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爱卡旅行社 原创]
“神州西南有蜀地,巴蜀腹地有天府。”位于群山与高原环抱的四川盆地之中,而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史记载周王迁岐“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即建都于此,而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等文豪皆出自巴蜀,而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汇聚天时、地利、人和之地—蜀都成都,这里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成都国际车展,爱卡汽车独家奉献《蜀地攻略-车》专题栏目,率先呈现的《爱卡旅行社》,带您一同走进这座城市,品味地道的川味生活。
品川味生活,先品成都美食。李白的《蜀道难》曰:“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如今到蜀地已经没那么难了,但对于远道而来的人来说,吃过红油翻滚的火锅,口味浓重的川菜,无花八门的小吃之后,你离“上天”就已经不远了。
川味美食大都离不开一个“辣”字,说到这里不少人都认为是气候潮湿的原因,与广东人喝凉茶去湿不同,四川人则是吃辣。之前笔者也是这样认为的,但亲历成都之后发现,气候问题已经这里的人善做辣,爱吃辣,辣味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如爱卡成都分站的负责人所说:“要是没有点辣吃着都不舒服。”
成都美食之火锅篇
在众多特色美食之中,火锅是绝对要吃的,对于一个外乡人来说,到了成都没吃火锅,那就是未曾来过。在吃过麻辣鲜香的成都火锅后,辣如预期的一样,而出乎预料的麻,也让我领略到了地道川味火锅的又一“真谛”。成都火锅,吃起来!
成都火锅的锅底,满锅红油飘满辣椒和花椒(麻椒),内以大块的姜调味。调料的主料为香油,蒜、香菜提味,咸淡用耗油或盐调节,其中,这里的香油与北方常用来点缀的香油不太一样,它没有那股浓浓的芝麻香。
千层肚:成都的千层肚,在其它地区也有百叶之名,色深者为毛肚,色白者乃千层肚(百叶)。走一遭麻辣锅底,食之唯有一字评价:“赞”!
黄喉:短暂下入红汤锅后,入口鲜脆,成都除了在火锅中涮着吃,也喜欢爆炒黄喉。
鹅肠:比鸭肠粗一些,但口感类似,香脆富有嚼劲,红油锅涮过后并不是很辣,味道极佳。
嫩牛肉:选料只要牛肉,没有牛腱子那般嚼劲十足,如其名曰就是一个嫩,加上外面经过蛋清处理,“嫩”之口感更甚。
土豆粉:与北方常见的白薯粉不同,通体白色,入锅即软,味道不如名那样有土豆味,口感非常滑,与广西米粉类似。
香菜丸子:肉质鲜嫩,选材肥瘦适中,辅以香菜提味,推荐给不厌恶香菜的人,吃过定不会失望。
成都美食之川菜篇
必吃的火锅过后,接下来是中国一大菜系的川菜。国内各个地区都有川菜的身影,普及程度足让其它菜系望尘莫及。而此去成都,才得知川菜原来分派系,成都、乐山地区是蓉派,重庆、达州为渝菜。如今除了资深的食客眼中有派系之分,没人在意吃的是哪个派系,只要好吃,无论是蓉还是渝。
麻婆豆腐:悉数中国耳熟能详的菜名,我们不难发现荤菜占了大多数,川菜同样如此,以致于麻婆豆腐在川菜中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成都的麻婆豆腐用得也是北豆腐,只是它要比北方的北豆腐更软、更有弹性,反馈给味蕾的大豆味更淡。
水煮鱼:这个名字前面一般都会加上“重庆”二字,它属于川菜中的渝派,而这道菜如今全国各地都能吃到,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鱼”,影响味道的最大不同就是“煮”的是什么鱼,其次是辅料放了些什么。
冒什锦(改良版毛血旺):由于之前出现的水发产品掺甲醛问题,成都的一部分餐馆已经停售鸭血、毛肚及黄喉,而我们正好赶上了这其中的一家。烹调的方法依旧,但没有“毛”和“血”的毛血旺,也被冠以了新的名字,吃起来的感觉也不甚理想。改良版取消了三样精髓,新加入了郡干,“郡干”听起来很陌生,其实这只是鸡胗在成都的叫法。
椒葱鱼:川菜讲究麻辣,但辣总要抢了麻的风头,川味中的麻首推椒麻鸡,而我们吃的是水煮鱼微微辣版,麻椒的麻在吃的时候不明显,吃完后甚是强烈的,香葱的味道为这道菜锦上添花。
双流麻辣兔头和干锅兔肉:兔头本算是小吃,不过既然残忍的吃这么可爱的小动物,那就连肉一起吃了吧。双流老妈兔头名扬川府,一个头兔有四个部位有着不同的味道,头顶薄而脆,上颌厚而脆,头内厚而香,眼珠软而滑。
兔肉的吃法众多,我们吃的干锅兔肉并非最主流的,但味道倒是很不错。兔子的肉很紧致,经过爆炒后嚼劲十足并带着一股辛辣,辅料中洋葱和土豆火候十足,吃起来很软,绿色的椒不是辣味的主要来源。
成都美食之小吃篇
美味的小吃各地都有,各具特色。成都的小吃发展至今,汇总一下比较有名的就有数十种,五花八门的小吃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味道总有适合你的,每个都尝一口就能让你吃到撑,为不浪费我们只吃了一小部分。
提示各位网友一点:如果你想一下子吃到更多种类的小吃,就不要像我们一样饭后再吃,因为到小吃聚集之地,除非是每个只是尝一下,否则到后来就只有看的份了。以下的成都小吃,先尝几个不辣的,然后再吃辣的。
龙抄手:抄手也被称之为馄饨、云吞等等,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名吃。龙抄手就源自成都著名的春熙路(如今的步行街处),借龙凤呈祥之意而得名,它与馄饨等最大的不同就是皮“薄入纸”,据爱卡成都分站的负责人说,好的龙抄手皮,要用特级的面粉擀制成半透明状,我们所吃的离成都最好的还有差距。
三大炮:三团糯米砸在铜质案板上,发出响亮的“当、当、当”三声,反弹进入装有黄豆粉的笸箩里,这就是为什么叫“三大炮”。味道与北方的“驴打滚”相似,吃的时候碗中放入红糖水中,并加少许芝麻,黄豆粉包裹的糯米团,吃起来感觉更粘,且红糖的甜味也在舌尖徘徊。
三合泥:在买东西都要凭票的年代,三合泥是作为一顿正餐食用的,如今已变成了小吃。其中的“三”为大米、糯米、黄豆三种主料,加入红糖、花生粒等辅料用猪油慢炒,口感跟吃泥差不多,只不过是十分细腻的“泥”。
担担面:红油担担面想必是都吃过见过,所以这回我们就来了点不一样的—清汤担担面,面条倒是十分细滑,肉末的咸味没能改变汤之清淡,与一碗清汤面无异,这也足以证明为什么红油担担面最常见了。
烤鹌鹑(意外收获):我们为剑走偏锋付出了代价,因为还要将这碗无味的吃进去,笔者必须找个能与之搭配而食,没想到就得到了意外收获,面摊旁刚刚出炉的烤鹌鹑皮焦脆,趁热吃肉口感上佳。
各种凉粉:凉粉不同地方用料不同,华南地区用大米,四川凉粉则以豌豆制粉,所以两地的凉粉味道差异较大,川味凉粉有很多,代表为起源于南充的川北凉粉。味道够辣够香,入口细滑,吃起来很清爽。
竹叶粉蒸肉:口感与笔者常见的粉蒸肉相近,辛辣感的源头不是点缀的碎辣椒,而是肉本身在制作时就混入了辣椒,竹叶的味道很淡,不刻意体味很难察觉。
豆花:豆花的主料比一般的豆腐更软更嫩,全国的豆花制作方法不太一样,但口感都差不多,决定味道的还得看辅料配什么。打着“招牌小吃”的牛肉豆花,里面有粉蒸牛肉、黄豆、香菜、芹菜及辣椒,别看辣椒不多 其实是一碗味道甚浓的豆花,沾有辣椒的芹菜,脆的口感在辣面前 完败!
香辣凉糕:凉糕是一道适合夏天食用的小吃,种类有很多,其中小豆凉糕是传统的风味小吃,成都小吃中有甜味的水晶凉糕,我们吃的香辣凉糕,以糯米为原料,看起来很有食欲,香辣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