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奇瑞QQ在市场上大获成功之后,引来大部分自主品牌效仿,纷纷推出了相应的竞争车型,长安汽车就是其中的先行者之一。早在2006年长安汽车就推出奔奔来抢占微型轿车市场,但由于奇瑞QQ先入为主以及价格上的优势,加上其它竞争车型如吉利熊猫、比亚迪F0、长城精灵等的强势入市,外形以及机械都较为平淡的奔奔,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长安汽车意识到不能让奔奔就这样淡出市场,应该给它注入一些新鲜有活力的东西。
长安汽车“盘活”奔奔的做法不是像传统的车型发展那样垂直换代,而是将奔奔作为一个独立的车系,在原奔奔的基础上推出了奔奔I、奔奔LOVE以及奔奔mini,构成了“I LOVE mini”这个独特的主题。奔奔I和奔奔LOVE其实就是老款奔奔的小改款车型,目前已经上市。而奔奔mini才是奔奔车系的“重头戏”,它是一款革新车型,现在已经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将于2010年3月上市。上市前,我们受长安汽车的邀请,试驾了奔奔mini,下面就来看看它的具体表现。
在自主品牌领域里,外形设计大体分为“本土设计”和“海外设计”,而长安轿车一直以来都是“海外设计”路线的拥护者,奔奔mini正是由打造过塔塔NANO车型的意大利团队设计的。
成熟的设计团队为奔奔mini带来了颇有心思的设计。车身比例跟随目前同级里的潮流——车身高而前后悬短,同级里的熊猫、F0和奥拓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车身比例。微型轿车爱表现得年轻、靓丽,所以奔奔mini全车上下有很多丰富得有些花哨、夸张的元素,跟老实的老款奔奔不可同日而语,甚至比很多同级对手更有个性。一向给人内敛低调感觉的长安,造奔奔的思路能有如此大的转变,实属难得。
奔奔mini有着丰富的细节,从车头到车身到车尾,都呈现出独树一格的元素。这年头都流行“大嘴”,奔奔mini的前格栅一点都不mini,几乎占据了整个前脸的一半,一副“我最大”的势头;车头中间的镶嵌LOGO的隆起与上进气格栅形成一副雄鹰的形状、有立体感的椭圆形前大灯等,构成了奔奔mini可爱的前脸,看起来非常独特又别致,每个细节、每个角度的观感都显得协调得体,这就是成熟设计团队的功力。
尾部设计同样非常丰富,上半部分采用大面积的黑色玻璃设计,红色的尾灯采用外凸设计,似乎镶嵌在C柱一样,显得很有个性。下半部分的黑色防刮条与上面的黑色玻璃相呼应同时还能防止小刮小碰留下的痕迹。
色彩也是这个级别小车比较重要的卖点之一。试驾活动上,十几辆五彩缤纷的小车奔跑在马路上,看着都觉得欢喜。长安给配置奔奔mini的车身颜色与经典游戏的主题颜色对应起来,比如奇迹黄、雷霆灰(雷霆战队)、精灵紫色(魔兽争霸-暗夜精灵)、仙剑蓝(仙剑奇侠传)、旋风橙(快打旋风)…… 虽然只是营销噱头,但看得出长安对奔奔mini的目标人群相当了解,这个群体大部分都是20-30岁的年轻人,这些游戏伴随了很多这一代人的成长,最少也是略有耳闻,这样的设定很容易引起共鸣。
既然是mini,车身尺寸略微偏小,但实际来看这点微小差距基本可以忽略。
当同级对手(如奇瑞瑞麒M1、吉利熊猫、长城精灵等)都纷纷采用“大排量”的1.3L发动机以提高动力性能的时候,奔奔mini却反其道而行主推1.0L发动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长安新开发出了一台1.0排量发动机。
此前奔奔也有1.0排量,使用JL466Q系列1.0L发动机,包括现在的奔奔I、奔奔LOVE都在沿用这台1.0L发动机,而奔奔mini使用的是全新的C10发动机。目前同级别里流行3缸的1.0L发动机,不过C10仍为直列4缸设计,最大功率51kw@5600rpm,最大扭矩为90Nm@4600转,输出参数比JL466Q系列发动机(最大功率为39kw,最大扭力为78Nm)增加了不少,甚至还稍微高于熊猫和F0。
据厂方称,发动机开发合作伙伴包括有德国FEV、BOSCH、奥地利AVL这些海外机构,进行过大量的耐久性测试,优化了动力以及油耗性能。相比原来的1.0L发动机,数据规格的进步初步说明了新发动机的进化,但对消费者来说,更关心的是它的实际表现是否完善。
在1.0排量里,几部主流微型轿车都力推3缸发动机,奔奔mini的4缸发动机反倒有点特别。3缸发动机的体积紧凑一些,理论油耗也要小一些,但有一些环节也能体现4缸发动机的长处。奔奔mini怠速时候的安静表现比熊猫、F0要好。当然新奥拓的3缸发动机的怠速表现更出色。中低转速时,奔奔mini起步显得轻松,比同级的几台3缸发动机更平顺一些,不会有低扭不足导致发力有些抖动的现象,也就是说更容易做到低速高挡方式开车。另外,运转时声音也不会那么散杂,显得高级从容些。
随着转速的提升,细细体验动力的变化,虽然力量增长略显平淡,但没有粗糙散杂的声音干扰会觉得高级一些,在4000-4500转的时候,动力还有一小段高潮,有点意外惊喜。当车速超过100km/h之后,再加速就显得较为吃力了,不过这是1.0L小排量发动机的共性。
整体来说,C10发动机比老奔奔的1.0发动机进步了不少,在1.0L排量的小车里C10发动机的动力水准也相对突出,但还是没有跳出我们对自主品牌1.0排量发动机的固有印象,与新奥拓1.0L的整体表现还是有一定差距,长安要想在自主品牌阵营里增加影响力,还得继续向它的合资方学习。
不说自动变速箱,就是手动变速箱,也是以往自主品牌不能做到好开的瓶颈之一。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大部分已经摆脱了以往那种挡位不清晰、挂挡生涩的不好印象。奔奔mini的手动变速箱相比老奔奔也有进步,变速箱跟发动机的匹配到位,急加油、急松油门都不会有顿挫感,那种令人厌恶的生涩感也已经消失了,挡位算得上清晰,换挡行程也适中,可做到轻松换挡。离合踏板也是短行程,比较容易找到离合的结合点,所以奔奔mini的手动挡让人开起来已称得上有轻松感,同级里跟吉利熊猫的感受相近。当然手动挡仍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尤其是女性客户,对此,厂方表示奔奔mini将来还会推出AMT版本。
也许是为了迁就更多的女性用户,同级的熊猫和F0等多采用电子助力转向,奔奔mini的转向也同样是 电子助力。但与对手们调较过轻而有些缥缈的转向不同,奔奔mini的助力比较适中,也有一定的回中力反馈,尤其在高速行驶时方向稳定性要好一些。
唯一需要适应的是刹车踏板,前段虚位较明显,头1/3行程几乎感觉不到制动力,接着制动力又来得比较积极,刹车能力让人满意但这样的刹车踏板比例容易让人误认为制动力来得不够线性。
对于一台微型轿车,奔奔mini的日常好开程度已经合格,从老奔奔转到奔奔mini上,不仅在形象上大有突破,重要的机械内涵方面也进步,奔奔mini轻松驾驶的表现,已经达到了我们曾经提出表扬的熊猫的水准。
老奔奔采用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拖曳臂非独立悬挂,同级里新奥拓、奇瑞系列小车都采用类似的悬挂结构,奔奔mini也延续了这样的悬挂构造。
驾驶起来,奔奔mini的重心高度明显比老款奔奔降低,日常行车转弯感受会更淡定一些,说明长安已经认识到老奔奔的短处所在,有意识地作出这样的改动。但真的尝试激烈操控一番,奔奔mini的悬挂设定还是偏软,拐弯的第一下动作已有明显感受,过弯时候悬挂的支撑不够信心,真正激烈操控的话底盘并没有太多功力可言。而且转向、换挡环节的精密感也只是同级里的中等水准,这些都影响了将奔奔mini开快的信心。
总的来说,论操控奔奔mini并没有多大的潜力可挖,但对这类微型轿车来说,日常驾驶的轻松比极限操控更加实际一些。
因为发动机声音比较明显,加上发动机舱几乎没有隔音措施,坐在前排耳朵容易受到干扰。相比之下,后排的情况就好很多了,而且也没有像一些同级对手般受到排气管噪音的影响,这样的后排乘坐感受,已让奔奔mini在同级别中表现比较出色。
偏软的悬挂对操控没有帮助,但换来了滤震的改善,在经过一些铺装很差的路面时,奔奔mini能吸收大部分跳动。而在经过一些连续但不高的减速带,奔奔mini滤震也到位。更难得的是,此时车子在承受颠簸时也不觉得松散,比之前的老奔奔大有进步。
长安汽车真的很想给奔奔mini从里到外都赋予可爱的元素,所以在奔奔mini的内饰设计采用很多“圆”的元素,圆的空调出风口、圆的按钮、圆的开门拉环等等,但整体观感的可爱效果没有外形那么强烈,主要原因是仪表台设计过于“丰富”,比如方形的中控台、长圆形的无盖手套箱、仪表台顶上各种线条等,让整个车厢显得有点凌乱。长安要想把内饰做得有特色,还需要修炼设计功力。
我们试驾的最高配版本车厢配色以深色为主,整体算得上工整。因为成本控制,到处都是较为廉价的材料,这在同级里属于正常现象。虽然用料比较一般,奔奔mini的做工并没有因此而显得很粗糙,相反还比较得体,细节部位做工也到位。
三幅式方向盘直径比较大,造型与老款奔奔如出一辙,不过中间镶嵌着立体车标,显得细节丰富一些。中控台的造型也是一副笑脸,与车头造型相呼应。这种内外互通的设计,是需要一定心思的。圆形的仪表盘比较简单,蓝色灯光小有科技感,中间的显示屏还有油耗显示,同级别中比较少见。单碟CD音响支持AUX输入,但不支持USB,然而消费者却更可能乐意使用USB接口。
高配版的奔奔mini配备有4门电动调节车窗,这也是同级中比较少见的,为了布线更加简单同时给车门留更多的储物空间,控制开关设计在前排座椅中间。后视镜的调节依然为手动,尽管这是为了控制成本拉底售价作出的妥协,但显得不是很方便。如果非要在这方面控制成本的话,电动调节后视镜比4门电动调节车窗更加实用,因为在一些狭窄的地方停车,电调后视镜的作用更大,而电动车窗只保留前排就行了。
奔奔的座椅采用织物材料,比绒面的更清爽,配色也比较花心思,看起来显得年轻时尚。造型在同级别里属于比较宽大的一类,但略嫌单薄,个头较大的人坐在上面可能会有所投诉,但大部分人应该没有什么影响。
虽然奔奔mini比老款奔奔的尺寸有所减小,但空间依然比较充裕,一位187CM的同行坐在前排,头部还有一点空间,而坐在后排也不觉得很压抑。此外,后排坐姿较直,腿部空间得到了释放,从实际测量的数据来看,奔奔mini虽然身材稍小,但车内空间并不是同级最mini的。
奔奔mini虽然属于微型车,但在车厢便利性方面依然下足了功夫——
仪表台顶上设计了一个碟子形状的储物格,看起来用不错的实用性,但因为没有盖子又比较浅,如果将物品放在上面,行车的时候容易晃动,同时也影响安全;副驾驶的手套箱在同级里算是容积较大的;仪表台左下方还有一个深深的储物格,能存放不少零钱以及票据;中控台下方的小储物格可以容纳手机等小物品。
观察上面的图片,很容易就发现所有储物格都是没有盖子的,连手套箱的盖子都省去了,控制成本的痕迹很明显,虽然可以发挥储物格的功能,但稍微值点钱的东西下车时一定要带走,否则很容易让坏人有作案动机。
挡座上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储物格以及三个杯架,不过杯架的深度很浅,稍微激烈驾驶或许连一般的饮料瓶都无法支撑,这样的设计还是有些粗心。不过前门壁板的杯架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后门壁板也有不错的储物空间,前排座椅后面还有储物袋,这些都是奔奔mini的优势所在。总的来说,奔奔mini的车厢功能在同级中属于比较强大的,A00级车型能有如此丰富的储物空间确实比较少见。
奔奔mini尾厢的开启方式与吉利熊猫、比亚迪F0等有些相似,后部整个黑色玻璃就是尾厢门,显得时尚。
因为给后排留出了一点空间,奔奔mini常态下的尾厢并不是很突出,不过遮物帘的出现在同级别当中比较少见,保证了尾厢财物的安全性。奔奔mini的后排座椅还可以4/6分割放倒,大大拓展了尾厢的装载能力。
老款奔奔在2007年的C-NCAP碰撞测试中,仅仅2星的成绩显得有些难看。但奔奔mini的车身构造为重新设计,目前还没有参与相关的公开测试,具体的被动安全性能我们还不得而知。从配置方面看,只有高配豪华型和超值型装备了ABS、EBD、安全气囊(超值型为前排双安全气囊),而低配的实用型以及时尚型连ABS都没有,更别谈其它安全装备了。虽说这是微型轿车降低入门价格惯用的“伎俩”(大多数同级对手的最低配车型都没有ABS),但缺乏ABS这样的基本安全装备的最低配版本,我们还是不推荐购买。
优点:
缺点:
奔奔mini并不是老奔奔的完全换代产品,而是老奔奔的衍生车型,从奔奔车型到奔奔车系,长安意图让它们合成一股力量去应对市场竞争,而奔奔mini应该是这里头的头牌主力。
作为奔奔系列的“重头戏”,奔奔mini身上所用的心思也清晰可见。此前长安悦翔的新潮形象就让人刮目相看,此番奔奔mini更让人认识到长安造车可以做得多前卫、花哨。奔奔mini的机械路子虽没有做彻底的变革,但日常驾驶比老奔奔更完善、轻松,而且车厢的实用功能、得体乘坐空间也做得更加到位,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进步。
成本控制是这个级别里最重要的命题,这方面奔奔mini也有比较明显成本控制痕迹,比如最高配没有电动调节后视镜、真皮座椅等。不过对于2.99万-4.69万的售价,这些省钱“痕迹”大体上还是能让人接受。
横向来看,奔奔mini仍然没有达到合资伙伴新奥拓的全面均衡高度,也没有长城精灵那么出色的操控功力,但各方面的素质已经与吉利熊猫水平相当,处于同级中上水准,是一部比较能拿得出手的代步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