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蒙迪欧自从大半年前掀开面纱以来,凭借靓丽的外表、猛烈的宣传(还在007电影中出演邦德座驾),关注度一直非常高。对于这款车,新车评网是熟悉不过,我们曾前往欧洲参与了它的全球首发试驾活动,国产版的每一次亮相、信息披露,也都有第一时间向大家报导。
2007年2月蒙迪欧全球发布后,长安福特在4月上海车展就宣布了蒙迪欧国产的消息,一番准备工作后,终于11月8日正式上市。新车评网继续荣幸成为全国首批深度试驾此车的专业媒体之一,于是大家在新车上市发布后的第一时间就能奉上这篇第一手车评。
正如大家所见,新蒙迪欧有了一个新的后缀名——致胜。它的作用不仅是将新车和现有的蒙迪欧(仍会在一段时期内继续生产)区分开来,更代表了福特对它的期望——希望它为车厂带来旗开得胜的局面。厂方多番强调,新一代蒙迪欧是福特史上最先进的车型,它在内涵及个性上都与上一代有很大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究这种差异
第三代蒙迪欧是福特“动感设计”理念下的产物。外形设计继承了很多iosis概念车的元素,和过去的福特车型相比,新蒙迪欧无疑是年轻、动感了许多。凌厉的线条、精致的细节,给人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图中这款豪华运动版,更是全球率先在中国市场推出,它的外形,基本和邦德在007电影中开的那一款是一致的。在国内普遍气质成熟的20-30万元级别市场,这款蒙迪欧致胜的形象可以说是超前了一个时代。
车灯做工极尽豪华、精致之能事。大灯内衬大量采用镀铬,运动豪华型还有自动水平调节的HID氙气灯泡、弯道辅助照明灯;尾灯拥有阿士顿马汀风格的蜂窝式LED灯泡,跑车化的扁平造型也跳出了同级车的固有模式。
福特“动感设计”的其中一个表现手法,就是通过强烈的线条去表现“动”的感觉。蒙迪欧致胜身上有很多鲜明、强烈的线条,引擎盖和翼子板上,有精细的雕刻笔触,让人联想到一些高级跑车;侧面大幅度上挑的腰线,犹如车子有力的筋骨;五星爪式的轮圈,造型类似林宝坚尼跑车所采用的款式,极具刚毅的力量感
蒙迪欧的顶级车型豪华运动版,装备了一套原装的车身运动部件,在这个级别的车型中可谓罕见。蒙迪欧致胜要将“动感”进行到底的决心十分明显。
这套运动套装包括:前保险杠下方的扰流片;保险杠进气口的银色外框装饰;车身侧裙边;排气管处扰流板的银色涂装;以及造型贴身的一体化尾翼。这些运动部件对车子的外观绝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们非常抢眼,又不像改装车那样过于招摇或不切实际。
当然福特也预料到未必所有人都喜欢这么张扬,于是作了两手准备,请看下页。
蒙迪欧致胜分豪华型与运动型,外形略有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设计细节诉求。具体差异请看下图:
运动型装备了上面介绍过的运动车身套装,豪华型和它的差别主要是:保险杠下方的进气口没有银色边框,只有一圈细细的镀铬线,于是“嘴巴”看起来张得更大;轮圈改用更优雅的多幅式款式(轮胎尺寸相同),尾部没有尾翼,下导流件为黑色,观感更简洁。
两个版本中,运动型以细节吸引眼球,能让人一见钟情;豪华型则以体态取胜,比较耐看。
内饰过去一直是蒙迪欧最受人诟病的环节,蒙迪欧致胜应该能扭转这种局面。车厢的总体格局虽然不像外形那么前卫,但造型设计的运动风格,以及细节透露出的设计感,还是很让人愉悦的。
我们试驾的只是工程样车,但车厢做工已很工整得体,各种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也令人满意(再没有过去福特车上常见的特大接缝)。要挑刺的话,车厢内少部分塑料件还是略欠质感,例如中控台手枕附近、门壁板下方板件。但我们也说过很多次,福特的内饰用料其实是很厚道的,只是视觉上仍留有不够精巧之处。
之前在欧洲试驾欧版蒙迪欧,我们曾对内饰色调搭配提出了批评(详见这里)。福特很虚心地听取了媒体的意见,在正式国产的蒙迪欧致胜上作出了改进。最明显的就是取消了不合时宜的桃木饰板,并提供了全黑和浅色两种色调供顾客选择。
运动型采用欧洲风味浓厚的全黑内饰。金属质感的中控面板是黑内饰车厢的视觉亮点。细看之下,该面板的材料由欧版的亮金属变成了磨砂质感,技术负责人的回答是中控面板用料与欧洲版是一致的,只是最后一道工序可选择抛光或磨砂,经过市场调查,最后为中国市场选择了磨砂质感。
比起运动型,豪华型的浅内饰来得“大众化”一些,最值得高兴的是没有出现此前欧版试驾车上的大面积“桃木”,中控台用上颇有格调的“钢琴黑”面板,两侧则镶有暗色木纹饰件。独特的材料运用,配合米色的车厢主调,感觉协调而没有庸俗感。
车厢舒适性装备在这个级别有愈争愈烈的趋势。方向盘上控制的蓝牙电话、音响,以及免匙进入和启动系统,都已是这个级别的常客。新蒙迪欧致胜已经将这些东西装备到位,而且像方向盘按钮、启动按钮、甚至电窗按钮的设计都花了心思,这种细节上的心思,正是过去的福特车型所严重欠缺的。
驾驶装备方面,蒙迪欧致胜缺少的装备有自动大灯、自动雨刮,以及原厂导航系统。虽然厂方提供4.2英寸的外置式导航系统供选装,但始终不及内置整合式导航高级。
蒙迪欧致胜拥有一个十分夺目的仪表盘——将时速表和转速表移至两边,中间是一个硕大的彩色显示屏。这个显示屏是福特HMI人机控制界面系统的一部分,配合方向盘上的控制按键,可对音响、行车电脑等进行控制和设定,即使在行车中操作也不会太分散视线,安全性比起宝马、奥迪和奔驰的同类系统都要好。
行车电脑的菜单还算齐全,唯一不可理解的是缺少了平均油耗显示(只能显示剩下汽油的续航里程)。蒙迪欧致胜使用了全方位的倒车距离感应,后部探头分区探测后方障碍物的距离,并以精致的图形显示在仪表台上,十分方便清晰。
中央彩色触摸式显示屏,是豪华型的标配。音响控制已经和屏幕集成在一块,按键布置风格跟丰田类似,触摸屏菜单非常清晰,按钮也很大,操作是同类系统中最便利的。双区空调控制面板也是造型与实用兼具,福特设计师在内饰执行“动感设计”的同时没有忽略他们一直标榜的使用便利性。
原配音响的规格相当高,音质严格来说跟豪华车还有些差距,但平常路上用来听听音乐也已足够。
我们试驾的运动型采用全黑真皮座椅,桶型座椅观感跑车化,而且包裹性很好,过弯时能将身体很有效地固定。坐姿的调节幅度较大,配上腰托和四向可调方向盘,容易找到合适的坐姿。可惜的是没有配备欧洲原版的记忆功能,助手席只有手动调节,缺少点高级感
新一代蒙迪欧的尺寸变大,后排空间得益最显著。后座椅看似比较平坦和薄,但实际乘坐感很好,身体活动自如,腿部空间相当宽松,身高170cm的乘客几乎可以在后座翘腿而坐。
后排空调出风口设在两侧的B柱上,是仿效沃尔沃S80的设计,虽然会令车厢内风道的布置复杂一些,但可令后座制冷效果更均匀,又不会占用前排中央手枕箱的空间。后排中央的地台有轻微凸起,而不像日系同级前驱车那样做到全平,是一个功能性上的遗憾。
门锁开关位于门拉手上,很容易使用;后视镜的形状偏方形,提供较广的上下视角。门壁板的设计功能性十足,前后门下方的储物格都很深很大,可以容纳大瓶矿泉水。门拉手和车门手枕位置缝上一块真皮,透出豪华感。
蒙迪欧致胜保留了从S-MAX开始的周到储物空间设计,一些细节也更对中国人口味。例如我们曾在欧版蒙迪欧上指出的前座杯架无盖遮挡、显得简陋的问题,在致胜上已加上杯架盖,只是由双杯架又变成了单杯架,令人不解。
其它储物空间也没有走过场,中央手枕箱很大很深,还设有放置CD的格子;手套箱不仅深而且平整,后座手枕看起来是来自沃尔沃S40的设计,兼作杯托和储物格。前后门壁板的储物格虽然造型奇特,但内部很深,方便放置不同物品而且不易在行车中滑落
尾厢表现中规中矩,内壁很工整,可提高尾厢空间利用率。后排座椅可4/6分割放倒,全尺寸备胎周围还有很多放置小物品的格子,同样体现了对实用性的心思。备胎尺寸比标配轮胎小一号,品牌也从米其林换成了马吉斯,同时节约了尾厢空间和整车成本
新蒙迪欧上所用的这台2.3L DURATEC HE发动机,和此前S-MAX装备的相同。这款发动机基本技术来自马自达,但由欧洲福特生产。据说初期的蒙迪欧致胜发动机仍是进口,但很快会改用长安福特南京发动机工厂国产的产品,进一步控制成本。从福特的战略来说,也不排除将这台发动机供给马自达国产车型的可能,所以这是一台对福特中国战略十分重要的发动机。
与2.3L发动机匹配的是一台日本爱信出品的6挡自动变速箱,不但规格高,还是终生免维护设计(无须更换较昂贵的自动变速箱油),对用户来说是一大喜讯。
蒙迪欧致胜只有2.3L的排量,在同级车中并不占优势,对手大都已经用上2.4、2.5乃至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所以它必须靠效率取胜。
实际驾驶中,蒙迪欧致胜的动力性格来得比较平和,从低转到高转,力量输出总体上呈非常均匀的态势。中低转速下,发动机的声线保持了上代蒙迪欧以及福克斯的风格——有点“哦、哦”的低鸣声,伴随而来的则是比较充沛的中低转扭矩输出。因此,起步和正常行驶,动力都是理想的。
但是当你需要比较急促地加速或超车时,就会发现发动机的后段输出有些不足,发动机声线的增长也是不紧不慢,高转性格缺少魅力。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扭矩已经在中低转速输出了,将转速提升,再不能给你更显著的发力感。深踩油门时,6挡自动变速箱经常会很积极地变换挡位,换挡动作虽然能察觉,但仍属相当畅顺。
总的来说,蒙迪欧致胜的日常驾驶动力水平是合理的,但油门反应、发动机的性格,就会令人觉得有些沉闷。
在专业媒体试驾中,有部分媒体同行认为蒙迪欧致胜的动力不足,我们认为,这与试驾的路段情况有关。厂方安排了数百公里的山路,大家试车时几乎都以尽可能激烈的方式来驾驶。在这种情况下,蒙迪欧致胜中后段爆发力不强的弱点就被突显出来。为日常驾驶而设的2、3千转动力,并不足以在山路上带来驾驶乐趣;于是必须用到S模式(这个模式只有豪华运动型才有,豪华型没有)来增加转速,更多时候我们更是直接用手动模式,将转速保持在3000转以上,才能得到比较“紧绷”的油门反应,用来应付上坡、出弯、超车的需要。
在短距离超车时,蒙迪欧致胜也确实表现出缺乏足够的爆发力,这种感觉在平路上不算显著,80km/h加速到140km/h时间也不算长,但在山路驾驶,尤其是超车时,这个缺点就有被放大的成份。
此次蒙迪欧致胜的试驾路线很有挑战性,其中多弯起伏的山路将近500km,充分表现了厂方对它操控性的信心。
结果证明它的底盘功架确实了得。长时间的山路行驶,蒙迪欧致胜应对各式各样弯道的表现,可用“驾轻就熟”来形容。车身动态总是很安稳,没有诸如过度侧倾、推头等尴尬表现,响胎出现的次数也少之又少,底盘完全可以包容以较快的速度攻弯,轮胎也不易超出抓地力极限。
这个底盘的一大特色,就是悬架动作十分漂亮。在一些铺装不好的路段,会在弯中突然遭遇坑洞,一般来说,这会对正在拐弯的车造成明显的动态干扰,驾驶者常常也会心中一惊。但蒙迪欧致胜应付这种状况却出奇出色,辗过这些小障碍时,车身表现地十分安定,车轮对地面的帖服性、抓地性都相当高。
致胜的转向设定相当轻巧,在日常驾驶中让人轻松自在;它的虚位设定小,指向性很灵敏,在弯中传递着相当敏锐的操控感。不过在直线行驶时,又轻又灵敏的转向容易因为驾驶者双手轻微动作而引起车身的摇摆,使乘客感觉不舒服。高速时虽然方向盘的加重不很明显,但方向稳定性很好,从转向到底盘没有丝毫飘忽感。
我们在福克斯上就曾盛赞它的底盘对中国道路的适应能力,而比它高一级的蒙迪欧致胜,表现自然更加好。它的底盘很有欧洲车的扎实感,行驶一般路面,传上来的声音很沉实;悬挂动作很积极,面对来自地面的颠簸冲击,总能很好地化解震动,有一定的路感,但仍感觉帖服。这是一种高精度悬挂的特性,不靠软绵绵的弹簧来吸震,而是依靠车架刚度和悬挂精密来处理震动,在同级别车里堪称楷模。
舒适性方面有一个短板,就是悬挂噪音。行驶在一些溶溶烂烂路面上,车身震动不多,但悬挂却有隆隆的中高频噪音传上来,破坏车厢原有的沉实感觉。考虑到它用的是薄胎,悬挂又很结实,比较显著的悬挂噪音其实也是预料之中、也不容易消除的。
风噪比较正常合理,100km/h过后风噪声线性增大,不算特别肃静,但也没有滋扰感。
蒙迪欧致胜有好几项特别的装备,例如国内同级车中最高规格的轮胎——235/45R17的尺寸,已经达到了奔驰、宝马高级轿车的级别,其中豪华运动型装备的是米其林Pilot Preceda型号的高性能轮胎,其它车型采用韩泰的轮胎。无匙进入系统,只要触摸四个车门把手中任何一个,都可以开门,很是方便;最新颖的装备是“无盖加油系统”,会自动识别油枪,其它物体无法插入油管。
不过也有疏漏之处,例如没有自动大灯,雨刮也没有雨点自动感应,而这两项却是一些十多万车型都具备的设施。
2008年下半年,长安福特还对蒙迪欧致胜进行了一次装备调整,加入了原装车载导航系统、副驾驶位的安全带未系提示声等,使得致胜的装备进一步与同级最高水平看齐。具体配置表如下(此表为2007年版,最新配置详见官方网站)。
优点:
缺点:
蒙迪欧致胜是长安福特征战中高级轿车市场的强大武器,车厂多番表示,它是福特目前最先进的产品,倾注了最大的心血制作。单独评价,蒙迪欧致胜确实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它的外形是同级车中最漂亮的,底盘动力、科技装备、定价策略乃至车型划分,都力求做到最好,看得出,福特确实是很想让它大卖。
不过福特只是“力求做到最好”,能否真的成为市场中的最好,则不只要纵向看自己,还要横向看对手的表现。蒙迪欧致胜是部很有特点的车,尤其是我们试驾的豪华运动版,填补了国内中高级车市场运动型车的空白;但它也有不如对手的方面,例如动力不及迈腾的1.8T,舒适便利装备不及凯美瑞……当然我们都知道,蒙迪欧致胜不是凯美瑞那种类型,但无可否认的是,厂方在销量上想必是以想凯美瑞为榜样的。
最后,是时候给大家一个意见。在我们心目中,蒙迪欧致胜在设计、功能、底盘操控、装备等级方面表现优异,令人兴奋;但动力、底盘噪音、车厢个别装备上仍有一些短板。它是个耀眼的产品,但还不是十分的完美。最终定夺蒙迪欧致胜是否值得“强烈推荐”的关键,就是它美丽的外形到底对消费者的购买能有多大的决定性。坦诚告诉大家,我们确有被它的外形征服;至于您是否有同感,则要问您自己了。
长安福特蒙迪欧致胜 - 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