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驶:路感清晰 噪音偏大
[XCAR 试驾 原创]
作为一名汽车工作者,我们总喜欢用近乎苛刻的眼光去审视每一款产品,而对于自主品牌,则更是怀着尊重、严谨的态度以及满心期望去看待,但往往在结束时才恍然大悟,这种美好离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一汽集团利用多年的合资经验以及现成的平台优势,酝酿出了自己的汽车品牌“奔腾”。前几年,依托马自达6平台推出的B70更是得到了市场认可,之后又借马自达睿翼平台推出了自己的旗舰产品B90。虽然两款产品都属于中级车范畴,但外观尺寸以及轴距上的增加,令B90有了一副中高级车的模样。

行驶:路感清晰 噪音偏大

之前原以为B90会照端马自达的LF系列发动机,但引擎保护罩上明显的一汽LOGO暴露了它的身份。由一汽自主生产的代号为CA4GD1的发动机成为了B90的动力单元,这台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最大功率108kW(147马力)/6500rpm,最大扭矩184Nm/4000rpm,因为结构与马自达发动机相似,所以性能指标也完全相同。

传动系统使用了比马自达睿翼更先进的爱信F21 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这款变速箱带有S运动模式和手动模式,但个人觉得挡位排列有些不科学,使用中很容易误操作,稍后会提到这点。

B90的底盘为同级别中领先的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结构,这种结构的可调校范围很宽裕,既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舒适的底盘模式,又可以使其变成十足的运动控,今天的主角选择了后者。

对于公路行驶,传递到驾驶员的路面回馈相当直接,轻微的颠簸都会很容易被察觉,对于驾驶一台偏商务的中级车来说,我觉得并没有预想中的舒适。一汽似乎并不想刻意抹杀这些最直接的路感,但却忘记了B90的定位,过于直接的驾驶方式对于中级车而言太过激进了。


除了硬朗的车身之外,方向盘也很配合整体运动的调校,大小适中、握感饱满的方向盘除了材质偏硬之外,整体感觉很到位。液压助力转向偏重的力度很符合喜欢驾驶乐趣的人群,只是对于女性用户而言,也许就并不能带来些许好感了。

B90的油门灵活程度很有日、韩系车的特点,脚腕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带来直接的动力响应,油门踏板并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老实说有些突兀,所以给人带来的第一感觉是起步有股子冲劲。



完成了起步的“冲”劲之后,动力也回归到了其应有的程度,这台发动机如果想要获得游刃有余的动力表现,必须将转速保持在4000转以上,而此时发动机带来噪音已经影响到驾驶者心情。日常驾驶环境下,变速箱换挡积极,转速控制合理,顿挫感轻微,此时拥有不错的驾乘环境,油耗也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数字。
测试:操控犀利 刹车系统稳定
测试:操控犀利 刹车系统稳定
与同级别车型相比,B90在舒适性上有所欠缺,在越来越丰富多样化的汽车市场,这算不上缺点,而驾控方面才是它所保留的内涵,尤其在场地测试中,B90表现出了运动性能高人一筹的出色表现。
加速测试对于这款技术成熟的2.0升自主发动机来说不是强项,起步阶段,扭矩并不能提早释放,我们感觉不到有任何推背感,从车身姿态可以看出,这种加速力道毫不夸张。随着进入高转速区间,动力和扭矩峰值得以爆发,能够感觉车辆明显在加速,但还是不够迅猛,最终加速成绩为10.44秒,加速度0.617G。
我们对B90进行了连续8次紧急制动,从成绩上看,刹车系统热衰减不明显,8次成绩均保持在41米左右,虽然没有一次进入40米,但40.79米、减速度-1.065G的最好成绩在同级别中也处于领先。刹车过程中,前避震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前后刹车力度分配均匀,没有出现强烈的前倾感,车身姿态保持的很不错,整体性能可圈可点。
上一页谈到B90的底盘形式属于运动的一类,加上运动化调校,使得在绕桩测试中有了很抢眼的表现。支撑到位的避震器和紧凑的底盘很好的控制住了车身侧倾,随之带来的是很强的可控性,精准的转向系统能够清晰的传递路面信息,可以让驾驶员很快进入状态,即便轻微失控,也很容易进行补救。

B90在场地测试环节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准,但不得不说一下影响成绩或者说可能给日常舒适性带来影响的两个因素。真皮座椅在绕桩测试中并没有提供应有的承托力和支撑性,过于平滑的座椅表面降低了摩擦系数,绕桩中的身体几乎得不到固定作用,不仅如此,日常乘坐感也很一般。

205/55 R16的轮胎规格在同级别中显得过于小气,但为了兼顾省油和动力需要,我们可以理解,而一味追求节约成本而使用二线品牌轮胎就显得有些不厚道了。如果选用级别更高的轮胎,相信在测试环节还会有更佳的表现。
不足:细节不够精致 有待改进
不足:细节不够精致 有待改进
有可能是太在意自主品牌的缘故,所以在几天的使用中,我们尽可能用心去发现它的不足与有待改进的地方,虽然这些点对汽车产品来说不算致命伤,甚至对于不太细心的人来说,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但我们还是想给正在进步中的中国车企提个醒。
我正在车内等人,那天室外很安静,接通电源正在研究行车电脑功能。耳旁却总传来“嗡”的声音,接触过电路的人很清楚这是电流通过的声音。打开机舱盖,声音由图中所示位置传出,不知是元器件损坏,还是其他原因导致,但当时给我的印象却是很糟糕。
回到车内继续研究行车电脑,发现提供的选项的确不少,信息功能量也很多,但能够带来实际作用的却寥寥无几,通过左侧的转向灯杆和右侧的雨刷调节杆分别控制左、右仪表盘内的功能区,有些繁琐,这么设计不但增加不了豪华感,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
能够看出,多媒体的确费了设计人员不少心思,系统的内部功能也足够齐全,可惜操作使用上有些繁琐,适应几天之后发现依然不顺手,看来这不属于适应问题。按键质感达不到这个价位车型应有的水准,阻尼偏硬、旋钮生涩。
外接USB无法与内置安卓系统的手机进行多媒体连接,之前我们尝试过苹果系统也未果,但插入U盘后却很快被识别读取,只能说这套多媒体系统还不够智能,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这个接口可以给手机进行充电。另外,座椅加热绝对是充分考虑到了北方地区的消费者,但这个加热的级别过于强大了,所以如果不想让屁股如坐针毡的话,还是只加热一会就关比较好。
门板上的拉手设计过于靠后,而且内部只能容下四个手指,关起门来身体的扭转角度过大,很别扭。而前面的拉手设计的又过于靠前,需要很大的力度,而且经常出现关不严门的情况。落锁后,副驾驶并不能通过二次操作拉手进行解锁,只能由驾驶员一侧解锁,或者手动搬动门上的按钮进行解锁。
第一页谈到的变速箱设计问题,N、D、S三个档位之间没有限位装置,操作中很容易将挡位直接挂入S挡,行驶中从S挡推入D挡也容易推入到N挡,虽然对安全构不成任何威胁,但这种设计还是会影响到驾驶心情。
经过几轮强度较大的测试之后,左脚上方多了几根线,期间尝试着原位放回去,但都无果,不知道这几根线是后期加装还是原厂所为,但这一幕的确让人感到意外,细节管理上希望得以加强。
总结:
写这篇文章之前了解了一下4S店的市场行情,B90的优惠幅度基本都在1万元以上,而我们这款测试车的市场指导价为15.98万元,即便优惠后,售价依然超过一些合资品牌中级车,所以就目前市场而言,要么提高自身产品素质,要么拉低销售门槛,否则以眼前这辆B90而言不会有太多竞争优势。
抛开市场单就产品而言,B90是一款比较有个性,操控特点鲜明的中级车,它有着丰富的配置,并且在同级别中属于极其省油的类型,何况还有一汽的“金字招牌”,日后的售后、服务、保养都不是问题,但这些优点并不能掩饰住自身的缺点,毕竟这是奔腾序列中最高端的车型,我们应当用苛刻的眼光去评定,所以在我们看来,奔腾B90离“合格”还有一段距离。
27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