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原创 试驾]
宝马的Z系列敞篷跑车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仅从国内来讲,早期小批量进口的Z3和几乎算得上限量版的Z8,还都可以在路上见到。之后正式引进的宝马Z4更可谓家喻户晓,不管是硬顶还是软顶,走在街上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过新一代宝马Z4完全颠覆了以往的传统,这里说的并不是造型设计,而是在宝马Z系列跑车的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了硬顶折叠敞篷机构。宝马从80年前就开始制造软顶敞篷车,时至今日,看到对手们的硬顶敞篷车卖的红红火火,严谨刻薄的巴伐利亚人终于推出了带有明显宝马特征的全新Z4硬顶敞篷轿车。
延续传统固然值得推崇,但在如今的汽车消费市场中,一款全面的产品更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将软顶敞篷和硬顶跑车完美结合,给用户两全其美的选择,何乐而不为呢?只是宝马这次显得有些后知后觉。
不过没关系,宝马终归是宝马,除了破天荒的采用了硬顶敞篷结构之外,在车身的每个细节都深深烙印着宝马风格。车头造型具有侵略性的同时更显精致,双肾格栅自然不必说,尺寸被进一步加大,变得更扁更长,这个标志性产物的材质也是区分sDrive30i和sDrive35i的区别之一。
发动机盖上的褶皱一直向后延伸至车尾,与新3系同出一辙。造型更加锋利的前灯内含了宝马的另一特征—天使眼,虽然已经被无数改装车模仿的烂街,但宝马出品的天使眼绝对质感一流。车头下方两侧的进气格栅也按照车型不同分为两种颜色。
长车头、短前悬的设计是宝马的精髓所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为操控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宝马一贯坚持50:50的车身配重比例也由此而来。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尺寸很小,好在关闭顶棚之后与整体造型很协调。
车身侧面腰线从发动机盖上延伸而来,配合车门下方突出的线条,将新Z4的侧面造型勾勒的很有力量感。从车头到车门整个占据了将近三分之一的车身长度,驾驶者则坐在更靠近后桥的位置。
新Z4没有像老款那样将转向灯与蓝天白云标相结合,我个人倒是觉得老款的转向灯更有设计感。在原先标注排量的地方,新Z4将它那很长的车型名称显示于此。只是此次试驾活动只提供了sDrive30i和sDrive35i两款车型,入门级的sDrive25i并没有机会体验。
小型尾翼与后备箱盖整合在一起,使尾箱看上去更加厚重,甚至有了一些宝马6系的韵味。尾灯是车尾的亮点,摒弃了老款的圆形设计,采用与7系相似的LED霓虹效果,转向灯也采用了LED技术,整个尾灯看上去很大气,与车尾造型配合更加和谐。
sDrive30i和sDrive35i在外形设计上区别很细微,车尾方面仅仅在排气系统上有所区别。sDrive30i采用单边双出,sDrive35i则将两只排气管分列在车尾两侧。在试驾的过程中,sDrive35i的排气声浪比sDrive30i更富力量感也更嚣张。
宝马为新Z4设计了一个容量足够装下一个高尔夫球包的后备箱,不开篷的情况下达到310升容积,不过在敞篷时要将后备箱内的盖板拉出,这时的容积仅够放两个双肩背。
从标配的轮毂也能对两款车加以区别,sDrive30i标配旋风式17寸轮毂,前225/45R17后255/40R17轮胎。而sDrive35i则采用了更加运动的18寸网状轮毂,配以前225/40R18后255/35R18的宽胎,在运动性上明显要更胜一筹。
既然是宝马第一款硬顶敞篷跑车,那么这套顶棚开合机构必然是重点。首先,整个开棚过程需要20秒完成,其次这套动作只能在车辆静止的状态下操作。车顶部分为两片结构,一同升起的后窗面积比老款车要大不少,只是这套设计精密的敞篷系统无形当中会增加一定的车重。
当关闭顶棚之后,虽然少了些与情趣有关的东西,但是换来了较低的噪音并且没有车内乱流的干扰。
车门采用了金属、木饰和真皮装饰,质感颇佳。虽然是两门跑车,但在驾驶员车门上还是有四个电动窗升降按钮,后两个用来控制车身侧面小三角窗。
新式方向盘更多的采用了金属材质,3点与9点位置的突起大大提升了握感,直径粗壮的方向盘令人很有驾驶欲望,更何况当你转动它的时候会发现它与转向机构协调的是如此完美。宝马传统的换档拨片也出现在新Z4上,虽然已经使用过很多次,但还是需要时间适应。
科技总是无处不在,新Z4不光在sDrive35i上装备了座椅电加热功能,在座椅面料上也下了很大功夫。采用特殊材质的真皮能反射阳光照射,从而使真皮表面温度比普通真皮最高降低20度之多。
座椅可调节范围很大,我更喜欢将它调到最低,虽然发动机盖上的两条突起的棱线会有点碍眼,但这种贴地的驾驶感觉真的很好。唯一不足的是,如果将座椅降得太低,门槛会挡住调节按钮,不方便使用。
宝马高端车型上经常出现的电动腿部调节在新Z4上被保留下来,只是操作方式变为手动调节,好在调节手柄位置很方便。
双色调的中控台显得很清新,虽然采用了全新的设计,但整体风格和细节又是那么熟悉。不对称设计在宝马的内饰设计中比较少见,空调控制部分是单独为新Z4设计的,四个圆形按钮灵感来源于艺术品般的Z8跑车。空调系统可识别敞篷开启状态,在顶棚开启时会自动切换到敞篷模式,为驾驶者提供更舒适的驾驶环境。
空调左侧的Engine Start按钮延续了宝马的传统,钥匙同样需要插在下方的插槽中。
全新的i-Drive系统第一次被应用在Z系列敞篷跑车上,换档杆之后的金属按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科技感,全面的信息和更简练的操作方式,在实用性上带来的方便是毋庸置疑的。
在技术方面宝马为新Z4武装到了极致,不光赋予它宝马一贯出色的行驶机构,还在电子系统方面进行加强。在之前新7系的测试中,我对那套动态驾驶控制按钮大加赞赏,这套系统同样出现在新Z4上,只是可选模式减少为3个,取消了舒适模式。
要说实用性,宝马新Z4也在为使用者着想,除了车门上那窄小的几乎可以无视的储物槽外,中央扶手内的杯架还比较实用,水瓶放进去很稳当,座椅后边也设计了一个容量不小的三层储物盒。
在北国冰城哈尔滨我体验到了新Z4带来的激情,清晨的发车仪式中,宝马亚太首席培训师张灵康(Ringo)先生为我们讲解了新Z4的一些重要特点,随后便看到两排等待我们体验的新Z4。
此次试驾活动基本以高速公路为主,期间搭配了一小部分山路和市区道路。
由于对宝马的这台3.0升直列六缸自然吸气式发动机情有独钟,我先钻进了一台白色的sDrive30i,按部就班的按下点火按钮,随着排气轰然作响,经典的直六发动机被唤醒,中控台上的液晶显示屏也缓缓升起。
190千瓦/6600转的最大功率和310牛米/2600转的最大扭矩为sDrive30i提供了充足的动力,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在宝马众多车型上都在使用,换档速度和平顺性都很出色。这套动力总成也在老款Z4上服役过,所以在驾驶感受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
虽然这台直六发动机拥有宝马最优秀的血统,但他能提供给驾驶者的感官刺激还仅停留在优秀的级别。
想体验真正卓越动力还是选择sDrive35i吧,这台明星般的3升直列六缸双增压发动机才是搭配新Z4最好的武器。宝马非常重视这台编号为N54B30的增压发动机,这也是宝马在数十年后回归增压发动机的首部力作,最大功率225千瓦/5800转、最大扭矩400牛米/1300-5000转的账面数据非常出色。
官方数据5.1秒的百公里加速比sDrive30i快了足足一秒,别以为这光依靠发动机,7速双离合变速器也功不可没。采用电子换档杆的它非常迅速的换档速度令动力传输从不间断,D档行驶时又能充分考虑能耗因素,在60公里/小时左右就跳上7档。一旦驾驶者对油门施压,快速的降档对于它来讲是轻而易举,喷薄而出的动力不断地在刺激你的肾上腺素。
试驾过程中在无车的高速公路上短暂的加速到240公里/小时(试驾需要、切勿模仿),新Z4的底盘和悬挂能给于驾驶者充分的信心,调教出稳健扎实的底盘一向是宝马最擅长的。通过调节动态驾驶控制系统,在普通、运动和运动+三种模式中切换,可以对包括转向、变速箱、悬挂阻尼和回弹控制、车辆稳定系统等等进行调节。
全力加速时排气系统发出的声响绝对令你大呼过瘾,近似于改装车般的声浪随着变速器快速换档会产生很粗暴的声音,即便关上顶棚也会听的一清二楚,相比之下sDrive30i的动静明显要柔弱许多。
将系统设置在运动+模式时,悬挂系统会增强阻尼,加强对车身的支撑,此时路感会毫无遗漏的传递给驾驶员。转向系统在低速时还算轻盈,比3系要好很多,高速行驶时又会变得沉稳,给驾驶者很强的信心。
驶下高速公路后转入市区,哈尔滨的道路状况不佳,路上坑洼起伏比比皆是。调回普通模式后,悬挂系统会过滤掉大部分路面起伏,挂回D档随着车流缓缓行驶,新Z4的惹眼程度可想而知,况且我还没有敞着顶棚在市区内招摇过市,但依然收获到四周瞩目的目光。
的确,新Z4在传统与创新两者间找到了合适的平衡点,采用了史无前例的硬顶敞篷结构后,虽然在车重与Roadster精神上有所妥协,但新Z4毕竟是一款需要广大消费者检验的产品,硬顶敞篷在实用性方面确实强过保守的软顶敞篷。
新Z4的长车头、短前悬以及前置后驱等等都在坚守着宝马的一贯传统,在驾驶性能方面也真的很“宝马”,全新设计的外观造型和众多电子类设备都在极力的争夺细分市场霸主地位。不过,在动力方面虽然新Z4 sDrive35i已经很接近完美,但由于SLK 55 AMG的存在,使我不得不期待Z4 M的出现。有竞争才会进步,这句真理一点儿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