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频道 > 正文
帝豪EC7长测心得:座椅感受 底盘构造
 

帝豪EC7长测心得:驾驶座椅全面感受

开了帝豪EC7一个多月,对每天都亲密接触的驾驶座椅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

我们这部EC7配备真皮座椅,这是同级中的正常配置,这一个多月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靠背对腰部的包裹很到位。

细看驾驶座椅,可以看到它的靠背造型是有讲究的,两侧有粗壮的突起部分,很好地贴紧驾驶者的背部。

实际上,EC7前排座椅的椅面造型、缝线工艺都值得一赞,而且还使用了打孔表皮,都是同级中的好东西。回头去对比了一下我们之前做对比测试的那部顶配手动挡EC7,发现它的电动座椅,无论是造型、做工都不如我们这部顶配CVT款的好,也没有打孔表皮,不知道是不是年份不同的缘故(我们的长测车是最新款)。

另外,EC7座椅表皮本身的触感算柔软,坐垫、靠背的软硬程度也把握得适中,比丰田车的座椅硬,但比一些老派欧洲车型的座椅软(现在欧洲车的座椅越来越软),我个人比较中意。

作为高配款式,我们这部EC7为驾驶座椅配备了6向电动调节功能(副驾驶座椅为手动),腰托调节为手动。除了腰托调节变化不太明显外,其他调节项目尤其是高低调节项目,变化幅度非常大,驾驶座椅的最低坐姿像个轿跑车的座椅,但我们平时开车一般不会调到最低,原因下面会讲。

还有一点,EC7的座椅靠背高度比大部分同级车都高,如下图,对170cm的驾驶者来说,一般车子的座椅靠背跟肩部差不多齐高,EC7的座椅靠背则明显高出一截。靠背高的好处,一是自然乘坐时对肩部的支撑更足,二是就算坐进高个头的驾驶者,也能适应他们,这可能也跟他们想去欧洲市场有关系。

再高档的座椅,也要跟整车的人体工程布置相匹配,这方面帝豪EC7还略显生涩。如下图,左图是脚部最舒适的坐姿,这时候踩油门和刹车踏板都很自然,但是身体略微远离方向盘(它的方向盘只能调上下,不可以伸缩,这是同级车的普遍配置);右图是抓握方向盘最合适的坐姿,但脚部离油门、刹车踏板偏近,开久了脚掌容易累。

我们最终采用一种折中的坐姿,选择下面右图的座椅的前后位置,不过将坐垫高度调高。这样坐姿虽然略高,但将大腿垫高后,脚部踩油门的角度就会自然一些,长时间开车也轻松一点。

 

帝豪EC7长测心得:后排座椅乘坐感受

帝豪EC7

前面的日记文章曾详细介绍过EC7的驾驶座椅,但我没有紧接着讲后排,因为我大多数时候是司机,所以需要花时间积累后排乘坐经验。这篇关于后座的文章不光由我来讲心得,我的几位同事也会分享他们的感受。因为大家住得近的关系,下班时他们都是EC7的乘客,EC7经常要满载5人下班。

后排空间无疑是影响乘坐的最基本条件,按我们的测量数据来看,EC7的后排腿部纵向空间并不是同级里最出色的,跟我们的其他2部长测车比,测量数据也没有明显优势。但是EC7的后排主观乘坐感受更宽松,这也得到几位的乘客的一致同意,为什么呢?这跟EC7的后排座椅设计有关系,EC7的后排坐垫偏高,相对来说,它对后排腿部空间的要求不像低坐姿座椅那么高,所以会主观上觉得EC7腿部空间更宽裕。

帝豪EC7

另外,EC7后排座椅的坐垫够宽大,靠背和坐垫的造型比较平整,虽然不能像高级车般让2人乘坐时得到很好的包裹,但会让乘坐3人时受益。不少男同胞都喜欢用慵懒半躺的坐姿,大大咧咧地坐在后排,乘客中的技术部男同事就有这习惯。有时候乘坐3人他坐在后排中间座椅,一样可以慵懒地半躺,这里头EC7平坦的后排和宽大的坐垫起了很大作用,如果是后排坐垫设计得短小的话,采用这种非常规坐姿,乘客的臀部很可能得不到支撑。


我们的长测车都有一个共同点——满载5人的情况经常出现,即使上下班时不会满载,那么中午外出吃饭也会满载。因为车身尺寸的原因,EC7的后排横向空间尺寸要小于那些中高级车,但身高180cm以内的3人并排乘坐并不觉得难受,这也跟它的后排座椅设计平坦有关系。经济型车将后排座椅设计得平坦在中国会更实用,因为这些车会经常有满载的情况,豪华车则反之。

最后,我试图让几位常任乘客用一些总结性的语句,来说说他们乘坐EC7后排的感受,或者跟其他长测车感受有何不同。结果他们一致都回答“EC7坐起来很正常,没有哪里特别不舒服”,我刚开始还以为是他们词穷,但再细想,“正常”是他们对EC7的后排乘坐表现的肯定,因为“坐进去让人觉得离不开”之类的评价不可能在这个价位里得到,说明EC7的后排设计已经做到位了。

 

帝豪EC7长测小结:解析底盘悬挂构造

帝豪EC7

拆解轮胎看底盘是我们做每个长测的必备项目,这回我们的考察对象是帝豪EC7。使用EC7已经几个月,其底盘的工整、扎实一直都让我们很有好感,至今也没有丝毫松散杂音出现,现在就来一瞧其底盘的究竟。

相信不少人都了解,帝豪EC7跟花冠有一定渊源,所以它们的悬挂形式很相似,前为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为扭力梁非独立悬挂。相比一些底盘规格惊人的自主品牌对手如奇瑞A3、奔腾B50,帝豪EC7的悬挂构造规格只是主流水平。

帝豪EC7

上图为帝豪EC7的前悬挂,麦弗逊式独立悬挂构造简洁清晰,一眼就能认出来。再细看帝豪EC7的轮拱,它的内壁被很工整、密实地垫上一层软垫,我们不清楚铺软垫是否比喷胶做法的成本高很多,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帝豪EC7走过不少布满小砂子的路,就从来不觉得小砂子敲击轮拱时有尖锐的声音传入车厢。

帝豪EC7 帝豪EC7

红色箭头1所指为减震器弹簧总成,蓝色箭头2为横向稳定杆,构造紧凑简洁,为发动机舱留出足够的空间。有人曾以螺旋弹簧的的外形判断其软硬程度,其实是不科学的,EC7前悬挂的弹簧看似“疏松”,但实际驾驶就会发现它的悬挂支撑是偏硬的,过弯的车身侧倾被控制得很得体,这也是它跟原型车底盘差别最大的地方。

帝豪EC7

再详细地认一认EC7的前悬挂构成,红色箭头1为减震器弹簧总成,蓝色箭头2为横向稳定杆,绿色箭头4为转向拉杆,紫色箭头5为传动半轴。而黄色箭头3为悬挂的下摆臂,它跟副车架有2个铰接点,摇臂形状呈“L”型。大部分的麦弗逊式悬挂下摇臂都是类似构造,它既简洁紧凑,又能兼顾横向和纵向的运动。

帝豪EC7

从下往上看,能看到白色框6所指的副车架,副车架如今已成为麦弗逊式独立悬挂的常见搭配。

帝豪EC7

转到后悬挂,同样能看到轮拱内垫着一层软垫,垫得比前轮拱处还密实些。

帝豪EC7 帝豪EC7

EC7的后悬挂为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挂,其构造形式也很简洁清晰。红色箭头1为扭力梁,黄色箭头2为减震器弹簧总成,如今很多新的扭力梁悬挂都采用簧筒分离形式,即将减震器和螺旋弹簧各自独立,理论上更利于精确控制悬挂的运动。但实际操控表现还是跟调校有很大关系,比如花冠和卡罗拉,前者是簧筒一体,后者是簧筒分离,实际驾驶表现相差并不是非常明显。

帝豪EC7

细看EC7的扭力梁,它由横梁A和纵臂B焊接而成,两侧车轮的纵臂连接同一根横梁。

帝豪EC7

换一个角度看,可以看到除了横梁A和纵臂B之外,在横梁A里头还藏着一根加强杆C,它跟横梁A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和纵臂B连接,会提升整个扭力梁的强度,这种加强结构在更小更入门的小车的扭力梁上不多见。

帝豪EC7 帝豪EC7
【左图:前轮制动系统 右图:后轮制动系统】

最后介绍EC7的前后制动系统,均为单活塞形式碟刹,前为通风碟,后为普通碟,细看帝豪EC7的原厂刹车片由博世供货,还是大厂出品呢。

从上文可以看到,EC7的底盘构造有实在、厚道之处,但总的来说并不惊艳,而我们实际用车的感受是,EC7的底盘扎实不怕烂路,高速直行的稳定性让人满意,甚至过弯信心比原型花冠还要好,这跟研发调校和生产做工都是息息相关的,证明吉利在帝豪EC7的底盘上是下了功夫的,也印证了我们经常向大家传递的“底盘构造规格并非决定一切”的观点。

1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