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试驾 原创]
前言:相隔两周再次来到云南,尽管下着霏霏细雨,但还是能明显感觉到这里的春意愈加浓重,而罗坪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盛开之景更是令人心醉,不过我此行的目的并不是欣赏美景,而是为了见证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东风日产自主品牌“启辰”的首款产品D50。
也许还有网友对启辰这个全新的自主品牌并不太了解,可以参见下面关于启辰品牌的简介:
“启辰”是东风日产全力打造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于2010年9月正式发布,其中文名称——“启辰”(英文名:Venucia,源于希腊文),本意启明星, LOGO以蓝色作为底色,5颗“五角星”则取自“天有五星,地有五行”,“五行俱全”寓意和谐,蕴涵祥瑞之意。
外观
而具体到启辰的首款量产车——D50,这款车其实是在已经退市的颐达平台基础上,经过东风日产重新设计和调校打造出的一款家用轿车,其实即使我不捅破这层窗户纸,有心的网友们也能从车型尺寸和照片中看出端倪:D50的长宽高分别为4480mm*1695mm*1535mm,与老颐达完全一样,而这样的车身尺寸也达到了目前市售主流A级车的标准,和颐达完全相同的2600mm轴距也为后排乘客提供了较为宽敞的腿部空间(稍后的空间展示环节还会为大家详细介绍)。
从外观来看,D50的前脸轮廓还是能看出几分颐达的影子,尤其是发动机盖上的筋线与颐达别无二致,不过在进气格栅、车灯以及前保杠等部位上,还是对样式进行了修改,体现出了原创的设计感,比如大灯与进气格栅间的那两条镀铬装饰条,造型很像某种昆虫的钩状前肢,颇有点睛之效(东风日产设计师将启辰D50的设计理念命名为“羿”(soar)这两个镀铬饰条正是该设计概念的重要元素);占了车头整体很大一块面积的卤素头灯也很是威武,开启车灯后更是显得炯炯有神;另外我个人对启辰的“五星”logo设计很有好感,深蓝与银的色彩搭配并不艳俗,反而相当别致,也能起到提升整体视觉档次的功效。
D50车身侧面的线条与颐达更为相似,我个人对A级以下的三厢小车采用较高的车身设计持保留意见,总感觉有点头重脚轻,比例不够协调,不过高车身倒是的的确确能让D50的车内视野更好,这也符合D50以实用为先,立足家庭用车的理念。
D50的尾部同样以大气沉稳为主,后保险杠样式平直舒展,从视觉上会让人觉得车体更加宽大;尾灯为红白双色设计,其中的白色部分造型与前脸的镀铬条造型颇为相似,也是“羿”整体设计理念的一部分;而尾部行李厢盖末端被设计成了一个略微上翘的弧线,造型相当俏皮;相比之下单边单出的尾排造型就有些不够讲究,略显粗糙。
试驾车配备了6幅式铝合金轮毂,轮胎品牌为玛吉斯MA-202轮胎,型号185/65R15;备胎为非全尺寸备胎。
内饰/配置
D50内饰主要以米色为主,中控台则辅以黑和银双色搭配,两块银色饰板造型与车头前脸镀铬饰条和尾灯相呼应。在温馨的居家氛围中以少量运动元素作为点缀。带有USB接口的音响、手动空调等功能区域划分清晰,按键做工及手感、旋钮的阻尼设定都显示出了一定的工艺功底。
D50的方向盘并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多功能集成式设计,显得较为保守;方向盘尺寸偏大,握感尚可,中央的启辰logo没有进行任何涂装,难免让人感到比较低档。
D50仪表盘造型中规中矩,并没有特别的运动设计,黑底白色字体的速度表和转速表,中间的行车电脑显示屏则用鲜艳的红色字体显示车辆状态,方便驾驶员清晰的阅读车辆信息。
配置方面,可能是我们的试驾车属于低配版本,在配置上比较简单,被动安全配置方面只有主副驾安全气囊,博世第九代ABS+EBD则作为主动安全配置出现在D50上,另外像四门电动车窗、大灯高度调节等也出现在我们的试驾车上;另外不可思议的是这款车居然还配备了电动天窗!可是后视镜却需要用手掰的方式调节。
值得称赞的是D50的座椅设计,真皮材质的使用已经比较可贵,更为难得的是座椅填充物的厚实度和软硬度也拿捏的相当到位,不过比较遗憾的是我们试驾的这部手动挡车型座椅配置实在有些寒酸,只有前后手动调节和靠背角度调节,不知道正是售卖后会不会有更高配的车型。
细节做工
不少自主品牌车型的性价比确实诱人,但相对较为粗糙的做工和细节处的粗枝大叶又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而作为与日产合资车型共线生产,在其全球统一化生产管理标准下诞生的D50在这方面又表现如何呢?
由于前后车灯采用了全新的造型,但是车体钣金仍旧沿用了颐达的模具,因此D50在灯罩与发动机盖和尾厢盖的接缝处存在着较大的缝隙,但整体来说D50的整体钣金工艺还是比较出色的。
D50在发动机罩内侧也配备了隔热棉,只是厚度稍显单薄,并且面积也有些不足,但在自主品牌车型中也已算是比较厚道的了;不过发动机盖并没有配备液压挺杆,而只能用传统的支杆手工支撑。
D50的车门为铰链式,车门较轻,可能会让那些靠听关车门声音来判断车辆品质的买家感到不爽,但车门密封条用料较为扎实,这也是之所以D50在高速状态下风噪较小以及车内暖风在空调关闭后仍能保留较长一段时间的原因所在。
另外在内饰中控台和门板内侧,D50都使用的是硬质塑料材质,毕竟受限于成本因素,这种做法在同级别的车型中也是很常见的。
乘坐/储物空间
老款骐达/颐达在空间方面的表现就相当不俗,而与它们源自同平台且有着相同轴距的D50自然也不会在这方面逊色,身高1.82米的媒体同行坐进D50驾驶席,调整好坐姿后,头部空间仍有4指的余量,而后排的头部空间则为两指,腿部足足还有2拳的余量。这样的后排腿空间表现在同级车型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储物空间方面,D50的中控台上方设有储物盒,可以盛放手机之类比较薄的物件;而在排挡杆前方还有一个较深的储物槽,可以当做杯架使用;此外在前排扶手位置还设有两个杯架;而前排车门内侧的储物槽容量惊人,可以放置5瓶矿泉水;手套箱则更是将我们全部的6个饮料瓶统统“吃进了肚”,且还有余量,目测放8瓶饮料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后排乘客则比较可怜,不但没有杯架可用,就连后门储物槽也是形同鸡肋,连一瓶矿泉水都放不进去。
D50的后备厢下沿距地面较高,车主搬运大件物品会比较吃力;尽管后备厢进深较大,且比较平整,但限于开口被设计的较窄,实际搬运货物的能力还是会打一些折扣。
试驾体验
试驾活动的当日,天又下起了绵绵细雨,并伴有薄薄的晨雾,能见度并不是很好,但得益于较高的车身和比较巧妙的A柱设计,坐在D50车内并不会在视野上有任何压抑感;在弯道转向时,仍旧可以将车辆周遭的路况环境尽收眼底,不会出现视觉死角。
试驾的D50虽然是手动挡车型,但驾驶起来很轻松,离合结点非清晰且高低设定合理,相信只要不是在城市拥堵路况下,并不会让驾驶者轻易出现腿部肌肉酸痛的情况;而排挡的适度吸入感也让换挡的过程变得轻松写意,非常顺滑。
经过重新调校的HR16DE发动机驱动1.1吨重的D50比较轻松,其在低扭区的动力表现也要较颐达更为饱满,不过若想让D50超车过程变的更加轻松,就必须对油门踏板施加压力至3500转以上。不过此时发动机的嘶吼也开始变得撕心裂肺,真心的说,HR16DE的声线并不太悦耳,声音尖锐还有些粗粝,但之所以能让我们如此的细细品味,也要得益于D50对风噪和胎噪的有效抑制。换做某些自主品牌,到了这个速度还想要听见发动机的声音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尽管加速还算轻快,但面对湿滑的路面我们也不敢太过放肆,更何况D50前碟后鼓的制动形式和只有185的胎宽也实在很难让人有激情一把的冲动。不过正常状态下行驶D50的刹车力度比较均匀,制动踏板反应也足够灵敏。
D50在山路弯道中的表现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与颐达相似,其较高的车身设计和偏舒适调校的悬挂很难让人对其高速过弯抱有很大幻想,但实际上D50的极限并不低,悬挂支撑度和韧性都相当不错,在开过几个弯后很容易就让人对其信心大增。
D50的转向手感与传统印象中的日系车并不尽相同,尽管也可以做到让你并不费力的并线打方向,但并不轻飘,方向盘回馈的力度扎实就手,高速下的指向性和稳定性也都相当出色。
结语:坦白的说,我人对于D50的认识也存在着一个变化的过程,从最初知道这款车和其源自上代颐达平台身世时表现出的不以为然,到经过这短短两天亲密接触后的认同甚至在某些方面的欣赏。其实研发东风日产研发D50甚至创立启辰这个第二品牌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为那些面临首次购车的消费者们提供:外观符合主流审美、空间足够宽敞、性能技术稳定成熟、而价格更低廉的汽车。当然,这样的产品对于某些汽车媒体从业者来说,不能如性能车、超跑一样提供足够的兴趣点和谈资,显得有些索然无味。但对于很多汽车消费者而言,却不失为一个更轻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