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试驾 原创]
前言:两个月前的上海车展,起亚推出的这款K2的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若以“标杆”来衡量这款小车,恐怕多少还有些差距。不过即便如此,相信不少人也都感受到了起亚对它的态度,至于这样的态度是否能改变我们对韩国车的观念,下面就要看K2的表现了。
作为RIO锐欧的换代车型,起亚不仅对其进行了家族化的重命名,甚至在外观设计方面也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从车身整体来看,不论是线条还是细节方面,都让我们可以轻易找出新一代起亚的家族设计风格。
车头方面,K2延续了“虎鼻”式的格栅设计,和上翘的头灯融为一体形成一个V字型,而两侧的大灯也采用了同门福瑞迪的流畅动感风格,简洁且凌厉的边角与引擎折线完美融合在一起,而配合熏黑的底色,也展现了更为充分的运动元素。另外,双层保险杠设计让相对简单的车身折线显得更有层次感,从某种程度上更像是K5的微缩版。
与K5同样,出自彼得•希瑞尔手下的K2,侧面平直而简单线条将车身分为上下两层,使其在视觉感上更具运动气息,而前翼子板上的鲨鱼腮更是有效提升整体运动氛围,虽然其只是装饰件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但作为小型家用车来说,这也算难能可贵了。
另外,由于起亚K2与北京现代刚上市不久的瑞纳共享新的车型平台,而在车身尺寸方面,K2也比以前的RIO锐欧更大一号,轴距从RIO锐欧的2500mm加长到2570mm,同时4370mm、1700mm的长、宽尺寸也有相应的放大,比其主要竞争对手本田风范、福特嘉年华等车型都略胜一筹。
K2的尾部造型同样非常简洁,并且与前脸以及整体风格的配合恰到好处,微微上翘的后备箱曲线所勾勒出的小尾翼也并不十分张扬,而下部则为了迎合整体的运动风格,采用了黑色塑料材质的保险杠下唇,使车尾层次感更加分明。
相比K2的外观,车内同样显得简洁而精致,上下双色的仪表台无论做工还是用料,都值得称赞,甚至在中间的空调出风口上方还采用了小面积的皮质材料覆盖,使其看上去更具质感。而在造型方面也并没有任何复杂的线条,所有设备都中规中矩的被安放在中央,使前排乘客触手可得,操作非常方便。
而在这里,K2的多功能方向盘也值得一提,首先在造型上,它已经更向运动化靠拢,而在其之上的操作按键也并不像其它同级车那样毫无质感,总之在用过之后你一定会感到意外。
一旁的音响以及空调系统面板也是同样简洁,按功能划分区域,相信初次上手的朋友也不会感到陌生,而各个按键、旋钮阻尼也都非常合适,甚至与某些进口车相差无几。
另外,储物空间方面,K2也基本做到了最大化,全车共计5个杯架、5个储物格,对于其主攻的家用群体来说,应该算够用了。
在乘坐空间方面,2570mm的轴距的确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即便前排乘客(身高1.74米)调整至舒适坐姿后,后排腿部空间仍可保持1拳以上的距离。另外,K2的真皮座椅还全部采用了打孔工艺,在透气性方面有较大提升。
在动力总成的选择上,起亚为其搭载了一台名为“伽马”的CVVT发动机,并提供两种排量,其中1.6L发动机的最大功率:95/6300(kw/rpm),最大扭矩:155/4200(Nm/rpm)。1.4L发动机的最大功率:82/6300(kw/rpm),最大扭矩:135/5000(Nm/rpm)。由于此次试驾为1.6L排量车型,故此我们仅对前者对详细说明。
在实际驾驶中,我们感受到这台发动机输出较为平顺,从2000-4500rpm之间都能获得不错的动力,只是油门响应偏柔,并不像多数小车那样灵敏。而与之匹配的变速箱则为4AT(4挡自动),与同平台的现代瑞纳完全相同,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显得有些过时,但行驶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却不那么逊色。
游走于市区环路时,这台变速箱升挡较为积极,甚至换挡瞬间的顿挫感也不那么明显,而当我们深踩油门时,这台变速箱则会非常迅速的降挡,保障了加速超车尽可能的干净利索。另外,在燃油经济性方面,这台变速箱也是功臣之一,虽然只有4个前进挡,但其齿比编排较为合理,即便以100km/h巡航,发动机转速也仅有2500rpm左右,而同级别其它品牌车型则基本都在3000rpm以上。
论操控,K2其实并不擅长,前麦弗逊,后扭力梁悬挂系统的调校也更偏向舒适,虽然应对日常驾驶绰绰有余,但在略显激烈的驾驶状态下,这套避震器的支撑力度则稍显不够,最终导致高速弯中的侧倾较为明显。不过即便如此,车辆的指向性也依旧清晰,这自然也要归功于脚下195/50 R16的轮胎,虽然其花纹更偏经济性,但195的宽度也提供了不错的抓地力。
在制动方面,K2的1.6L车型装备了前后盘式刹车,虽然尺寸并不算大,但制动性能并不逊色,随着制动踏板的下压,其制动力传递也较为均匀,唯一不足的恐怕就是踏板的角度设计似乎不太合理,一天试驾下来,不少朋友都觉得脚腕有些疲劳。
结语:作为小型家用车行列中的新鲜血液,K2的确值得称赞,动感十足的外观、用料上乘的内饰等等,这些都让它拥有足够的竞争力,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韩国车优异的性价比或许将在K2上再次显现,因此它将更实际的向标杆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