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频道 > 正文
惬意游走城市间 测试2.0升Mazda3两厢
 

认识Mazda3两厢还要从极品飞车这个游戏说起,记得在游戏刚刚开始的时候,说的过去的车型只有Mazda3两厢和大众高尔夫,前者因为在当时的国内非常稀有,所以我就选择了它,而出色的性能也让我在后面的游戏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冠军。不过游戏归游戏,游戏中的优秀表现并不能衍射到实际中,现在全新Mazda3两厢已经摆到了我们的面前,还等什么,快去试试看吧。

 

全新Mazda3两厢外观:动感流畅 大嘴可人

全新进口Mazda3两厢的长宽高分别为4490/1755/1470mm,相比前款长度增加了75mm,宽度和高度各增加10mm和5mm,不过轴距依旧维持了2640mm,所以在内部空间上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同时从悬挂的形式来看,全新Mazda3两厢和前款也没有区别,因此用小改款来形容其实更为贴切。

不过用小改款来形容它确实有些委屈,因为它的外形变化会让你一下认不出它。更有魅力的柳叶形前大灯,和下面的进气格栅相得益彰,同时在头部增加了许多小的进气孔,虽说更多的只能起到装饰的作用,但看上去真的很运动。

不过最大的变化还是全新Mazda3两厢的大嘴设计,虽说饱受争议,但笔者倒是认为非常美观。整体线条少了些霸气,多了些可爱的味道,就像一张微笑的大嘴,让人看到就想笑,这是否也是设计师想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呢?

顺着头灯往后看,Mazda3两厢外扩的轮拱我们已经非常熟悉,这已经成为马自达家族的一个传统,而在Mazda3两厢上演绎的已经淋漓尽致了,显得肌肉感十足。虽说前面有咧着大嘴哈哈笑的进气格栅,但这轮眉仿佛也在说:“我也不是好惹的”!

Mazda3两厢侧面造型和前款变化不大,尤其是车顶弧线和车窗造型,但腰线过度更加自然流畅,同时在车门下方也增加了相应的线条,使其看起来更加动感,也很有马自达家族概念车的味道。轮毂的样式还算动感,只是尺寸实在有些小,如果可以升级到17寸那将会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腰线在尾部收紧,显得很有立体感,同时也融入到和头灯相呼应的尾灯中。车顶的扰流板恰到好处的展现了Mazda3两厢的运动气质,但下面单出的排气管就有些拿不出手了,如果你想升级,原来的预留位似乎也比较困难。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测试的Mazda3两厢2.0L自动豪华型并没有配备倒车雷达,这已经是全系车型中配置最高的车子,这似乎对不起其17万多的售价。

 

全新Mazda3两厢内饰:突出运动 做工提升

Mazda3两厢的内饰采用黑色和银色搭配,很符合目前流行的运动风格。中控台整体布局没有太大变化,如果你是马自达的车主,相信很快就能上手。不过音响控制略有改变,各个旋钮进一步扩大,操作更加直接,如果中间的旋钮可以换成开关键,那将更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

内饰材质方面,采用了软质橡胶和硬质塑料相结合,因为上面的仪表盘为一体的,所以使用了手感更好的软质材料,而其他地方的手感就实在一般了。中控台各个按钮手感都不错,阻尼适中,符合进口车的水准。

 

全新Mazda3两厢空间:后排并不宽敞

前面说到,全新Mazda3两厢的轴距和前款一样,都是2640mm,所以在空间还可以接受。

Mazda3两厢的储物空间并不多,但每一处都非常实用,没有丝毫的浪费。四个车门处都有放水杯的位置,同时前排和后排的中央扶手处也各有两个水杯支架,这样放水绝对不需要您操心了。中央扶手箱只有一层,但是设计的十分规整同时也较深,我们使用的单反相机甚至都可以放在里面,这点出乎我们的意料。

不过除了对水杯的照顾,Mazda3两厢对其他杂物的考虑并不充分,例如手机或钱包就找不到更多的适当位置存放,只能委屈在烟具套件里或方向盘左侧的储物格中。

Mazda3两厢的后备箱容积达到了340升,长宽高分别为89/102/52cm,单看数据只能说是中规中距,但整体设计却十分规整,所以利用率很高,放置一些大的东西也不需要担心。如果第二排座椅折叠后可以放平,那就更加完美了。

 

全新Mazda3两厢视野:前方盲区并不大

Mazda3两厢的高度只有1470mm,坐进车内感觉比较低矮,很有开小跑车的感觉。驾驶员座椅可以做6方向调节,所以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并不困难。以普通桩桶为例,在车头正前方2.06米处进入驾驶员视线的盲区,成绩比较一般。左侧盲区出现在距车头前3米水平向左1.92米处,说明拐弯时的盲区并不大。

Mazda3两厢的后视镜左侧采用双曲率设计,但右侧并不是,左侧车尾距离桩筒在1.30米内都为可视区域(此距离越大说明反光镜可视范围越大),右侧车尾距离桩桶最大值为1.16米,超过此数值时再进入车辆周围的物体就看不见了。

 

全新Mazda3两厢灯光:增加蓝色氛围灯

Mazda3两厢的头灯采用设计,但或许因为考虑到成本,并没有使用氙气大灯。在使用近光时,完全可以照到40米的范围;打开远光时,完全可以照射到60米开外的地方,这个成绩还算理想。

内饰点缀,这在北京即将来临的炎炎夏日里,肯定能给开车人带来一个凉爽的好心情。

 

全新Mazda3两厢动力:2.0升引擎调教保守

进口Mazda3两厢有两款发动机可选,分别是1.6升发动机(最大功率79kw/6000rpm,最大扭矩145Nm/4000rpm)和2.0升发动,我们测试的车型为2.0升自动豪华版,在SVT(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系统)、VIS(可变进气歧管系统)、TSCV(滚流涡流控制阀)的帮助下,最大功率108kw,最大扭矩182N.m。负责Mazda3两厢动力传输的是一台5速手自一体变速器,相比前款的4速手自一体变速器,有了质的改变。

在加速测试中,我们使用了自动变速器的手动模式,官方给出的发动机最大功率要在6500rpm时才能获得,所以我们选择在7500rpm时才进行换二挡,并且因为马自达的这台发动机属于高转速发动机,最终使其2挡即可突破100km/h,相比3档才能破百的车型,节省了大约0.5秒的时间。最终成绩为9.89秒,比官方给的10.7秒快了0.89秒。

从加速曲线图来看,Mazda3两厢在0.671G加速时轮胎轻微打滑,之后便很快进入到全力加速状态,但整个过程都是很线性的完成,发动机输出调教极为柔和,整个加速度基本维持在0.4G以下,这样的表现这对于一台2.0升的两厢车来说实在有些保守了,甚至说太过“温柔”,如果调教的再激进些,编辑相信在9.3秒左右就可“破百”。

其实在国外,马自达3两厢还有2.5升涡轮增压的MPS车型,那才是马自达3两厢家族中最强的选手,其更将高尔夫GTI这样的钢炮人物定位自己的对手。所以如果你想买一辆激进的马自达3两厢,完全可以选择MPS车型,想必这也正是为什么2.0升车型调教的如此保守的原因了。

刹车方面Mazda3两厢使用前278mm后265mm的四轮大尺寸刹车盘,0-100km/h的刹车距离为39.71米,时间为2.88秒 最大减速度为1.063G。从刹车数据图来看,刹车强度表现一般,但力度非常平均,这样的刹车成绩应属优秀一列。

 

全新Mazda3两厢操控:弯道车身支撑到位

Mazda3两厢使用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的悬挂,这和前款车型没有区别。就像加速一样,在实际驾驶中,整个的悬挂调教偏向于舒适,在城市中驾驶会让你感觉非常舒服,尤其是经过减速带时,并没有太多的震动传递到车内,不过这也让我们担心其在弯道中的表现。

但是在实际绕桩测试中,Mazda3两厢的表现让我们之前的顾虑烟消云散,虽说调教偏向于舒适,但对车身的支撑非常到位,弯中侧倾较小,所以其取得最快63.5km/h的弯中速度也在情理之中了。

在之后的一段山路体验中,Mazda3两厢的出众悬挂再次取得了不错的表现,唯一的遗憾就是配备的205宽的东洋轮胎,弯中极限并不高,很容易出现响胎。如果换个好的轮胎,相信会有更好的弯道表现。

 

全新Mazda3两厢舒适性:怠速时非常安静

Mazda3两厢配备了可6方向调节的黑色真皮座椅,并且带有手动腰部支撑,外形偏向于运动。从实际乘坐感受来说,Mazda3两厢的表现并不会给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软硬适中,整体更偏向于舒适。

怠速时,Mazda3两厢对噪音的控制非常不错,只有37.9分贝,可以说是相当安静。但在行驶中Mazda3两厢的表现就只能用一般来形容了。其60km/h等速行驶时的车内噪音为60.0分贝,100km/h时为64.6分贝。仿佛就像之前操控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一样,介于舒适和运动之间。

在内饰使用人性化方面,Mazda3两厢保持了日本车一贯的设计风格,各个按钮位置设计合理,操作非常顺手,尤其是档位和手刹之间的距离,你可以轻松的握着手刹然后用大拇指轻轻一推,即可挂入你需要的档位。此外中央扶手也可以前后移动,以适应不同的人群。值得一提的是转向系统,虽然使用了带车速感应的电子液压助力系统,但转向依然较重。

 

全新Mazda3两厢油耗:百公里9.2升

Mazda3两厢使用的2.0升发动机配合5速手自一体变速器,根据以往2.0升车型的油耗,我们预测的最终成绩应该在9.5升/100km左右,最后的实测成绩为9.2L/100km,这和我们预测的相差无几,在接受的范围之内。

 

全新Mazda3两厢配置与安全:满足日常需要

对于一款17.58万元的车型来说,Mazda3两厢的表现只能说是满足大家的日常需要,你可以在配置单中找到使用的自动头灯,双区域空调,以及电动折叠后视镜等。而诸如目前流行的智能钥匙,导航系统或者点加热座椅,Mazda3两厢都没有。不过相信购买Mazda3两厢的消费者更看重的是进口车的品质。

安全方面Mazda3两厢并没有马虎,配备了包括正副驾驶气囊、侧气囊以及侧气帘在内的6个气囊,同时还有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另外ISO FIX儿童安全座椅锁也是标配。如果可以把倒车雷达加上,那就没什么遗憾了。

0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