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A6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辆行政级轿车,它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大量的政府订单让A6在国内树立了无法撼动的官车地位。尽管同级别的奔驰和宝马售价都要高于奥迪,但是在普通人心里,坐A6的人显然更有威严。因为我们的文化更加看重权力而不是金钱
奥迪A6的前身是奥迪100车型,我国曾经大批量国产过第三代奥迪100和少量的第四代奥迪100。而从第五代开始,奥迪100改名奥迪A6。从这时候起,这一车型开始成为中国各级政府机关所争相购买的官车。
经过几年间的数次改款之后,奥迪A6始终保持着流线型的设计风格。它那弧形的车顶几乎从来没有改变,矩形的车灯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是车头中网造型越来越夸张,从中庸简单的矩形中网一路发展成为如今的“大嘴”造型。
为了照顾后排乘客空间,国产版A6全部经过了加长处理,因此被统一称为A6L。通常我们都会对加长之后是否影响整车外观做一番评论,但是鉴于A6L在国内实在是太常见了,无论它是否协调,我们都早已习惯而难以作出任何评论了。相比其竞争对手而言,奥迪A6L的外观属于中庸而暗藏霸气的感觉。
A6L这一级别的轿车在乘坐空间方面通常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毕竟车身很大,想要在这一级别车型上对乘坐空间挑刺的话无异于鸡蛋里边挑骨头。A6L的前排座椅高低调节范围很大,无论你喜欢低坐姿还是高坐姿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方向盘的伸缩和高低调整范围同样很大,因此可以让各种不同身材的驾驶员都能将坐姿调整到即安全又舒适的位置。
对于A6L来说,后排空间表现显然比前排更重要,这也正是它加长的原因。当驾驶员将座椅调节到适当位置之后,后排乘客仍然可以获得非常宽裕的腿部空间,头部空间由于受到车顶造型影响而显得有些局促,但是由于腿部空间大有富余,所以实际乘坐时完全没有必要像模特那样正襟危坐。
A6L的行李箱容积达到了501升,巨大的行李箱弥补了后排座椅无法放倒的遗憾。乘坐这一级别轿车的人即使出门旅行通常也无需携带太多的行李,而像高尔夫球具这类东西A6L的行李箱应付起来也完全不在话下,所以A6L载物的能力是完全可以令人满足的。
比较令人遗憾的是车内的储物空间有些不够用,尤其是前排没有设计供司机放置票据钱包之类常用物品的储物格,只是中规中矩的安置了一个并不太实用的中央储物箱和两个杯托。车门内饰板上的储物格倒是不算小,但是把贵重的东西放在经常需要开关的车门上还是会让人有些不放心。
A6L的前方视野受到超长的车头影响,车头盲区稍稍有些大,A柱造成的盲区属于平均水平,和市面上大多数主流车型都比较类似。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左侧后视镜采用了双曲率设计,超宽的视野比平均水平要宽上将近一倍,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初次驾驶A6L的驾驶员有时候会误把相隔车道的来车看成相邻车道的来车。
A6L采用了远近光分体式氙灯照明,近光灯带有透镜和随动转向功能,同时还配备了转向辅助灯,近光灯的照明效果无可挑剔,随动转向照明可以随着方向盘的转动方向调整车灯照射角度,对提升行车安全性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远光灯的亮度非常高,但是光线分布比较分散,实际照明效果比较一般,反倒是对面来车的驾驶员会感到非常晃眼。
A6L3.0T所搭载的3.0TFSI V6发动机刚刚在美国被评为2010年度十佳发动机。这是奥迪近40年来推出的首款机械增压发动机,它采用了全铝机体、机械增压、缸内直喷等很多技术。缸内直喷技术的运用使得机械增压器可以被安装在节流阀体之后,这样一来在发动机转速很低的时候增压器内部的空气密度就会相对较低,从而减小叶片旋转的阻力。这种设计所得来的实际好处就是在低转速区域增压器对发动机造成的负荷要减小不少。
机械增压发动机相对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的好处就是动力输出更为线性,也不存在涡轮迟滞的问题,当我们深踏油门的时候机械增压发动机会像自然吸气发动机一样渐进式的输出动力,而不会像涡轮增压发动机那样开始的时候绵软无力而一旦发力又会过于猛烈。
对于A6L这样一款行政级轿车来说,配备这样一台机械增压发动机最大的意义就是加速过程非常平顺,即使比较激烈的加速动作也不会让后排乘客感到不适。而对于驾驶员来说,发动机对油门的反应非常灵敏,车开起来给人感觉很轻盈畅快,没有一丝沉重的感觉。
我们经常能看到有车主在车尾贴上一个镀铬的小壁虎,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汽车装饰的流行趋势,然而殊不知这个小壁虎其实是Quattro四驱系统25周年纪念标。我们本篇文章的主角A6L3.0T就配备了这一系统。
由于采用了Quattro全时四驱,A6L在过弯时可以提供更好的循迹性和稳定性,起步的时候尤其是在湿滑路面相比两轮驱动的车型更是有着极大的优势。还记得去年北京那场大雪吗?有多少车被挡在立交桥的缓坡下动弹不得,有了Quattro系统就完全不用如此尴尬了。
在实际驾驶中,A6L的方向盘非常轻盈,长时间在城市车流中穿梭也不会让人感到疲劳。车身的转向反应比较灵活,但是车尾反应并不很快,驾驶员在转弯并线的时候还是会感到车身很大,有些拖沓。在极限驾驶的时候,四驱系统更加偏向后驱车的设定,一旦突破轮胎极限就会发生轻微的甩尾动作,但是整个失控过程比较渐进,驾驶员可以通过收油和修方向的方式轻易将车拉回正常行驶轨迹上来。
按说行政级轿车本应将设计重点放在舒适性上,但是A6L在这方面的表现却并不是非常出色,无论前排还是后排座椅都显得有些单薄,坐垫有些偏硬,座椅面积也不够大。尤其是后排座椅坐垫长度不足,领导们坐在上边恐怕不会太惬意。
后排右侧位置是标准的领导坐席,因此这一侧的车门上设置了用来控制前排副驾席座椅位置的按钮,领导们可以根据需要将面前的座椅向前调整以获得更加宽敞的腿部空间。后排电加热座椅在这一级别的车型中已经很常见了,不过面对竞争对手的两级或三级热度可调,奥迪为全车坐席提供了控温更加精确细腻的六级可调加热。同时后风挡和后门侧窗还分别配备了电动及手动遮阳帘。
但凡是售价五十万以上的车型除了卡车和跑车以外,对噪音的控制通常都很不错。奥迪在这一点上并没有给我们什么惊喜,车里确实很静,不过这也仅仅是同级别当中的一般水平而已。
我们的主角所搭载的这台3.0升TFSI发动机之所以能够被评为本年度全美十佳发动机,其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非常节油,当然这是相对它的排量和强悍动力而言的。我们模拟日常使用情况实测的油耗为百公里12升以内,对于这样一辆动力强悍的大车而言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而且四驱系统本身就会比两轮驱动更加费油。
MMI多媒体系统普遍配备于奥迪高配车型上,这一系统采用一个旋钮搭配众多功能按键的方式来控制行车电脑、导航、音响等车内几乎全部电子设备,空气悬挂的底盘升降功能也需要通过这一系统来操作。
在功能上MMI系统已经做得面面俱到了,但是它的功能按键过于复杂,安装位置也不是很合适,驾驶员在操作的时候会感觉控制键位比较靠后,用起来不是很舒服,复杂而繁多的功能按键很难实现盲操作,如果在行车过程中使用会比较危险。除此之外整个系统的逻辑安排给人感觉比较混乱,在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在庞大的功能菜单中迷失方向进退两难。
安全性装备方面除了众多气囊之外,比较有特色的就是换道辅助系统了,两个车外后视镜上都装有LED灯组,并线的时候如果系统发现后车车距比较近,就会通过闪烁LED灯组来提示驾驶员小心后方来车,这个系统主要用来弥补后视镜盲区,对驾驶员变换车道起到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