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谍照曝光到广州车展发布真车内饰,还没上市新嘉年华就吊足了人们的胃口。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关注度,原因有很多。首先,老嘉年华虽然早已停产,现在马路上也难以见到,但是它的操控性和动力表现还是留下了非常不错的口碑,其次新嘉年华在国外发布时日已经不短,其动感的外形和极其前卫的内饰确实是令人眼前一亮。说它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绝不能算夸张。
新嘉年华是被福特称为第一款代表“全球车型”和“一个福特”的车型,它的特点非常鲜明,那就是——年轻、运动、前卫。看到这些词,我们心里都明白,它是为那些走在时代前端的年轻人所推出的。而在新嘉年华上市之前,我们汽车之家受邀前往云南试驾了这款身负长安福特近乎全部期望的新款小车,它跟我们想象的一样么?马上揭晓。
● 外观关键词:动感、前卫
在过去,福特的车型给人的直观感觉总是很平淡无奇,而福克斯的到来首先打破了这种乏味的气氛,接着07年9月上市的致胜虽然销量并不傲人,但外观和内饰设计却绝对称得上前卫。就有人质疑长安福特为何2008一年都没有新车推出的时候,新嘉年华若隐若现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新嘉年华更是将福特这种动感与前卫发扬到了近乎极致的程度,之前我们可能会说福特欧洲走的是动感路线,因为致胜、S-MAX都是出于福特欧洲的设计,但新嘉年华却让我们彻底明白了一件事——福特将在全球彻底推行自己的动感路线与前卫主张,而且他们似乎很有信心这种设计将能适用于全世界。
谁也别想在新嘉年华身上找到其前身的影子,它已经脱胎换骨再世为“车”了。伴随着更新更激情的背景音乐,新嘉年华毫不低调地出场了。两头尖尖的前大灯直往斜里飞过去,别指望它能像邻家女孩一样平和亲近,它更像舞台上的京剧脸谱,浓墨重彩,表情夸张,且艳光四射。
下进气的大嘴造型与福克斯如出一辙,尤其是在非常窄小的上进气陪衬下,更是显得无比巨大。从这样的设计手法上看,福特已经彻底背弃了中庸路线,与其低调着谋求生存,不如将张扬进行到底。
从侧向或侧后方看,新嘉年华的线条与其同平台的小兄弟马自达2有些相似,极倾斜的腰线造成车头低俯前冲的姿态,刻画出小而动感的造型。
尾部给人的印象就是缩小版的福克斯,无论是厚实饱满的感觉还是线条搭配,相似程度都非常之高。请从侧面欣赏新嘉年华的尾灯。为什么?因为从正后面看只有很窄的半弧形,更像是一个半成品,而真正的造型设计只有从侧后或正侧才能完整观看。
运动版上配备的是尺寸为195/50R16的轮胎,16英寸的轮毂在同级别车型里绝对是顶级的,确实能与车身搭配出运动的味道。遗憾的是全系配备前盘后鼓式刹车。不过,小型车里前盘后鼓很常见,只要价格合理,倒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评价:两厢造型极尽动感与张扬之势,堪称目前小型车中的前卫份子
此次试驾,我们还见到三厢版的新嘉年华,在技术说明会上厂商工作人员介绍说,三厢版新嘉年华是福特针对中国市场特别推出的,因为他们十分了解——三厢车型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对于这一点,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没错,这是事实,但是不管什么样的车都要为中国用户的这种需求来推出三厢车,我仅能以个人看法表示不赞成。
从马自达2劲翔我们就能看出,像这种以大角度倾斜的腰线来营造动感外观的小型车,一旦加上了屁股,就会显得前后比例不够协调。从前脸还不大看得出来,但是从尾部或是侧后方看过去,视觉上会受到一种奇怪的冲击。当然,这也可能只是我个人的眼光问题。毕竟马自达2劲翔也确实证明了加出来的尾部很实用,装起东西来一点不含糊。
三厢版自动豪华型的轮胎尺寸比运动版要小一号,为185/55R15,而且采用的是多辐条式的轮毂样子,为了显得稳重些。同时车内采用真皮座椅,侧窗下面镶了镀铬装饰条来制造与运动感完全不同的气质。
由此于本次试驾着重体验的是两厢1.5运动版车型,因此对于三厢车型这里只是做简要介绍,如果您比较关注三厢版,可以继续留意汽车之家,后续将有更详细的文章。
评价:又一个两厢变三厢的案例
● 内饰关键词:个性、大胆
新嘉年华的内饰首创个性化路线,不同颜色车身搭配了不同的中控面板与车门把手,色彩运用上的大胆与创新令人称奇。我们试驾的这款黄色新嘉年华,中控面板也同样是娇艳的黄色,蓝色车身则搭配蓝色面板,除此之外,黑色与橙色车身均为银色面板。我不禁想,对于那些穿衣戴帽拎提包都讲究配色的人来说,新嘉年华不可谓不算同道中人。
不过我看来看去,仍然觉得银色的中控面板在整个黑色运动内饰氛围中显得最地道最有质感。而黄色和蓝色的面板,在并不算很讲究的材质以及并不算细腻的做工映衬下,有些缺乏档次感。不过,对于这种更有个性的色彩选择,确实可以博得新一代年轻人的欢心,还有什么能比张扬个性更能令他们动心呢!
尽管厂家宣传中控是“来自于手机面板的设计灵感”,但是我怎么看它都更像是变形金刚的造型。不过,按键与旋钮的分布确实像手机一样方便操作。中控台上出现了显示屏,虽然不是彩色液晶的,但在小型车上已经算是不错了。红底黄字看起来有点糊,不够清晰明亮,纯中文界面能让人心生好感。
而此次只有两辆的三厢版新嘉年华在内饰上也有两种不同的风格,其中蓝色版跟两厢的设计相同,中控面板为蓝色,而车内为黑色内饰和黑色座椅。在铁灰色的车内,则完全另外一种风格,深米色的内饰和座椅,以及银色的中控面板,体现出了更明显的家用车理念。个人认为,这种风格应该更适合三厢车,对于新嘉年华这样动感的小车还能选择三厢造型的无疑是更追求实用主义的类型。
进入隧道后自发光仪表盘会自动点亮,黑盘面白刻度很清晰,新嘉年华的筒状仪表盘比较独特,设计思路据说是来自于望远镜,仔细看的话确实有点意思。指针样式与09款福克斯差不多。跟当下一些小型车一样,新嘉年华的仪表组合里也没有水温表,而是采用了水温过高时自动报警设计。
新嘉年华的内饰材质也未能脱离小型车所处的境地,仍然是硬塑料的天下。做工方面,跟新福克斯的水平基本相当,该怎样来描述呢?还真有点儿难,姑且称为——说得过去吧!至少对我来说,感觉新嘉年华的内饰就是这样,看得过去,也说得过去。不能说材质如何精致,也不能说做工如何细腻,如果你特别讲究这个,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合意,但是它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粗糙或是瑕疵。
位于下部的空调面板一共只有七个按键和两个旋钮,并且面积都比较大,使用起来非常顺手。在我们试驾的1.5L手动挡车型上面,使用了小型车上不多见的自动空调,在长途行驶时,从昆明的最高气温8度到最高气温22度的西双版纳,气温虽然不断在变化,但是自动空调让我体会到了“自动”的方便,只要打开“AUTO”,车内温度就会按设定的21度来进行调节,不过这个温度并不是我设置的。
前排左侧车门上的电动车窗按键中,驾驶员位置的是一键式上下,而其他三个不带有这个功能。虽然1.5L运动版车型上面配有天窗,但却是掀开式的,一是看起来不雅观,二是在高速行驶时会造成很大的风阻,提高油耗,而且也会发出较大的噪音。不过,在小型车使用这种天窗有两个好处,一是成本低,二是不影响车内的乘坐空间。
评价:重点不是材质与做工,而是另辟个性化的蹊径
● 空间关键词:头部不错
尺寸方面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两厢版长/宽/高分别为3950/1722/1467mm,比上一代车型要更宽更高,轴距为2490mm,仅提高了4mm。这些变化与车内乘坐空间上的体现是基本一致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新嘉年华的腿部空间有多么差,实际上它就是正常小型车级别的水平,没有更好,也没有更差。在整个试驾途中,一名身高193cm的工作人员在我们这部车的后排坐了四百多公里,而且其中有一大半的路程都是由我和一位身高185cm的同事在驾驶。这样一前一后的身高组合,我想这对于多数家庭来说,也都是不太容易出现的局面。
可能在腿部空间上,新嘉年华不是太擅长,但是头部空间却显得很拿手,这也给了我一点意外的惊喜。虽然以我的身高根本用不上如此充足的头部空间,但是身高185cm的同事可不愿意受委屈。事实上,当驾驶座调到最低状态,他的头部还能有4指至一拳的空量。而且最难得的是,前后排的头部空间基本相当,都属于较宽裕的类型。
试驾的运动版车型上,前排座椅的运性感觉很强烈,座椅两个侧边的隆起绝不属于柔软的那种,提供了非常坚定的包裹与支撑。这在试驾过程中,我已经有了足够的体验。不过这样的座椅宽度和偏向硬朗而运动的包裹,我不知道太胖的人是不是有希望能将自己将塞进去。
经过实际测量,前排座垫属于小型车上偏高水平,达到500mm,而后排座垫的长度不足,仅为455mm,考虑到对腿部空间的兼顾,这一点也能够理解。
而后排虽是三人座位,却只有两个头枕,看来那第三名乘客明显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只能忍耐一下算了。此外,后排车门扶手的位置也不像前排有绒布材料,看起来后排乘客的待遇并不够好。一般的家用车,后排多数乘坐的都是老人或小孩,不过新嘉年华更多的关注给了前排,给了车主,或许新嘉年华未来的车主都是单身或二人世界。
新嘉年华上面最令我不解的是,前后排车窗上面均没有设计拉手,在乘坐时虽然规规矩矩地系了安全带,但是在过弯或路面不好时还是会本能地将手向上伸,这时空荡荡的车顶让我感觉很不便。
另外,车门不会在达到一定时速后自动落锁,四个车门上也都没有车锁的按键或钮,只能通过中控台上的按键来进行操作,并且只能是统一操作,也就是要锁就只能全锁。
乘坐评价:前后头部空间都很充足,后排腿部略显局促,没有车顶拉手很别扭
● 储物关键词:一般
前排的储物都很顺手,一路试驾从昆明-普洱-西双版纳,五百多公里的路程经过了十几个收费站,拿卡的时候顺手往中控面板上的卡槽一插,很方便。中控台左下角的储物格因为做工略有些粗糙,形状也不太规整,使用起来就有些涩,这可能也跟还不是最终量产车有些关系吧。
而中控面板下方的小长方形储物格看起来比较适合放一部手机,但是实际试过后发现稍微大一点的手机放不进去,而目前来看手机却正在步入越做越大的趋势之中,所以还是考虑放点儿别的吧。
前车门板上的储物槽很长,中间位置有几寸加宽的,可用来放饮料瓶,只是瓶子放是放得进去,若想立得稳固,除非拿个胶带将其粘在上面。随着车子的前行,它会时而向前倒,时而向后歪。
后排乘客待遇要更低一些,后车门板上面根本没有任何储物功能的设计。而前排扶手的位置那里,有为后排乘客设计的杯座,杯座四周也是一个方形,可以适当放点小零碎。不过经过体验,这里放烟灰缸是最合适的,或者放矮的罐装饮料也可以,如果是水瓶的话,粗的像脉动一样的得硬塞才能塞进去,如果是普通水瓶放上去又会乱晃,不适宜在行驶中使用。
新嘉年华在储物空间方面显然没有将日系车作为参考对象,无论是设计上的实用性还是灵活性,结果都一样。有些方面尽管考虑到了,但是却做得马马虎虎,似乎并不追求完美,导致最后的实用性较差。综合来看,前排表现很不错,而后排无论是乘坐还是储物,都是一个软肋。
后排座椅的靠背可以按比例放倒,但并不能完全放平,因此后备厢的储物能力也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购买大件商品时,不够平整的后备厢地板也就使得装载存在障碍。
后备厢宽度为990mm,最小270升的容积属于小型车的正常水平,拿POLO来比较的话,新嘉年华要略强一点点。如果座椅放倒后,最大的深度可以达到1400mm。缺点是后备厢开口稍有点高,拿放一般物品没什么影响,如果是较沉重的东西对女性就会有些不便。
储物能力评价:设计和实用性一般
● 驾驶感受——发动机静音效果非常出色
新嘉年华使用的是跟马自达2相同的发动机,分为1.3和1.5两个排量,其中1.5升发动机最大扭矩138Nm,最大功率78KW(103马力),参数上看属于正常水平,跟POLO的1.6L发动机不相上下。不过要是欧洲版的1.6升自然吸气汽油发动机,最大马力可以达到120Ps,应该会更符合新嘉年华这付张扬时髦的外表。
另外,新嘉年华进行了成功“瘦身”,比上一代平均减重了40公斤左右。要想跑得快,增大排量和减轻自重是不二法宝。但是国内的新嘉年华在发动机排量上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好在采用冷、热成型的高强度钢使得车身实现了既提高坚固性又降低“体重”的目标。其实要想减得更多也是可能的,但是毕竟不能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
1.5L发动机实际动力输出跟标称的参数也很吻合,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静音效果相当出色,基本在3000转以下察觉不到明显由发动机传出来的噪音,怠速时只有非常用心的情况下才能察觉到轻微的震动,否则就只能从转速表的指针上来判断是否已经启动。这应该与发动机舱盖上厚厚的隔音棉有着密切的关系。
油门深踩,当指针越过3000转以后,发动机才开始显示出自己的状态,声音自然顺畅浑厚有力,没有声嘶力竭的挣扎,至少不会让人感觉心情不愉快。与发动机的恬静相比,底盘的降噪效果就有些一般了。试驾途中,我们特意验证了一下,是不是真的如厂商宣传所言,车速达到130km/h时正副驾驶仍然可以轻松愉快地交谈。事实是,新嘉年华没有让我们失望,它确实是一个相对安静的伙伴。
在云南这种高海拔地区,新嘉年华的低转速扭矩输出就显得有些弱了,路况虽是高速公路却有连环不断的弯路和坡路,尤其是在连续的上坡路段,只能在2挡和3挡徘徊,转速基本保持在3000-4500转左右,2500转以下是明显的乏力。如果是在平缓的公路上行驶,情况应该会好很多。
新嘉年华的5挡手动变速箱为整体的驾驶感觉提升了一个档次,刚开始操作的时候甚至有点出乎我的意料,甚至比福克斯运动版车型上的MTX75都不差。挡位行程紧凑,同时切换非常精确,一推即有,还带点吸入的感觉,手感上是一种享受。而轮到我的同事试驾时,就没有这么高的认可度,我认为这与他粗暴的换挡动作有关,当你用力把挡把推到底时,除了生硬以外很难再体会到别的。
由于换挡时间短,加上变速箱本身的齿比分布较均匀,在正常行驶中换挡基本上感觉不到车身有顿挫现象,平顺的状态跟发动机的表现很般配。如果是降挡以求提速,当然还是会感觉到冲击,这是很难避免的,一般转速会跌落800转左右。
即使2挡时转速降至1000转左右,也不会有抖动发颤的情况,这对于经常发生堵车的城市路况是很有利的。在缓慢的车流中开起来很轻松,不像有的车型那样,如果挂1挡由于扭矩大踩油收油都会一窜一窜的,用2挡稍顺一些但转速慢下来时就只能频繁地使用半离合,否则车子就容易熄火,开起来既令人疲惫对车子本身也会有负面影响。看起来这款变速箱1挡和2挡齿比的落差是比较小的。
虽然是同平台出身,但新嘉年华的踏板回馈感跟马自达2完全不同,整体都更趋近于德系车的表现,力度平均而适中,反应也很线性,没有那种前段像踩在绵花上一样软的感觉。这一点给人的印象非常不错。离合的行程对于这么一款标榜运动的小车来说有点长,结合点也比较靠上(在老款嘉年华上面就是这样)。优点是很利于驾驶,轻轻松松就能上手,缺点是不够机敏,延长了换挡时间,并且堵车时左脚会很累。
新嘉年华首次使用了EPAS电动转向助力,对于无数城市年轻人来说这样的转向无疑更实用,低速时轻松转弯调头,轻盈得几乎用两根手指就能搞定,而在高速路上速度超过90km/h以后,能非常明显感觉到方向盘变得沉着而精明,让人手握方向盘心里很踏实。并且,新嘉年华方向盘的圈数设定的比较小,准确的指向性也使得驾驶本身更富乐趣。
在场地体验中,虽然只是非常简单的开一小圈,但是我们充分体验到了新嘉年华的电动助力在低速行驶时带来的轻盈感觉,对于女孩来说可能要更加喜欢这种转向感觉。最起码在停车场里找车位的时候,不会感觉有什么费力,入位在灵巧的方向与倒车雷达的协助下也变得轻而易举。
前麦弗逊后扭力梁式悬挂是多数小型车上所采取的形式,调教没有之前想像的那么运动,相对有点偏向于舒适性。与减震筒分离的弹簧偏软,在经过坑坑洼洼的路面时,车身起伏的“忽悠”感觉很明显,而减震对弹簧的抑制也比较柔和,不算硬朗,至少跟新嘉年华那运动张扬的外形感觉不一致。这也说明,新嘉年华不管外形有多前卫,个性有多鲜明,骨子里还是一款定位于家用的小型车。
从场地图片中能够看出来,即使是速度不高的情况下转向时车身侧倾的痕迹还是挺明显的。不过新嘉年华在将舒适性做得比较到位的情况下,仍然不失一定的运动性,路感的清晰和悬挂后段的坚韧支持,在整个昆明-普洱的350公里路途中给了我和我的同事非常强的信心。而且,在20多辆车编队且车速大多保持在100km/h以上的情况下,经历具有云南特色——弯弯绕的高速公路,新嘉年华可以说表现得很出色。
而在试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的同事简单试驾了一下自动挡车型(前面数百公里都是手动挡车型),下面看一看他对这款自动挡车型的评价吧——
对于一台1.5升的发动机来说,搭载自动变速箱往往就意味着动力和驾驶乐趣的丧失。在嘉年华身上,情况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严重。为了获得更好的加速性,这台手自一体变速箱总能积极果断的降挡,尽管4个档位有点少,但换挡过程中基本感受不到冲击,动力的间断也不明显。档位切换到手动模式后,变速箱的表现与自动模式时并无二致——实际上两种模式同样敏捷。
此时变速箱会允许驾驶者将转速拉高到6500转,之后便强制升挡。我想应该没有驾驶者会抱怨变速箱这种自作主张的行为,毕竟6500转已经是发动机断油的临界点,1.5升发动机禁不起疯狂的压榨,别把它累坏了才是最重要的。总的来说,这台4挡手自一体变速箱的表现很称职。在运动性方面,虽然不能像手动挡那样随心所欲,但省去了频繁换挡动作的驾驶者可以用更多精力去感受嘉年华细腻沉稳的油门和转向。
试驾总结:
写到这里文章已近尾声,现在让我们来想一想,新嘉年华的潜在竞争对手都有哪些?跟这些对手比起来,它有什么优势?
说到动感与操控的小型车,与新嘉年华同平台的马自达2也是位在其列,但尴尬的销量却只能令人扼腕叹息。此外,POLO以及上海大众斯柯达新推出的晶锐都属于新嘉年华的头号竞争对手。POLO虽然外观上没有多么夺目,但是胜在设计经典能适应更宽泛的年龄层,同时综合品质很稳定,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幻始终能保持气定神闲的姿态和不错的销量。除此之外,08年夏天刚上市的新飞度也不容小视,内饰的精致与超高的功能性和实用性都是强有力的优势。
那么,新嘉年华的优势表现在哪儿呢?售价姑且不说,只从我们此次体验和驾驶的感受来说,最主要有两点——就是全新的外观与内饰对于年轻的潜在消费者有着绝对的诱惑力,而良好的操控性更是能完全满足这部分人的驾驶需求,而很多人都比较在乎的噪音方面更是表现上佳。其他方面呢,也就是处于不好也不赖的水平,如乘坐空间、动力水平、舒适性配置等。另外,如果油耗水平真的像厂商宣传的那样,也是很值得期待的。
一个同事说,可能买这款车的更多会是女孩,但是我对此持不同意见,第一是新嘉年华动感的外形与驾驶感觉并不缺乏阳刚之气,第二是这个年代里的男孩子,无论是喜好还是打扮,也日益前卫和中性,这样看起来的话新嘉年华就更加适合了。前提是不管男女,一定很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