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线型车身一直是轿车的主流设计方向,但厢式轿车的突然闯入,汽车时尚界开始关注这股背离流线型时尚定律的设计潮流,多款盒子车型的上市热销带动了这股热潮。
昌河铃木北斗星作为厢式微车的领军人物,在很长时间并不会得到年轻的家用消费者的认同,购买北斗星的车主或多或少都有载人载货的实用需求。随着盒子们都时尚起来,北斗星也开始重新包装自己,新款北斗星e+车型在外观上都做了流行元素的调整,尽管动力配置和底盘结构并未改变,但整体看起来确实有与上一代产品有不一样的效果。
风格稍有变化 外观细节更时尚
既然不是换代产品,那么作为改款车型,外观细节的改变就比较明显。主要是设计思路由原来的棱角分明的硬朗风格,转变为现在的柔美风格,增加的一些设计元素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轿车元素。细节改变颇大,但它依然是一台北斗星,识别率很高多数人不会认错。
车头部分的改变尤其明显,中网、头灯、保险杠及雾灯都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中网加高了高度,使得进气格栅的面积也增大许多,这点的变化应该说是新北斗星的定位设计,大嘴造型在无数车型上屡试不爽。六边形蜂窝进气格栅使新北斗星增加了些动感效果。
头灯的在尺寸和比例方面并没有做过多的调整,因为车头依然努力营造一个线条简洁、比例匀称的视觉效果。单透镜大灯熏黑处理,扇形修饰边缘,双环型的大灯灯组结构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却也给人凶狠的感觉。下部的转向灯狭长,尽管面积不大,但因为宽度足够,所以白天使用也不会有看不清的情况。
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大灯的光线效果不错,近光灯可以提供比较大面积的视觉范围,远光灯的照明亮度也不错。
车头部分尽管线条简洁,但立体线条的使用让前脸整体看起来比较有层次。
发动机盖比较平整,并无繁复的点缀。上沿的散热孔设计为狭长形,对辅助发动机散热有很大帮助。但因为采用凹槽加隔断的设计,所以清理会造成一些麻烦。
车身是典型的厢式车型设计,平直的车顶和陡然下降的尾厢既是外形设计的需要,更多的还是为提升车内空间做出的让步。三段式侧窗并不会对视野的提升有多大帮助,但外面看起来视觉效果非常好,这点上厢式车型的设计有些类似suv车型。
车外后视镜的面积不大,尤其是高度并不高,这点与老款车型相比尤其明显。在使用中尽管死角并不明显,但还是会造成一些干扰。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测试时只是正常驾驶,所以在观察车身侧面和后面的情况时只要稍微探头、弯腰或者稍作视线调整,后视镜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车轮四角造型的最大好处是合理提高轴距长度。良好的车身比例,使得前后门都有不错的宽度。我们在体验时发现车门打开的角度并不算大,开合角度大约在80度左右,上下车并不会产生障碍。
车尾的造型亮点在宽大的车窗及保险杠部分。后风挡玻璃的面积很大,可以保证良好的后视野,后风挡雨刷的配备应该是比较厚道的配置。宽大厚重的保险杠延续了老款车型的风格。只是下部尾灯的造型做了比较大的改变。
六辐镂空轮毂造型并无特别之处,尺寸稍小使得视觉效果并不特别好。轮胎采用的是固铂成山轮胎,型号为165/65R13。
前轮 后轮
从使用中我们发现该款轮胎的运动效果并不十分好,在起步和刹车时失去抓地力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视觉效果上,轮胎比较窄小,与高大的车身也并不十分协调。
内饰设计简洁中庸 用料很足做工一般
内饰设计比较居家风格,色彩柔软,没有很强的设计感,但看多了也不会厌,属于比较中庸的设计风格。中控台和门板内侧使用的是这个级别车型常见的硬质塑料,尽管如此用料的材质还是不错,可以感觉到塑料模具的板很厚,敲上去也不会有梆梆清脆的声音。
中控面板设计简单,功能分区非常明确,上半部分为空调功能区,下半部分为音响功能区,两个分区彼此独立。音响系统采用的是松下的音响产品,控制按钮很多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其实更多的是设置按钮,前期设置好以后不需要经常调整的,所以经常使用的一些按键都单独放置。如开关键、音量旋钮,使用还是很方便的。支持MP3和CD音源,有独立U盘插口。
前排车门扬声器 后排车门并无扬声器
需要说明的是整车只在前门设置了扬声器,后门尽管有扬声器的开口,但原车并没有配备,如果对音响方面还有更好的要求,恐怕得自己动手加配了,好在原厂对此早有预留。
空调控制旋钮采用金属银色喷饰,在黑色的背景底色上算比较明显,看起来很有质感。旋钮的阻尼比较均匀,不同的旋转档位非常清晰,不会太紧,但也不会松松垮垮。从我们的使用来看,空调的制冷效果非常明显。我们试驾的当天温度为30度,刚进入车内时感觉难以正常呼吸,但打开空调后的3分钟内,车内温度就是降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温度,5分钟后就非常舒服了。
中控台采用仿真皮质感,看起来似乎可以以假乱真的真皮纹理,其实都是塑料材质。尽管不可能采用真皮材质,但手感还是不错,仿皮质纹理有相当不错的质感,摸起来还有一点柔软的感觉。
中控台最上面中间是一个小液晶屏可以显示时间,这里显示位置非常好,驾驶时视线稍微向右移动就可以看到。但在使用中我们发现,他的前面是一个坡面,明显是设计放置卡片零钞之类,但恐怕也仅限于放置这些,因为放置钱包或者手机时会挡住液晶屏,这多少有些不方便。
方向盘四辐设计,最下面的两个辐柄离得比较近,现在这样的方向盘设计也很流行。两侧盘幅中间有独立的模块,看上去应该是会有高配版本在这里设置多功能按键,而这样的猜测得到厂家肯定答复。
方向盘同样采用软质塑料材质,仿皮质的质感手感不错。方向盘设计比较粗壮,男士使用会感觉非常舒适。但从方向盘模具的边缘处可以看到尽管用料厚道,但模具的做工一般,有些地方会有翻起的毛刺。
中央仪表采用双表盘设计,点亮时会看到蓝色的背景灯光。中间的液晶屏幕可以显示基本行车信息。油量标尺和水温标尺扇形显示,刻度比较多,所以可以比较精确地显示目前剩余油量及水温。仪表盘前面位于放线盘转向柱上的是双闪警示器的按钮,这个位置非常显眼,因为独立于其他控制按钮,所以使用也非常方便。
车外后视镜调整采用电控方式,银色旋钮视觉效果不错,对比老款车型的按钮调整方式,旋钮的方便时显而易见的。下面的一排按钮分别是雾灯和后窗雨刷控制,这组按钮的模具就稍差一些,手感也一般。
座椅表面织物包裹,蓝色和米色的搭配比较清淡素雅,但肯定不太耐脏。座椅坐垫比较柔软,长时间乘坐也比较舒适。靠背稍硬一些,可以提供很好的支撑力。
我们在试驾时感觉偏向舒适性的座椅包裹性并不好,前排座椅的侧面支撑几乎没有,所以即使很小的转弯也会让坐在里面的人左右摇晃。
驾乘、储物及后备箱使用空间优势明显
北斗星车型最大的优势就体现在这页里的这些图片和文字了。其实即使没有任何体验应该也猜得到北斗星的空间都很丰富。
首先看看使用空间。
但后排座椅可以非常简单的放倒,而放倒后的座椅与后备箱的地板组成一个平面,可以放置我们日常能找到的大多数物品。而后备箱盖开启角度较大,一些异性物品也可以顺利放进后备箱内。只是后备箱盖液压挺杆的阻尼较大,我们在关闭后备箱的时候要用很大的力气,如果是女士一个人关闭后备箱很难。
车内的储物空间非常丰富,各类物品都有专门的储物格。而比较贴心的是前排座椅的下面都合理的安排了储物格。副驾座椅下的储物格是个可以提起的篮子,里面可以放置一些衣物,相对比较隐秘。主驾下的储物格是一个推拉式的储物盒,这里可以放置女士的高跟鞋或者其他物品。
丰富的车内储物格,可以把各种物品分门别类存放。
驾乘空间在同级车里几乎绝无仅有。
而保持前排座椅不动,后排的乘客依然可以有非常舒适的乘坐空间也并不算差。
而后排座椅是可以调整靠背角度的,所以找到一个比较舒适的乘坐姿势并不难。而调整的控制位于后座的背面,可以自己完成调整。
新北斗星的后排还有一个地方比较贴心,整个后排地板没有任何突起,包括中心和车门内侧,都非常平整,这在上下车时就会感觉到非常从容。后中间地板没有突起对于后排乘坐三个人时的关照也是显而易见。
动力表现不错 刹车偏软
这次试驾的时间和路程很短,算起来甚至还没有每天上下班的路程长。好在新款北斗星与老款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悬架方面并不不同之处,所以驾驶体验方面的差异应该不大。但因为这个级别的车型可能会存在个体差异,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试驾车是刚刚出厂,上路不到3公里的新车,所以并不敢说试驾感受可以推而广之。
沿用K14B发动机,新北斗星的动力表现不错,起步阶段动力输出攀升比较明显,2000转的转速就可以感觉到扭矩释放,大约4000转时达到峰值。换挡间隙的动力断档并不明显,转速掉落的也不是很大。80公里时速行驶转速大约维持在3000转左右,后续力量依然可以感受的到,可以感受到新北斗星的提速还是比较理想。
起步时的大脚油门会让前轮因失去附着力而打滑,而且情况并没有在短时间内有所好转。造成驱动轮打滑的原因很多,而且短时打滑也属正常,我们分析新北斗星前轮打滑很大程度上是轮胎的原因。
前轮盘式刹车后轮鼓式刹车,刹车效果偏软,接触刹车踏板时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制动效果,这也是车型的舒适性要求限制的。但有时这种感觉会让人对刹车心里没底,必须深踩刹车才会有迅速降下车速的感觉。
试驾的路段位于城市郊区,公路上拉土的大车比较多,所以使得道路上有时会有散落的一层薄土。这样的公路当然对刹车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试了几次全力刹车,因为没有配备ABS,前轮完全抱死,可以看到地上长长的黑色刹车线。
档位并不太清晰,或许也是因为是新车的原因,刚上手时会有些不适应,入档并不清晰,进入档位后也会感受到档位稍有些松散。尤其是三档,有时会有连挂几次推挡不成功的情况。相比之下这个级别的车普遍不好挂的倒档倒是异常清晰,轻轻一拉就可以挂入R档。
驾驶座位比较近,有时会感觉挂档受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