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雅力士 试车评测
车型由来

【第一代Yaris是丰田自豪的小车经典之作】

【第二代车型可以明显看出延续第一代的思路】
雅力士的前身,相信大家都有所听闻了,就是威姿。但是严格追溯起来,并没这么简单。
作为威姿原型车的Yaris,是丰田欧洲设计中心开发的第一款车,属丰田NBC平台的产品。第一代Yaris由欧洲人设计,主攻欧洲市场,它以富有生气的设计、聪明的空间利用、出色的动力和操控赢得了好评,2000年拿下“欧洲风云车”头衔。天津一汽2001年就盯上了丰田这个成功车型,不过当时丰田还没正式登陆中国市场,隧在2001年中将NBC平台的三厢版(日本名为Echo,欧洲并无销售)以技术转让的方式交给天津一汽生产,那就是夏利2000。2002年底,天津一汽再引入NBC的两厢车型Yaris(在日本名为Vitz),国产后名为Vizi,中文名“威姿”。
大家可以留意到,天津一汽引入生产两个NBC车型,不但没挂丰田标,连原来的车名都变了。这说明,丰田自身并不愿承认天津一汽生产的夏利2000(以及其后的雅酷、威乐)和威姿是它的正式出品。这也容易理解,局限于天津一汽当时的技术和成本控制水平,国产威姿没有用上当时先进的VVT-i发动机(也不排除是丰田不肯给),而以老旧的8A-FE发动机替代;其后为了降价提高竞争力,又大量改用品质更低的国产零部件……这些都大大的损害了威姿这款经典小车应有的声誉,与同期出道的大众Polo、广本飞度相比,其市场表现更是每况愈下。


【获得“正名”的雅力士,成功机会肯定远高于其前辈】
重提上述历史,是为了给威姿“正名”,它本该是一部很出色的小车。关于天津一汽和威姿的事就此打住,这篇车评和天津一汽无关,我们现在要说的是另一个欣欣向荣、论背景和实力都强得多的企业:广州丰田。
随着丰田在中国市场所迈的步伐越来越大,他们不会再做当年那种出卖产品自败名声的事情,于是第二代Yaris被丰田正式引入,并交由靠凯美瑞一款车成功“开天辟地”的广州丰田接管。厂家主观上当然希望大家不要再提那个没落的威姿,于是取了全新的名字“雅力士”。而我们要让各位知道的是,雅力士虽然确实是威姿的后代,但它出身“纯正”得多,要知道在中国,出身往往就决定了命运。
第二代Yaris于2005年底已经在欧洲、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市场登场,因此它的设计时间要早过目前国内同级的马自达2和新飞度。2008年雅力士才来到中国,应该说它的步伐是慢了些。在这种情况下,雅力士必须依靠出色的品牌和品质号召力,加上强大的营销手法来占有市场一席之地。

【雅力士的三厢版近亲就是新威驰】
和当年威姿之前先有夏利2000的情况类似,在雅力士投产前,它的三厢版“近亲”也抢先在中国面世,那就是一汽丰田的新威驰。本站已经对它做过测评,详情可参看这里。
外形观感


雅力士的外形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词形容:可爱。这是一种无人争议的可爱,整部车的个性和善,灵动但没有任何攻击性。圆鼓鼓的线条乍看很卡通,细看却不乏设计功力。毫无疑问,雅力士的外形是很有个性的,这种个性也拿捏得很准确,不会明显偏男性化或女性化,这带来的结果是不同颜色对整部车的个性影响很大,在广告中出现了一台黑色和一台玫瑰红色的雅力士,黑色的非常男性,玫瑰红的非常女性,两者都很自然,这是成功的设计才能有的效果。我们拍摄的这部大红色算是比较中性的,看着它,你觉得它是“男孩”还是“女孩”呢?


玫瑰红是雅力士的主打颜色,在广告里正是莫文蔚的座驾。上面两张图是1.6RS至尊版,比前面的红色1.3E多了合金轮圈、前雾灯和小尾翼。如果嫌这个还不够运动,还有一款装备原厂全套包围的1.6RS至尊锐动版,也就是广告里周杰伦开的那台。
车身尺寸

当今小车常见的通过升高车身来获取更大内部空间的做法,其实就是由第一代Yaris开创的,丰田称之为“Tall But Compact”(高而紧凑)理念。雅力士延续这个成功思路,车长3750mm只比上代增长了90mm,轴距仍是同级车中比较保守的2450mm,但是高度一项却达到了1545mm,超过不少大型轿车。
从侧面看,雅力士依然拥有短而高的比例,但通过灵动的腰线和侧窗造型,巧妙地掩盖了高车身容易造成的笨重感。值得留意的是雅力士不但车顶高,车头发动机盖其实也很高,这不但是为了好看,还有更深一重意义,请看下页。
外形细节

雅力士虽然很大程度延续了上代的轮廓,但车身细节全都有创新,迎合丰田新时代家族面貌之余,更营造出自己的鲜明个性——
车头隔栅延续自上代,这种上下双半圆的隔栅造型是丰田欧洲的家族面貌。包角式前大灯几乎占了大半个车头的长度,这不是因为车灯大,而是车头实在短。雅力士的车头不仅短,还特别高,显得有些“钝”,实际上这是出于提高行人碰撞保护性的考虑——试验表明高高的车头可以减低行人碰撞的受伤害程度,而雅力士这种小车在欧、日是最普遍的城市用车,所以特别注重行人保护设计。

尾部保持了掀背车的跳脱利落感,后悬很短,尾灯简洁,与车身造型融为一体。图中的1.3没有尾翼显得有些“光溜溜”,原厂的尾翼要顶配1.6RS才有,不过相信雅力士一推出,市面上很快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改装尾翼供选购。

侧窗设计很特别。虽然采用了座舱前移设计,但A柱上并没有开三角窗,前门后视镜位置有一小块固定玻璃,那只是为了便于前车窗的全升降。在前门与A柱相接的下方有一大块三角形的黑塑料,乍看应该会挺挡视线的,实际上并无此问题,因为它只是为了迁就降低了的前门车窗下缘——这可以带来更好的侧面视野,特别方便市区内泊车。后侧门的设计也挺简单,C柱粗壮、没有设置额外的小窗,因此后方视野不很出色是预期之中的。

高配的1.6RS车型附有专属的“RS”徽标。上代Yaris的RS代表高性能,在这代上却沦为一种配置标识,懂行的人看到未免有些不是味道。
发动机和变速箱


【车头紧凑,里面的1.3L发动机更紧凑;留意发动机和舱盖之间有很大的空隙,这也是为行人保护考虑的设计】

【1.6发动机体积看起来大不少,它先前被用在花冠EX上,留意发动机舱盖比1.3多了隔音棉】

【两个排量都有5MT和4AT,但两者的4AT有所不同,1.6所用的技术更新、更先进】
雅力士有两款发动机:1.3L和1.6L,均为顶置双凸轮轴16气门构造带VVT-i系统,1.6为更先进的双VVT-i。1.3和1.6车型均可选5挡手动或4挡自动变速箱。整个动力匹配跟稍早推出的一汽丰田新威驰基本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雅力士的1.6发动机有国产和进口两种,1.6G用的是天津产的1ZR(和卡罗拉、花冠EX的发动机一样),1.6RS用的是进口的4ZR,两者规格、技术是完全一样的,据说只是因为天津发动机工厂产能不足,迫使雅力士要使用两种来路的发动机。具体动力表现见下页。
动力性能

我们先试驾的是最基本的1.3手动挡车型。作为车系的基本型,这款1.3MT已经令人满意。手动挡操作轻松,谈不上爽脆,但挡位行程清晰,不容易挂错挡。离合也很轻松,开上一整天也不会有问题。
1.3L发动机具有运转平顺、发力均匀的特性,配上一副挡位准确、卡位舒服的手动变速箱,以及三个位置合理、力度适中的踏板,成就出一部很好开易开的“基本小车”。日常驾驶,2、3千转行车,一切都很得体,动力也算够用。想要节奏更快些,发动机也乐意积极窜上4、5千转,给你一点冲劲。前3挡都有比较积极的加速感,只是上到4、5挡时加速力显著变缓,尤其是5挡3000转、100km/h过后,即便踩尽油门也只能慢慢地等待车速提升了。

1.3MT其实已让人感觉不赖,但再换到1.6AT,才明白丰田为何执意要在雅力士上塞进这台“大排量”的发动机。1.6双VVT-i发动机的畅顺和均匀动力输出,再配合4挡自动变速箱,动力相当理想。油门初段提速反应轻快,中段继续向油门施压时,转速上升积极,跳挡动作畅顺,发动机中高转声线畅快爽朗,超车的后劲比1.3明显充沛得多。试车中载着3个大男人上大斜坡,轻点油门就已经能从容前行。虽然如此,低速驾驶也不觉得车子很“冲动”。总的来说这套1.6AT够力又听话,男女皆宜,实在很适合作为雅力士的主打。
日常驾驶

坐在雅力士的驾驶座上,首先感觉是坐姿高、视野开扬、空间感强。这正是“高而紧凑”设计理念的效果,尤其是坐得高,对城市用车、女性用车来说都是一个讨好点。EPS电动助力转向相当完善,轻巧之余又有很均匀的助力和回中力,连续过弯时既轻巧又有信心,是同类系统中的佳作。

雅力士独特的A柱设计,很好的解决了座舱前移带来的视野盲区问题。除了A柱比较幼细外,后视镜上方的固定小玻璃也对消除盲区起了很大作用。侧窗台的下缘很低,安坐驾驶位上可以看到侧面很近的地面,在城市变道、泊车时你能切实感觉到它带来的好处。中置式仪表是延续上代的特色设计,但却不再使用上代的背投式数字仪表,两个中置的圆表在行车中观察并不是很顺眼。
行车舒适性


雅力士的底盘构造基本沿袭自上代,前麦弗逊、后扭力梁是欧洲小车典型的构造形式,大家拼的是调较功夫。上代Yaris的底盘在欧洲就大受好评,否则它不可能拿到欧洲“风云车”头衔。而记得上代国产威姿的悬挂设定明显要比三厢版威乐硬,操控颇为了得,也符合它两厢车的动感特性。
不过试驾雅力士时,我们发现它的底盘软硬程度跟新威驰很相近,以感觉来推测,两者的底盘调较应该是相同的。这样说来,雅力士的悬挂是比上代的威姿偏软了一些。这是对舒适性的妥协,因为上代威姿的硬悬挂在坏路上毫无舒适可言。笔者甚至一度怀疑威姿引进到中国根本没做过中国路况的适应性调较。
雅力士这方面就完善成熟得多,它可以从容得体地应对搓板路面,传到车内的噪音振动完全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在日常平路上行驶,悬挂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和厚实度,只是经过砂石路上还有砂子敲击轮拱的声音,提醒你它仍是一台小型车。快速过坎时感觉有些生硬,说明悬挂设定已经不宜再硬了,否则就会牺牲太多的舒适性。总的来说,雅力士的底盘舒适性有中上水准,在大部分人眼里,这才是丰田应有的特性。
关于舒适性要提一下空调。在半天的试驾时间里,我们发现1.3的空调制冷效果也只是中规中矩,大热天可能会有制冷较为勉强的情况出现。相比之下,翌日在烈日下试驾1.6RS,感觉空调效果出色不少。暂时我们尚未确定两者的空调是否不同。
操控表现


我们说雅力士的操控有所降低,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在公路上比较急变线时,车身侧倾、摇摆都很明显,这样的动作做过一次,你就不会再想做第二次。二是快速入弯时很容易响胎,实际上当轮胎开始响时,距离底盘的真正极限还很远,它可以继续加速过弯,但前胎却早早就叫了起来。显然这是一种安全信号,提醒驾驶者要当心,不要太激烈。
较大的侧倾是高车身带来的必然结果,实际上雅力士的悬挂功底还是很不错的,弯中的宽容度很高,极限来得很清晰渐进、容易掌控,哪怕在弯中作出急刹车这样的错误动作,底盘仍有很不错的稳定性,丰田的车就是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惊险和难度。不过这代雅力士的操控乐趣确实是比上代弱了,未必很对那些改装爱好者的胃口。
说了一轮极限性能,其实雅力士最讲求的还是日常操控,也就是灵活、轻松。这方面它的表现确实是一等一的,车小、视野好、转弯灵活(回转半径只有4.7米,几乎是微型车以外最小的),在你熟悉的城市道路驾驶雅力士,一定会领略到开小车的优越感。
车厢氛围


【1.3E的内饰】
雅力士的车厢设计颇有特色,中控台为竖立的细条形,与两侧倾斜的门把手对应,配合深浅色相间的材料搭配,形成前排左右独立的两个空间。加上前风挡很靠前,车顶又高,坐在其中有很强的空间感。驾驶座最大的特色就是前面提及的中置式仪表,丰田的设计师可以给你讲一通这样设计的道理,例如行车中减低视线转移的幅度,增加安全性……实际上,这个设计最大的好处还是让车厢看起来没那么平凡乏味。
上图为1.3的车厢,采用深浅双色搭配;下图是1.6RS的车厢,中控台与门壁板为黑色,只留下车顶和两道门把手为米白色,氛围更运动。

【1.6RS版内饰】
车厢细节


雅力士是个很“坦诚相对”的车,在它车厢内呆上两分钟,马上会找到种种好与不好的细节。好的包括布置在倾斜的门把手上的电窗和车锁按钮,它们离方向盘很近,操作起来很方便;手动变速的挡杆座设计很有新意,不用传统的皮套,而是一个多圈的塑料套,看起来更可爱。
不好的细节也摆在眼前:中控台下方的三个空调旋钮,款式够别致,但材质绝对不敢恭维,100%的人都会拿它“说事”;同样廉价感强的还有中控台的出风口,很小很玩具,令人有些哭笑不得。
内部空间

空间是雅力士的强项,要知道它的车长只有3.7米,但坐在其中它不会让你老想着“小车”这个词。前排座椅大小适中、各部位承托到位,坐垫的高度调节幅度很大,能适应大个子或小女生,但总体坐姿偏高,膝盖接近90度弯曲,从而减少了对纵向空间的需求。

由于前排坐姿较直,座椅就不会移得很后,于是后排腿部空间就有了保障。雅力士的后座纵向长度、坐垫长度,都达到同级车的上等水准。它还出色地实现了全平的地台,不但减少坐3个人的压迫感,也让乘客从左右进出都更容易。

总的来说,雅力士这种升高坐姿从而节约纵向空间的做法是很聪明的,坐在它里面,你就会明白小车的设计是多么讲求智慧。它也告诉我们评价空间绝不能只看轴距长度,还要看车厢的高度和座椅布置方式。当然雅力士这种设计也有负面的影响,那就是升高了车身重心(特别是坐满人时),弱化了操控表现,这在前面已有说明。
储物空间



储物空间是从上代Yaris延续下来的强项,看看上面的图片就知道,整个车厢可谓“满布机关”。值得一提的包括中控台两侧的开放式小储物格、方向盘前方的有盖储物格、两侧可以受到空调风口直吹的折叠杯座,以及分为上下两层的手套箱等。总之各种零碎杂物都不难找到容身之所。不过这么多的储物格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内部全是硬塑料,试车过程中发现在里面放一些零碎物品(如手机),过弯时就会甩来甩去发出响声,解决办法一是自己加上软垫,二是用杂物把每个储物格都塞满。
尾厢

如果说雅力士的乘坐空间创造了小奇迹,那么它在尾厢一环就只能对大家说声无能为力。尾厢的常规容积只有272升,而且最奇怪的是尾厢地台很高,与后保险杠上部齐平,和上面的行李遮盖板之间只有很矮的高度,整个尾厢只能平放一个中大号拉杆箱。
我们很纳闷,为什么这个尾厢会这么高呢?看看下面两张图就知道了:

国产的威姿是没有放随车工具的位置的,随车工具只能外贴在行李箱里。雅力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全尺寸备胎的两侧设计了两个储物盒,用来放换胎工具。就是这两个储物盒将尾厢地台架了起来。那么一般的车也有尾厢储物盒,为何就没有这么高?看看雅力士的后悬就明白:它实在太短了,只能将消声器横置在后悬挂的后方,占用了尾厢的底部空间。所以说,雅力士的尾厢小真的是它无能为力的,除非它再长多二三十公分吧,但那样的话它还是小巧紧凑的雅力士吗?
座椅变化

后座折叠是两厢小车必备的伎俩,雅力士的1.3E和1.6G车型只提供整张翻折的后座,放倒很简单,一步就可到位,但尾厢不是全平的,放大型物品不太方便。而且不能4/6分割,缺少了人货混装的灵活性。


高配版1.6RS的座椅设计有心思很多。后座可以4/6分割放倒,也可以整张前后滑移大概20公分。它的作用是在尾厢不够用时,可以适当牺牲一点后排的腿部空间,腾出更大的尾厢面积——尽管此时尾厢地台和座椅之间有个“坑”,但确实可以放更多东西。此外,豪华版的座椅在放倒时坐垫会下沉,与尾厢形成全平的后部空间,还特别设有连接座椅和尾厢地台之间的硬塑料板,运载物品更为方便。
雅力士的这个后座设计在同级车中还是挺有心思的,可惜的是没有成为全系标配。当然厂方也可能是做过调研,知道中国用户并不执意要求多功能的后座变化,但是作为“高品质小车生活”的倡导者,此等智慧还是应该努力去普及给每一个用户才对。
装备与价格
雅力士分有多个等级,装备差异也比较显著。1.3车型只有基本配置,包括ABS+EBD+BA、双气囊、单碟双喇叭CD音响、四门电窗、发动机芯片防盗,亮点之一是前大灯有电动调节高低功能,二是CD音响虽然只有2个喇叭,实际音质却还算不错。
1.6的标准配置丰富很多,包括同级罕见的全系6气囊、电动折叠后视镜、4喇叭CD音响、报警防盗器,高配版RS还加上无匙进入和启动系统、真皮方向盘和挡杆、4/6分割可移动后座椅、运动型的中控台面板等。要批评的是雅力士全系列没有天窗,这绝对是一个疏漏,有违丰田一贯投消费者所好的产品设计思路。

【低配版的中控台为白色,音响只有两个喇叭,音色还过得去;高配版的运动型中控台为黑色,音响为前后四喇叭】

【高配版有媲美高级车的无匙启动系统;低配版的遮阳板上没有化妆镜,高配版也只有驾驶席才有,明显是为女性驾驶者准备的】

【低配版的尾厢开关是一个钥匙孔按钮;高配版是轻触式无匙按钮】
价格方面,雅力士公布了一个奇怪的“含税体验价”,这有混淆视听之嫌,幸好细心的经销商已经算出了它的“净车价”直接报给客户,由此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分析它的性价比。全系价格如下,可见1.6RS AT的包牌价都超过13万元,相比之下1.6G精致智能版包牌价12万元以内,应该在大多数人的心理承受区间内,相信会是主打车型。
车型
|
排挡 |
厂方公布含税价(万元) |
折算净车价(万元) |
1.3G舒适版 |
MT |
9.19 |
8.47 |
AT |
9.99 |
9.2 |
1.6G精致版 |
MT |
10.7 |
9.86 |
AT |
11.5 |
10.6 |
1.6G精致智能版 |
AT |
11.85 |
10.92 |
1.6RS至尊版 |
MT |
12.56 |
11.57 |
AT |
13.36 |
12.3 |
1.6RS至尊锐动版 |
MT |
12.83 |
11.82 |
AT |
13.63 |
12.56
|
安全性

【在欧洲和北美,Yaris的正面碰撞成绩都获得了最佳评级】
雅力士原型车Yaris的安全性在业内是很有口碑的,两年前就在欧洲NCAP拿到5星正面碰撞成绩,行人保护也获得了当时最高的3星(4星为满分)。值得注意的是,参加Euro NCAP碰撞测试的欧版Yaris装备了中国版所无的膝部安全气囊。
气囊对于这样的小车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在美国IIHS碰撞测试中,装备侧气囊的Yaris在侧面碰撞测试中得到的是最好的“Good”评价,而没有侧气囊的车型拿了最差的“Poor”评级。这大约也是广丰给全系雅力士1.6都标配了侧气囊和气帘的原因吧。
车评结论

优点:
- 内外设计灵动有特色,颜色大胆,个性分明;
- 车小灵活,转弯半径特别小;
- 驾驶席坐姿变化很大,能适应各类体形驾驶者;
- 驾驶视线很好,尤其是前门低腰线设计带来极好的侧面视野;
- 后座空间在同类车中相当不错;
- 储物空间无处不在,日常生活方便;
- 高配版的可前后移动后排座椅设计有心思;
- 1.3MT输出均匀线性,能应付基本城市驾驶需要;
- 1.6AT动力充沛完善,加速轻快从容,男女皆宜;
- 转向助力完善、比例感佳,舒适与信心兼备;
- 悬挂调较软硬适中,行车有厚实感,舒适性在同级中上水平;
- 1.6全系标配6气囊,安全性达国际一流水平。
缺点:
- 车身重心比较高,过弯、紧急变线时车身侧倾显著;
- 1.3MT后劲一般,100km/h后提速缓慢;
- 内饰做工、用料一般,个别部件廉价感显著;
- 全系列缺少天窗、自动空调等比较高端的装备;
- 可放全平的后座椅只有高配版才有(低配的可放下但无法全平);
- 尾厢地台太高,日常尾厢空间很小。
我不止一次说过,这类“十万元级别小车”是最考车厂功力的,设计、空间、做工、功能、装备、动力、操控、经济性、价格……各个环节必须无一疏漏。环顾国内乃至全球汽车市场,丰田Yaris都是这个级别里一个实力强大的竞争者。只是于雅力士的晚到,它在中国市场竟然要和比它迟两年面世的本田第二代飞度同台登场,以至于一时间所有人都拿新飞度来跟雅力士比较。事实上笔者在写这篇车评时,也在方方面面潜意识地和新飞度作着比较,上述很多结论正是参照了新飞度的水准作出的。单独来看,雅力士不愧是款很杰出的小车,尤其是考虑到它在2005年底已在海外推出。只是有新飞度挡路,雅力士在一些方面还是会被比了下去。对于这两部当红小车,我们已在密谋进行更深度全面的比试,到底谁更出色,必定会为广大读者找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回到雅力士本身,无论是营销手法还是产品设计上,丰田都有意把它打造成一款“高质小车”。试驾下来,令我们颇感意外的是雅力士一改当前国产低价车重表面不重内涵的思路,把动力、底盘和安全做得很到位,被人挑剔的反而是一些很容易看得见的表面环节,如廉价的车厢用料、装备的差缺等。如果没有丰田的“牛头标”撑场,相信一般产品都不敢这么做。
雅力士的“高质”形象能否深入民心?从我们跟经销商交流中得知,上市后反应最好的是1.6AT车型,而不是我们预期中的1.3和1.6持平。这其实已经说明了,雅力士的购买群体有趋优消费的倾向。在目前的中国市场,选择丰田往往就是选择相对较高的品质,雅力士这款丰田当下在中国的最便宜车型也不例外。
0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