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的合资中型车品牌其实并不算多,历史最悠久的就要数广州本田雅阁和上海大众帕萨特了,而近两年来创造了最成功的销售数字的则是广州丰田的凯美瑞。同为日系中型车的天籁论在国内的资历早于凯美瑞,但近年来销量却远不及雅阁和凯美瑞。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市场定位的精准性与品牌宣传的手段和力度不够到位,或在某项重要技术配备上的落后。这一次,从新天籁的推出我们能够看出东风日产的决心,新车型确实从内至外都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改变。就在上个月,新天籁达万辆的销量看起来势头很猛,似乎很有希望打破原来的尴尬局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新天籁是否真的有实力扭转乾坤。
● 外观——从沉闷向时尚的转变
新天籁虽然并非全新换代车型,但是主要改动的几处却令整个外观变化一新,气质也完全变了。老天籁原来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又圆又厚,虽然也挺大方但是在日渐年轻的消费群体眼中就未免有些沉闷。
比如原来上弧形的前保险杠太宽,上进气格栅的条辐是完全平直的,下面的进气口更是个长方形,整个前脸显得很是呆板,而这一回则加入了些新的元素,前杠变得略直且两侧加了立体的线条,显得更有力度,层次感也更加分明,下格栅变成了宽U形,再加上两边引出装饰条的圆形雾灯,新天籁的车头生动时尚了起来。
从侧面看新天籁较老款并没有明显不同,但略带弧形的腰线为其平添了几分动感,而C柱与车门过渡的位置也变成了弧形拐角。
重新设计的前大灯造型很锐利,正面看是个地道的三角形,而侧向则向上延绅得很长,比较有个性。尽管对于这样的中型车来说更注重大方沉稳,但是现在中型车的用户年龄层已经更偏年轻,一定的时尚与动感也是必须的。
跟前脸相比,尾部的变化就比较小了,主要体现在尾灯和后雾灯上面。新天籁只有一个后雾灯,在后保险杠下面的居中位置。老款那个呆头呆脑的大三角形尾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红白相间更加剔透的新灯组。原本就厚重的尾部造型并没有变,这种设计对于新天籁这样宽大的中型车来说无可厚非,不过紧致感就有所欠缺了。
比较搞笑的一点是,我们还车的时候看到4S店里有看车者表示买了车要把尾部的车型标识“250XL”中间的5抠掉,换成3,本来250指的是排量,但是应该考虑到国内的通俗语言文化。
新天籁使用的是米其林ENRGY MXV 8轮胎,侧重耐磨性和噪音抑制效果,规格为205/65 R16,对于新天籁这样尺寸较大的中型车来说轮胎尺寸未免小了点,不过可以想象油耗会比较省。
尽管并非全部翻新,但是此次新天籁的变化确实很明显,在视觉上带给人们不少新鲜感,对于一些年龄层不是很大的消费群体来说想必能加分不少。
● 内饰——雅致协调,仍追求沉稳风格
内饰方面,也同样是一种风格上的转变,颜色搭配上在2.5车型上面和老款是一样的,只有在更高端的新天籁·公爵上面才有深色的内饰。
中控台上凸出来的象帽檐一样的遮板不复存在,平直的中控台造型也彻底被改造成弧状的复合式,突出了立体感,同时也不至沦为呆板,较宽的木纹饰条也因而柔和了许多。
方向盘的样式明显借鉴了目前流行的设计思路,将传统型的四幅式下面两条合并在一起,既不失稳重,又更符合潮流。由于配置的增加,多功能按键分列在盘心两侧。
真皮的缝制方式比较粗犷,是针脚较大的明线式,不同于其他日系中型车强调细腻感的风格。方向盘的尺寸偏大,比较合手,皮质和较粗的针脚为双手提供了不错的摩擦力。右侧为定速巡航功能键,向上拨为增加巡航时速,反之为降低。
仪表盘的样式虽然一眼看上去很普通,但是仔细端祥后就会发现其实是很漂亮的。黑白白字是传统样式,表面上没有花俏的设计,但表盘的多条白色发光边框和刻度,既醒目又很精致。
由于这款是新天籁2.5排量中的最低配车型,中控台顶端的显示屏不是彩色液晶的。屏幕为内嵌式,而底座的位置并没有被浪费,空调操作旋钮和按键被集中在了这里。不过,这种接近水平的放置并不利于操作,个子不够高的人须得探一点身子才能完整地看到空调面板。好在是自动恒温双区空调,通常设置好了之后不需要经常调整。
面板上的旋钮和按键个头儿都不小,操作起来感觉很顺手,6碟CD的数字键分布均匀,相互之间有一定间隔,所以肯定不会引起什么误操作。AUX的控制键就在音响面板上面,没有被安放在其他位置。
新天籁的被动安全配置比较高,虽然我们今天体验的这款只是2.5的低配车型,除正副驾驶气囊外,还配备了前排侧气囊和前后排头部气帘,全车一共有8个气囊。但是在主动安全方面就没那么出色了,只是非常普通的ABS+EBD+BA组合,像TCS牵引控制系统和ESP车身稳定系统这些是找不到的,或者只能到新天籁·公爵上面去找了。
不过值得称赞的一点是新天籁全系标配了无匙启动系统,这项配置是很能凸显档次感的,尤其对于中型车来说如果没有的话就不够有面子了,并且也比较方便实用。新天籁在这一点上确实超越了自己的同级对手,如新雅阁和凯美瑞就只在2.4最顶配车型上才有无匙启动。
● 储物空间——只有常规设计
虽然新天籁很宽大,但是车内储物设计并不出色。从前至后,都只有最常规的储物设计,如前排中央杯架、手套箱、前排扶手箱和后备厢,没有其他创新或更人性的设计。
前车门板上的储物格比较窄,也没有单独放饮料瓶的位置,后车门板上则空空如也,完全没有储物功能。全车只有四个地方能放饮料,就是最为传统的前后排各两个杯架,对于一辆五座并带后排中间座位头枕的中型车来说,看来这个需求并没有被重视起来。
不过,新天籁车门内衬板的用料给人感觉还是比较厚实的,最上面的部分是软性胶质材料,而大部分均是皮质包裹,尤其是车门扶手处宽而软,对手臂的承托也很到位。
除了有一个超深超大的手套箱外,其他的储物功能也毫不突出。新天籁的手套箱大到非常夸张,可以吃下我的整条手臂,只是里面缺乏一些辅助性的功能,如制冷,而且这么大的手套箱不做分区,东西扔进去很容易搞混乱,再想找出来就费劲了。
老款车型上后排座椅可以按比例放倒的功能被取消了,新天籁的后排座椅是固定的,设计者大概认为有足够的乘坐舒适性就行了,载物的问题新天籁可不需要考虑。但是,尽管用到这个配置的几率并不算高,但毕竟还是有些人需要的,而且增加这一项对成本的影响应该不大。那么现在我们只能希望新天籁比较宽大的后备厢能够满足所有喜欢这款车的人,否则就太遗憾了。
● 乘坐——舒适性是法宝
新天籁的座椅没有半点可令人怀疑的,它就是纯粹地为提供充足的舒适度而进行设计的。较软的皮质,较软的填充物,一坐下去就会产生一种错觉,我甚至不自觉地盘起腿,好像正坐在自家柔软的皮沙发上面。
目前与新天籁同级别的合资品牌中型车里,有的偏驾驶有的偏舒适,如迈腾的椅形很贴身,弹性与包裹都很舒适,相对来说是更适合驾驶的车型。八代雅阁的后排座椅也不错,但跟新天籁比起来属于偏硬一点的,没有那么柔软舒适。
并且,对座椅舒适性的鉴定也是因人而异的,这就像有人喜欢睡硬床垫,有的人喜欢睡席梦思,还是要看各自的喜好了。如果单从静态来说,新天籁的座椅算得上是这个级别里舒适性的王者,但是对于长途行驶来说,就有些缺乏支撑性。
虽然前排座椅可以电动调节,但是腰部支撑为手动,调节的把手过于纤细,操作起来不太顺手,并且没有记忆和加热功能。记忆倒是可有可无,但电加热功能对于真皮座椅来说就很有必要了,冬天时屁股下面热乎一点当然比冷冰冰要令人向往。
前排的头部空间和后排的腿部空间都很充足,身高180cm的男性乘客甚至可以在后排翘起二郎腿(前排驾驶位保证同一人正常驾姿的前提下),但是后排头部就比较拘谨了,如果坐直了基本没什么余量,幸好后排头部在过了天窗夹层位置的后面要好一点,身高如果超过185cm的人可以靠往下溜一点来保障乘坐。
● 动力系统——2.5升V6发动机+6速手动模式CVT变速箱
新天籁2.5车型上使用的是日产VQ25DE系列的发动机,V型六缸结构带有NICS可变进气控制系统和C-VTC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智能系统,最大功率185马力、最大扭矩232N·m。
目前在二十几万元的价格区间内,仍只有新天籁和锐志搭载了V6发动机。发动机舱布局比较规整,但是手动撑杆出现在这个价位的车型上却有些令人不能理解,目前这个级别的车型似乎只有新天籁和蒙迪欧致胜是这种情况。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在新天籁上4AT已成为历史,与V6发动机相匹配的换成了更为先进的带六速手动模式CVT变速箱。
对于新天籁的改款来说,外观确实变得时尚年轻,但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而将变速箱从4AT升级至带6速手动模式的CVT(2.0车型上是不带手动模式的CVT),这个变化才是最本质的。
新天籁印象评价:
如果说过去天籁过去给人的印象是模糊不清的,那么新一代天籁的推出确实令人刮目相看。它的优点是明显的:
1、外观不再傻大呆板,由内而外都有了时尚生动的新气质;
2、空间没的说,内饰的精致度和座椅的舒适度(尤其是后者)堪称同级同价位中一流水准;
3、舒适性配置方面比较高,如标配自动双区空调、无匙启动系统;
4、VQ系列的V6发动机,在同级别中对手只有锐志一个;
5、4AT一去不复返,6速手动模式的CVT变速箱取而代之,在技术先进性、传动的平顺性方面都无可挑剔。
当然,它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比如1、储物空间设计不够周到人性;2、完全不能放倒的后排座椅也限制了载物的灵活性;3、主动安全配置方面是弱势,如果2.5车型能配备VDC(车身稳定系统)就会更有竞争力。
如果你也关注新天籁的动力性能,就请继续关注汽车之家,未来两三天内我们将呈上新天籁2.5车型的动态评测文章,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结语:新一代天籁虽然推出了三个排量的车型,但是真正主推的只有2.5车型,而2.5车型中一共有三个配置,这款2.5XL领先版则是其中最低的。从我们的体验来看,结合22.48万元的价格,如果东风日产的产能跟得上,配合到位的产品宣传,那么新天籁在目前20万以上级别的中型车市场上是有竞争优势的,也很有希望打一场翻身仗。
评测篇:如果说之前的日系中型车竞争主要来自于凯美瑞和雅阁,那么,08年它们将多了一个对手,一个貌似相识但又不可小视的“新人”——新一代天籁(以下简称为新天籁)!在增加了全新的2.5L排量车型后,新天籁还将全系车型升级为CVT变速箱,这也将成为它对付竞争者的最大利器!
从个人角度看,CVT的选用很有必要!作为家用车来说,平稳、舒适很重要,CVT变速箱不仅为此可以提供很好的保证,同时,对经济性与档次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此次测试时间较短,我们仅对新天籁250XL的性能进行测试,油耗情况我们将在今后的时间里为您带来。
此次测试的新天籁搭载了一台2.5L V6发动机(代号VQ25DE、185马力),其最大功率为136kW/6000rpm;最大扭矩232N·m/4400rpm,参数上已经全面胜出雅阁与凯美瑞的2.4L发动机,再搭配CVT变速箱后,新天籁将在动力系统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不过该发动机相比锐志的那台同排量发动机来说还是稍显劣势)
驾驶新天籁绝对称得上舒坦!首先,沙发般的座椅很会讨好人,只要驾驶者往上一坐,身体所接触的部分会很明显有种因柔软而下陷的感觉,舒适性完全没得说!另外,方向盘同样给人轻松的感觉,即便女性驾驶者操作也照样可以进行一只手原地打方向。别看方向盘力度偏轻,其力回馈的感觉却很不错,转向力度非常细腻,而回纠力也不会很大,这样一来就会给人一种从静到动全方位的舒适与轻松印象。
日常驾驶中,新天籁表现的十分安逸,CVT变速箱给予车辆很好的平顺性,相比5速或更高级的变速箱来说,那种“无级”的感觉确实更好,但对于习惯于有档位的驾驶者来说,您就需要多多注意些速度的变化了,因为在这套2.5L发动机与CVT变速箱的配合下,新天籁会在悄无声息的过程中快速升至80公里(城市的限速标准)。
全油门时,变速箱的反映还是比较迅速的,转速瞬间会从2000rpm区间提升至4000rpm以上,但是由于CVT变速箱的特点受限,你是根本不会从中体验出降一挡或两挡后的加速畅快感,而加速力度也好像逊色与5AT或6AT车型……
而实际的加速度也是如此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那只是一种错觉,如果要“怪”那就只能说是CVT太平顺,太舒适了!其实,新天籁的动力并不算弱,厂商给出的指标为0~100公里/小时加速度为9.8秒,听上去还是不错的!然而,此次汽车之家评测团队将这一成绩有所刷新!最终新天籁250XL的最好成绩仅为9秒!
刹车测试中,新天籁的表现很一般,最好成绩仅在45.8米,庞大的车身加上偏软的悬挂将过多的重心压制于前盘制动,我想这也是刹车距离稍长的主要原因。其实,在踩下制动踏板时,偏软的力度已经开始预示着这个结果。
个人认为,新天籁的刹车还是比较舒服的,软但很有线性,尤其是在车辆即将停稳时还是可以利用脚感避免最后那种“顿”的突兀感,换句话说,想掌握好新天籁的刹车力度,让它更好的控制车身的平稳性与乘坐舒适性还比较容易的。尽管最终的成绩没有理想种优秀,但我还是给予它在舒适性上的一种肯定。
新天籁的噪音测试成绩为:怠速56.1分贝,60km/h:66.4分贝,80km/h:68分贝,120km/h:70.8分贝。整体来看,该车对噪音的抑制还是很有一手的,尤其是在高速情况下,发动机与胎噪在车内都被较好的屏蔽,只有A柱两侧的风噪较为明显,这完全来自于巨大的后视镜。
从体验到测试的接触中,我一直都是以舒适来形容新天籁,这个词的含义不仅仅是对它前后排的“沙发座”、VQ发动机与CVT变速箱给予肯定,而最大的意义我想则是新天籁在目前国内中型车中所定义的新标杆,因为在这些硬性指标下,几乎还没有一个竞争对手可以与之比你,而它们所创造出的整体舒适性也是很有效果的,更是消费者所需要的!
作为目前的家用车有力竞争者,更准确的说是雅阁与凯美瑞的直接对手,新天籁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无论是从技术、配置还是过人的舒适性理念上,它都又能力与对手抗衡甚至超越,接下来就要看它在市场与消费者眼里的人缘儿了……我想,它最终的翻身仗佳绩只是个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