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频道 > 正文
国货实力派—评测试驾华晨中华尊驰1.8T
 

华晨尊驰试驾评测

华晨尊驰车评概要

  • 外形尺寸、设计超越本身定价水平
  • 车厢空间充裕,后排坐三人仍很得体
  • 由保时捷调较的底盘,过弯极限很高
  • 发动机输出线性,配自动变速加速性不错
  • 部分操控部件不符合人体工程

 


第一代中华轿车,光是命名就已经响当当了


经过小改款后正式命名“尊驰”

说起华晨尊驰,就不得不提中华轿车,这是华晨的第一款轿车产品,采用全外包形式开发,乔治亚罗(Italdesign)设计的外形有着大方稳重的风范。2002年推出中国市场,但由于有点仓促,中华轿车存在众多细节不足,引来了消费者的一些负面印象。后来华晨着手改进,逐渐为这款有着完全自主产权的轿车“扶正”形象。在2004年底,华晨推出二度小改款的中华轿车,最显著的变化在于外形,因为这回的合作方变成了另一家意大利著名设计公司Pininfarina。

第一代的中华轿车定位为商务用途,在当时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来说是合理的,但众多细节的瑕疵让中华轿车缺乏竞争力,反而是其大型并且大气的车身,加上较对手低了一截的价格,博得了相当一部分私人买家。2004年底尊驰上市,也许正是看好中国家用轿车市场的前景,厂方将其定位改为“公私兼用”。

2005和2006年,中国汽车销售高速增长,但由于所在市场级别车型众多,竞争激烈,尊驰并没有很强劲的市场表现,它对消费者最大的说服力仍是“面子”因素。不过2007年出尊驰出口欧洲,证明了车厂对它的品质信心;另外有保时捷调校背景的底盘有着良好的操控潜力,也是中华轿车(包括骏捷)一直以来具有的亮点。

 

此次再试尊驰,焦点是它全新的1.8T发动机。这款1.8T发动机是华晨汽车提升形象、挑战国际对手的武器,它由华晨联手德国FEV发动机公司历时三年打造,是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它将装备在尊驰和骏捷身上,成为自主品牌阵营里少见的真正有性能取向的车型。

先行上市的尊驰1.8T,共有5款车型,1.8T六速手动标准型13.58万元,1.8T六速手动舒适型13.98万元,1.8T六速手动豪华型14.98万元,1.8T自动豪华型16.58万元,1.8T自动行政版19.98万元。关注程度更高的骏捷1.8T据说已经投产,但要到7月才有车交到经销商手上。

 

尊驰1.8T的车身大致上没有变化,依然大气感十足。4880×1800×1450mm的长宽高、2790mm的轴距,在同价位车型中依然是最有“震撼力”的。

在经历了多次小改款后,尊驰的外形已经发展得相当协调,而且从它2000年首次亮相(2002年才上市)至今,整体形态都没有大变化过,说明这个设计还是十分耐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左:之前的尊驰普通版保险杠造型 | 右:更有跑车气息的1.8T保险杠造型

尊驰1.8T与尊驰此前版本相比,最显著的变化在于前保险杠和雾灯。保险杠底部增加了突出的扰流板,其内藏的雾灯从三角形改为圆形(对比上图),整体运动感更强,更突出1.8T高性能的主题。

其它细节包括换上造型更方正的后视镜,令整车观感更有力,同时面积增大增加安全性;车侧护条增加了镀铬装饰线、侧窗的镀铬线条也有所加粗,但这些细节对整体外观的影响很小,很细心才能看出差别。

 

作为一部融合了Italdesign和Pininfarina两大设计巨头手笔的作品,尊驰在车身设计方面是十分有功力的。车灯造型不但运动化,而且灯内用上流行的炮筒形灯具,看起来更加精神、醒目。Pininfarina设计的隔栅,在原中华的“中”字形架构基础上又将Logo融入其中,成为车头的点睛之笔;后保险杠下部的网格设计也是增强运动感之举。

从中华到尊驰,可以见到华晨在车身工艺方面的显著进步,钣金的精致度已具有国际水准,这与华晨从宝马的合资项目中获取了宝贵经验有很大关联。尊驰有优秀、精彩的设计,一流的工艺配合就对最终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尊驰1.8T的车厢有颇大变化,改动部分包括仪表台、中控台和门壁板。整个中控台重新塑型,过去的全浅内饰被上深下浅的流行色调所取代,同时在车厢内也找不到一块桃木饰件,改以涵盖整个中控台的仿金属感面板代替。似乎华晨也意识到与其勉强使用仿桃木饰件(工艺水平达不到国际水准),还不如用上国际流行的仿金属饰件来得清爽。

按照厂方说法,新内饰的设计风格更加运动化,中控面板明显朝向驾驶者,但若细究运动化设计有多深的话,除了出风口的圆形活跃元素,其它都是平稳的元素。中控台的曲面(包括大面和细节曲面)设计略显单调,缺少一点张力,从老款上保留而来的四幅式方向盘也缺乏精致感。内饰的车顶和立柱并没有改动,也就是说新旧并存,确实可以感觉到新内饰改动部分,用料和做工都要好过未改动的部分,但与合资品牌同级车相比,用料的细致度、做工的扎实度仍感不足。


原尊驰车型的内饰显得更有商务气息。

目前只有1.8T车型用上这款全新内饰,但按照华晨的习惯,很有可能会普及到尊驰车系的其它型号上去。与上一款内饰相比,新内饰更偏向运动化,但运动化的内饰风格是否配合尊驰的定位呢?尊驰给人的感觉始终是比较商务味道的(虽然实际作商务用途买家的比例并不多),其实原有的内饰设计已经很切合它的特点,华晨的真正不足在于用料和做工上,如果能在这方面持续下更多功夫,所得的进步也许会比如此频繁地改变内饰设计来得更大。

 

车厢的细节随着中控台的大变而跟着变化:仪表维持了橙色灯光,上有两个小显示屏,显示挡位和里程;四个圆形出风口有设计感,是新车厢的亮点;音响和空调面板设计都是中规中举,界面简洁,操作挺方便,但黑色塑料显得廉价;一些老款就有的细节缺点还是被保留:尾厢盖和油箱盖开关设在中控台中央,在车外想打开尾厢的话还得钻入车厢,不够方便。

在车厢内可以找到一些与其价位不太相符的精致之处,如车顶的组合灯具和后门楣扶手处单独开关的车厢灯。新设计的门壁板让电窗控制按键更符合人机工程,电动后视镜等按钮也很就手,此外大灯高低调节功能为同价位车中罕见。

 

前门壁板上的储物格开口很长,但实际容量不太大;中控面板下方的储物格盖子带有阻尼开关,手感不错。中央手枕的储物格简单但够大。前排的“一个洞”杯架显然过于简陋,驾驶席也没有找到常见的眼镜盒,以现今家庭使用的标准来衡量,尊驰的车厢便利性设计只能说是中等水平。

 

我们试驾的尊驰1.8T豪华型,主副驾驶都提供手动8向调节和腰托调节,而标准型和舒适型的副驾驶没有高度可调。座垫造型稍显平坦,靠背的包裹性稍好于座垫。座椅足够宽大,不够讨好的是皮质延展性一般,档次与上等货色相比还是有些差距。

 

后排座椅的座垫相当厚大,软硬度适中。较大的靠背倾斜角度加上宽松的腿部空间,使得后座乘员坐姿比较躺卧,长途比短途坐得更舒服。后座地台的鼓包控制比较理想,加上车厢宽度充足,后排坐三人还比较舒适,唯有中间座位欠缺头枕和三点式安全带,暴露出其廉价的本质。原来尊驰拥有的同价位少见的后座空调出风口,在1.8T新内饰中被省却了,商务感进一步被削弱。

 

得益于修长的车身造型,尊驰的尾厢容积达550L。尾厢地台非常规整,内部空间不高但很深,可以平放2、3个拉杆箱。后座不能放倒,只有手枕处提供一个用于取放尾厢物品的小开口,厂方资料列出的“行政版”还将在这里设置车载冰箱。

尾厢盖采用观感较高级的液压挺杆,是尊驰和骏捷共有的亮点,很符合中华轿车用户讲求体面的心态。同样体面的还有全尺寸备胎,由一个工整的折叠式盖板遮盖起来。

 

终于说到这部车的核心——1.8T发动机了。首先要说的是打开发动机盖看到的景象不太令人满意:线路和管道布置得比较凌乱,有点像改装车。华晨在这个“面子工程”上做得并不到家。

当然,发动机还是实际表现更重要。这是华晨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由华晨与德国FEV发动机公司合作开发,采用了顶置双凸轮轴16气门结构,并加入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排放为欧III标准。在涡轮增压的鼓动下,输出最大功率125kw/5500rpm,最大扭矩为235Nm/2000~4500rpm,数据足以媲美国产大众速腾的1.8T发动机,表现自然让人期待。

驱车起步后,发现这款1.8T发动机在低速时的扭力表现比想象中要好,头段动力输出很平顺,中段加速时能够持续发力,涡轮介入的感觉又不会很突兀,力量输出特性确实做得不错。发动机的运转声音比较好听,涡轮介入时也算平静,整体声线比较线性,接近红区时的声音也比较扎实,不乏运动感。

这个1.8T发动机本身的动力表现是不错的,但我们发现了来自整体匹配方面的一些问题,怠速时将变速箱放在N挡,会听到一些“哒哒”声的杂音,似乎是从传动系统发出的,拨到D挡时噪音消失,但怠速震动又有所增大。这反映出发动机的整个外围系统匹配还没达到十分完善的地步。测试车是首批到店的试驾车,不排除是个别的问题,但就如我们以前试驾骏捷的感受一样,每次试驾华晨的车总会遇到一些“个别”现象,让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准确评价。

 

华晨为1.8T发动机准备了两款变速箱,比较瞩目的是6前速手动变速箱,它让人产生了性能的遐想,不过由于未到货,我们暂时未能试驾。自动变速箱是德国ZF公司出品,技术成熟可靠,四前速匹配1.8T发动机似乎略有不足(大众为1.8T匹配的是6前速自排),行车中未能提供非常细腻的动力衔接效果,但也不至于有顿挫感。变速箱设有雪地和运动模式,比过去尊驰所用的三菱系列的自动变速箱要先进。利用其手自一体功能可以比较主动地控制转速,从而控制涡轮增压的介入,但如果想要直接的运动感受,相信还是手动挡更能提供。车速100km/h巡航时对应的转速为2000转,说明这个自动变速箱的设定还比较兼顾省油。

尊驰的底盘是由保时捷负责调较的,其功力主要体现在极高的过弯稳定性上。虽然车身较大,但要让尊驰在过弯时出现甩尾、失控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曾经有德国媒体做过测试,发现尊驰虽然不带任何电子底盘稳定系统,但它能够在紧急避让测试中达到远远超出同级车水准的高速。不过它的这种功力是比较“隐性”的,日常驾驶时,尊驰的方向盘转向感觉只是中规中矩,指向精确性尚可,但路感并不丰富,不会让你觉得它是一个很精良的驾驶机器。此外,诸如方向盘三九点握感不够饱满、转向灯拨杆太过远离方向盘等细节,也都影响了尊驰给人的驾驶投入感,尽管它有一台动力比较优异的1.8T发动机。

 

尊驰采用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独立悬架,在同价位车型中这样的构造可谓高级,而尊驰的大车身和长轴距对它的行驶稳定性也有不小的帮助。此外,尊驰每个排量的豪华型都标配米其林Energy MXV8 205/55R16轮胎,这是一款以舒适性为诉求的轮胎,从方方面面的条件来看,尊驰的行车表现应该都不会差。

实际行车中,它的悬挂减震效果是最让我们满意的。首先底盘对路面杂碎震动的过滤就有相当水准,行车中前后排乘客都感觉比较平顺安逸。碾过坑洞时,悬挂的动作从容淡定,很轻松的就能把眼见比较大的震动吸收化解掉,与此同时整个车身底盘的感觉都比较扎实。看来由于尊驰是出口德国的车型,华晨对其底盘的做工和调校的确花了心思,相比起骏捷,尊驰在扎实感和平顺性方面都要更高一筹。

 

优点:

  • 外形尺寸、设计都十分大气,超越本身定价水平;
  • 车厢空间充裕,后排坐三人仍很得体;
  • 尾厢够大,足以应付商务用途;
  • 自动空调、八喇叭音响、隔热玻璃等细节装备比较高级;
  • 由保时捷调较的底盘,过弯极限很高;
  • 车身大、轴距长,悬挂滤震表现优异,行车姿态稳健;
  • 1.8T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线性,配上自动变速仍有不错的加速性能;
  • 原厂提供3年10万公里质量担保,给用户很强的保障;
  • 国内最便宜的涡轮增压车型,性价比勿庸置疑。

缺点:

  • 车厢新旧部分内饰共存,视觉略感不协调;
  • 内饰整体做工用料仍有廉价感;
  • 前排只有一个杯架、后排原有的空调出风口被省略;
  • 部分操控部件不符合人体工程(如转向灯拨杆和尾厢开关);
  • 传动系统的匹配完善度还不够,挡位切换时偶有杂音(不能确定是否个别问题)。

尊驰严格来说是第一代中华轿车的小改款车型,但这几年来已经过很大程度的改进,集中提升其“完善程度”,积极求变也成为华晨的一个风格。如今的尊驰提供3年10万公里的免费质保,而且是华晨出口欧洲的车型——尽管德国人对它的安全性能提出了质疑,但在我们看来,尊驰在自主品牌阵营里还是技术比较好的一款车(自主品牌和洋品牌是有技术差距的,即使支持自主品牌,也应该承认这个客观现实)。

华晨一直以来走“自己作主、联合国际力量开发”的路线,这款1.8T发动机也不例外,这使得这个“新生儿”的起点已经很高,发动机本身的根基不错。然而我们在实际试驾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匹配不完善的小瑕疵。尽管我们深知造车功力需要长时间去练就,但对消费者来说,花钱买完善的产品是他们的愿望。所以,也许对准买家来说再观望一段时间是更明智之举。

总的来说,尊驰1.8T有得体的外表、实用的功能、深厚的底盘功力、同价位中最突出的动力性能,适合那些需要一款高性价比的商务轿车,又对自身驾驶乐趣有一点追求的人。尽管外形强、内饰弱这个“头重脚轻”的特性依然存在,但性价比还是有优势。对于个人或家庭用户,迟些上市的骏捷1.8T可能更值得考虑。当然我们还要看到,在这个价格区间已经聚集了太多成熟度非常高的竞争对手,对华晨来说,1.8T发动机的战略意义无疑是重大的;但对消费者来说,是否想要这样一款车,最终会否为它买单,却未必那样乐观。

0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