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频道 > 正文
赛道见真章 日产GT-R日本仙台赛道试驾
 

撰文/董星锐‧摄影/董星锐

经过约两个小时的新干线车程,一路上看着山边树林逐渐转红,GT-R车主一行人来到日本东北地区的大城仙台。出了车站,气温明显较东京低上一截;然而相信所有车主内心的温度却是异常地高。明天迎接所有人的,将是GT-R与仙台Highland赛道这组梦幻组合。

GT-R

翌日清早七点半起了个大早,一行人便准备前往仙台Highland赛道进行本次车主团的活动高潮-GT-R赛道实驾体验。仙台Highland赛道位于离仙台市西方,距离市中心约莫24公里;由于地处山区,自仙台市驱车前往约需时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GT-R

第三日行程自早晨展开,GT-R车主团一行人来到位于仙台市近郊的Highland赛道,准备下场体验GT-R的性能实力。

事实上,仙台Highland赛道乃隶属于仙台Hi-land Resort渡假村,整个渡假村盘踞于仙台市郊的山区丘陵地带,内部除了Highland赛道外,也设有游乐园、高尔夫球场、Karting小型赛车场及Drag Race直线加速赛道等,乃东北地区相当知名的户外游憩场所。而Highland赛道本身也举办许多四轮、二轮赛事,吸引日本许多车迷前往观赛。

GT-R测试基地,开发总监水野和敏亲自现身

抵达仙台Highland赛道,在Pit Lane外侧的停车场即停放多辆GT-R,让方才旅途中小睡片刻的众人眼睛为之一亮。而不远处的Pit Lane车库内,一辆长相奇特的GT-R车款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车身贴有「Official Car」和方格旗贴纸,车顶装有黄色警示灯组,Highland赛道官方的赛道Safety Car即是由GT-R所担纲;此也点出Highland赛道与GT-R间的独特渊源。

GT-R

仙台Highland赛道本身的官方Safety Car选用GT-R车款,车身亦针对Safety Car任务需要进行改装。

此次裕隆日产与Nissan原厂会选在Highland赛道进行GT-R实驾体验,除了Highland赛道本身完备的设计与安全规划外,车主团抵达的当日,原厂也正在就2011年式的GT-R进行测试工程。包括GT-R开发总监水野和敏、在Nürburgring北赛道写下纪录的试车手铃木利男,皆一同在此进行新年式车款的测试工程;GT-R可谓在Highland赛道一点一滴累积出性能实力。

GT-R

GT-R得以在Nürburgring北赛道写下纪录的两位核心人物:GT-R开发总监水野和敏 (左) ,以及试车手铃木利男,受到GT-R车主们的热情拥簇。

 

跳脱传统超跑思维,首重抓地力

GT-R实驾体验行程,首先由水野和敏总监亲自进行的产品简介中拉开序幕。频频在Nürburgring北赛道突破纪录的GT-R,在一向由欧美车厂把持的超跑级距中强出头,其背后的设计哲学十分令人玩味;而水野总监也在现场点出GT-R就开发理念上与欧美超跑之间的主要差异。

水野总监特别点名Ferrari F430 Scuderia和Porsche 911 GT2两款重量级对手:F430 Scuderia最大马力510匹,车重1,250公斤;911 GT2最大马力530匹,车重1,440公斤。两款性能车款皆采用「大马力、轻量化」的设计思维,这也是多数车厂在打造性能车款所奉行的圭臬。

GT-R

在产品解说的过程中,水野总监特别点名Ferrari F430 Scuderia和Porsche 911 GT2两款重量级对手,说明GT-R与对手间就设计哲学上的差异。

相形之下,车重达1,740公斤、最大马力「仅有」485匹的GT-R,不论在「大马力」,或是「轻量化」上都没占到便宜;然而在车坛公认难度数一数二、有「绿色地狱」别称的Nürburgring北赛道上,GT-R却能以7分26秒70的单圈成绩技压德义双雄,水野总监则点出「抓地力」在GT-R设计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水野总监表示,GT-R采用Premium Midship前中置引擎的配置,将VR38DETT引擎本体置于前轴后方,使重心向车身中央靠拢;而首度搭载的GR6双离合器变速系统,则置于后轴位置。如此一来,可让车身主要重量集中在车体中心位置,并达到前后轴配重接近53:47的均衡比例。

GT-R

未如一般性能车款选择大马力、轻量化的途径,GT-R的设计哲学更强调抓地力和平衡性,将引擎本体和变速箱分置于前后轮轴,以求取机械抓地力的优化设定。

在前后均衡的配重比例下,1,740公斤的车重,则成为GT-R机械抓地力的主要来源。根据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摩擦力与接触平面垂直的正向力成正比;因此在设计初期,水野总监便未刻意针对车重进行减轻,反之朝均衡前后配重的方式,让车重本身成为GT-R机械抓地力的最大来源。再加上车身空气力学的缜密设计,包括车头、底盘、扰流尾翼及车尾扩散板,为车轮加强下压力,进一步达到抓地力优化的设计宗旨。

不断精进,2011年式GT-R持续升级

藉由产品解说的机会,水野总监也向现场车主说明2011年式GT-R在产品上的精进重点。首先就座舱配备上,日规11年式GT-R将增列数字电视配备,并加入USB外接音源插槽和iPod连结插槽,让车室的娱乐机能倍增。就操驾性能方面,原厂也着手就悬吊系统和车体刚性进行提升。此外,包括原厂配胎、触媒转化器以及后底盘扩散板等细节,11年式GT-R也会有所更动,显示原厂不断进化GT-R的用心。

性能独尊,GT-R SpecV现场直击

在水野总监亲自进行解说下,GT-R车主对于自己的爱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而接下来本次活动的重头戏也将展开。准备前往Pit Lane区更换赛车服并挑选头盔,然而一旁停放的一辆白色GT-R,则吸引笔者的目光。独特的黑色轮框,让这辆GT-R与身边其他兄弟车款有着明显区别;来到车尾一看,真相也就此大白:GT-R铭牌下方的黑底「SpecV」铭牌,点出这辆GT-R的不凡身份。

GT-R

国内车迷无缘相见的GT-R SpecV,亦在Highland赛道中现身。

依循前几代车型的作法,2009年初Nissan也针对R35世代GT-R,推出高性能版本的SpecV车型。自外观部份,GT-R SpecV便运用碳纤维材质,来求取轻量化的成效。包括水箱护罩、前保杆裙脚、扰流尾翼等处皆用上轻量化的碳纤维进行打造。而SpecV专属的锻造铝合金轮圈,亦提供减轻簧下质量的效果。

GT-R

GT-R SpecV在车身多处皆使用了轻量化碳纤维材质,而锻造铝合金轮圈及标配的碳纤陶瓷煞车系统,也为GT-R SpecV省下不少簧下质量。

仔细观察,GT-R原本采用的左右四出尾管,在SpecV车型身上已换装椭圆形样式;排气系统也改用钛合金材质打造,进一步提升轻量化的成效。此外诸如全新的引擎超增压模式,以及标配的碳纤陶瓷煞车系统,也是GT-R Spec V专属的性能利器。

 

赛道全长4.063公里,多复合中低速弯角

先简单说明仙台Highland赛道的背景资料:Highland赛道全长4.063公里,总计由20个大小弯角所组成,弯道多属复合型弯角。赛道主要有三个直线路段,与Pit Lane平行的直线路段长度为584.34公尺,原厂试车手在直线路段约莫可做出200km/h的极速成绩。由于赛道位于山区,因此赛道的标高差也有37.3公尺上下。

GT-R

Highland赛道全长4.063公里,总计由20个大小弯角所组成,最长的直线路段长度为584.34公尺 (图片引自Google Map) 。

为了让参与活动的车主能够迅速熟悉赛道,原厂安排试车手分别驾驶两辆GT-R,以一前一后的方式带头领跑。第一圈自Pit出发,由试车手带领了解赛道中的各个弯角;第二圈试车手则会稍稍拉高速度,让车主体验完整一圈的Highland赛道。第三圈在进入最后一个弯角前便驶回Pit Lane,完成总计三圈的实驾体验。

换好赛车服并着安全帽后,令人血脉贲张的一刻终于来临。坐进GT-R的车舱中,座姿并未如其他超跑车款那般过于激进、几乎半躺在车室底板上;GT-R的座椅反而比较像一般的轿跑车款,并未带给驾驶相当的压力,同时又兼顾到包覆性及侧向支撑性。座椅调整妥当,将中控台上的变速系统、悬吊系统和VDC动态稳定系统都切入「R」模式,车外工作人员给了个OK手势,右手轻拨换档拨片,油门轻点下GT-R便从Pit Lane出发准备挑战眼前的Highland赛道。

双离合器衔接快速,动力饱满不间断

自Pit Lane驶出自直路底,小小一段的直线加速便让人感受到GT-R引擎的澎湃动力。油门踏板的行程设定相当细腻,轻点可信步迈开脚步,深探一些,源源不绝的加速力道也会即刻涌出,伴随着逐渐放大的排气音浪,将车速迅速拉高。面对直路底的第1、2号弯角,先右后左的复合弯道其后再连结第3号左弯,三个连续弯内车速不算高,不过略带一些下坡的走势在攻略上仍极富乐趣。连续变换方向,GT-R的转向系统提供相当扎实的路感回馈,转向的精准度亦没有话说,让复合弯角中的路线掌控显得轻松自如。

GT-R

搭载原厂代号VR38DETT的3.8升双涡轮增压V6引擎,搭配GR6双离合器变速系统,GT-R的加速性能相当猛烈,声浪亦让人热血沸腾。

通过高速的第5弯角,迎面而来的则是Highland赛道中的第二段直线路段,在此驾驶又能再度享用VR38DETT引擎强劲的扭力输出:利用换档拨片操作,变速箱在R模式下可让引擎直逼红线区,驾驶得以尽享涡轮增压引擎的激情咆啸。濒临换档边缘、按下拨片,变速箱则以飞快的速度咬合下一文件位,持续追高车速;在前导车的带领下,在此车速可作出160km/h的水平。

车身重心低,弯内重心转移细微

约莫500多公尺的直线尽头,左、右、左设定的第6、7、8号弯显得相当有趣。确实踩踏煞车进行减速,瞄准入弯点将方向盘左切,短距离的连续方向变换有些类似绕锥动作;在连续弯内GT-R的车身并未显现出多余的摆荡,尽管两侧车轮分别压过路缘石,然而车身在悬吊系统的抑制下,也未出现过多的跳动,四轮仍可服贴的划过弯道。

GT-R

进入第6、7、8号弯角组成的连续弯,悬吊系统确实抑制了车身在连续方向变换下的摆荡情形,轮胎压过路缘石造成的跳动亦可迅速消弭,让车身重心的移转不会过度明显。

此外,GT-R的四轮驱动设定,在弯内也给予驾驶更高的操作空间。经过接续下来的几个大幅度弯角,16、17号两个右弯组成的连续弯,则可显现出四驱系的精要所在。进入16号弯前是一小段直线,此段车速可达到110km/h以上。将车身向赛道左靠,面对约为90度右弯的16号弯,将车速降低至70km/h上下,车头瞄准Apex点直切而入;划过弯顶点后车身要再向左侧路缘石靠拢,因为接下来的17号弯,也是同为右向的大角度反转弯角。17号弯可谓Highland赛道中角度最大的右弯,然而驾驶仍可放心地加大方向盘的操舵,在VDC系统的从中辅助下,弯道中GT-R仍不显露出一丝的车尾躁动,展现趋于中性的转向特性。

GT-R

在面对大幅度的弯角,四轮驱动系统让驾驶得以放胆加大方向盘的操舵,将车身硬拉进弯内,车尾也不会有过多的躁动或偏移。

来到最后一个右向的第20号弯,过了Apex点后宽阔的路幅让驾驶能够尽早踩踏油门出弯。然而在紧接而来的直线路段上,原厂则刻意摆放了Slalom绕锥锥筒,除了避免车主们在直线路段过于「忘情」外,也能细细体会GT-R在Slalom考验下的重心转移和动态平衡。在Slalom中,GT-R展现出低重心的底盘特点:尽管身形有些庞大,车重亦不算轻盈;然而含着油门定速,车身在变向绕锥动作中亦不见显著的侧倾情形,重心转换的幅度相当细微。车头指向也与方向盘操作保持一致,利落地划过每一个锥筒。

GT-R

第二趟由铃木利男带领的三圈试驾,直线路段领头车避开Slalom绕锥进行冲刺,在赛道末段也可作出超过180km/h的最高速度。

首趟三圈的试驾体验,在前导车的压阵下,弯道内GT-R的动态表现即可谓轻松惬意。然而仅仅三圈体验还真叫人意犹未尽,水野总监也善解人意地安排笔者下场再跑三圈;不过这次的前导车,则交由铃木利男亲自下场领跑!由GT-R传奇纪录的缔造者亲自带头绕圈,此等机会可是千载难逢。在铃木利男领头示范下,此趟绕行的速度稍稍提高,弯内更可感受GT-R高度稳健的底盘设定:以更高的速度杀入弯道,四轮持续不间断的路感回馈,说明GT-R在弯内仍保有余裕的循迹性能;划过Apex点时的绝妙侧向加速度,也让人不禁大呼过瘾。

 

数据化科学分析驾驭技巧

结束由铃木利男所带领的三圈绕行,水野总监接着带笔者前往Pit Lane其中一间车库。在此测试团队将GT-R上场绕行测试所搜集而得的各项数据,包括油门深度、煞车深度、车速、方向盘转向角度、纵向加速度值、侧向加速度值等一一下载至计算机,以进行数据化分析。笔者方才的驾驶操作,也以线条图的方式具体呈现。利用此一线条图,测试团队和驾驶能够清楚知悉赛道上每一时间点的油门、煞车和方向盘操作,以针队车辆调校或是驾驶技巧予以改善。

GT-R

利用车上额外装载的仪器,测试人员可将油门深度、煞车深度、车速、方向盘转向角度、纵向加速度值、侧向加速度值等数据进行判读,用以改善车辆设定及驾驶技巧。

而比对笔者与原厂试车手的数据数据,水野总监也亲自指点出笔者驾驶的改进空间。水野总监特别点出直线煞车的专业技巧:从煞车数据得知,笔者在直线路底踩踏煞车时,乃采取一次到底的全力煞车方式,线条图上呈现陡直攀升的线条;然而试车手的数据线条则显示,在抵达煞车点前,试车手会先轻点煞车,微微放开煞车踏板后再全力踩踏。因此线条图上并非为一平顺线条,反之为一小段攀升、向下转折后再陡直攀升的走势。

此一细腻的煞车操作,水野总监也对笔者作出解释:在直线路底进行大脚煞车,此时依惯性作用,车辆重心将会前移,导致后轮正向力减少、抓地力下滑;同时车头也会呈现下沉现象,影响接下来的转向操作。因此试车手在大脚煞车时,会采取先轻点煞车再释放的动作,让车身重心依惯性稍稍后移;此时再全力煞车,便可消弭重心尽数前移的现象,来维持前后轮正向力的均等,让四轮在弯内保有优异的循迹性能。

GT-R

利用与电玩游戏公司合作的车载MFM多功能计算机监控仪,GT-R驾驶可读取包括油门深度、煞车深度、车速、方向盘转向角度、纵向加速度值、侧向加速度值等数据,来精进自身的驾驭技巧。

事实上,GT-R车主也能利用车载的MFM多功能计算机监控仪,来读取上述的各项信息。原厂特别与著名模拟赛车游戏GranTurismo的设计团队合作,由知名游戏制作人山内一典为GT-R量身打造MFM多功能计算机监控仪。上述包括油门深度、煞车深度、车速、方向盘转向角度、纵向加速度值、侧向加速度值等数据,MFM多功能计算机监控仪皆能显示并予以纪录,让车主得以精进自身的驾驭技巧。

原厂试车手极限操驾示范

上午的行程就在两趟共六圈的绕行中结束。中午用过午餐后,下午的「菜单」则让一行人更清楚体会GT-R激进性能的精要。原厂安排由三位专业试车手操刀,乘载车主下场体验Hot Lap绕圈。三位颇有年纪的试车手,外表看来只是寻常中年人;然而坐进车室,试车手便将VDC系统关闭,打算将GT-R的操驾极限尽逼而出。

GT-R

由原厂试车手亲自操刀的Hot Lap绕圈,试车手火力全开下,GT-R频频以滑移的方式扫过弯道,让人见识到GT-R另一种操驾面貌。

驶入赛道,方才对GT-R的印象全然抛诸脑后:试车手极尽全力,每个弯角都吃尽路缘石,以最激进的路线杀弯;而往往在笔者预期的出弯点前,试车手便大力踩踏油门,让扭力尽情宣泄而出。此刻自底盘上可感受到,四轮与路面的接触已濒极限边缘,车辆正以几近滑移的方式向出弯外侧的路缘石甩出;然而在极限边缘轮胎路感的回馈仍相当明确,试车手适时地进行方向盘反打,车身便也乖乖的修正路线,让抓地力在车头摆正后实时恢复,让引擎在直线路段再次大力咆啸。

回到Pit Lane,下车时身子不禁有些晕眩;以一般人的驾驶技巧,GT-R在赛道上能够很快且平稳,深厚的底盘潜力让驾驶不需高度技巧,即能在弯道中以高速划出完美路线;然而在专业车手火力全开的驾驭下,GT-R也能摇身一变,每每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角度攻克弯道,彻底展现出惊人的性能实力。

GT-R

天色逐渐昏黄,此次在仙台Highland赛道的试驾体验到此也要告一个段落。与水野和敏总监和试车手铃木利男一一道别,离开Highland赛道后,对于GT-R的深切感受仍回味无穷。相信不论对于笔者或是GT-R车主们,经过此趟「GT-R车主原厂疾速之旅」,对于GT-R的认识也将更上层楼。

6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