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频道 > 正文
天生硬朗 试驾梅赛德斯-奔驰E350 Coupe
 

2009年可说是Mercedes-Benz E-Class之年,因为在这短短一年内,演进至第8代与底盘代号W212新世代的E-Class车系,便自年初开始,密集地推出各衍生版本的E-Class大改款车型,不仅成为豪华车坛焦点,更在全球车坛于今年面临销售低迷的困境下,适时挹注Mercedes-Benz宝贵的销售量,堪称品牌营运的中坚车系。

试驾奔驰E-Coupe 350

新一代E-Class的首发作品,是年初1月在美国底特律车展首演的E-Class房车版本,透过车系销售主力的四门房车版本,让全球车迷率先体验新世代E-Class的演进主轴,接着,场景回到欧洲市场,3月初的日内瓦车展,此次试车报告的主角E-Class Coupe双门轿跑版本,初次登上国际舞台。4月份,为满足性能车迷,原厂推出新一代E63 AMG性能旗舰版本。9月份,在自家德国法兰克福车展,新一代E-Class Estate旅行车问世。至此,新世代E-Class车系的衍生版本已趋于齐备。

试驾奔驰E-Coupe 350

3月初在西班牙马德里,抢先体验新一代E-Class房车版本后,现在,回到熟悉的台湾道路环境,再来与新一代E-Class车系的E350 Coupe相遇,不同场景与衍生车型,全新E-Class会不会带来相异的火花?成为这篇试驾体验的出发点。

流线双门轿跑,动感韵味加乘

由W210与W211两世代所演进的古典四圆灯设计,为这两代E-Class带来复古的美学氛围。如同先前的试车报导所言,W212世代的E-Class车系,选择在四圆灯与圆润线条的基础上,改以四盏菱形头灯、更立体化与扬升的车身线条,创造出动感新世代E-Class车系。上述观点,是我初次接触大改款E-Class时,对造型美学的主要感触。

试驾奔驰E-Coupe 350

今天,在看到全新E350 Coupe实车后,可以更笃定地说,新E-Class车系趋于立体与动感的车身设计,在双门轿跑Coupe版本身上,被诠释地更贴切与完整,也营造出相较E-Class四门房车版本,更精炼更纯粹的运动感。

试驾奔驰E-Coupe 350

其中,E350 Coupe有几项造型特点,特别令人印象深刻。不同于C-Class针对Class与Avantgarde推出两款水箱罩版本。全新E-Class车系选在四门房车与双门轿跑进行车头造型切割,房车采用Mercedes-Benz经典的叶片水箱罩设计,Coupe系列则选择双横栅中置三芒星厂徽的样式,不仅呼应300 SL欧翼跑车的奔放神韵,也与畅销豪华轿跑车坛的CLK Coupe车系,传承轿跑家族的视觉连结。

试驾奔驰E-Coupe 350

 

Mercedes-Benz新世代家族,喜爱采用的立体车侧双腰线设计,在这一代E-Class也完整移植,让车侧线条更富性格。整体更为出色的E-Class Coupe,采用独特的无B柱设计,不仅让座舱视野拥有更加的穿透感,搭配划出简洁弧线的车顶线条,以及往后拉高的腰线,都让极具运动感的线条美学,比起房车版本更臻成熟。

试驾奔驰E-Coupe 350

车侧设计还有一处值得提及,走到车身侧后方后,可以清楚看出E350 Coupe刻意加宽的钣件,带出由后轮拱延伸至尾灯的宽厚车尾造型,这股近似于古典房车的宽轮拱造型元素,不仅展露造型师撷取经典元素营造沉稳的巧思,也满足新一代E-Class Coupe较原有CLK,在前后轮距同步放大33mm与70mm的底盘变动,工艺美学的拿捏确实高招。

试驾奔驰E-Coupe 350

初次浏览E350 Coupe车尾时,总觉得新E-Class Coupe的车尾造型,硬是比起E-Class房车更为活泼跃动。会有这样的感触,除Coupe版本更强调往后拉升的车尾高度外,仔细对照后,便恍然察觉,Coupe的尾灯正是关键。大改款E-Class独特的五角型LED尾灯,来到Coupe车型时,尾灯组前端特别往前延伸至近乎为四角型,以承接自后轮拱延伸的车体线条,再加上融入空力设计的尾灯罩立体折痕,让Coupe轻易自房车版本的气派车尾风格外,另辟出更年轻活泼的风格。

座舱铺陈富质感,后座空间端视个人偏好

进入E350 Coupe座舱内,立刻可以捕捉到新一代E-Class的中控台界面,在家族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原厂仅透过中控模块细微的差异,以及座舱塑料板件、饰板与皮革材质的运用,来区隔E-Class车系衍生版本的不同。跟E-Class房车版本相比,中控台的差异来自中央空调出风口外框与横置饰条布局。房车版是采用类倒梯型,轿跑版则改以正梯型外框设计,同时,E350 Coupe横贯中控台的丝纹铝质饰条,缩小饰板幅宽更向下移至中央空调出风口下方。相同一个世代,更多科技感与立体线条组构的座舱,在Coupe与房车版本,成功展现同属新E-Class却有略有差异的不同氛围。

试驾奔驰E-Coupe 350

试驾奔驰E-Coupe 350

传统Coupe轿跑车型,虽然透过双门设定获得车体刚性的提升,但是,受限于车体结构与材料技术的技术瓶颈,让许多Coupe座舱受限于狭小的后玻璃窗,强调流线化车顶的压迫感,牺牲座舱乘坐的舒适性。

然而,E350 Coupe仍透过车体技术的精进,相当程度改善Coupe天生设计的局限。包括,无B柱车体与后车窗玻璃可电动调降的设计,松绑后座乘员侧边的视觉压迫感,车顶部分,全景式电动玻璃天窗也帮了大忙,让诉求流线低伸的车顶,在玻璃天窗帮助下减轻头部的压迫。再加上无须如E-Class房车须顾及全车最多5人的较弹性乘载需求,定位属于运动化产品的E350 Coupe,直接用两张真皮运动桶椅的设定,让后座仅保留给两位乘员,也相对应替每人准备较宽裕的横向座舱空间,同时,2,760mm的轴距数据与后座椅面的防倾滑设计,也替膝部争取合宜的宽裕度。

试驾奔驰E-Coupe 350

 

实际乘坐时,E350 Coupe全车四张座椅所采用淡色系顶级真皮材质,与深色真皮座舱部位营造显明具值感的对比色泽,而在身体肌肤触感与身体重量的释压表现,也是维持E-Class豪华车系令人肯定的高质量,尤其是双前座真皮桶椅,顾及到侧边包覆性与身体稳定性的强化设计,虽不及竞技导向的运动化跑车桶椅,但适时支持E350车主的小小放纵绝对足够。

试驾奔驰E-Coupe 350

最后关于座舱部分,可以再谈谈后座椅机能与舒适性方面,受限于Coupe采用双门且备有后座的设计,让后座乘员近出入座舱时的便利性,难以跟四门房车相比,不过,Coupe仍尽量运用前座椅机械结构的变化弹性,提供后座一定的出入动作的顺畅度,E350 Coupe双前座椅肩部搭载的Easy-Entry就是相当实用的设计,只要轻拉镀铬双座肩部位置的镀铬手把,就能迅速前清椅背与移动座椅,让后座出入不至过于碍手碍脚。

试驾奔驰E-Coupe 350

后座在乘坐舒适性方面,有一个地方表现是较不理想,那就是后座椅背与头枕过于挺直,加上头枕采固定式无法调整的设计,无法对应不同身高的乘客需求,对于长途乘坐的舒适性较为扣分。不过,既然是选择Coupe车型,看重的应该是利落造型与操控感,若是对后座舒适性有较高要求的消费者,E-Class房车会是较合适的选择,两相取舍,端视车主的喜好。

身型硬朗刚性十足,动态反应更趋一致

如同原厂工程师对E-Class房车版所投注的庞大心力,让新世代E造就许多新纪录,全新E-Class Coupe版本也有所突破性设计,值得在体验E350 Coupe动态表现前,先来谈谈。

试驾奔驰E-Coupe 350

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在BlueEFFICIENCY节能环保科技上,让新一代E-Class在降低风阻的车体空力表现、高刚性轻量化材质、传动系统运转效能与低滚动阻力等领域,都纳入产品开发的焦点,这些成果造就E-Class在性能驾驭与节能环保两端,取得更合适的平衡点。尤其在空力技术的精进,让房车版的E-Class创下0.25cd极低风阻系数,取得豪华房车级距的领先地位,而在同样的BlueEFFICIENCY技术架构下,车身更流线更紧致的Coupe版本,更在E250 CDI BlueEFFICIENCY创下0.24cd的风阻系数,成为当前空力表现最佳的量产车型,新一代E-Class在这领域的成就,着实令人惊艳。

试驾奔驰E-Coupe 350

至于动态反应方面,撇开高性能化导向的E63 AMG不谈,单就车型在动态反应的差异来看,E350 Coupe比起先后体验过的E200 CGI、E220 CDI甚至相同动力设定的E350等房车版本,可以感受到牺牲乘坐机能与舒适性的双门Coupe,在操控方面的正向回馈,是相当值得。

试驾奔驰E-Coupe 350

 

引擎盖下,E350 Coupe拥有3.5升V6汽油引擎的强力加持,带来大排气量自然进气最令人称道的饱满绵密动力。不论是台北市区平面道路还是阳明山爬坡路段,轻盈且不急躁的动力,随油门踏板深浅幅度恣意涌现,想要宁静的低速巡航,还是要来个放纵热血片段,对E350 Coupe来说都不成问题。

试驾奔驰E-Coupe 350

虽然仍略不及CDI柴油动力,仅需2,000转内就能是完全放峰值扭力的低转冲刺力道,但是这颗3.5 V6在起步与加速冲刺实际反应也未显逊色,搭载的7G-Tronic七速自排变速箱,可以柔顺地响应轻油门的加速反应,也可以在重踩油门后,敏捷地传递2,400转涌现饱满的35.7公斤米峰值扭力,让驾驶一路探取充沛绵密的加速力道。可柔静轻驾也可猛烈奔放的设定,是3.5 V6汽油动力设定下的E350 Coupe,令人肯定的动力反应。

试驾奔驰E-Coupe 350

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与肯定的特点,来自E350 Coupe在车体刚性优势下,所呈现胜过房车版本的动态协调性。特别是高速过弯时,可以察觉到当驾驶转动方向盘切入弯道时,E350 Coupe出现更敏捷精准的车头指向反应,接着,车身紧密地随着车头转向后,相当「整体一致」地循迹入弯,E350 Coupe方向盘、底盘与车体之间,在入弯动作的反应时间,比起房车版更为缩短更干脆利落,这样的体认,在当天经过更多弯道时后,越能体认个中的巧妙差异。

试驾奔驰E-Coupe 350

当然,除了车体刚性提升外,E350 Coupe能将操控反应完整发挥,也受惠于悬挂系统的精进,这一代E-Class车系导入Mercedes-Benz开发的Agility Control操控系统,利用避震筒内创新的内外阻尼结构设计,创造能依路况与驾驭条件自动调整避震阻尼的悬挂反应,这套系统不论在道路抑震的舒适性,还是高速过弯的悬挂支撑性,在历次的C-Class、GLK-Class与E-Class试驾体验时,对悬挂软硬调性的拿捏变换,都获得令人肯定的评价,此次E350 Coupe也是如此。

试驾奔驰E-Coupe 350

总结而言,不论是转向操控的敏捷度、过弯时车体刚性的抗扭性、底盘与车体在高速运动时的协调性,相较于房车版本,轿跑版均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认同E-Class新世代风格,却喜爱更多操控乐趣的驾驶而言,Coupe版本会是AMG高性能版本之外,值得考虑的选择。

试驾奔驰E-Coupe 350

不同品味的E-Class

即使是定位为全球豪华品牌,而非年产量每每动辄几百万水平的一般汽车品牌,但是Merecedes-Benz仍是豪华品牌中,积极投注心力,丰富旗下车系编成与差异化衍生版本的品牌,何况是品牌销售主力的E-Class车系,原厂自是开发多元的版本,不论是诉求气派的房车版、动感年轻的轿跑、高休旅承载的旅行车版还是高性能的E63 AMG版本,拥有各自不同的品味风格,却都是地道的E-Class车系家族。

8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