,还是移动往市郊的高速路段,在右脚开始贴上油门后,一股股令人惊喜的敏捷动力反应,不论是起步加速、市区中低速行驶还是高速路段的冲刺超车,彷佛轻骑过关那般潇洒。当然,动力搭配到了4.4 V8引擎的规格,说没有水平以上的表现确实过于牵强,但是,750Li跟以往的大排气量自然进气汽油引擎相比,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双涡轮V8引擎、六速Steptronic变速箱与后轮传驱设定下,任谁初次体验750Li后,都会认同这样的搭配,巧妙地构成低转速高扭力、高转速线性延伸加速力道反应两者兼备的效果。这样各种路段都能驾轻就熟的感觉,跟先前在德国体验的335i相当类似,仅管两者车身尺码差距颇大,不过,在宝马近年倾力开发的双涡轮引擎加持下,全速域都带着侵略爆发特性的敏捷动力反应,俨然成为新世代宝马车款的共通特性。
撇开原厂数据所显示更精进的节能数据不谈,在平面道路巡航时,以落在1,500至2,000rpm的引擎运转工作域,就能轻易应付中低巡航车速的需求,让人观察到4.4 V8双涡轮这颗引擎的节能特性。原厂的61.2kgm/1,750rpm扭力输出数据,反应在微踩油门维持在低转速时,V8引擎就能藉由双涡轮增压轻易榨出饱满的扭力,让750Li毫无负担地惬意巡航,展现低转速大扭力涡轮增压引擎的优势。
由以往接触7系的经验,宝马其实对降低大尺码车体造成的动态局限性,向来有其独到的底盘设计与调校技术,让大车的驾驭体验仍保有一定的乐趣与灵活度,这些成果在上一代7系已有印象良好的体验。现在,对我而言,新一代750Li依然维持相似的感受,不过却透过涵盖转向系统与底盘悬挂调整的电子系统,让新一代750Li的操控特性,能展现出更丰富的多元选择性。
而能达到多层次明显差异调性关键,就在于新7系将主动电子悬挂功能的动态避震控制与动态驾驭控制两大系统底盘设计。尤其,驾驶可藉由换档杆旁按键或iDrive系统主动进行调整Comfort舒适、Normal一般、Sport运动与Sport+进阶运动等四模式的动态驾驭控制系统,对于750Li的操控调性变换最为明显。不同于许多底盘调性落差模糊的主动电子悬挂系统,750Li这套整合电子悬挂的动态驾驭控制系统,不同模式的差异相当显著。
在设定舒适性模式时,提高辅助力道而感到轻手的大尺寸方向盘,搭配行路感极为柔软的悬挂与平顺的油门反应,让底盘将路面直接传来的震动反应降至最低,这时的750Li感觉很有讨好北美消费者的舒适气派大轿车味道。如果不想要这样的底盘调性,驾驶也可以回复Normal一般,可以感受到方向盘的辅助力道略微调降,同时,底盘悬挂阻尼的变化也让行路感由柔软回到软Q适中的中性设定,当然,如果行驶于山路弯道上,要让车身侧倾幅度降低与提高转向的反应度,还是适合切换为Sport运动模式,甚至是Sport+模式,因为以舒适与一般模式行驶时,轻手方向盘与较大的车身侧倾幅度,较不利于掌握弯道高速动态时的实时行路反应。
此时,悬挂反应转趋硬朗与油门提速反应更为灵敏Sport运动模式与Sport+进阶运动模式,就能够顺势派上用场,在山路行驶时获取更利落的动态驾驭特性,至于Sport与Sport+的明显差异,除了油门与悬挂反应较为直接外,稳定系统介入时积的更延迟也是重要特点,让Sport+能够藉由强大后轮扭力输出的打滑现象,达到更易尝试以后驱转向过度而利于过弯的特性,不仅如此,稳定系统拿捏介入的幅度与时间也相当细腻,不会让驾驶感受到系统明显介入的干扰,而较像是称职扮演随时让驾驶接手进行后续修正动作的辅助角色。
比较可惜地的一点,虽然750Li整体动态表现已相当具水平,呈现出大车仍保有一定的操控灵活度与行驶乐趣,但是严格来说,新一代七系的底盘战斗力尚未完整展露,因为可支持后轮转向功能的整合式主动转向系统,目前仍列为选配项目,因此并未出现在当天试驾的750Li身上,若有机会接触整合式主动转向系统的7系系列,相信将会有更多的操驾反应体验收获。
当家旗舰,与时俱进
七系列身为宝马品牌的旗舰轿车,不只拥有独特的崇高产品地位,也是宝马向全球车坛展示品牌最新的研发技术成果与设计走向,简单讲,宝马历代七系列肩负引领家族新世代的重任。正因为如此,在这款短短半天体验的750Li身上,能够拿出来分享的话题着实繁多,不论是外观与座舱美学、历代最长的轴距尺码、新一代iDrive更形精进的支持功能与操作思维,再到降低排量却拥有高性能演出的双涡轮全新动力心脏,以及维持一贯的操驾乐趣基础,却能藉由电子化的底盘设定,迎合更多元的操驾需求。以上种种,让人由750Li看到宝马七系列这款品牌旗舰,在顶极豪华轿车的激烈竞赛中,所展现与时俱进的积极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