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无声息的停在十字路口,静等变灯。旁边车道出租车师傅刚才还在从反光镜偷觑后排女乘客大腿的目光瞬间被i3攫取…对于他眼中的错愕与好奇我表示理解,因为在初次看到i3实车时我也同样如此。
尽管有过数次试驾其他品牌电动车型的经历,尽管也已经通过网络图片提前领略了i3过于科幻的独特设计,但当它真的出现在面前时,还是难免心生悸动。老实说,如果遮挡住前脸那为了突出品牌辨识度而刻意勾勒出的双肾浮雕(已没有任何实际功效),这款出自韩裔设计师Richard Kim(同样是E84 X1和i8的主设计师,目前已转投奥迪)之手的车型很难让人在第一时间联想到宝马品牌。略带点儿憨态的圆润车身一反宝马时下愈加犀利运动的设计理念。不过说起来这也不是宝马第一次做出这样的尝试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宝马也曾推出过数款不太运动、拥有相似设计的电动概念车——Z11、Z13和Z15。
不过尽管与其他宝马车型上的犀利与运动相迥异,但i3依旧采用了与i8相似的被宝马命名为“Streamflow-Design”流线设计理念,同时从覆盖全车顶到扩展至发动机舱盖的黑色面板“Black Band”设计也是属于i3的独特设计。
前大灯与尾灯都采用LED光源,U型光带设计前后呼应,不仅美观,也是为了节能。
宝马i3前轮轮胎尺寸为155/70R20,后轮轮胎尺寸为175/60R20,轮胎品牌为普利司通绿歌伴ECOPIA EP500节能轮胎。
犹如飞船座舱般的i3内饰采用实木、纤维和真皮等混合材质,中控位置的镂空凹槽式设计非常独特。
双幅方向盘手感不错,同时还集成了定速巡航和蓝牙等功能,另外宝马传统的电子排挡杆也被集成在了方向盘右侧后方,形成了类似怀挡的设计,但并不是采用拨动方式,而是需要转动切换挡位。
仪表盘也被液晶显示屏取代,显示内容包括车速、续航里程、电力输出/动能回收状态、电池状态等,如果是搭载双缸0.647L发动机(仅作为发电使用,并不直接提供驱动力,配备8L油箱)的增程车型,还会有汽油续航里程显示。
尽管车身尺寸不大,但采用碳纤维材质、对开门设计的乘客舱空间其实并不小,只是上下车的不便利并不逊色与一款双门轿跑:想要开启后门需要先将前门打开,才能找到位于后门内侧的车门把手。
试驾环节采取车队行进,短短3公里左右的试驾路线还是位于车辆密集的东四环辅路,这样的路况条件很难让人尽情体验i3的驾驶质感。点击位于方向盘右后方排挡杆上的启动按钮,伴随着提示音响起,车辆也已启动,将档位转动至D挡,还需要踩动动力踏板(使用油门一词已不准确)才能让车辆开始前行;行程偏短的动力踏板力度不小,动力响应很积极,深踩同样会有相当明显的推背感。一旦松开动力踏板,车辆开始进入动能回收状态,车速会较汽油车型下降的更为迅速,此时这种明显的G值变化可能会引起车上乘客的不适,老实说在拥堵的城市路况(我们的试驾路线即属于此种情况)这样的设定对驾乘者并不够友好,驾驶时还需要特别注意。
宝马i3同样提供多种驾驶模式选择,不过为了保证车辆拥有足够的续航里程,SPORT和SPORT+在这辆电动车可找不到,而只有COMFORT、ECO PRO和ECO PRO +三种模式,其中COMFORT是默认状态,保证了车主可以舒适的使用车辆各项功能(主要是空调系统),最大续航里程达到160km;而ECO PRO和ECO PRO +两种模式则对空调的使用进行了限制,ECO PRO +还会将车速限制在90km/h以下,最大续航里程能达到200km。
结语:借“2014 宝马·万科绿色趣跑日”活动的“东风”,我们有机会试驾到了i3这款造型科幻、设计理念也颇为超前的电动车型。但毕竟时间短暂水平有限,笔者很难在短短十几分钟的试驾时间里就能将这款车深度体验一番。不过没关系,就在笔者参见此次活动的同时,一辆增程版i3也已经来到了爱卡编辑部,而一篇内容更加丰富的i3测试报告也很快就会为您献上,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