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频道 > 正文
小跑车 试驾长安马自达3三厢详尽测评
 

马自达3三厢试驾评测

试车开篇

 


马自达323(福美来)

马自达3

马自达3的前身是323,一款1.5~2.0L排量的典型家庭轿车,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海南马自达福美来。马自达3于2003年10月推出,它的设计风格有很大转变,标榜运动化形象,底盘也彻底换代,强调操控性能,完全迎合了马自达新的“Zoom-Zoom”品牌定位。

马自达3推出后在全球市场非常成功,它是马自达历史上销量最快突破100万辆的车型。

 


福特 福克斯


Volvo(富豪)S40


马自达3

马自达3的研发是在马自达完全归入福特旗下的情况下进行的,与之采用同一平台的还有福特福克斯和沃尔沃S40。这三部车的底盘构造几乎完全相同,不同的只是各自的调较,当然还有各自不同的外形和内饰。国产马自达3与它的胞兄福克斯同在长安福特工厂生产,因此其车尾铭牌写的是“长安马自达”。

马3在设计时主要假想的市场就是欧洲,2003年推出时,它在欧洲年度最佳汽车评选中获得了第二名(日本车中的第一),可见欧洲人对它的评价也是很高的。

 


马自达3

马自达6

虽然是在长安福特的工厂生产,但由于马3挂着马自达的标志,而且是重要的主力车型,所以它的销售会由一汽马自达负责,也就是说会与它的“亲生大哥”马自达6站在同一把伞下。

这反映了马自达厂方对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的一致性,对于马自达品牌也是好事。

 

马自达3在长安福特工厂投产短短几个月后就因利益分配问题被迫停产,一停就是大半年。这种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从未有过的事情,给一大批马3的买家和准买家们造成了重大的信心打击。到2007年初复产时,不少消费者对于是否该再次把定金交给马3的经销商,都已经表现得犹豫不决、患得患失。而最新的消息是,从2007年底开始,马自达3 的销售权将从目前的一汽马自达网络转到新成立的长安马自达网络,届时消费者可能又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了。

应该说,马自达在日本品牌中是较有个性和生命力的,在欧美地区,开马自达的人也是比较有品位的一群。在国内,马自达3的“双亲”——长安福特马自达以及一汽马自达,都是资金充裕、规模庞大的公司,不管今后的归属如何变化,售后服务相信还是有保障的。

 

从正前看马3,它有福美来的影子,当然V型的水箱隔栅线条也和马6一脉相承。这是一张和善但又有朝气的前脸。

侧面的轮廓属于“短小精干”型,车头比例正常,但车尾的比例明显很短,这造就了它类似两厢掀背车的形态。C柱倒角的车窗设计有点像宝马,事实上今天的马自达身上有很多元素都是像宝马的,这只是其一而已。

再仔细看看它的车尾,后保险杠突出很多,这是比较少见的设计,原因是它的尾厢要保留短小的造型,但车尾的底部却需要容纳备胎、消声器等部件,不得不作了延长。

 


马自达3

马自达RX-8

车尾是马3非常精彩的部分,厚实的尾厢,黑底内藏圆灯,再加保险杠底部的黑色整流器,跑车气氛十分浓郁。再看看——喔,原来它太像同厂的旗舰跑车RX-8了。下图是RX-8的车尾,确实很像吧?

 


手动版黑内饰


自动版浅内饰

看看车厢。马3的车厢是在实用中不乏风格。手动挡顶级版是全黑车厢,座椅、方向盘和档杆是真皮包裹的,仪表台则和中控台则是塑料。几个圆形的设计元素——仪表、空调出风口、音响喇叭、中控台旋钮,为刚直的车厢线条增添了活跃的感觉。

全黑色的内饰虽然很酷,但未必适合普遍中国人的口味。好在,马3也提供浅内饰版本(下图),采用浅黄色的仪表台、门壁板和真皮座椅,配上桃木饰条装饰。

海外版的马自达3只有黑和灰的内饰,眼前这款米黄内饰是专为中国市场“调配”的。只有顶配版的国产马自达3手动挡车型,才采用原汁原味的全黑内饰。但是说句实话,浅内饰跟马自达3本身的性格,以及车厢的设计风格,都有点不相称,黑色的方向盘、仪表台和中控台与其它米色部分的反差有点过大,显得既不豪华又不运动,精致感也无法凸显。此外,在座椅、地毯、门壁板等这些最容易沾污的部位全部采用浅色,从实用的角度说也不是太可取的。

说了半天,这是一个厂家如何迁就“中国消费者喜好”的问题。其实买车不应人云亦云,选择马自达3这样的车,就应该懂得欣赏全黑内饰才对。

 

再仔细看一看驾驶区。方向盘是标准的三辐式,三九点的握手位置十分舒服。左边还有音响的模式选择、音量控制以及一个方便实用的静音开关。喇叭位于方向盘中央部分,按起来轻便。中控台的按钮设计得很漂亮,排列也非常整洁,这台手动豪华型配置了原车6碟CD音响以及自动恒温空调。红色的仪表灯光是从马自达6开始的特色,又是一个让人联想到宝马的设计。

三个大圆形仪表,跑车气氛浓郁。留意它的转速表3000rpm和速度表的80km/h都只位于左下角,可见这仪表不是为一般日常驾驶而设计的。后面的试车表现会证实这一点。

以真皮和镀铬构成的档杆,设计和做工都很精致。档位准确,行程适中,手感充盈但稍稍偏重,操作起来有乐趣,感觉比较“男人”。

浅内饰的版本也使用了黑色方向盘和中控台,不过驾驶的专注感已明显不及全黑车厢。

 


中控台最上面是一个细横条的显示屏,里面包括了音响、空调和时间信息。白天它有红色的背景光,晚上(亮起车灯后)则会变成白色。

下面是内嵌式6碟的原装音响。上面一排是AM/FM/CD开关,中间的圆形按钮是总开关,音量和音质旋钮在下面两边,其它按钮也整齐清晰易用。由于是内嵌式设计,不能轻易换装音响主机,不过这套音响音质相当出色,绝大部分人都不必自行升级了。

再往下是空调。左右两个大旋钮分别是风量和温度,中间是圆形分布的出风模式选择按钮,每种模式(例如对着脸吹还是吹脚还是同时上下吹)对应一个按钮,用起来比一般车的轮转式切换更方便。

舒适型的音响虽然不是豪华型的6碟而只是单碟,不过面板设计跟豪华型是完全相同的。区别只有下方的手动旋钮式空调而已。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结合了风格和易用于一身的中控台。虽然没有什么桃木、金属面板之类的花哨,但红黑的色调反而显得不落俗套。

 

两张前排座椅的样子也很跑车化,靠背宽厚,对肩部的包裹尤其好。头枕是大型的,能够托着整个头部,一般也不用作调整。顶级版的驾驶座为电动八向可调。

黑色的真皮质感还算不错,中间部分为打孔透气式。虽然如此,试车时候坐久了还是觉得有点热。

后座的乘坐感比预料中要好,座椅形状贴身,头枕也够高。中间的位置也有可调头枕和三点式安全带,但中央地台有凸槽,虽然不算太高(比很多欧洲同级车要好),但坐中间乘客无可避免还是要“劈腿”而坐。

舒适型采用浅色的布质座椅,面料不算高级,但比全黑座椅观感要清爽一些。座椅感觉比真皮版要软,后座较短的座垫对大腿的承托略感不足。

 



马3外形虽然紧凑,但车厢空间总体上是比较让人满意的。车厢观感虽短,但入座后头部空间却比很多同级车更加充足,前后座都没有顶头之弊,这与坐姿较低有一定关系。全黑的内饰确实有点压抑,但浅灰色的顶棚增加了车厢上半部的开扬感。



相比之下,浅内饰的车厢空间开扬感确实更好,就看你要深沉的运动,还是轻松的生活了。

 


中控台上有有盖的杯架,中央手枕下面是两层的储物箱,相当实用。不过这个部位的塑料质感很硬,显得档次一般。


门壁板的设计也很周到,下面的储物格前端还有一个杯座,用来放高瓶身的矿泉水瓶最合适。这样的杯座四个车门都有,加上中控台上的杯架,全车共有6个杯架。


手套箱的设计比较特别,里面非常深(图中一个大大的佳能白镜头也能完全放进去),外面的盖子内壁也有一个凹坑可容东西。它容积虽大,但拿取物品其实不大方便。而且没有我们期待的空调风口(可以用来制冷饮料)。

 

不过,马3的尾厢大小就让我们有点失望了。上图可见,由于它的车尾实在短,尾厢内两侧的空间都被后轮拱占据了,而且它的尾厢地台也出奇的高,造成整个尾厢看起来颇小。厂方公布的容积有412升,但以今天的三厢车标准来说是挺小的了。

后排座椅可以轻易地4/6分割放倒,能放一些长东西。

打开地台盖板,里面是全尺寸的备胎,但装在铸铁的轮圈上,也就是说如果爆了胎,换上备胎不会影响行驶,但还是要找时间去修车店装回原来的轮圈,否则就太难看了。

注意尾厢盖是用油压挺杆的,里面也有吸引的内衬。再看看下一张……

 


很奇怪的是,发动机舱盖并没有采用油压挺杆。也许车厂的解释可以是:马3这样的汽车并不需要经常维护。事实应该也是这样。不过发动机盖内侧也没有隔热吸音垫,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因为试车中发现这台2.0L发动机的高转噪音还是挺明显的。

这台马自达2.0升发动机带有S-VT可变气门正时、VIS可变进气歧管、VTCS可变涡流控制等不少新技术,并采用了电子油门。4000~5000rpm是它最佳的出力区间,逼近5000rpm时声音开始显著增大,声线雄壮,很有跑车感。与同门表兄福克斯2.0的发动机相比,马自达3这台2.0机器的中高转更加结实有力,是一款更具跑车个性的发动机。

 



轮胎用的是固特异NCT5,一款抓地力很强的中级车轮胎,这是马自达3对操控性能的坚持,需知道大部分同价位车型都已改用装车价格更便宜的韩国品牌轮胎了。205/55R16的尺寸对马3 2.0来说也相当适中。不过这款胎的缺点是路噪偏大,试车中我们发现马3的路噪确实比较滋扰,它的底盘看来还是压不住这套胎的噪音。

前后轮都采用碟刹,制动的反应、效能都十分理想。

 

马3的手动变速箱采用了很大的主减速比(俗称“尾牙”),这种设定有利于加速,但需要较频繁地换档,而且油耗也会偏高。它以5挡100km/h行驶时对应的转速是3000rpm,是一般1.3升手动档小车的数字,但马3是一台2.0的车子,说明它并没有从降低油耗、经济实用的角度去设定齿比,而是以增强加速表现、追求运动感为目的。

从静止直达160km/h的整个过程,这台马3 2.0MT的推背感持续不断,毫不拖泥带水,发动机的轰鸣声也充满战斗感,能带给你开手档车的真正乐趣。不过离合器踏板有相当的重量感,市区堵车时左脚的劳动强度不低。

开着手动挡的马3 2.0在连续弯路上激烈操驾时,它轻巧敏锐的方向盘、粗壮沉实的档杆、眼前三个大大的圆形仪表,以及过弯时车身的低重心、车架的刚强感、敏捷的油门响应,都能让你找到驾驶RX-8的感觉。

 

应该说,2.0升发动机用在小巧的马自达3身上,满足了“大马拉小车”的标准。在之前试驾5挡手动版本时,我们已经对它持续不断的加速力有所领会。再试4挡自动变速版,本以为只有4个前速的自动变速箱会局限它的性能发挥,但实际表现却令人兴奋。首先这台变速箱的内部阻力就不大,中低速驾驶时换档比较顺滑,油门反应也算直接,没有滞后感。持续加速时,由于它只有4个挡,每挡的转速攀升过程更长,力量涌现的感觉更清晰,每次逼近高转速时都有一个力量和声音的小高潮,给驾驶者很强的感观刺激。必须一赞的是变速箱的手动模式十分好用,加减挡的服从性很高,到达红区时又不会自动升档,因此以手动模式加速时,拉高转十分听话,加速很是爽快。

总的来说,这款马自达3 2.0AT在日常路面驾驶时,动力不错,但不至于给人深刻印象。只有在刻意大脚油门,或者干脆用手动模式催逼转速时,才会体会到它确实不寻常的运动潜能。

 

我们说过多回:运动化——甚至跑车化是马自达3的设计方向,它主要是通过出色的车架基础构造来达到目的的。马3的底盘和福克斯、沃尔沃S40属同一平台,前后悬挂全独立并有副车架,在同级车中是相当精密的,转向也采用了高级的电子控制液压助力方式。马3的悬挂设定是国内同级车中最硬的,转向的虚位也出奇的小,加上小巧的身段,日常驾驶灵活爽快,激烈攻弯更是精准、扎实,能表现出“小跑车”的强大功力。

硬悬挂对于乘坐感难免有些负面影响,日常马路上行车时会将减速带或路面坑洼接缝等的震动十分直接地传到车厢,不过尽管震动有些生硬,车身刚性感觉还是很强。高速碾过路桥接驳位时,硬朗的悬挂伸缩量也很小,车子容易被“抛”起来,因此在150km/h后(马3 2.0很容易达到这个速度)就要把紧方向了。不过紧急切线时的准确性以及车身的稳定感,确实要比一般的同级车要好。

它的固特异NCT5轮胎路噪偏大,这也中正了马3底盘的弱项——隔音降噪不足,行经不平滑的路面就会听到很明显的底盘噪音,路面的变化也感觉得清清楚楚。虽然这可以被解释为“运动化表现”,但还是给乘客一种不够厚实完善的感觉。(实际上它的车架和底盘是十分厚实的,只是隔音降噪的设施不足)

因此,尽管采用相同的平台,但马3的乘坐感与福克斯有很大的不同,它抚平烂路的能力明显不如福克斯。其实它的悬挂设计依然是一流的,问题只是出在弹簧和减震器的设定上。马3的超硬悬挂换来的是扎实准确的过弯表现,但却大大牺牲了舒适性。

事实上,这台马3 2.0MT已经可以被当作一部小跑车来看待。它硬朗的悬挂、紧密的齿比、凌厉的高速表现、结实的操作感、战意浓厚的驾驶舱等等,都符合了跑车的标准,视它为RX-8的廉价版化身也不为过。对它的操控只有一点不满,就是作为一部鼓励“开快车”的运动型轿车,却没有TCSESP这类电子保护系统(顶级版也没有),对驾驶者的保障不够全面。


马自达3 2.0 - 悬挂与行车表现

优点:

  • 跑车化的外形,在同级别家庭车中别树一帜;
  • 车厢有跑车气氛(尽管个别细节的用料还不够精细);
  • 相比其体积来说,乘坐空间比较理想;
  • 车厢内的杯架、手枕箱等储物空间设计周到合理;
  • 豪华版的原装音响效果相当出色; 2.0升发动机中高转动力强劲,加速性能比较刺激;
  • 密齿比手动变速箱,设定非常运动化,提供一流驾驶感;
  • 4挡自动变速箱日常表现完善,也能应付运动化驾驶;
  • 精密的悬挂设计加上硬朗的调较,操控扎实、稳定,乐趣媲美跑车;
  • 方向盘轻巧、精确,转向精确,有跑车风味;
  • 轮胎抓地力强,制动效能出色。

缺点:

  • 内饰用料一般,精致感不强;
  • 座椅偏软,略嫌承托不足(后排更明显);
  • 行李厢较小(比一些两厢车大不了多少),低于同级车的平均水准;
  • 悬挂设定过硬,走烂路比较颠簸,减震不够舒适;
  • 行车中噪音较大,包括底盘路噪、高速风噪以及发动机高转噪音;
  • 作为运动型车,缺少应有的底盘电子保护装备;
  • 自动挡只有4前速,规格落后于同级对手。

目前市场上15万左右的轿车品种非常多,从两厢到三厢,紧凑型到中大型,自主品牌到洋品牌,家用到商务,可谓什么选择都有。但马自达3依然是其中非常有特色的,它小巧而结实,运动的感受连速腾都有所不如。得益于母公司福特的技术融合,马3弱化了“日系”和“欧系”的血统概念,成为一部令人很容易动心的个性化小车。马3的弱点在于空间略小(包括乘坐和尾厢),底盘舒适性一般。总的来说,马3的设计取向动感年轻,显然适合那些追求个人化驾驶乐趣重于全家实用性的人。

马自达在这几年间已经发展成一个最欧洲化的日本品牌,在马3上继续给人这种印象。如果配合有针对性的宣传和自身定位,马3应该可以跳出寻常的主流家庭轿车市场竞争,开辟一个20万以下个性化跑车的新卖点。但马自达3的尴尬在于,它并不是跑车,而是四门三厢小轿车。那么它作为轿车——尤其是家庭用轿车的一些显著缺点就比较突出:后座空间小、悬挂不够舒适、底盘噪音大。尽管厂方试图将它定位得更加大众化,但就单独车型来说,我们反对马自达3走高性价比家庭车路线,更希望看到它坚持自我,在外形、内饰乃至机械设定上朝驾控型轿车的方向发展。毕竟它是目前国内同价位市场中,内涵上最接近“跑车”的一款车型,跑车的市场空缺虽然不大,但总是要有人去镇守的,可谓“我不入虎穴,谁入?”

0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