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41次 评论(46)
撰文:颜宇鹏 曾智聪
摄影:新车评网
试车时间:2010-03
测试评价基于厂方提供的试驾车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次 评论
【2008年北京车展首发的Q5,当时已是量产车的形态】
Q5的全球首度亮相是2008年的北京车展。从那时开始,业界就盛传奥迪会将Q5拿到中国生产,因此消费者对它的关注也集中在了会不会国产、国产好还是进口好这样的问题上。终于,Q5于2009年下半年正式在国内上市,此番奥迪采用了进口和国产同时亮相,而国产版奥迪Q5于2010年3月正式公布价格。
2009年中国上市的奥迪Q5全系有3.2和2.0T两种动力,售价区间从37.5万到56万。其中3.2只有进口,而2.0T第一批为进口,称为“首发限量款”,此后将转为国产,不会再有进口的2.0T车型。据厂方表示,Q5首批进口中国的1000台配额转眼就卖光了,进口版暂时已经不再接订单。显然,国产Q5的决定是正确的,奥迪Q5也将成为第一辆国产的高档品牌SUV,展现了奥迪对中国市场的战略远见。
国产奥迪Q5全为2.0T车型,售价为37.58万元至53.98万元,全系配置quattro四驱系统,在国产Q5 2.0T上市后,进口版3.2排量同时仍在销售,售价为65.8至67.8万元。不可否认,国产后的Q5 2.0T将会是Q5车系的绝对主力。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70次 评论(46)
第一眼看到Q5的真身,既有亲切感,又有新鲜感。亲切感来源于完全遵循奥迪风格的前脸和车身造型,这个前脸是奥迪全家族通用的,从正前方看Q5,你能一眼说出这是奥迪,但不容易一眼辨出是奥迪的哪款车型。车身侧面采用比较规整的设计风格,但C、D柱的部位能明显看出Q5的紧凑化意图。尾灯造型和尾门的轮廓,都很有Q7的影子——当然,是缩水版的Q7。
Q5给人的新鲜感,正是来源自这种“缩水“的感觉。第一次见到它时,你会发出“看起来好小哦”的感叹。其实Q5的造型还是漂亮协调的,看多几眼,就会愈发顺眼,而且有它自己的个性。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71次 评论(46)
前面说过,Q5的前脸是很规矩的家族造型,唯一的创新要算是车灯内的立体细节,由一列LED白灯泡和一条弧形镀铬条构成了车灯的“眼神”,不过这个细节将来也会陆续用于奥迪家族的其它车系,结果就是奥迪的全家族车还是“一个样”的。
相比之下,C/D柱的观感比较有新意,Q5的尾灯比Q7更富年轻动感,内嵌的LED灯泡也比较有科技感。
我们试驾的国产版Q5,外形比进口版少了些修饰性的镀铬装饰。国产版2.0T采用19寸十辐式轮圈,进口版则为六辐式20寸轮圈。另外进口版还有运动化包围可选。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72次 评论(46)
Q5的实际尺寸为:长4629mm、宽1880mm、高1653mm,长度不算突出,比A4L轿车还要短10公分;但Q5的轴距却达到2807mm,因此其前悬和后悬都很短,加上185mm的离地间距也比普通轿车高不少,这可以带给Q5不错的野外通过能力。
观感上,Q5平直的腰线配上C柱上的小号三角窗,让它看起来更像一部紧凑的小掀背车,这也是它和Q7的最大差异之处。
虽然我不断提到“紧凑”一词,但从下表看,实际上Q5的尺寸比同级欧洲对手还是占上风的,长度和轴距都是最大的,宽度也将近1.9米了,所以并不要以为它真的很小……
车型 | 长度(mm) | 宽度(mm) | 高度(mm) | 轴距(mm) |
奥迪Q5 | 4629 | 1880 | 1653 | 2807 |
宝马X3 | 4569 | 1853 | 1674 | 2795 |
奔驰GLK | 4528 | 1840 | 1689 | 2755 |
沃尔沃XC60 | 4628 | 1891 | 1713 | 2774 |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73次 评论(46)
进口中国的Q5使用3.2L FSI自然吸气发动机,与奥迪驰名的quattro四驱系统和新研发的7速双离合变速箱相匹配。一汽大众国产的Q5只有2.0T一款,变速箱和传动系统与进口版没有差别。
关于Q5这两台发动机,我们先前都分别在A6L、A4L等车型上体验过,Q5上只是具体调较略有不同。但7前速双离合变速箱是新作,它是大众集团专门为配合奥迪的quattro模块而研制的新版本,据说可以承受高达550Nm的扭矩,这也可望成为奥迪家族其它车型今后共享的变速箱。
作为SUV,quattro四驱是Q5的标配,不会有两驱版本。Q5所用的quattro是奥迪的“真正quattro”,所谓“真”指的是它采用托森差速器,性能比来自大众的4 Motion四驱系统(用于TT上,见这里)更好。顺道一提,区别奥迪车系是否“真quattro”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看发动机的摆放位置,横置的是4 Motion,纵置的则是quattro(此法至少到目前为止是适用的)。
【发动机舱的细节发现:左:机油滤芯就在顶部,DIY维护很方便(尽管很少奥迪用户会这么做);右:悬架“塔顶”装备了原装加强梁】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74次 评论(46)
这台2.0TSI发动机已经被大众和奥迪广泛应用,当它用在大众车系上,例如迈腾、高尔夫GTI、EOS时,都能带来不错的动力性能,加速力和声音都称得上有显著的运动氛围。但是当它用在奥迪车系上,包括A4L、A6L时,2.0T就只能成为入门级的动力,无论性能还是声音,都失去了在大众车型上的那种让人兴奋的感觉。这一来跟车重有关,二来也是可能出于两家品牌的调较风格有别。这种印象来到Q5上依然不改,只是经过新的变速箱和传动系统处理后,具体感受有一点差异。
在起步初段,Q5 2.0T的反应有些慢,这不是油门反应,而是变速箱的反应——D挡松开刹车踏板后,本来车子应该有清晰的前移动作,但这台Q5却好像不是很愿意挪动一样,感觉它的双离合器变速箱给你接上离合时的动作有些迟缓。这在红灯前起步没什么影响,因为右脚松开刹车后就会马上转移到油门上;但在慢速反复前后挪车移库时,车就有些不太好精确控制,需要慢慢掌握它的反应。同样的情况,我们在试驾高尔夫6代1.4TSI+DSG的时候也遇到过,看来这是双离合变速箱的一个特性,只是Q5可能因为车更重,迟疑的程度更明显一些。
起步以后,Q5的动力输出线性顺滑,虽然是涡轮增压,但你不会受到任何涡轮迟滞带来的困扰,原因是它的7速双离合变速箱传动实在高效——在轻踩油门时传动感觉非常直接,就跟手动挡车型一样,转速上升迅速;重踩油门时,变速箱会飞快地实现降挡(更多时候是连降两挡),比手动降挡或者一般的自动变速要快得多,所以很容易让2.0T发动机处在良好的发力区间(大概是3000转以上),发动机就算在低速时有涡轮迟滞的特性,也无从去表现了。不过,这辆Q5的双离合变速箱在激烈驾驶时,换挡动作不及我们过去试驾过的同类型变速箱来得畅顺,偶尔有一些冲击感(程度不算严重,但能觉察得到),不知道是样车的车况问题,还是由于全新变速箱和quattro系统的匹配尚未达到最佳水平。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75次 评论(46)
总的来说,论加速性能,Q5 2.0T是十分足够的,起步后只要不吝惜油门,提速可以很爽快、很持续,一口气加速到120km/h依然有后劲。但是这台2.0T发动机继承了它在奥迪其它车系上的一个明显弱点——声音不够好听,日常行驶,发动机在2000多转区间里会发出“唔唔”的低鸣声,这个声音感觉不高级;加速时,转速容易攀升至3、4千转以上,此时发动机声音又变得较粗、较嘈,虽然不是粗糙,但对驾驶者来说,这台车加速时的声线属于噪音多过于享受。如果你是个急性子,喜欢经常压榨车子的性能,那么这个不太高级的声音就会经常陪伴着你,笼罩着Q5的整个车厢。
从这个角度看,这款2.0T发动机作为Q5的入门型动力,只是确保了Q5的性能足够得体,并没有带来足够高级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Q5需要有3.2L自然吸气动力的原因,讲求高级感的话,3.2L版本应该会有更得体的表现。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76次 评论(46)
实际行驶起来,Q5的底盘一如我们的预期,扎实的整车刚性、良好的震动吸收、安稳的行车姿态,都保持了奥迪一贯的特质。我们试驾的这台国产顶配版Q5,由于装备了奥迪最新版本的驾驶模式选项系统,其行驶和操控特性也变得“复杂”起来——
奥迪驾驶选项系统是奥迪精心研发的一项追赶宝马的科技,这个系统通过可变的传动系统程序、悬挂软硬以及转向比例,给车子带来几种不同的驾控和行驶性格。我们在A5上首次接触此系统,然后A4L 3.2也用上了,到Q5上看到的是最新改良版本,除原有的“舒适”、“自动”、“动态”三种模式外,又增加了一个“个性”(Individual)模式。在个性模式下,你可以从MMI系统的菜单里独立调节“引擎/变速箱”、“动态转向”、“悬挂”这三个部分的设定,其各自又分别有“舒适、自动、动态”三种状态,如果按排列组合计算,单是在这个个性模式下,Q5就可以让你自行搭配出27种不同的驾驶感受。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77次 评论(46)
【无论用什么模式,Q5激烈过弯的侧倾都是那么小】
27种?听起来很可怕吧……这么多模式,哪种才是最好?我们特意找了一段很理想的道路来寻找结果。这段路包括一段加速路段,一个可以用120km/h通过的高速弯,一个可以“劈”的中速弯,以及一个低速掉头弯。这样,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动力、转向以及悬挂在不同模式下的差异。
一轮反复试验下来,有如下发现:
一,引擎/变速箱这个选项,在舒适和动态模式下的差异不难感觉得到,但差别并不算太大,动态模式油门反应是更快,但由于2.0T+DSG的动力搭配本就很直接很强劲,所以舒适模式加速也很快。唯一差别就是舒适模式下变速箱更快上到最高挡,巡航转速低于运动模式,所以日常驾驶,引擎设定在舒适比动态要省油。
二,悬挂在动态模式下传递的路面感更为直接,舒适模式要平顺一点,不过总体上两者都属于偏硬的设定。两种模式过弯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即使是激烈过急弯,舒适模式的侧倾也和动态模式一样小。所以我会建议更多时候用舒适模式。
三,转向的差异最明显,舒适模式在低速时比较轻松,过高速弯时方向盘的重量感会有所增加(车速感应功能),但仍维持比较轻松的方向控制。改用动态模式,低速下方向盘变得非常重,过高速弯时的重量感也更足,而且转向虚位更小。动态模式的转向在低速掉头时,重得有些令人难以接受,而且过弯时它的重量感并不自然,几乎没有路面感反馈,甚至重得有些不均匀,相比之下舒适模式要自然一些。
综上几点,我们比较喜欢的“个性”模式是将引擎、转向设于“舒适”,悬挂则在好路上设于“动态”,坏路上设于“舒适”。其实,在反复玩弄多种模式后,我们还是选择直接按下驾驶选项系统上的“舒适”或“动态”按钮,又或者干脆用“自动”模式,这个模式会根据你的驾驶方式,决定用舒适还是动态,你粗鲁驾驶,它就偏向动态;你温柔驾驶,它就偏向舒适,智能得很。那27种自设定模式,其实真的只是销售的噱头而已。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78次 评论(46)
花了很大篇幅研究Q5 2.0T的可变驾驶模式,但那只是国产高配版(可能是顶配才有)的设备,我们应该更关注Q5的底子如何。
有人以为Q5和大众途观(Tiguan)是同平台车型,但只要你认真看一看Q5的底盘和悬挂,就会知道这不是事实。因为Q5的悬挂连杆大量使用全铝合金,显然是下重本之作。高规格的quattro四驱系统、大尺码的轮胎、精密的悬挂三者配合,使得Q5的实际过弯极限相当高,有很高的主动安全性。底盘无论在舒适还是动态模式,过急弯时的车身侧倾都非常小,以120km/h的速度过一个大弧度的高速弯,车体侧倾渐进、底盘厚重安稳,以SUV(一般重心高)来说Q5的过弯能力有些超出常规。可以预见,就算是Q5的基本型号,也会拥有很好的下盘功力。
如果说不足,最让我们失望的就是转向感。这套奥迪新开发的主动转向系统,不仅在动态模式下重得很不自然,就算在自动模式,激烈过急弯时指入弯内时的比例也比较模糊,出弯回中时方向盘会有些突兀的反馈。使用“舒适”模式,转向更接近奥迪传统的感觉,手感更加自然,但也还谈不上一流,相比宝马的主动转向系统,奥迪这套新研发的动态转向系统还是有明显差距的,这也使得Q5的操控品质在我们心目中打了折扣。所“幸”的是,只有高配的Q5才使用动态转向系统,低配型号用的传统转向,很可能会更好一些。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79次 评论(46)
舒适性方面,Q5行车安稳,高速稳定,坐在前排时刻都很安稳,后排则略有一些细微震动,但依然是厚实的类型。加速时发动机的噪音较大,如果缓缓给油,则在100km/h时开始出现的风噪以它的档次来说有些不应该,幸好当速度再增加时,噪音的增幅不算明显。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80次 评论(46)
【18寸又配置两种轮圈,右图的V型轮圈配置款式较高】
Q5的不同配置款式,一些跟机械表现有关的配置也差别较大,除了顶配车型,其他款式均未配备驾驶模式选项,而在这些普通版本里头,又分别配备17寸、18寸和19寸轮圈。我试驾到一台18寸轮圈的普通版Q5。
没有了驾驶模式选项,普通版Q5开起来最明显的感受差别在转向。装备动态转向系统的Q5,它的多种转向模式就像被“修饰”了一番,多少有点不自然。普通版Q5的转向比较接近驾驶选项的舒适模式,不管是慢开还是倒车时候打方向,都不会觉得重手,高速行车时转向也会变重,还有方向“准”的感受也很好。不过,在一些急弯里能感觉到普通版Q5的转向圈数要更多,拐弯打方向换手的频率要高。
装备18寸轮胎的Q5总体感觉滤震也偏直接,不过奥迪一贯的厚实感还是很能给人行走烂路的信心,唯一就是车厢的“共鸣”效应有些明显,行走烂路时底盘扎实压过路面传来的声音有些放大,相比最近试过的大众途观,奥迪Q5反而控制得不够好。
既然谈到途观,两车都装备了2.0TSI发动机,但奥迪Q5的2.0TSI发动机增加了AVS系统,输出规格比大众的2.0TSI更高,而且Q5还搭配7前速DSG变速箱(途观为6前速传统液力自动变速箱),所以即使Q5整备质量比途观要重近195公斤,开起来仍能感觉到Q5的加速反应更直接,动力信心更强。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81次 评论(46)
我相信Q5的买家99%不会在意它的越野能力,顶多只要求它有足够的离地距,可以应付一些坑洼路面即可。Q5的车身刚性高,底盘结实,走坑洼路比价淡定,quattro四驱系统还允许你在沙土路上放肆一下,体验一下拉力赛车的感觉……
【Q5的一些越野设计参数】
但是奥迪还不满足于这些。先来看Q5的一些越野设计参数,最小离地间距为200毫米,最大设计爬坡角度为31度,最大涉水深度500毫米,接近角为25度,标配的下坡辅助系统,可以在30km/h内设定陡坡下降的车速。至于那个斜坡角参数,除了一些人工的越野台架,在现实中并不常见这样成绝度角度的地面,所以参考意义不大。
【爬上这个斜坡会有短暂的对角车轮悬空】
核心的四驱系统,Q5使用奥迪传统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中央差速器为机械限滑式的托森差速器,相比同类的电子耦合式中央差速器传递动力更直接、更可靠,正常情况下前后轮扭矩分配为40:60。除了中央差速器,车桥上的轮间差速器也相当重要,目前奥迪已在S系列性能版本上使用最新开发的运动后车桥差速器,效果类似于讴歌SH-AWD,可以主动地为左右后轮分配动力,但目前Q5还是使用EDL电子差速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制动式差速器。
如上图,我们试驾Q5要爬上这个斜坡,然后沿着斜面直行,在斜面上直行难度不大,倒是在爬上这个斜坡的时候,对角车轮会有短暂的悬空,而且处于爬坡状态对EDL电子差速锁的考验很大。要爬上这个坡的正确方法是,先将“ESP OFF”按下,激活ESP的越野模式,让EDL电子差速锁更高效地工作(其实就是让ABS更积极地制动打滑空转的轮子),当前轮爬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会迎来左前轮和右后轮同时悬空,明显感觉到车子再往上爬十分困难,因为对角的轮子在空转,我尝试继续踩深油门,车子似乎都还无法克服这个斜坡,直到油门踏板踩到约一半的时候,车子才成功地再爬上了一些高度(EDL发挥作用),这时前轮由于重心前倾而着地,一旦三个轮子着地,Q5很快就可轻松地再往上爬。像这类人工越野台架的坡,我试驾过陆虎发现3和雷克萨斯LX,相比这些带有后桥差速器锁止功能的车型,Q5确实表现“狼狈”,但能爬上这样的坡对一辆城市SUV来说已是个不错的成绩。
【Q5最可能面对的越野环境应该是这样的】
Q5最可能面对的越野环境应该类似上图,这是个坡度约在20度的土路斜坡,路面带有些许的小沟壑,Q5的四驱系统应对这样的路况游刃有余。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82次 评论(46)
Q5的车厢一看就是奥迪成员,所有控制系统围绕着驾驶者,有高科技感。做工保持了奥迪应有的精细和扎实,精致的按钮、镀铬和桃木装饰点缀了车厢氛围。
Q5的内饰有多种颜色和材质搭配可选,从全黑、全灰到图中的米褐色,装饰可选各色木质或者铝合金色调,不过据说国产版将清一色采用木质装饰。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83次 评论(46)
虽然整体格局无甚新意,但在细节处理上Q5给了我们一些惊喜。首先它用的木纹装饰板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说是真木材质(我们尚无验证),表面看上去有着类似未经人工处理的天然木质地,姑且勿论高级与否,至少观感就非常特别。
其次是在很多细节上,Q5的处理都更见精致,例如MMI的按钮、天窗旋钮、大灯开关、自动手刹的按钮等,都在做工用料上更见心思。其结果就是,Q5的车厢有不少值得细看的亮点,对得起它的档次。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84次 评论(46)
方向盘有着奥迪一贯的良好握感,左减右加的换挡拨片对于双离合变速箱来说是如虎添翼的配备。
这辆高配版本有电子手刹、AUTO Hold停车制动保持功能、无钥匙点火按钮等,非常齐全,方便智能。
奥迪的MMI系统是针对宝马i-Drive而生,本来这类系统的出发点是用简单的界面控制车辆的众多功能,包括行驶模式、导航、电话、音响等;但Q5的MMI周围已经发展出极多的按钮,驾驶者几乎不可能记得住这些按钮的位置,驾驶过程中无可避免的要低头找按钮,并不是一个很符合人体工程的设计。
倒车影像系统结合了实际影像、图形提示、泊车辅助线以及距离提示色块,已经非常智能了,但还是没有英菲尼迪EX35的前后左右四个摄像头来得那么直接好用。
盲区提示系统不是奥迪发明的,但奥迪把它应用得很好,当一侧盲区有车时,后视镜内侧的黄灯就会闪烁,是很好的主动安全设备。如果驾驶者不喜欢这个功能(或嫌它烦),也可以手动关闭,关闭的按钮就在驾驶席车门的A柱上。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85次 评论(46)
国产奥迪Q5的不同款式之间,装备差异比较明显,车厢氛围差异也明显。
左图为42.38万元款式,车厢里使用带花纹的铝饰条,右图为顶配上的白蜡木装饰条,另外入门的37.98万元款式使用镀钛银的普通装饰条,而47.58万元款式则使用桃木饰条。
37.58万元42.38万元款式的MMI系统在空调出风口下方,而47.58万元款式和顶配53.98万元款式的MMI系统在变速挡杆台上。
从显示屏显示的内容和画面来看,他们的差别应该是第二代MMI和第三代MMI系统的差别。如果这个差异属实的话,那么在同一代车型上有两代的操作装备也是奇特的现象。
跟随变化的还有仪表盘上的行车信息系统,两个较低配置款式为单色显示屏,而较高的两个款式为彩色显示屏。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86次 评论(46)
这台国产Q5顶配版的音响出自是B&O,播放古典音乐的分析力非常好,达一流水准。面板上有一个遮盖板,打开后有三个插槽,包括SIM卡插槽(给车载电话用,但没有多少人会专门为车子准备另一张SIM卡)和两个SD卡的插槽,后者可以用来存放MP3歌曲。
前排空调座椅彰显了这辆顶配Q5的档次,而且座椅加热和制冷各有多达6级的调控,是同类系统中最精细的。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87次 评论(46)
前排座椅的造型和软硬都很适中,高配版正副席都有电动调较和电动腰托,最讨好的是有加热和通风功能。由于有通风功能,高配版的座椅面料是打孔处理,低配版也许会略有不同。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88次 评论(46)
Q5的后座空间一如它的外形,属于比较紧凑的类型。腿部空间无论肉眼看还是坐进去都不算宽松,好在比较直立的坐姿能让双腿搁得比较舒服。后排靠背可以做小角度的斜度调节,靠背够高,加上三个独立头枕,舒适度还是可以的,只是中央位置乘客受到地台凸起的影响,舒适度不及两侧。
下表是新车评网实测的三台同级车的车内空间数据,可以看到Q5在纵向长度还是膝部空间上,都比XC60和X3要小,不过后排横向宽度达到140mm,这个数据无论是跟同级车还是一些高级轿车相比,都是比较出色的。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89次 评论(46)
这台Q5高配版有一个非常讨好的前后全景天窗,整个天窗覆盖到前后排乘客的头顶部位,带来非常开扬的感觉。玻璃天窗的前半部可以敞开,敞开的面积比一般天窗要大;需要留心的是由于其电动遮阳幕布是半透光的,阳光很猛烈的时候车内还是会晒到太阳,这个问题值得一些女性用户注意。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90次 评论(46)
进入Q5车内,中控台上的一黑一白两个杯座马上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白色那个是特制的铝合金底座,设有制冷和加热的功能,按钮就在后边。本以为只是个小噱头,但不经意间一试,发现无论加热还是制冷效果都非常厉害,开启几分钟后,热可以热到烫手,冷可以冷到冒水珠。所以用它来冷却或加热各种饮料是完全可行的,唯一要注意的是别在开启制冷或加热时,不小心把手机放在了杯座里……
Q5的其余车内储物空间中规中矩,跟轿车差不多,并没有因为是SUV而有什么特殊心思。手套箱和中央手枕里面都铺了绒布,足够高级;但前排车顶的眼镜盒比较狭小,应该放不进流行的大号太阳眼镜。后排侧窗遮阳帘属于高配版的设备。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91次 评论(46)
Q5的尾厢常规容积有540L,不仅够大,更胜在内壁极度平整,加上一个能够随尾门掀起的尾厢盖板,不用像一般SUV那样用手去拉盖板,非常方便。
后排座椅4/6分割放倒是这类车必须的功能,扳动位于尾厢壁的拉手,座椅就应声倒下,方便省力,而且整个尾厢地台基本做到了全平。
原车附带了一个行李厢隔离网(可能是高配才有的装备),利用尾厢到处可见的锁扣,可以将隔离网设置在后排和尾厢之间,或者前排和后排之间。这其实是在欧洲很流行的用法,可以防止零碎的行装在刹车时滚到车厢里,也适用于携带宠物出行(例如大狗)。
在尾厢盖板内侧、尾厢内壁上,Q5都设置了有弹性的搁物网袋,加上地台盖板下的大储物格,与中规中矩的车厢储物格相比,看来Q5的设计师更主张车主将杂物收藏在尾厢里。Q5的备胎是小尺寸临时备胎。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92次 评论(46)
国产奥迪Q5分4个配置款式,为进取型、技术型、舒适型和豪华型。销售主力应该是技术型和舒适型,入门的进取型为定出足够低的入门价格,缺少较多的舒适装备。顶配的豪华型最主要则是增加了驾驶模式选项。
2009-12-27 16:18:00 本文累计点击507994次 评论(46)
优点:
缺点:
根据数据显示,紧凑型豪华SUV是一个增长速度非常快的细分市场。大家可以看看各个豪华品牌,几乎都已经拿出了有代表性的产品。不过奥迪Q5第一个选择国产,这一步将给这个市场带来真正的震撼。凭借奥迪品牌在国内豪华车市场深入民心的地位,相信每一个紧凑型豪华SUV车型的准买家,都会把Q5列作他们选择名单中的一个“基础”选项。
说回对Q5的印象——它给了我们一些惊喜:得当的车身尺寸,配上极高规格的底盘,带来一流的驾驶功力。它开起来不像一部SUV,更像一部放大了的两厢轿车,相信这正是大多数准买家希望得到的感受。在设计、装备、功能上,这辆车都能满足奥迪买家对品质的高期望值。
但是Q5也未够尽善尽美,也还有一些比较明显的遗憾。例如顶配的驾驶模式选项的转向还有些生硬,影响到操控品质,反倒是普通版本的Q5驾驶感来得更自然一些;2.0T发动机的动力充足,但噪音抑制不够到位影响了它应该给人的高级感觉。
以国产Q5顶配款式论,如果你很重视驾控感受,那么我认为X3的纯操控功力还是比Q5技高一筹,甚至Q5的过弯极限可能还稍逊奔驰GLK,比豪华也不如凯迪拉克SRX。但如果你追求的是时尚感、全面性,还要求品牌能给你主流的信心和他人认同感,那么Q5无疑是一个很妥当的选择。还有更重要的,奥迪Q5不止有“孤单”的顶配款式,它的价格区间更是大幅度下探至40万元以内,这是豪华品牌SUV车型前所未至的价格区间,由此可见奥迪Q5跻身主流的意愿。
试车评分(满分为5星) |
|
外部形象 | ★★★★★ |
动力 | ★★★★ |
操控 | ★★★★ |
舒适 | ★★★ |
驾驶区 | ★★★★ |
空间与实用性 | ★★★★ |
装备 | ★★★★★ |
价格 | ★★★★ |
使用成本 | ★★★★ |
安全性 | ★★★★★ |
新车评网结论:值得推荐+
一汽奥迪Q5 2.0T -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