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频道 > 正文
加长仍是精品 上海大众途观全面评测
 

大众途观试驾评测

 

途观
【进口版Tiguan】

先看看时间表,在2009年9月我们试驾到进口版Tiguan,更早的2008年8月我们新鲜体验到了欧洲版Tiguan,而大众Tiguan发布更是早在2007年9月的法兰克福车展。从Tiguan面世的时候起,就开始传出Tiguan将要在上海大众国产的消息,这让坊间着实热议好长一段时间,连“途欢”这样的中文命名都得到广泛流传,甚至还培育出了不少的意向客户,可等待了两年的时间未见动静,让传言差点变成流言。终于在2009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上海大众揭开了国产Tiguan的面纱。

途观
【国产途观设计图】

让大家等了这么久,总得有个交代吧?国产Tiguan确实做了设计改动,不光外形有变化,车子的轴距也得到加长,命名也不是此前流传已久的“途欢”,而是“途观”。在做了这些变化后,相信大伙都好奇国产途观会有哪些变化,我们也一样。

 

途观

途观

国产版途观的外形有变化,是进口版Tiguan的外形过时了吗?并不见得。其实道理很简单,大众更换了设计总监。一般设计总监上任后出于“职业思路”,很愿意将旗下产品的“脸谱”更新一轮。大众新任全球设计总监德席尔瓦(前奥迪设计总监,倡导著名“大嘴”设计的那位),就是这么做的,趁着途观加长开发的时机,为途观铺上了大众家族的新“脸谱”。

除了新“脸谱”,途观的外形跟进口版Tiguan没有区别,就算轴距有加长,途观的外形看上去仍然比较紧凑。

途观 途观

其实途观的“脸谱”改动还比较巧妙,只是将前进气格栅两侧做黑色处理,保险杠下方的进气口和雾灯也只是小幅度改动,不过已经跟高尔夫6的前脸风格颇为相似了。

 

上海大众为途观的高低配置款式,赋予了颇多的外形差异。

途观 途观
【左:高配版本 右:低配版本】

高配版本的进气格栅上的横条设计更复杂,而低配的就简单一些。

途观 途观
【左:高配版本 右:低配版本】

高配版本的雾灯边框做了镀铬处理。

途观 途观
【左:高配版本 右:低配版本】

高配版本的后悬加装了一块银色的护板,仅起装饰作用。

途观 途观
【左:2.0T 右:1.8T】

从上图看出了2.0T和1.8T的区别了没有?2.0T的“TSI”字母全为红色,而1.8T只有“SI”是红色字体。另外,四驱版本将会有“4MOTION”标识。

 

途观 途观
【左:高配版本 右:低配版本】

高低不同配置的行李架也有区分,高配做了镀银处理。

途观 途观
【左:高配版本 右:低配版本】

高配版本在侧裙边的包围处也加上了一条镀银装饰。

途观 途观
【左:高配版本 右:低配版本】

窗框也成了高配版本显示其不同身份的地方——窗框线用了镀铬装饰。

途观
【从左至右:低配的16寸轮圈、中间配置的17寸轮圈、顶配的17寸轮圈】

不同配置的轮圈和轮胎差异也很明显,低配使用16寸轮胎,而17寸的轮圈也有高低之分。

 

途观

途观的外形观感比较紧凑。其实不光是主观感受,还有数据支持,看看它的长宽高比例就知道了,各个适中的尺寸造就途观相对紧凑的观感。实际上途观还是变大了,最主要的变化在于轴距,国产途观的轴距比进口Tiguan增长了80mm,一举变为同级国产SUV里的最长轴距,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途观
【1.8T发动机】

途观
【2.0T发动机】

上海大众为途观配备两个排量的发动机,分别是1.8T和2.0T,此前有消息说途观还有可能要增加一个1.4T发动机,对此,厂方的回应没有完全否定,总之就是看先期的1.8T和2.0T的市场反馈如何。

大众的1.8T和2.0T属于同一系列,所使用的技术非常相近,主要是排量差别带来的动力规格差别。1.8T最大功率118Kw,最大扭矩250Nm,2.0T最大功率147Kw,最大扭矩280Nm。

还有一个大众不经常提及的技术细节,目前的EA888系列在进气端配备了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大众此前通过调节两个凸轮轴之间的传动链张紧程度,来调节气门正时,EA888系列做了改进,跟上大多厂家的主流做法,在进气端配备可变正时齿轮。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国产奥迪的2.0T比国产大众的2.0T动力指标要高(有两个功率版本,两个都要高),本来EA888系列就由奥迪主导开发,目前奥迪还为它加上了AVS可变气门升程技术(详细情况点击查看这里),于是这个差异也体现在动力指标上。简单来说就是,除了缸内直喷技术,大众的1.8T和2.0T也有VVT技术,只是它们只有进气门一端才有这套技术。

车型 长(mm) 宽(mm) 高(mm) 轴距(mm)
途观 4525 1809 1685 2684
进口Tiguan 4427 1809 1686 2604
科雷傲 4520 1865 1715 2690
逍客 4315 1783 1606 2630
CR-V 4530 1820 1680 2620
RAV4 4630 1855 1720 2660
奇骏 4630 1785 1685 2630
维特拉 4470 1810 1695 2640

 

途观

途观使用的6前速变速箱是此前大众车型广泛采用的自动变速箱。在大众开始推行DSG后,这台传统的液力传动自动变速箱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小,可是这台变速箱也并非等闲之辈。

这是一台来自爱信精机的6前速变速箱,在众多采用爱信6前速自动变速箱的厂商里,有爱信的东家丰田,也有沃尔沃、现代这些厂家,还国产车里头新近上市的雪铁龙C5,但在我们的经验里,还是大众匹配出来的效果最令人称道。这种认识不是从单独某一部车上获得,从早期的POLO、速腾,到后来的迈腾、明锐、昊锐,包括此次试驾途观,我们都有使用过它的经验。

一是换挡的平顺性和迅捷把握平衡得很好,这是大众的匹配效果最给人好感的地方。不是没有将爱信6前速变速箱的换挡做得快的,雪铁龙C5就是一例,快是快了(当然还是快不过双离合的),但有时候仍能感受顿挫动作。也有换挡很平顺的代表,丰田就是典型,但它又平顺得有点没有激情了。

二是它用起来没有什么毛躁的多余动作。有些踩油门小动作其实很能“折磨”自动变速箱一番,比如加速后急松油门,它不会有让车子顿挫一下的表现,松开油门后再急加速变速箱也不会有明显的“迟疑”反应,也就是说你踩油门随意地“下脚”,变速箱都会处理得稳稳当当。这些虽然都是自动变速箱的细环节,但很多车子都未能完全克服这些“小动作”,大众的匹配效果就值得称道了。

在途观上使用液力传动自动变速箱,应该还有考虑到途观应付恶劣路况的几率要比轿车大得多,有时候车子陷入某种困境,确实需要“野蛮”地踩油门才能脱困,当发动机和轮子在狠狠地“较劲”的时候,变速箱偏偏要在中间充当“和事佬”,虽说国产6前速DSG也有350Nm的最大承受扭矩,但毕竟不如奥迪Q5 2.0T那台7前速DSG可承受550Nm来得有底气(关于奥迪DL500可承受的最大扭矩有多种说法,但至少有500Nm以上),这时候AT显然比DSG变速箱更经得起折腾——DSG为离合片结合没有太多缓冲可言,而液体传动却具有可缓冲的“天性”。

 

途观

不管是迈腾还是昊锐的动力性能口碑都很出色,也就是说对于迈腾、昊锐来说,1.8TSI发动机的动力水准充盈有余,而2.0TSI的动力性能则超过了同级里几台2.5L V6发动机,不过试驾途观后,发现对其动力的感受有所不同。

途观我们先试驾的是1.8T型号,其动力搭配跟我们的长测昊锐1.8T完全相同。首先发现途观的怠速动静比昊锐要小,接近同级逍客的水准,大众向来在这些细节有些大大咧咧,此番途观看来细心不少。不过开动起来,途观1.8T的动力不如昊锐活跃,一般大油门踩下去,转速指针上到在2500-3000转之间,涡轮就会全力介入,动力一下上到顶峰,车子像被刺激了一下发力前进,而这时途观的加速力道不如昊锐明显。虽说不如昊锐活跃,但途观1.8TSI的动力水准相比众多同级2.4车型,并不落于下风,尤其用“地板油”将车速从80km/h提速到120km/h的过程,途观的后劲动力还更充足一些。

随后试驾到2.0T,在斯文慢开的时候,发动机转速在2000转以内浮动,发现这时候2.0T跟1.8T的动力差距,就像两台排量差距0.2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那般小——感觉动力是充裕了些,但不细心比较并不明显;踩油门激烈起来,发动机转速来到涡轮全力介入的2500转以上,这时候就明白1.8T跟2.0T的动力差距,就如纸面上29Kw功率和30Nm扭矩的数据差距般大,2.0T一直全力加速到180km/h,都比1.8T显得轻松,只是从180km/h再往上提速,两台发动机的差距又变得不再明显。

变速箱除了斯文驾驶时会积极将转速维持在2000转上下,其100km/h对应更是只有1800转,变速箱第六挡有这么省油的齿比,相信途观的高速巡航油耗不会逊于DSG车型。要降挡的话,一般变速箱会连降两挡提速,如果此时还不满足,途观保持了大众车的两段式油门特色,在油门踏板踩到底后还有一个降挡开关,只要用力踩一下,变速箱会毫不犹豫地再降一挡(当然转速高到5000转时,再强制降挡也不会执行)。

 

途观

途观 途观
【左:前驱版本 右:四驱版本】

途观的底盘背景相信大家都比价熟悉了,它来自大众的PQ35平台,Tiguan并不是这个平台里的第一个四驱底盘,在Tiguan之前就有高尔夫R32这类四驱车,所以开发Tiguan大众并非是“白手起家”,因此大家可以看到,途观的后悬挂构造仍跟速腾非常相似,并未因为四驱构造而有大变化。

途观为何姗姗来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途观相比进口版的Tiguan加长了80mm轴距。同为加长版,像奥迪A4L就“快手快脚”地造出来了,所以相信Tiguan在开发之时并未考虑到要开发加长轴距版,才另花不少时间改进开发。另外一点,途观的同级对手里,还没有加长轴距的先例,加长的途观能否让消费者接受,还要看内涵如何。

 

途观

笔者曾经在2008年有试驾欧洲版Tiguan的经历,但试驾路程只有短短一段柏油路面,此次国产版试驾路程足够长,行走路面也应有尽有,所以对途观的底盘有了一番比较全面的体验。

很多时候,一说到要调较出符合中国路况的悬挂,就是一味地将悬挂调软,但具体要做到多软才好,这需要火候去把握。大众就不擅长调软悬挂,这点在迈腾上就有所暴露,迈腾的底盘出于照顾舒适而将悬挂调较得偏软,但实际效果并不讨好,偏软的悬挂既放弃了稳当的操控感,又不见得对提高乘坐舒适有很大帮助(乘坐感受有些漂浮不定)。既然不擅长,那就不如做回本色,途观就是这样做的,底盘风格回归硬朗。

虽然途观的重心比轿车稍高,但“稳”的感受明显,不仅在路况良好的高速公路上有很好的稳定性,即使行走在路况一般的路段,比如高速驶过在那些后期用沥青修补的“补丁”路面,途观悬挂的高效动作“消化”了很多路面冲击,底盘的贴服性在同级里堪称出色。

不过,硬朗的底盘风格不可避免地会损失一些滤震,对此,配备两种不同尺寸轮胎的途观,感受还不太一样,相比17寸轮胎,16寸轮胎的途观零碎震动过滤更好,行走各种恶劣路况也更有信心。

途观

“厚实”也是途观底盘的另一个优点,坐在车厢里,并不会因为途观走过颠簸路面,而听到过多不和谐的杂音,厚实的表现更是能让人有信心开着途观快速征服砂石路。在征服颠簸路的时候,途观车厢内也不像有些SUV或MPV般有“共鸣”效应,这既有底盘噪音抑制到位的功劳,也是车身扎实的一个侧面证明。

 

途观

进口Tiguan上有一个Off Road按键,实为下坡缓降功能开关,但笔者在国产途观试车现场,连在顶配途观上也没有发现这个按键,相信国产途观是取消了这个功能(在官方资料上也不见有提及下坡缓降功能),不过即使如此,也不代表途观毫无越野能力。

途观四驱系统的核心部件为第四代haldex中央差速器,按厂方资料称,这套四驱系统分给后轴的动力可以在0-100%变动,同时也具有EDS电子差速锁(就是制动差速器功能)。也就是说,当途观身陷只有一个轮子才有抓地力的困境里,车子可以先将动力全部动力分配给抓地轮所在车桥,然后通过制动打滑的轮胎,从将动力传递给另一侧的抓地轮。从理论来说,途观这套四驱系统比日产奇骏、逍客上那套四驱要厉害一些,因为日产还无法做到将动力全部分配给后轮。

途观

试车过程没有找到体验途观如何对付对角线打滑的机会,更没有三个车轮打滑的时候。不过我们找到一条砂石斜坡路面,坡面斜度虽然不大,但路面上有几个坑洼,而且砂石也松散。

第一轮开前驱般途观上去的时候,前轮压过坑洼遇到阻力,开始打滑,一旦打滑轮子就向松散的砂石子里挤压,如果这时继续加大油门可能会更加打滑,所以我选择倒车,然后带点冲势冲上了这个砂石斜坡。第二轮开着四驱途观上去,这时就四驱底盘就有优越感,这么斜坡压根小菜一碟,闲庭信步地就走上了这斜坡,不过这个斜坡对“制动式轮间差速器”并没有多大考验,因为不会出现对角线打滑的情况。

当然,途观的越野能力并没有超出城市SUV的范畴,电子耦合式的中央差速器加制动式轮间差速锁的四驱系统,并不能帮助你真正地“爬山涉水”。

 

途观

虽说途观是一部很强调公路性能的SUV,但开下来它并没有太浓的轿车化驾驶感受,至少没有逍客和CR-V的驾驶感那么轿车化。尽管坐姿可以调得比较低,高速稳定性也好,但途观还是没有逍客那么低重心,也没有CR-V那么直接的转向感。

给人印象的反倒是一些大众车上常见的感受。途观的转向在斯文慢开时轻松好用,一旦高速行驶,转向会立马明显加重,方向的直行稳定性很好。中控台和窗线都不高,驾驶员的视野很好。AUTOHOLD功能也很好用,HOLD启动和接触动作都很平顺、自然,让人愿意在闹市区里愿意使用它。

虽说途观定位公路型SUV,但它的轿车化驾驶感受很大程度上基于它稳当的“下盘”,转向、动力这些环节都是走大众式的舒适路数,所以途观遵循大众一贯的稳重风格,其轿车化程度也打造得合情合理。

 

途观

途观怠速时候的静音程度令人满意,不过行车时,发动机运转总会伴随一股低低的声音,这也是大众TSI发动机的一贯特色,不过它也没有成为主要的噪音来源。

日常市区行走,途观车厢内能听到的各方面噪音,包括环境噪音、发动机噪音和底盘噪音都比较适中。在高速公路上,在80km/h以上轮胎噪音开始明显,而上到100km/h后风噪开始成为“主角”,特别上到140km/h以后风噪特别明显,这也是众多高车身SUV无法克服一点。

总得来说,途观既不是同级里最安静的SUV,但也不能归入“嘈杂”行列,而且难得它的各方面噪音还比较均衡。

 

途观

途观

途观的内饰设计跟Golf Plus相似,相比大众轿车上那多年一成不变的风格,途观车厢的氛围已算比较活跃,中控台上有双倍于平常车型的空调出风口,“横置”长方形的中控面板在大众家族里也稍显特别。配色方面,途观的车厢可自由选择浅色或黑色内饰。

 

途观

途观车厢第一眼看上去,会觉得它就是个稍微特别点的大众车厢,其实再细看的话,还是有许多精致的细节。

途观 途观

途观 途观

仪表设计很简洁,中间屏幕显示的行车电脑信息强大好用,这在我们的长测昊锐上就领教了。途观上数量超多的空调出风口,确实是车厢里引人注目的一到风景,而且每个出风口的细节镀铬装饰都挺精致。

途观 途观

方向盘上的细节装饰跟高尔夫GTI有几分相似,让人喜欢的是,连这个方向盘的握感也靠近高尔夫GTI那个方向盘。

途观 途观

途观 途观

途观的精致细节还不止在中控台处,门壁板上的门窗、后视镜的调节健、大灯开关都有精致的装饰。跟高尔夫6相似的门把手设计,途观的做工用料都更高级,显示了定位差异。

途观

途观上这个全景天窗,面积据说达到1.1平方米,当然天窗面积并不见得比其他的大出很多,但途观可以将全景天窗的一半打开,就已经是个很好的设计。不过全景天窗的遮盖帘为半透明网布,不能完全遮挡阳光有点欠缺考虑,当然从“窗”的角度来讲,透点光会让室内更明亮一点。

 

途观 途观
【普通真皮座椅】

途观 途观
【Alcantara豪华真皮座椅】

座椅的变化也映衬着大众的思路变化,一般欧系品牌车的座椅都非常硬,真皮座椅也一样,因为比较硬的座椅相比不容易产生疲劳。而现在途观上的座椅不会像以往的那么硬,乘坐感比较舒适,要缓解疲劳的话,途观在前排两侧配备电动调节座椅(除了最入门配置),包括可以调整腰托,可以降低长时间乘坐的疲劳。

皮质用料方面,跟昊锐的配置类似,在顶级途观上配备Alcantara豪华真皮座椅,与身体接触部位使用反皮材质。

 

途观 途观

后排座椅为三座设计,座椅靠背斜度可以多级调节,中间座椅靠背还可以放下当杯架兼手枕用。不过途观手枕放下来后,就跟尾厢完全连通,让人感觉不够高级,而在进口Tiguan上,中间手枕还有一层可拆卸的真皮垫子,方便两边乘客舒服枕手。

空间方面,加长轴距的途观确实得到了同级最好的后排腿部空间(87cm),不过途观车厢的横向宽度在同级里有些显小。

途观

 

强调实用的途观,在储物空间设计上也比较有心思。

途观 途观

手套箱设计有通风制冷出口,方便炎热夏天冰藏饮料。中央手枕箱为单层开启,加装DVD的话,手枕箱的储物空间就会减少近一半空间。

途观 途观

在驾驶员触手可及范围的地方,途观有几个工整规矩、好用的储物格。

途观 途观

前门壁板细心地设计了杯架位子,而后排门壁板却没有留出放置水瓶的位置。

途观 途观

座椅靠背网袋的口袋不大,有些影响装载表现,而后排出风口下方,在进口版Tiguan上还有一个可收纳的杯架设计,非常实用,但在国产版途观上这个却消失了。

 

途观

途观 途观
【备胎为非全尺寸钢圈】

途观为后排座椅腾出了不少空间,但尾厢空间却比较一般,在同级里都算偏小,但胜在内壁工整,地台也细心地铺得很平整。

 

途观 途观

途观 途观

途观装备倒车视频装备,而且这套倒车视频的摄像头画质还相当不错,功能也很丰富,可将倒车视频引导线设为横停位置或者竖停位置,配合自动泊车系统工作。其实这个装倒车视频跟DVD、导航、30G硬盘、蓝牙电话一起组成智能导航选装包,在全系里都为选配项目。

此次途观的装备配置有多个选装包,比如最大的舒适科技选装包,包括随动转向氙气大灯、PLA智能泊车辅助系统、驾驶员座椅记忆功能、前排座椅可加热、可加热风窗洗涤喷嘴功能;还有一个全景天窗选装包,包括全天天窗和侧气帘。

途观 途观

而像ESP、胎压检测系统、EDS电子差速锁、电子手刹、AUTOHOLD这些都是全系标配。

 

途观

途观

Tiguan在欧洲NCAP碰撞测试获得五星评价,安全装备包括全系标配ESP、前安全气囊、侧气囊、胎压检测系统,侧气帘则需要在高配版本才有装备。

 

途观


优点:

  • 动力水准在同级里出色;
  • 怠速表现达到同级高水准;
  • 变速箱换挡平顺好用;
  • 底盘扎实有信心;
  • 高速稳定性好;
  • 四驱系统在同级为高规格;
  • 日常行车噪音抑制得体;
  • 车厢用料做工精致;
  • 全景天窗可开启的面积大;
  • 储物空间设计丰富;
  • 乘坐空间充裕,尤其后排腿部空间在同级中出色;
  • 电子手刹和AUTOHOLD全系标配,操作起来也很平顺自然;
  • 被动安全水准高,安全配置较为齐全。

  • 高速行驶风噪明显;
  • 相比16寸轮胎,17寸轮胎较多零碎震动;
  • 尾厢空间在同级里偏小;
  • 国产版取消坡道缓降功能;
  • 最高配置都需要选配才能拥有导航、30G硬盘、倒车视频等装备。

从两年多前起,城市SUV市场就开始被证明拥有很大的潜力,随着对手们一个个加入进来,这个市场的消化能力似乎仍然没有被满足。虽说动身入市有点缓慢,但途观这个时候仍然有“美丽”的市场环境,何况他还有“根正苗红”的欧洲血统,在没有其他国产欧系对手的情况下,相信光这点让它在“途欢”时代就培养了不少意向客户。

迟到总会有理由,那么途观加长轴距的理由是否能让人接受?途观的机械风格仍一如大众风格,并不是一味追求SUV要多轿车化,在强调实用性的前提下,途观的加长轴距显得理性,而且加长后的机械、空间、功能也没有哪一方面因此“蹩脚”了,还是和谐状态;再者,大众的几部加长车型至今都顺风顺水,比如帕萨特领驭,说明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接受一辆加长的大众。

到底,途观就是大众“按部就班”打造出来的一部“大众式”的城市SUV,这样的产品思路跟丰田RAV4如出一辙。近年来大众很敢于应用新技术,所以途观上也有同级里最有技术含量的动力系统和四驱系统(当然途观四驱系统的越野能力仍未脱离同级城市SUV范畴);途观的车厢功能在同级不算最精巧,但欧系品牌近年来逐渐开始注重多功能,途观也做到了丰富程度;加长轴距带来同级最好的后排空间,作为多功能定位,加长80mm轴距还没有轿车加长般显得空洞;途观的驾驶感受没有太多的特色,舒适与操控相对平衡,可贵的是加长也没有明显影响这份平衡。在这样的造车思路下,途观的成就带来很强的说服力。

途观定出19.98-30.98万元的价格区间,价格跨度之大,在30万元以内国产车里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也显示了上海大众对途观产品可塑性的信心。对于1.8T来说,其动力水准与对手们的2.4排量相近,途观1.8T的机械和装备都有足够的“技术”说服力。然而对2.0T来说,来到30万元上下的价格层面,所面对的压力就并非单纯的“技术”因素,这里不光有大空间七座的代表丰田汉兰达,还有同门国产奥迪Q5也进入了30多万元领域,相对来说,途观2.0T更考验消费者的接受能力。

0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