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频道 > 正文
发展技术才是硬道理 试长安逸动手动型
 

悦翔的成功让长安汽车终于跻身一流主流自主品牌之列,但一款车的成功显然不能支撑起一个品牌,而长安轿车也需要一款更高级别的车型来证明自己的研发及制造能力。所以长安轿车在去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紧凑级概念车,而这就是逸动的原型车。在半年之后,逸动终于完成了量产的准备工作,并迎来了首批试驾媒体。逸动原型车出色的做工曾给我留下过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即将开始的试驾充满期待。

 

外观:全球设计中心显实力 细节仍有提升空间

逸动在去年九月份的法兰克福车展上首发,是长安主打紧凑级平台的重要车型,开发过程历时三年,使用全新平台和BLUECORE动力系统,这款代表了现阶段长安最高造车水平的新车,肩负着提升长安品牌形象的重任。

逸动长4620mm、宽1820mm、高1490mm、轴距2660mm。外观由意大利设计师CARMINATI STEFANO主笔,前脸和中网上丰富的线条充满时尚气息,我个人尤其喜欢逸动修长的大灯,线条微微向后挑起,看上去非常灵动,很少能在自主车型上看到这么漂亮的大灯。

  轴距(mm)
逸动 2660
腾翼C50 2700
和悦 2710
伊兰特 2650
凯越 2600

不过略显浮华的前脸设计却并不是逸动的主旋律,其整体设计更多是偏向家用和中庸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简单的侧身线条和比例适中的车顶线条。应该说逸动并不是一款回头率太高的车型,至少不是一款第一眼就会喜欢的车型,但简单的设计却更加耐看,属于那种并不惊艳但让人看着很舒服的车型,这点是非常适合中国人的主流审美习惯的。近几年自主品牌开始加强原创设计,但却设计出了一些太过标新立异的作品,如何在简单中寻求变化是自主车型的一大难题,从这个角度上看,逸动的外观设计还是非常成功的。

逸动的尾部设计属于不犯错类型,看得出每个线条都设计师都做过仔细研究,没有亮点但也挑不出什么毛病,至少我是这种感觉。唯一值得一说是尾灯设计了一个与前大灯相呼应的上挑的线条,不过这个设计却没有为尾灯带来和大灯相同的灵动感,相反因此增加的面积反而让尾灯显得有些臃肿,我个人不太喜欢这个设计。

另外轮毂的设计我个人也不太喜欢,感觉有些太复杂了,和偏向中庸稳重的整体感觉有些不符,而且从实用的角度上看也不是太好刷。不过总的来说逸动的外观设计还是非常不错的,不再山寨又没有太过浮华,整体感觉踏实稳重。而更有意义的一点是,逸动是长安全球设计中心的最新成果,事实证明长安的全球设计中心计划还是比较成功的,自主品牌的成长永远都是一件让人感到高兴的事情。

 

内饰:风格前卫时尚 用料做工有一定进步

逸动的内饰采用常见的对称式设计,上深下浅的配饰是家用轿车的常见搭配。逸动的内饰整体造型比较前卫,在设计上运用了很多富有时代感的元素,而大面积的银色装饰显然也是为了迎合国内消费者的审美喜好。

方向盘的变化是一个亮点,很多自主品牌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都会使用统一采购的方向盘,所以经常能看到某些品牌旗下的车型全部使用一款或有限的几款方向盘的情况。而逸动的方向盘明显是经过专门设计的,上面的线条与进气格栅的线条相似,与长安的新logo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个细节说明长安确实是在逸动的设计上下了大工夫的。

空调的设计区是我不太喜欢的一个位置,虽然乍一看显得很华丽,但在观察一段时间后总感觉两边的装饰亮条占用了过多的空间,有些浪费,结果把空调控制面板挤在了中间的一小块地方,感觉设计与实用性的结合不够完美。

接下来说说用料和做工。这方面用一句话很俗的话来形容是最贴切的,“进步明显,但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说进步明显,是因为我开过长安汽车之前出品的一些车型,包括现在热销的悦翔和奔奔等,与前辈相比,逸动内饰做工及用料的提升可以用质的飞跃来形容,尤其是车内各种按键的触感及做工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复杂的音响控制台就是最好的证明,要知道在以前对于大部分的自主品牌而言,把如此密集的按键都放在一起,按键之间的缝隙还能保持均那绝对是很难做到的。

应该说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逸动的处理都还是很不错的,但在一些边角和接缝等不容易看到的地方,逸动确实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当然这个标准其实已经从自主品牌提升到了合资品牌车型的高度,既然现在已经做到不错了,我们自然就应该开始用更严格的标准和眼光去看待它。

 

配置:科技含量高 好钢用在刀刃上

逸动的配置非常丰富,以至于我需要在文章中专门加入一个描述配置的分页,另一个好消息是从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很多配置大部分都不会只出现在顶配车型上。最让我觉得高兴的是逸动的丰富配置体现出了很高的科技含量,而这也正是目前自主品牌所最为欠缺的一个环节。

我们可以把逸动的配置分为安全和节油两个大类。在安全配置中,全系标配ESP系统是最抢眼的配置之一,如果它的价格合理,那么这点必将有效的提升逸动的竞争力。另外逸动的WTR刹车系统也非常不错,不仅采用四轮碟刹,而且前刹车使用了同级别少见的通风盘设计,实际使用效果不错。根据这些配置,我们有理由相信逸动在安全性方面具备非常不错的实力。

而在节能技术方面,逸动成为首款使用发动机自动起停技术的自主车型。发动机起停技术简单的说就是电脑帮助你在短时间等候的时候自动熄火,最好例子就是等红灯,另外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拥堵路段这套系统也会启动,从而达到节油的目的,长安方面表示这套系统将会把降低平均油耗降低0.5L左右,不过实际效果有待验证。而在稳定性方面,长安方面表示,带有自动启停技术的车型将使用专用配件,关键配件的寿命将是普通车型的三倍以上,以此保证其寿命和质量方面与传统车型没有区别。

除此以外逸动的倒车影像还配备了可移动的辅助停车线等,但毕竟是受到成本的限制,在使用了大量的安全及新技术之后,逸动在舒适性配置上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亮点,比如顶配车型没有自动空调和电动座椅调节等配置。不过我个人对长安的这种做法表示支持,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配置才是硬道理。由于时间关系,试驾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细致感受这些配置的实用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随后的本地评测。

 

空间:轴距2660mm 乘坐空间不成问题

逸动的轴距达到2660mm,如果按照国际标准,这个数据其实已经越过了紧凑级车的标准,即便是在对空间数据“高标准严要求”的国内市场,它也绝对算得上是大块头了。而从实际使用上看,长安也基本把轴距上的优势转化成了车内空间的优势。

前排的头部空间尚可,身高183cm的模特坐在前排头部距车顶有一拳的距离,而后排的腿部空间还不错,模特坐在后面腿部尚有超过一拳的余量。在前后乘客都是183cm的大个子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表现确实相当不错,不过后排的头部也出现了同样的头部空间不足的问题。

除了传统的腿部空间和头部空间问题,逸动的车身宽度也是一个值得一说的数据,因为它的车身宽度至少在数据上已经接近了凯美瑞的数据。而它的实际表现也确实不错,前后排座椅的坐垫都很宽,很好的提升了乘坐的舒适性,不过由于试驾的时间比较紧张,所以这里并不能提供具体的比较数据,我们也会在随后的本地评测中为您带来更为详细的数据对比,敬请期待。

逸动的后备箱比较齐整,空间利用率不错,但后排座椅只能整体放倒,并不支持4/6比例放倒,不过这不是大问题,需要放倒后排座椅的机会毕竟不是很多。

在车内人性化储物格方面,逸动属于用质量弥补数量的类型。车内的储物格不是很多,中控台上除了水杯架就只有一个储物格,不过这个储物格比较大,基本可以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储物格方面的一个细节是底部都设计了防滑垫,细节的处理还是不错的。

 

动力:动力总成亮点多多 低扭略显不足

逸动搭载了一台1.6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92kw、最大扭力160Nm,最大功率要在6000rpm时才能出现,2000rpm时可输出峰值扭矩的80%,而最大扭力要在4000-5000rpm区间输出,而这套动力总成也属于长安刚刚发布的BLUECORE动力品牌。

从数据上看,这台1.6L发动机的数值相当漂亮,基本不逊色与同排量的合资品牌发动机。在实际驾驶中,这台发动机在低转速区间的表现略显不足,发动机要到2000转以后才开始发力,最佳的换挡转速在2000-3000rpm之间,不过这点与国内的主流驾驶习惯有一些出入,尤其是习惯了低速换挡的老司机们,买回家可能需要转变一下观念才能够发挥出它在动力及油耗方面的优势。

变速箱方面,我们这次试驾的都是搭载了5前速手动变速箱的车型,因为这款变速箱也是长安最新的研发成果之一。说心里话虽然5速手动变速箱在国外已经是非常非常成熟的技术,但就是这个基本的5速手动变速箱,目前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差距也还是非常大的。不过这次长安给了我们一个小小的惊喜,这款变速箱让我觉得非常满意,手感、吸入感、档位行程以及档位的准确性等方面较之前的相当幅度的提升,除了离合器的结合点稍微有点儿低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外,其它方面的表现都很好。

全新的发动机自动启停技术的实用性很不错,和之前开过的带自动启停功能的进口车区别不大。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车速超过10km/h后,STT系统开始工作,当车辆再次停止后,发动机自动停止工作,踩下油门、离合器或连踩两次刹车踏板(电脑检测真空助力泵压力不足)时发动机自动启动。在严重拥堵,车速不超过10km/h的情况下系统不会启动,驾驶员也可以手动控制这套系统的开闭。长安官方的说法是这套系统可以使综合油耗降低0.5L左右,我们会在今后的本地测试中对其进行重点测试。

除此以外逸动良好的噪音控制和平稳的高速表现才是逸动最让我心动的地方。在噪音方面逸动的表现相当出色,除了对发动机的调教外,隔音材料的运用和良好的车身线条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应该是我目前开过的自主品牌中噪音处理最好的车型之一。底盘调教方面,从逸动在车展上亮相开始,有关其后悬挂与悦动后悬挂过于相似的质疑就始终没有断过,不过我并没有花时间去研究它到底像谁的问题,或者说是懒得去想这个问题,在我看来讨论这个问题纯粹是浪费时间,你管它像谁呢,好用不就行了?

实际证明逸动的底盘也确实很好用,至少在日常驾驶时的表现是这样的,底盘在应对颠簸路面时展现出了良好的韧性,而最让我惊喜的还是它在高速上体现出的稳定性,如果有人说它的底盘结构是在借鉴或者是模仿某合资品牌车型,那么根据我对该车型的了解,我认为逸动底盘的综合表现实际上已经超过了那款被模仿的车型。而这也让我更加期待长安在未来的一年中将要陆续推出的,搭载自主5速双离合变速箱的1.6L车型,和使用1.5L带直喷技术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并搭载爱信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的车型充满期待。

 

编者小结:加强技术实力的发展思路值得肯定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能看出我对逸动是持肯定态度的。其实逸动还是有很多自主品牌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细节的把握和处理上与合资品牌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长安在逸动上使用了新发动机、新变速箱,在降噪和高速稳定性上取得了很大的提升,并且还在继续研发更新的动力总成,这些核心技术的提升,远比加一些花里胡哨的舒适性配置要实际的多。而我对逸动的肯定也主要是针对长安的这种发展核心技术的思路,因为在我看来汽车这么复杂个东西,想造好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必须也只能像这样踏踏实实的把每一步都走好才行。

0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