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Tribute】
【福特翼虎】
【Haima 7就是海马骑士】
近年来城市SUV凭借着出色的空间功能、优于轿车的通过性以及接近轿车的驾驶性能和乘坐感,受到众多家庭用户的追捧。不仅合资品牌鏖战在20-30万元级别里,还有众多自主品牌在10-20万元级别也纷纷推出城市SUV车型来招揽消费者。海马现在也加入这个行列,推出它的首款SUV车型——海马骑士。
如同之前多个海马车型产品一般,骑士也是个有“马自达故事”的新车。厂方技术人员也直接承认了骑士的开发设计参照了马自达Tribute车型。提起马自达Tribute大家可能会有点陌生,因为它没有正式进口到国内,但提到跟Tribute同平台的福特翼虎,相信大家会更熟悉。
其实早在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马自达Tribute就曾高调地出现在海南马自达的展台上,并在当时传出可能国产。但随后马自达与海南汽车的分道扬镳,变身自主品牌的海马汽车也不可能再将Tribute国产。不过这也换来另一种机会,就是将Tribute的技术“据为己有”,这正是海马的强项。相信正是由于这段渊源,让海马如今有机会推出自己自主的首款SUV——骑士。
为了表现出城市SUV的轿车化风格,骑士的外形设计弱化“强悍感”,强调“柔中带刚”。整体观感比较干练,不会如海马的轿车造型那么张扬。外形设计虽然没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但细看还是有不少亮点的。
前脸设计延续了海马车型的特色——柳叶形前大灯与盾形中网的设计,还辅以粗条的镀铬装饰与外凸大型海马徽标,很醒目。下方的黑色塑料护板除了可以避免杂物刮伤车漆这实质保护作用以外,也带出一点肌肉感。
腰线设计连接头尾两灯,线条呈波浪形,显出几分“柔”美。这也是突出“很MAN”的其中之一点。
车顶带有金属旅行架,加置自行车架、旅行车顶箱没有问题(最低配车型未配有)。配合四条扁平率70的越野型厚轮胎,胎面还有白色描边,粗犷的越野风格油然而生(低配车型215宽的没有白字)。
后保险杠与车头看齐,也带有黑色塑料防护板。尾灯也成柳叶形,内部由多粒LED灯源组合而成,看上去科技感十足且实用性高,效果显著。
海马骑士的体型跟江淮瑞鹰最为相近,长4421mm、宽1830mm、高1740mm,轴距2619mm,按照城市SUV的标准,骑士的“体型”算是中等略偏小。从侧面看比例协调,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这种身材的车型,很适合城市多变的生活需求,不显臃肿、累赘,但又实在、够用。
目前海马骑士只配有一款2.0L发动机.这款代号为484Q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由海马自主研发,也是迄今为止海马汽车最大排量的发动机。采用双顶置凸轮轴,而且在进排气两端都具备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这是自主品牌2.0L排量里首次出现的技术,比对手先进了一步。最大功率为110kw/6000rpm,最大扭矩为180Nm/4500rpm,在自主阵营里,数据优于长城哈弗、江淮瑞鹰,跟奇瑞瑞虎3相当。
这款发动机怠速很安静,除了点火那刹那听到启动时的声音,其余时候感觉不明显,这点显出高级的一面。开始行使运转,这种安静的感觉没有消失,直至到5挡80km/h时,发动机的声音才明显听到,但也是属于安静那一类。而降挡拖高转速,线性且顺滑的声音令人叹服,很有本田VTEC发动机的那种声势。而在低转高挡位强制加速时,也没有听到很明显的杂音,发动机抖动也控制得很好,比绝大多数国内搭载的三菱发动机车型表现更为出色。
骑士上市之后将首先搭配5前速的手动变速箱,不过据厂方称,骑士也将推出自动挡车型,但暂时还未有确切的上市时间。
这台5前速变速箱的齿轮比设定并没有特别为越野考虑,头两挡的减速比跟普通轿车的手动变速箱无异。手动挡操作起来比较轻松,挡位清晰,入挡和摘挡过程都没有多余的干扰,属于同级的主流水准,比起欢动手动挡的“手感”要进步不少,可是挂挡行程有点长,加上位置比较靠后(挂2挡时肘部位置不是很好),操作起来不算很舒服。但油离配合起步很容易掌握,挡位之间的衔接也不错,要做到平顺驾驶比较容易。
【140km/h巡航,底盘表现厚实,给驾驶员信心】
这回试驾量产车,感觉动力性上与之前试驾的工程样车相差不大,也许是上回试的工程样车动力部分已经调教完毕,所以整体感觉出入不大。
论块头,骑士已能与RAV4、CR-V它们并论,还使用上235的宽胎,所以骑士用上2.0L发动机,总体动力感受略微平淡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实际上路,动力整体容易上手,还有一些表现值得细说。
如果以最温和的驾驶方式,让发动机转速徘徊在1500-1700转,总在2000转前换挡,此时骑士的动力虽然不至于贫乏到“颤抖”,但确实会有些“憋屈”。如果把换挡转速提升到2500转,行车转速大多数时候保持在2000转出头,动力感受就会比较舒畅合理,在市区的拥堵路上紧跟车流,动力反应也足够理想。
作为轿车化SUV,我们对骑士的动力要求并不满足于此。当转速处来到3000转以上,发动机就“精神”起来,而且在3000-5000转的持续加速表现不错。应付大多数超车情况,手动降低一挡,就能让转速落到3000-5000转之间,超车感觉并不吃力。发动机声音虽有增长,但没有变得粗糙刺耳,也没有竭力感,精细完善度不错。
当转速超过5500转,动力才算是遇到“阻滞”,除了发力开始减退,声音也显著增大。而且当时速超过150km/h,后劲贫乏,180Nm的扭矩拖动近一吨半的车身算得上表现不错了。当然驾驶骑士这类车型的人,应该很少机会这样去压榨发动机,所以也无伤大雅。
骑士的底盘采用四轮独立悬挂,配合无大梁式的整体式车架,是比较注重公路表现的设计。当然,这并不能证明骑士的越野性能不济,因为讨论越野能力我们还得综合考虑底盘强度、离地距、悬挂行程以及驱动系统等因素。
【马自达Tribute底盘装备四驱系统】
观察骑士的底盘时,我们联想到它可能的“参照物”——马自达Tribute车型。上面这张图是Tribute四驱版的后悬挂,对照下图骑士的后悬挂可以看到,除了用于驱动后轮的差速器部分缺少以外,骑士的后悬挂构造形式和Tribute非常相近。
【两驱版本的海马骑士底盘】
值得一提的是,本站总编曾经试驾过马自达Tribute,也试驾过它的姐妹车福特翼虎,对那两款车的底盘越野通过性都有比较高的评价,强过不少同类型的城市化SUV。不过据了解,海马骑士上市初期可能只有前驱版本,由于海马与马自达之间的技术合作已经停止,目前尚不确定海马能否推出四驱底盘版本。如果没有四驱,讨论越野能力也就没有多少意义了。
骑士的车身高度其实不算SUV的“高个”,可前排坐姿很高,尽管把座椅调整到最低,驾驶员依然可以看见发动机盖,好处是观察四周的视野很好,不足是这影响了一些驾驶过弯的信心,而且方向盘调整即便是最高位,也比较低矮,倘若“吨位”比较大的人坐在驾驶位,怨言肯定不少。前麦弗逊后双连杆悬挂的底盘设定偏硬,过弯侧倾不算明显,良好的马步又能找回一些过弯信心。还有一点,讲究豪放的骑士与我们的长测车欢动一样,造型动感的后视镜面积相对偏小,这样在驾车变道或倒车时的视野受到影响。
液压助力的转向打起来变轻了,偏重的感觉已消除,对女同胞来说在倒车或者掉头时已不费劲。不过由于采用宽大的轮胎,正常行驶时转动方向盘感觉不够干脆,还是有点点“粘”的感觉。转向虚位并不大,但还是没有海马轿车的转向感觉那么好。在SUV身上要寻找良好的“钛感”不容易,不过骑士给人的感觉要比瑞鹰、瑞虎要好。
虽然骑士是承载式车身,但它似乎天生就是适合走烂路的,走平路反而不是它的强项。行走铺装不好的路面能给人信心,悬架跳动迅速、快捷,车身的跳动不明显,厚实感一直没离开过我们。接着尝试行走颠簸的土路,扎实的底盘也给驾驶员很好的印象,车架以及车厢都没有发出任何杂音,这种感觉与福特翼虎极为相似。骑士那185mm的最小离地间距也确保了不错的通过性,加上又宽又厚的越野轮胎,在土路上快速行走,也有足够的信心。
并不强调越野的骑士,高速稳定性表现不错,时速达到150km/h时车子没有任何发飘现象,给驾驶员不错的信心。而据厂家标称,骑士最高时速为165km/h,是这个级别的正常数据,不过试驾会尝试了180km/h的速度,依然没有问题,这可算是骑士的极限了。
骑士的发动机怠速非常安静,在车厢内几乎察觉不到发动机的声音,方向盘与变速箱挡杆的抖动也甚微,怠速给人的高级印象比海马的轿车都要好。不过,发动机舱的隔音做得比较一般 (更显现出骑士的怠速安静),如果行车时踩大油门,超过2500转后低沉的声音就比较明显,好在除了发动机声响,海马骑士的整体静音效果不错,行驶至130km/h在车厢内依然可以正常谈话,并不怎么需要格外提高嗓门。但从110km/h之后风噪就越发明显,达到160km/h时比较难以接受,不过日常行驶来自车身和底盘的噪音并不算大。
之前试驾的工程样车悬架设定偏硬,乘坐舒适性受到影响,但这回量产车中表现则变化了上不少,柔韧了。过减速带时像是旅游大巴,弹跳很小;过坑洼路面时,后排乘客的弹跳的幅度也不明显。配备的宽厚越野轮胎,对零碎震动的过滤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所以在一般城市路面上行走,骑士会给人一种安定的感觉,扎实中又带有一定的舒适性。
骑士的车厢第一眼看上去,有些许丰田RAV4的影子,但骑士的中控台线条更硬更直。总的来说车厢设计偏向简洁,采用上深下浅的色调也是时下最主流的搭配,加上开阔的车厢空间,整个车厢氛围称得上得体。不过车厢大面积使用硬质塑料,稍显廉价,跟同级大部分对手相比没有优势。
方向盘带有控制按钮,但仅为音响控制,好在按钮够大,一目了然。位于方向盘左边的按钮分别有后视镜调节、大灯高度调节、前后雾灯开关、仪表盘亮度调节和电动折叠后视镜 ,比同级对手的装备都要更齐全。
转速表与时速表分居两侧,设计偏向简洁,黑底白字也易读清晰。行车电脑仅有总里程、分段里程和时钟,没有平均油耗等实际用途更大的功能(当然同级里有平均油耗统计功能的对手也不多)。中控台设计采用阶梯式设计, 方便操作,各项功能的按钮个头也比较大,很容易上手。
单碟CD,只能说是标准配置,原以为右下角的USB接口是外接音源处,但原来它的作用只是用于更新地图,娱乐性表现一般。不过面板的按钮质感比工程样车有些许提升,中间旋钮的阻尼感加大了,“拧过头”的现象已不再出现。空调系统部分同样操作清晰,带有自动恒温空调应属高配车型,其制冷效果出色。
GPS的白天/夜晚模式同样清晰(可以手动控制模式,不受开启大灯影响),触摸屏设计反应灵敏,实际体验导航地图显示车辆位置准确,设定目的地比较简易,地图信息也算丰富。虽然屏幕的分辨率很高,但画面的精致度有待提升,让人感觉并不是很“原厂”。另外,导航系统计算路线所需时间也稍长了点。
顶配车型配有倒车后视影相,显示屏还有辅助线方便看位,角度也控制得很好,只是成像一般,但还是能看清后方情况。
骑士的天窗非常大,实际测量长度有80CM,宽度有60CM,而且能完全打开,此时敞开面积有近半平方米,虽还称不上全景天窗,但它在同级里已可名列前茅,就算不打开天窗,整个车厢也可以很光亮,开扬感非常好。
真皮座椅比较宽厚,坐垫稍微偏软,靠背能提供一定的包裹性,主要以宽松为主。驾驶座椅提供8向电动调节,副驾驶位则提供4向电动,皮质的选用比工程样车更加考究了,高级了不少。
后排空间不算小,横向宽度足以容纳三名成年人而不感到拥挤。腿部空间也充足,地台平直,加上头枕,第三名乘客的舒适性也不会缩减。不过头部空间略显不足,这是受天窗的影响, 长时间乘坐会有一点点压抑感,而且提供的中央扶手也略显“单薄”。
下面是新车评网实测的空间数据:
造型虽然很相似,但后门并没有像前门一样提供杯架及储物位置。
中控台上方带有盒子式的储物格,容量可观,深度大约有5cm左右,底下还粘上了一层防滑垫,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杂音。中控台最下方也有一个类似的储物格,但深度一般,摆放钱包或者烟包打火机之后就没多少余量了。
常规手套箱容积也一般,不过存放CD包、伸缩雨伞、保养手册之类的没有问题。中央扶手箱有两层设计,各有单独开关,第二层的深度足以放置一个外置GPS+底座+充电装置,实用性很高。
虽然后门壁板没有杯架,但中央扶手底下拓展出来的就是两个杯架,很巧妙地运用车内空间,但架口直径比较小,类似一些运动饮料就放不下去。前座靠背的储物袋也偏小,容纳能力也一般,但前排两个座椅内侧各有一个挂钩,最大承受力为3kg,设计的地方也很乖巧,非常会利用空间,实用性很高,像一些塑料袋想找地方挂起来,它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了。
尾箱的设计也比较平整,常规容积有453升,带有4/6分割放倒功能,放倒后基本平直,座椅与尾厢之间存在一小条缝隙, 好在实际不怎么影响使用。将后排座椅放倒方式跟大多数对手相同,需要把坐垫翻起,再去掉头枕,最后才能把靠背放倒,人性化不够全面。
工程样车未能看到尾厢遮盖板,这回量产车就配上了。备胎为全尺寸,随时更换都没有问题。对于一些小型杂物也有属于它们的位置,两侧的网格刚好充当这个角色,一高一长,各发挥其所长。
下面是新车评网实测尾厢数据,骑士的尾厢地台较高,尾厢高度比瑞虎3和哈弗都要小,不过骑士的尾厢深度要长于瑞虎3,但不如哈弗。
海马骑士暂时没有经过任何碰撞机构的碰撞测试。安全装备方面,全系ABS、EBD和前双安全气囊,高配版本还有BA刹车辅助系统。另外,LED高位刹车灯、安全带未系警示这些辅助安全装备也是全系标配。
海马虽然没有造SUV的经验,但骑士却并不是完全从一张白纸中诞生,它仍然有着马自达背景。所以骑士身上有成熟的一面,它总体的机械水准均衡,有成熟的动力性能,公路表现满足城市行驶的需要,车厢功能设计也成熟到位;不过作为“新人”,骑士仍然有些不足,主要集中于细节,比如像后视镜盲区较大这样的细节,也有些细节做工的不足,再挑剔点说,骑士的内外形象在个性的SUV市场太过平庸了一点。
目前相似的对手里,奇瑞瑞虎3和哈弗H3(两驱)是当红的两大明星,但实际上骑士与他们相比,差别还比较明显。骑士比瑞虎3要大一号,功能实用性要更高,而相比哈弗H3,骑士采用轿车底盘,相信公路能力还是略胜一筹,而真正与骑士特点相近的是江淮瑞鹰,两者尺寸相近,都采用轿车底盘,且不管配置相差多少,但瑞鹰的售价低于骑士,对后者来说是个挑战。
骑士的顶配车型虽然低于14万元(13.68万元),但对众多自主品牌城市SUV对手们大多都集中在10-13万元区间,竞争力可能会因此打了点折扣,尽管还有两款低配车型,但因目前售价还未公布,前路如何暂时也不得而知。所以对海马骑士来说,能否走红还得靠消费者对其的认可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