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频道 > 正文
日产战将——英菲尼迪G37 详尽试驾评测
 

英菲尼迪G轿车试驾评测

试车开篇

车评概要

  • 车厢做工用料达到豪华车中上等水平
  • 拨片换档装置好看又好用,乐趣多多
  • 发动机具有7500转的超高转速极限
  • 中控上的液晶屏幕控制面板位置不理想
  • 后座只有两个固定头枕,不够全面豪华

 


2002年改款的G35,实为Skyline车系的北美版


日产传奇车型GT-R业已复活,它跟G35共用底盘技术,但外形和定位已经截然不同

近几年欧美市场流行紧凑型的“运动豪华车”,从字面上就已经很好理解——先运动再豪华,车身尺寸也不能太臃肿。随便数一下,就有一堆猛车在争夺这个市场,而且个个都大有来头,包括宝马3系、奥迪A4雷克萨斯IS等,全是各家车厂旗下承担销量主力的车型。

作为日产在北美豪华品牌的英菲尼迪,则在2002年派出G系列上阵,攻打运动豪华车的市场。今年G系列全新改款,推出第二代车型,与日产镇店之宝Skyline车系深厚的血缘关系(采用相同底盘),使得新一代G35车系性能和操控备受肯定,加上不亚于同级的豪华程度,旋即成为了英菲尼迪品牌最具人气的车款。

这次我们就来一次发现之旅,看G35是否宝马3系以外的又一选择

 

G35的车身尺码为:长4750mm、宽1755mm、高1475mm,与上代车型比较基本没有改变,2850mm的轴距,比宝马3系、奥迪A4雷克萨斯IS等真正的紧凑型车大了一圈。实际上,G35的轴距跟未加长前的宝马5系差不多,符合国人喜欢大车的口味。英菲尼迪的策略正是以G35抢夺上下两个不同尺寸的市场。

别以为G35会因尺寸偏大而笨重,它采用了严谨的前中置引擎布局(Front-Mid Ship),营造出长车头、短车尾的经典GT跑车架式,这有利于营造出色的弯道操控,这一点后面再提。

 

G35应用了英菲尼迪家族风格的L型车头灯,以及与其相互呼应的L型尾灯组,尾灯用上了Skyline车系经典的四圆灯设计。镀铬的进气隔栅,各镀铬辐条之间的缝隙呈“笑脸”状,是性格与豪华感兼具的设计。

 

G35的车身线条圆浑精致,很有特色。铝合金引擎盖上的“肌肉”线条,和车灯外抛叶子板连成一体,整个车头造型凹凸有致、相当霸气。我们的试驾车装上了原厂提供的选装前下扰流板,令车头造型更具跑车气息。

车尾造型更是出色,尾厢盖后端拉出的小鸭尾加镀铬饰条,使得车尾有如Coupe缩影,配合大口径的排气管,表明绝非善男信女,辣味十足。

 

与外形的精彩相比,内饰就要乏味一些,呈对称形状的仪表台,跑车感不算强。灰色为主的内装基调看起来较为沉闷,但大面积的雾银色金属饰板,透出一点运动气息。内饰的做工用料不俗,按钮手感细腻,表明英菲尼迪已经具备了真正的豪华车工艺水平。

G35有两种车厢主色调,分别是灰色、黑色,再配合金属或者桃木装饰。我们比较推崇黑色与金属的搭配,这才像是紧凑级运动豪华车的氛围啊。

 

方向盘绝对是让你喜欢上G35的重要一点,手感十分运动。白色冷光仪表总成,底板上散发出的淡紫色光芒,符合潮流而且辨识度高,表盘上7500转才是红区也不是摆设,后面大家就会知道它的厉害。

中控台正上方是一个七吋液晶屏幕,位置还算便于观察,但其下方的平台式控制按钮区,就有点形式大于实用,由于旋钮位置过高且倾斜角度过大,驾驶者必须几乎将右手完全伸直才能进行控制。

其它控制部件都保留了日系车的优良传统,清晰易用。最令我们惊喜的一个细节来自脚下——采用了跑车化的落地式油门踏板,再次令人对G35的运动性能充满期待。

 

G35配备一台5速手自一体变速箱,虽然未能用上6速变速箱,令人有些遗憾,但把挡杆向左拉到+/-档就变成运动模式,这时候的驾驶表现绝对不会令人失望(容后再详谈)。最具气氛的是配置在方向盘两侧后方的换挡拨片,据说是镁合金打造,换档拨片背后还包上一条真皮,好看更好用。拨片采用固定在方向盘底座上、不会跟随方向盘一起转动的设计,这是无可厚非的,毕竟量产车的方向盘圈数多,如果随方向盘转动便会产生混淆。

 

由于达到了中型豪华车的尺寸,G35的空间跟其它几个对手相比要充裕很多。前座椅是真皮八向电动调节,还有腰部支撑和记忆,比起雷克萨斯IS300小气的绒布座椅,看上去高档豪气不少。

座椅的包裹性也算出色,能够支撑着身体不在弯中左右摇晃,带加热和冷气的打孔座椅能减少长途行车的疲劳。方向盘的调整延续了英菲尼迪的风格,像变形金刚一样连整个仪表台一起上下调节,角度更好掌握,能适合身材差异很大的不同驾驶者。

 

后座靠背和座垫宽大,且有一定的硬度,入座后不会陷下去;侧面造型有点像宝马5系,多了一块皮垫提供外侧的支撑。后座设有冷气出口,但只有两个不可调节的大头枕,中央坐席没有头枕,对豪华车来说有些说不过去;不过,反正地台中央凸起本来就大(后驱车型通病,因为要安置传动轴),所以中排的乘坐感本来就不会好到哪里去。

 

按照日系车型标准,G35的储物空间只是一般般,中央手枕内的储物格空间不大,还内含了一组AUX输出接口;手套箱也小得可怜,只能放下一些行车文件。前座便利的有盖杯座、可放饮料瓶的本壁板,为它挽回一点分数。

 

打开G35的尾厢,首先按照豪华车型的惯用标准来测量——放一个高尔夫球袋比较轻松,但两个可能就有些勉强了,可见G35的尾厢并不是特别出色。后座不可放倒,对于性能挂帅的车是可以原谅的(因为要确保车架刚性),后座靠背中间有一个开孔,可以安放例如鱼竿等超长物品。尾箱盖上附送一个“救命拉索”,防止被困在车内,这是北美豪华车常见的心思;掀开尾厢地板,我们有些惊异于外露的隔音材料,它们确实卖像不佳,影响了对整车的工艺印象。

 


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很靠后,重心出于前轴之后,实现了和宝马相同的前中置发动机布局。

G35装备了日产获奖无数的VQ系列发动机,但细看型号,并不是在天籁、贵士、350Z上用的那款VQ35DE,而是VQ35HR。这个名字可是蕴藏了“天机”——其HR字样代表高转速(High Rev)、高反应性(High Response)与高度进化(High Revolution)。再查看引擎资料,发现确实来头不小——铝合金缸件和缸盖、钼活塞、凸轮轴抛光、双对称进气管道,这些改造大马力车型的必备项目,现在就在原厂的G35上提供,厉害吧?

红线区(原装安全转速)达到7500转,是这颗引擎最吓人的地方。撇开FerrariPorsche这些超级跑车不谈,一般量产车能够把转速红线区拉到7500转,实在是不多,而且从2000转开始一直上到7000转都有扭力源源不断爆发,使得G35的发力范围很广,时刻都能感受到那315匹马力的真实存在。

 

坐上G35的驾驶座,将车开出不到20米,马上就能感觉到它浓烈的运动调较。这种感受,即便在宝马3系、5系上也没有这么明显。地台式油门设计,脚感韧性十足,油门开得越大,踏板反馈就越大。动力初段输出以顺滑为原则,起步时因为油门设计,需踩下更深才能得到理想扭力,可以在马路上扮演好好先生。转向在中低速下略为偏重,但最妙的是转动起来时,方向盘的虚位很小,手感沉实,指向性十分清晰。

起步之后、行车途中,只要你向油门略施压力,转速就会积极提升。4000转开始,VQ35HR引擎进入状态,发力超车的响应非常快,而且从悬挂到转向再到油门,都有一种很“紧绷”的力量感,还是和一开车时一样,这种感觉并不用开得很快就能传递给你。

G35的五速变速箱,加速力道一气呵成,换挡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基于发动机的高转速特性,我们认为5前速比6前速还要好,因为它可以将转速拉升,令发动机的高转实力发挥出来。如果换成了6前速,反而会升挡太过频繁,而无法施展发动机的高转潜力。

 

来到弯道,G35就马上表明身价。首先,它的车架确实扎实,就像一块裹了橡胶的水泥砖在转弯,完全具有高档性能车的风范。归功于大量使用的激光焊接、高强度车架等技术,使得车架刚性很高;此外悬挂的精良感更值得一赞,日产在风雅(Fuga)上已经表现出对这个级别豪华轿车纯机械式悬挂的调较功力,G35再次印证这一点。悬挂虽然很硬朗,但在弯中韧度很好,能保持很强的贴地感,不像奥迪的硬悬挂那样,在弯中遇到颠簸会将前后轴弹起来,仅靠车架的刚硬去应对震动。

方向是重手的,指向性很好。根据原厂资料,新款G35在匀速行驶时,车身前后配重比是53:47;但是在加速时,却会因为重心后移,让重量比瞬间变成50:50,前轮高速入弯时就会更听话,前后轮胎的抓地力也更加平衡。

G35的过弯极限很高,在弯中加油,后轮似乎有几声挣扎,但还能保证你顺畅转向,电子稳定系统也不轻易介入。它的四条轮胎都是225/55R17尺寸,不算特别扁平(其实还可以用上45扁平率的18寸轮胎),这说明厂方刻意保留了一些行车的舒适性。它也没有像某些后驱大马力车型那样采用前小后大的轮胎搭配(后胎比前胎大一号以帮助抓地),可以减省换不同轮胎的麻烦。

 

G353.5L引擎,能爆发出315匹最大马力,而且那7500转的最高转速,犹如一个大火力的冲锋枪,可以连续爆发出令人血脉沸腾的力量。只要你够狠,踩住油门不放,就可以享受引擎在5000转至7500转这一段的狂野表现,它会发出如怪兽般撕心裂肺的叫声。用变速箱的S运动模式,动力衔接紧凑,加速力持续;换到手动拨片换挡,感觉更是刺激,升降挡的服从性很高,到达红区不会自行加挡,可以让你每挡都飞奔上红区,直到电脑断油为止,非常有超级跑车Feel。保持高转驾驶,强大的后段爆发力推着你一路向前,声势癫狂到让你害怕而收油为止,感觉绝对刺激。

我们用AX22测试仪器实地测量了G35的0100km/h加速时间,结果一人驾驶的情况下轻松做出6.4秒的时间,加速到100km/h只需107米的距离。在街头上起步,这是一种十分狂野、甚至吓人的加速性能,在红灯位起步随时可以对身旁的对手撇下这句狠话:“看到我尾灯算你赢!”

日常驾驶着这样的汽车,右脚真是要忍得住寂寞,要不交警罚单很快就会填满信箱。

 

G35

G35

G35

G35

G35

G35
【G35的干地“漂移”连环镜头】

以极限内的速度过弯,G35提供了扎实准确的过弯性能,但是如果你去试探其极限,尤其是在弯中尝试加大油门,让它的强大动力参与到过弯中来,G35就能作出刺激的甩尾,而且紧凑的底盘和转向,使得精确控制这种甩尾成为可能,只要技术到家,G35就可以在干地上随时表演“动力漂移”,这在原装自动挡性能车中是非常少见的(即使宝马330i也没有G35这么轻易做到)。

 

G35的装备非常齐全,几乎无一或缺。两个车型中,至尊版比标准版多出导航、蓝牙电话和倒车影像系统,差价3万元,选哪个版本都是合理的。

两个版本差异:

标准配置:

 

优点:

  • 外形设计圆浑流畅,肌肉感强,动态十足;
  • 车厢做工用料达到豪华车中上等水平;
  • 拨片换档装置好看又好用,乐趣多多;
  • 引擎工艺先进,具有7500转的超高转速极限,带来极大刺激;
  • 与日产传奇车型GT-R具有相近的底盘血统;
  • 前中置式引擎布局,营造出接近50:50的完美重心分配,有利于操控;
  • 动力强劲,操控精准,可以玩出漂移动作;
  • 空间跟其它几个同价位对手充裕很多;出自Bose的音响音色上佳;
  • 方向盘调整角度大,和仪表台连动的设计很人性化;
  • 装备齐全,应有尽有;
  • 4年或10万公里的保修政策比欧系品牌划算。

缺点:

  • 中控上的液晶屏幕控制面板位置不理想,行车中操作有难度;
  • 日常驾驶方向略重,女士未必喜欢;
  • 后座只有两个固定头枕,以豪华车来说不够全面;
  • 后座靠背不能放倒,装载能力逊于某些同级车;
  • 性能强悍,诱惑大,容易超速违章。

试罢G35,我们对它在高转速下的狂野性格印象深刻。这是一部外形美丽优雅、车厢豪华精致、动力狂野暴力、操控深厚扎实的车子。从钱包角度考虑,G35售价44.8万~47.8万元,这个价位所能买到的其它同级车型,无一具备像它这样彻底的终极驾驶乐趣。论驾驶趣味性,G35大幅度击倒奥迪A4和雷克萨斯IS300;和市场标竿宝马3系——就算是顶级的330i相比,G35的性能都要比它更“狂”,而330i则是以“醇”取胜。论那股“狂”劲,在这个价位内,只有大众GTI、三菱EVO9和马自达RX-8能够和它媲美,但是它们远远不具备G35的高档、豪华和实用。

0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