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试驾 原创]
当我看到这台搭载着i-MMD混合动力系统的本田雅阁锐·混动(Sport Hybrid)摆在我面前时,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句俗语:“好饭不怕晚,好话不嫌慢”。距离第九代本田雅阁上市至今,第九代雅阁车系已经跨过了生命周期的第三年。而这也意味着相对于海外市场而言,雅阁混动版车系在中国市场“迟到”了三年。
这三年中,本田的竞争对手丰田,不但通过其高端子品牌雷克萨斯向国内消费者普及混合动力车型,也通过普锐斯、凯美瑞·双擎等中端车型将混合动力的概念向平民汽车品牌渗透,而在过去的一年中,丰田旗下的入门级产品线卡罗拉与雷凌也纷纷推出其混合动力车型,将混合动力的概念推向入门级车型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拥有混合动力车型的门槛。
而雅阁的混合动力车型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国内试水后,终于以雅阁锐·混动的姿态出现在国内中级车市场。就像汽油版本一样,混动版本雅阁的“宿敌”自然也锁定了丰田凯美瑞·双擎。
注:由于保密协议的缘故,我们将在9月13日向各位卡友呈现雅阁锐·混动的动态驾驶体验环节,而今天我们则抢先为您带来新车在设计与配置方面的体验。
相对于被戏称为“大钢牙”的早期型设计,雅阁汽油版车型在2016年进行的小改款重点对车头部分进行了再设计。大面积的镀铬进气格栅被复杂的曲线取而代之,配合运动化设计的前保险杠,让新雅阁一扫之前的钝重印象,成功将富于科技感的印象导入车辆的设计语言。而雅阁锐·混动则在2016改款的基础上,谨慎的将代表混合动力环保特质的水蓝色元素融入其中,含蓄的表达出独特的自身定位。
相对于被戏称为“大钢牙”的早期型设计,雅阁汽油版车型在2016年进行的小改款重点对车头部分进行了再设计。
大面积的镀铬进气格栅被复杂的曲线取而代之,配合运动化设计的前保险杠,让新雅阁一扫之前的钝重印象,成功将富于科技感的印象导入车辆的设计语言。
车头部分除了重新设计过的中央进气格栅外,羽翼式设计的大灯也是非常吸引眼球的部分。而混合动力版本的L型日行灯则融入水蓝色元素与汽油版本相区分。
翼子板部分的Hybrid铭牌让人能够方便区分出混动与汽油版车型。
车身部分保持与汽油版本一致,最大的区别在于广汽本田特别为雅阁锐·混动配备的专属轮圈,目前已知分别有17与18英寸两款尺寸可供选择。
车尾布局与汽油版本相同,排气管部分则针对混合动力的身份将排气管进行了隐藏处理。
尾灯部分造型保持与汽油版本一致,不过汽油版本银色的反光结构均被替换为水蓝色。
小巧的鸭尾式扰流板增加视觉看点的同时,也可实际降低行车阻力。
轮胎采用优科豪马品牌ADVAN dB系列静音轮胎,规格为235/45R18。
雅阁锐·混动在内饰铺陈上承袭了2016改款汽油版本在硬件方面的诸多改良,同时引入混合动力车型专属仪表盘以及极具科技感的SBW按键式选挡机构,在USB接口等便利性配置方面也多有优化。
同时,在主/被动安全配置方面,混动版车型也保持了与汽油版本的同步升级。包括碰撞预防、行人监测、车道偏离辅助、自适应巡航、交通标示识别等配置在内的Honda SENSING也同样出现在本次的试驾车上。
雅阁锐·混动在内饰铺陈上承袭了2016改款汽油版本在硬件方面的诸多改良,同时引入混合动力车型专属仪表盘以及极具科技感的SBW按键式选挡机构,在USB接口等便利性配置方面也多有优化。
下方的7.7英寸触摸屏不但支持苹果CarPlay,试驾车还预装有高德导航扩展APP。
EV按键可以强制车辆在低速状态下使用电池驱动,在小区与地下车库使用即安静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尾气排放。
按键式电子换挡(SBW)卖相极具吸引力。虽说刚刚上市的本田冠道也采用了同样的设计,不过除了传统的P、R、N、D挡外,混动版还拥有SPORT模式和专属的EV模式按键。
后排与副驾驶车窗均采用一键升降,同时后排座椅也具有加热功能。
由于混合动力车型在车身尺寸上与与汽油版本完全一致,因而车内乘用空间并没有改变。试驾车型轴距依旧维持在2775mm的水准。不过行李箱空间方面,由于受到位于后方电池组的影响,容积从汽油款的512L下降至大约350L。
身高185cm的体验者,将前排座椅调至最低,头部空间约3指有余。
储物空间展示:
受到后方电池组的影响,容积从汽油款的512L下降至大约399L。
编辑点评:
整体看来,在功能配置与设计方面雅阁锐·混动似乎与汽油版本车型的区别并不算大。虽然在不少细节方面都混动版本都与汽油版的配置进行了区分,但混合动力车型与汽油车型最为显著的区别显然并不在这些方面。那么,雅阁锐·混动与汽油版本车型在行驶性能上的表现究竟有哪些区别呢?别急,这一切都将在9月13日为您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