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的1.5T之争从打嘴仗算起已经有几年功夫,现在终于开始真刀实枪的干起来,首先站上擂台的是比亚迪G6和长城腾翼C50。两者交锋没多久,G6有了DCT双离合变速箱助阵。而且有心人比一比,似乎这比亚迪的数据比大众那套1.4T+DSG还更牛。
以往以模仿闻名的比亚迪,突然走在了自主品牌的技术前列,1.5T+双离合的动力组合究竟实力如何,我们自然迫不及待的寻找资源,现在为大家带来详细车评。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比亚迪F3在自主品牌刚刚崛起的时候,凭借诱惑的价格、宽裕的空间、颇有大厂气质的面貌常驻自主品牌销量榜前列。但以7代雅阁为原型研发的中高级车型F6却很难得到市场认同,至于原因有多方面的。当时F6的价格超出主流自主品牌消费者的购车预算,消费者对于这种更高级车型的品质还存有疑虑。比亚迪在研发1.5T发动机+DCT双离合变速箱后,用装备了先进动力的G6取代F6,意图用技术压倒对手,赢取消费者的青睐。G6 TID的名字缘由就是1.5TI发动机和DCT双离合变速箱的合称。
谈起比亚迪很多人不可避免的想起山寨二字。其实仿制合资或海外车型是几乎所有自主品牌的必经之路。一般人以外貌的相似度来判断是否抄袭,比亚迪初期的几款车型也因此深深被打上“山寨”的烙印。这次G6虽然技术上仍和七代雅阁有较深的渊源,但从外观上能看出比亚迪已开始有些自己的设计想法,只有非常细心的人才能看出它的窗线和C柱仍是七代雅阁的设计(改动这些部位的外形,会“伤筋动骨”,相当于重新开发一个车身)。
总体而言G6的外形属于稳妥一派,车身线条都挺简洁流畅,一些细节设计借鉴了高级车型的元素,比如尾灯有些雷克萨斯LS的模样。看到G6的外形让人觉得这车不会输合资品牌许多,车尾还有点气派。只是看到G6脚下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心里咯噔一下,这轮圈样式和八代雅阁如出一辙,既然已经坚持原创,为何不再多努力一些。
比亚迪G6的前脸线条都比较柔和,很有丰田那种中庸迎合主流审美的思路。
其实G6的尾部设计算是出彩,吸收了雷克萨斯的元素容为己用,观感挺上档次,全车比较明显的识别特征是C柱轮廓与七代雅阁十分相似。
我们更在晚上发现一个特别的细节,G6尾部的品牌标识是发光的,在汽车设计中非常少见。
比亚迪G6的价格处于8-11万区间,稍高于自主品牌A级车7-10万的主流水平,但比亚迪G6其实已是一款B级车。相近自主品牌车型中还有奇瑞东方之子、江淮宾悦等少量对手,但车型都已较老(奇瑞新东方之子在这次试车时还未上市),所以比亚迪G6目前在同价位自主阵营中有点以大欺小的意味。
来到重点内容,长城C50和比亚迪G6是率先实装1.5T发动机的自主品牌车型。从技术规格上来说,比亚迪的1.5T发动机具备涡轮增压和缸内直喷技术,这就是TID三个字母里的T和I。同时这台发动机还具分层燃烧和可变气门正时技术, 是目前自主品牌里技术规格最高的发动机。
比亚迪的1.5T发动机实际参数为113kW/5200rpm、240NM/1750-3500rpm,长城C50的1.5T发动机为95kW/5600rpm、188Nm/2000-4500rpm,大众的1.4TSI发动机为96kW/5000rpm、220Nm/1750-3500rpm。从数据上看比亚迪这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较高,接近2.4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水平。当然,G6的实际动力水平还要体验之后才能给出定论。
“TID”里的“D”就是指这台DCT双离合变速箱了。有媒体在对比外形结构后,“指认”它仿制自大众的7前速DSG双离合变速箱,但比亚迪这台DCT是6前速,两者规格并不相同。对于双离合变速箱而言最重要的是控制模块,它决定了换挡速度、平顺性等。假如拥有这部分的自主知识产权,就等同于攻克了双离合变速箱的研发难题。
G6手动变速箱的规格也高,它是10万元以内少有的6前速手动变速箱(绝大多数为5前速)。接下来请看G6的实际动力表现如何。
自主品牌首款1.5T+双离合的组合,我们自然是十分抱以期待。在谈及DCT变速箱表现之前,我们先看1.5T发动机的实力。
一旦开动G6你就能发现比亚迪这台1.5T发动机拥有典型的涡轮增压特征。在2000转以下它的动力接近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对于G6这样的大车而言输出偏弱,给你踩油门的回应不是很积极。一旦转速越过2000力道就开始喷涌而出,一直持续到4000转都有很爽朗的加速感,爆发力不弱于许多2.0L自然吸气车型。随着转速逼近5000转力道就开始衰弱,发动机声音变的有些沙哑,震动也会加大。
所以比亚迪G6的动力特性是中段爆发力很强,低转和高转偏弱,对于追求加速感的人来说,它确实对得起标称的大功率,和自主品牌里同样搭载1.5T的长城C50相比,比亚迪G6的实际动力胜出一筹。但仍表现出自主品牌发动机一些惯有的细节不足,比如低转不够从容,高转缺乏精致。
再来看双离合变速箱的匹配效果。一挂入D挡松开刹车,G6就开始缓缓前行,没有早期DSG起步迟疑的表现,这让人挺有好感。开动起来后这款DCT变速箱意识到发动机低扭稍弱的问题,所以正常驾驶的升挡时机一般要到2500转或更高,保证更好的加速表现。斯文驾驶的话,除了1挡升2挡略有顿挫之外,还是表现了不错的平顺性。所以初接触斯文驾驶G6 TID,它的动力有一定水准,换挡表现正常,都给人留下不错的印象。
但试车环节要挖掘动力系统的全方位表现,我们特意用不同的节奏模拟不同类型的驾驶风格,还行走了一段堵车路况。在几番考验后,不得不说DCT双离合变速箱的完善程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可能因为发动机低扭较弱,起步时动力系统会有些许抖动,完善的大众DSG或者福特powershift上都没有出现类似情况。前面说过变速箱升2挡会有顿挫感,在拥堵路况跟车前行的时候这个顿挫感会根据你的速度快慢、油门深浅表现不一,来临时刻也不完全在你意料之中,偶尔会有车子打冷颤的感觉,很像一个新手开手动挡车,对换挡时机和离合控制不到位。假如不断加减速的激烈驾驶,这台变速箱选择挡位有时候不契合你的意愿。急刹车的话,变速箱的降挡也伴有较明显的动作。
在我们轮番试驾G6 TID之后,大家得出一个相近的结论:良好路况正常节奏驾驶的话,这台DCT双离合变速箱的表现不错;但路况复杂或者开车风格激进,它距离合资品牌同类型产品还有较大差距。从G6 TID身上就可以看出,技术规格高是一方面,实际的动力匹配也不是个简单活,需要大量经验积累才能有好效果。
我们知道可能会有消费者对新生的DCT双离合变速箱存有疑虑,于是我们又找来一部手动挡G6试驾。
手动挡G6的动力输出特性一如DCT双离合版本,也是中段输出强力、低转和高转略显疲软。只是改由手动控制之后,就更容易察觉涡轮介入前后的变化。也就是说2000转之下,G6接近一部1.5L小排量车型,2000转以上就开始发挥T的威力。对于喜欢开快车的人而言,手动控制挡位把转速保持在2000-4000转区间,G6提供的加速推背感是同价位自主品牌车里罕见的,上到3挡踩过2000转都挺有冲劲,在高速上进行80-120km/h加速没有乏力感。
1.5TI手动挡在100km/h巡航时,对应六挡为2000转,是个利于省油的齿比设定。不过因为排量小,六挡从100km/h再加速几乎没有反应,至少需要降到五挡才有足够的动力再提速。这时就发挥出密齿比的优势,即便用五挡在高速行车,其100km/h对应2700转上下,也是个比较正常的设定,不会失掉过多的经济性。
因为是6前速手动变速箱,所以挂倒挡的方式是,拉起扣环往一挡方向挂挡,这是个常见的挂挡方式。这台手动变速箱的换挡手感较为轻巧,换挡行程也较短,油离配合也好把控。唯独空挡回弹的位置不够清晰,偶尔摘挡后,原本应回弹至空挡的挡杆,却是半挂入三挡或四挡位置。所以驾驶它时,需要像开老式车那样略加确认挡杆是否处于空挡,然后再挂挡,需花点时间适应,挂挡操作略不够方便。
总的来说,这台手动变速箱规格高,完善性也合格,挡位多齿比合理更方便日常驾驶。
比亚迪G6的底盘和七代雅阁颇有渊源,结构为前双横臂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挂,这是自主品牌里少见的高规格。
实际开起来G6和雅阁并没有太多相同之处,它的整体悬挂设定偏软,想必是基于适应中国各种复杂路况的出发点。相对G6的售价而言它的底盘规格确实超班,整车厚实感是我们所试驾过的比亚迪车型中最好的,经过一些十分坑洼的溶烂路面,G6的底盘应付起来还挺轻松,车身的安定感也不错。以十万元的价格来看,其底盘质感值得肯定,在自主品牌中也能排到中上。
驾驶操控方面,G6则并没有太多的灵动感,整个转向系统可以用尽职尽责、中规中矩来形容。转向助力均匀、低速挪车时足够轻盈,虽说方向盘几乎隔绝了路面信息,但指向还算准确。
偏舒适的调校带来支撑力不足的负面影响,快速过弯时G6的车身侧倾较大,主观驾驶信心不是很足。整车和人的沟通感不足,主要是几乎无法从方向盘得到路感回馈,所以开着G6不会有逼迫极限状态的欲望。相信G6的潜在用户也不会把操控性能放在首位,更看重G6在空间、舒适性上能否满足家用座驾的需求。
比亚迪G6的悬挂调校偏向舒适性,简单的来说就是比较软,路面零碎震动很多都被隔绝掉;驶过坑洞、减速带的滤震能力不错,不会有什么多余震动传到车厢内,可以看做是一部悬挂调软的中高级车。
车厢静音水准上,1.5T发动机会有典型的涡轮泄气鸣哨声,这点得视个人喜好决定算不算滋扰,甚至有些人会改装自然吸气车型获得相似的音效。发动机转速到4000转以上声音就会比较明显,音调有点粗糙,不知是否试驾车个别原因,此时前车门玻璃还有共振现象。
G6的路噪和风噪抑制的不错,接近110km/h只出现轻微风噪,显然出身较高级平台在舒适性表现上有其过人之处。
在比亚迪G6车内你是能找到一些雅阁的影子,比如多功能方向盘、中控台上方的时钟、空调温度按钮,除了仿桃木内饰不太迎合年轻人喜好之外,整体而言G6内饰给人的第一印象比较顺眼。
此前在S6车上,我们发觉比亚迪的内饰用料相对以往有了长足进步,而且整合进去不少他们擅长的电子玩意。这回G6的车厢内饰也用上不少软质材料,科技感还在S6之上。
比亚迪G6的方向盘样式和雅阁十分相似,直径不大环身也比较粗壮,表面的皮质触感不错,加上三九点的开口位置比较合理,手握方向盘会激发人一些操控欲望。
仪表盘是比亚迪秀科技的第一步,转速表左右两侧都是液晶屏幕,包括那个显示数字0至8的转速表。别被旁边的绿色小球迷惑了,其实小球是你驾驶方式经济与否的提示,深踩油门它就会往上浮。那个小球浮动的频率快过转速表(提示转速的电子指针响应有点偏慢),低头看仪表盘时它很抢眼,开始接触G6得人是挺容易读错转速。尽管转速表没有设置红区、上限高达8000转,但6000转左右已经是实际上限。
方向盘上的多功能按钮功能齐全,可以调节音源、音量、蓝牙电话、定速巡航等功能,还有个一键影像切换功能会在后面加以介绍。
G6车厢在一些细节之处花了心思装饰,有时候不经意间你会觉得是它是部挺上档次的车。
门壁板黑色以下部分用了皮质包裹,配合软垫扶手,G6尽量让乘员经常触摸到的地方更舒适,那块皮质还特地用缝线强调它的用料。前排座椅有加热功能,对北方用户而言是项实用配置。后视镜上的指南针和高度仪应该是移植自S6,对于轿车而言似乎有点多余。
比亚迪在电子产品上有着十分丰富的研发经验,于是利用一些技术提升G6车厢的科技成分。
G6装备了大尺寸的触摸屏,屏幕分辨率相当高,许多操作可以通过指指点点完成。这有利也有弊,先来说说弊端。G6的空调分两部分操作,触摸屏控制压缩机开关、风量大小和送风位置,屏幕下方还有温度调节、自动、手动、关闭、除雾、内外循环等按钮。这种触摸屏+按钮的设计有点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操作起来比一般的自动空调繁琐,加上中间混杂了音响旋钮和弹出CD按钮,刚接触G6是要花一会时间熟悉操作流程。
G6在倒车影像的基础上引入了侧方摄像头,只要按动方向盘右侧按钮就可以在液晶屏幕上一键呼出侧方影像。这在靠边停车的时候很有帮助,可以有效防止剐蹭轮圈,摄像头在夜晚也有挺高的清晰度。倒车的时候按同一按钮可以在后方影像之间切换,响应速度也让人满意。
车头也有雷达距离提示,可以辅助在一些狭窄车位停车。至于响应速度稍慢,偶尔会在行人从车头走过之后开始鸣叫,所以来回挪车时要留意车速不能太快,否则可能警报未响已经撞上异物。
G6的中控台可以观看移动电视,当然这得在设置选项里关闭安全驾驶模式。本来我们期待G6拥有强大的蓝牙功能,在实践之后发现只有基础的导入通讯簿和接打电话功能。不过G6的触摸屏可以滑动操作,在同价位车里独此一家。
比亚迪G6的座椅坐垫面积较大,皮质较为柔软舒服,但是靠背高度比一般座椅矮一截,不能完全承托肩膀位置。
驾驶席座位是8向电动调节加电动腰拖,整个椅垫包括侧面包围都很软,乘坐感还不错,但是过弯时的包裹性并不出色。
比亚迪G6的后排座椅倾斜度正常,皮质和前排相似触感不错,坐垫较软,腿部空间媲美最宽裕的A级车平台自主车型,头部空间稍小。假如能改善头枕位置偏高、和人体接触面积较小的缺点,相信乘坐舒适性会很好。
后排地台中央有部分突起,对中间乘客影响并不大。手枕处有和尾箱相连的通道,方便在车内拿取物品,但后排座椅不能放倒,在功能性上有所缺失。
G6后排座椅提供高规格的Latch安全座椅接口,可以兼容isofix儿童座椅,这点值得称道。遗憾的是顶配车型也只有两个头枕,中间乘客的舒适性有点欠缺。
G6的储物空间基本符合期望,前排的空间利用率较高,后排也提供了靠背储物袋、杯座,没有什么缺失。
常规状态下的尾厢容积很大,靠外侧的表面平整,空间利用率不错。但后排靠背无法放倒,让它的尾厢容积失去了扩展可能,用途受到限制。
G6的备胎是全尺寸铝合金轮圈,长途驾驶有一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