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试驾 原创]
最近几年,中国品牌在SUV市场的表现,让许多合资品牌倍感压力,不过在轿车市场中,特别是中型轿车的部分,中国品牌并没有什么令人惊艳的作品。然而还是有一些厂家愿意投下资源,在这个市场中证明自己的实力。我们今天的主角:睿骋CC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首先我必须给长安汽车一个赞,就如前言所述,中型轿车的市场一直都不是中国品牌的主要战场。在这种时空环境下,长安汽车还是花了很多心思在睿骋CC的设计方面。也许你要问:不就是一辆轿车,有什么不同的吗?为了这个问题,我从北京出发前往重庆,来看看这辆长安汽车的“新世代旗舰”到底有什么能耐。
从谍照的陆续曝光再到本次广州车展的“正式首秀”,这一年多来,长安睿骋CC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它终于要来了!本车将在12月20号上市,在12月也还会有一场更全面的试驾活动。请密切注意爱卡汽车后续的报道。
我的同事许书怀和杨继高为您带来的抢先实拍和体验文章中,对长安睿骋CC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解读,如果您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传送门。↓↓↓
抢先实拍回顾:
深度体验回顾:
机械部分
动力部分,本次试驾的长安睿骋CC搭载了一台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15kW(156Ps)/5500rpm,峰值扭矩225Nm/2000-4000rpm。传动方面,试驾车型配备的是一台爱信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底盘采用的是前麦弗逊独立悬挂,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挂。
本次试驾的长安睿骋CC搭载了一台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15kW(156Ps)/5500rpm,峰值扭矩225Nm/2000-4000rpm。
看到上面那张图,让我不禁想说最近稍微高端一点的中国品牌车型,对于发动机舱的视觉规划非常到位,虽然这种设计可说是完全只为视觉效果而已,但是总是让发动机舱看起来清爽不少,反倒是最近几年某些日系品牌发动机舱越来越凌乱,就算是高端品牌也是如此。
睿骋CC搭载一台爱信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是一台成熟度很高的变速箱。
底盘采用的是前麦弗逊独立悬挂,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挂,在这个级别中已经是常见的配置了。
场地试驾环节
相信动态体验是大家最关注的一点,毕竟这次活动是睿骋CC的首次试驾,到底它开起来的感觉如何呢?由于我们的试驾时间很有限,而且只能在场地里试驾,所以缺少一些道路动态试驾,请大家见谅。
我们试驾的环节主要分为两大项,第一项是综合体验,包含了紧急变线、加速、刹车、八字绕桩、U型弯、蛇形绕桩、减速带,第二项是“迷宫”,主要是为了让参与者体验到轻盈、灵活的转向特色,并且体验到360°全景影像。
环节一:紧急变线、加速、刹车、八字绕桩、U型弯、蛇形绕桩、减速带
环节二:迷宫。主要体验方向盘的易操控程度和360°影像,注意42s切换模式时,仪表盘所产生的变化。
以往中国品牌车型在动态表现上,和合资品牌都会有些差异,但是最近这几年这种差异已经快速缩小了,更有些中国品牌车型的行驶质感已经能和合资车型抗衡了。我想睿骋CC就是这样一款车,在“迷宫”环节中,因为常常会走错路,所以你必须不断地来回转方向盘,从转动方向盘的瞬间,你会发现手感的反馈非常线性,转向质感很不错。
由于是家用轿车,所以操控性并没有让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只能说指向性敏捷,不会让你转了方向盘却不知道车要往哪去的感觉。
何谓转向的质感?简单的说就是当你在转动方向盘的时候,车头的指向性是否及时?方向盘的回正力度是否均匀?会不会让你觉得虚无缥缈?又或者是会不会在转向过程中,随着方向盘角度的改变,车辆忽然出现横摆的动作?在这些问题上,睿骋CC都处理的还不错。转向手感、辅助力度还有车辆响应都很线性,这就是所谓的转向质感。
只要发现轮胎撑不住了,收点油就能让车辆回到既定路线上,算是“好开”的那种类型。
在“环节一”中,我们能够体验到睿骋CC在转向、刹车和减震效果方面的表现。首先第一个环节就是紧急变线,你会觉得方向盘很轻。虽然调节到运动模式下,和舒适模式有显著的差别,但整体来说还是只能用轻来形容,不过受限于轮胎的关系,在U型弯中,极限出现的比较早,只要听到轮胎发出惨叫声,一收油基本上车辆就会回到原本既定的路线。在绕桩时也是如此,基本上车头不推、车尾不甩,只要你听到轮胎开始抗议了,慢下来就对了。
在紧急变线这个环节中,车速并没有很快,甚至连ESP都没有启动的感觉,但是转向感还不错,车头响应的速度很快,但是并不是那种非常神经质的快。
另外,本车搭载1.5T发动机,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时代的澎湃浪潮,一次又一次刷新着我对小排量涡轮车的主观印象。因为就在两年前,几乎不用开我都能想到,一台我们自主研发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一定是难以满足大多数人对舒适性和动力性要求的,更不必说是兼顾二者。但是在体验加速的时候,发动机性能虽然称不上动力强劲,不过在一般状态下,绝对能满足多数人的城市用车需求。
1.5T发动机不是那种非常狂暴的类型,输出顺畅是我最深刻的印象,而且和爱信6AT的匹配度也很好,反应不会过度敏感,保留了一定的舒适性。
轻快、顺畅是这辆车的特性,这应该是大多数人对于“好开”的定义,它的油门响应还算积极,你不会有种不耐烦的感觉。变速箱该降挡的时候会降挡,没什么迟疑的时间。关于这点,我认为与其用一台调校不是很成熟的双离合器变速箱,还不如老老实实用上爱信6AT变速箱,这台变速箱已经老司机们爱用的变速箱。但不管是不是在运动模式下,我觉得它的动力表现都不算太运动,只是换挡时机会有些不同而已。
对了,它的刹车是一个卖点,厂家宣称它能在38.7m的距离内将车停住,是否真的那么厉害,还是得等我们拿到本地评测车才见分晓。
厂家宣称睿骋CC的100-0km/h刹车距离只有38.7m,虽然我们没有实际验证过,但是至少刹车脚感很好,力度也很好控制。
在通过不良路面的时候,车内所感受到的冲击不大,不完全靠“软”来吸震,而是把很“硬”的冲击圆滑化。
至于在后排体验时,你能明显感受到,车辆回馈非常扎实,根据厂家的资料,若以减速带为评价的基础,睿骋CC的表现甚至超越合资竞品。你不会觉得经过破碎路面的时候,车内有松散的感觉,内饰也没有异响,看来长安这次在睿骋CC下足了重本。另外,发动机对于风/路噪和震动被抑制的都不错,这一点给了我很好的第一印象。
试驾小结:
“好开”,是我对它的唯一评价,什么是好开?我想很多人都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对于家用轿车来说,好开的定义非常简单,那就是驾驶者必须毫无负担,可以轻松操控车辆,我们体验过后发现睿骋CC具有这样的特质,你不用花心思控制车辆,只需要开就对了。
在调校的方面,厂家并没有一味地追求转向的敏锐,还有漂亮的参数,而是要打造出让人感觉舒服的车辆,例如刹车就是一个例子。假设厂家不断想要追求漂亮的刹车参数,最后可能就变成操作感不佳的情况。“人”才是最需要被考量的部分,人的感受才是调校车辆最后的目的,这就是长安家族最新的DNA。
外观:实践“极流”语言
在2017年的四月份,长安曾经发布了两款概念车,一款是“御岳”,另一款则是“极流”。御岳可被视为长安汽车旗下SUV车型的未来设计蓝图,而极流则是轿车产品线的设计主旋律。所以,你可以从睿骋CC上,看到与极流相似的设计也不足为奇,因为睿骋CC实践了极流概念车的设计语言。
睿骋CC使用了长安最新的P3平台打造,外观则是承袭自2017年四月发布的极流概念车(请参考下图),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外观设计绝对让你忘不了这辆车。
睿骋CC使用了长安的P3平台打造。光看车名,你会觉得睿骋CC是睿骋的全新改款车型,但实际上它并不是睿骋的换代车型,而且睿骋CC比睿骋还要小一些。从下图的比较表中,你能看出来它和睿骋以及前几年很火的吉利博越相比,体型其实小了一圈。
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睿骋“CC”的含义,我至少看到三种不同的讲法,1.Comfortable Car,2.China Class,3.Comfortable Chinese。不管那个才是正确的说法,至少它看起来够新鲜,而且有设计感。
说到外形,除了车体大小有些不同之外,睿骋CC的外观也比睿骋要进步许多。以往中国品牌轿车总是让人有种说不上来的平淡感,但是睿骋CC可就不同了,虽然这样的设计让车迷和网友出现了一些争议,但你不能否认,它看起来就是会让你一眼记住的类型。
我想最让人注意的部分就是中网,它赶上了最近车坛流行的“大嘴式”中网设计,但是这也是最具争议的部分。往好处想,无论你觉得美或丑,至少它不再是那么平淡的一款车了。
前脸设计的整体感很强,大灯和中网线条完美融合,底部外扩的造型也使前脸视觉效果更加饱满。
车头下压的造型使前脸更具冲击力,营造豪华感的同时更保留了几分运动色彩。
牌照架下方为ACC自适应巡航系统的毫米波雷达探头。自适应巡航的使用范围为0-150km/h,可跟随前车静止、起步。
睿骋CC的线条挺有看点,翼子板上的折线并没有和车门上的腰线连成一气,在接近车门处反而是稍微有点往下垂坠,第二条腰线则是从A柱下方开始延伸到车尾,造型锐利,而车门下方还有一条向上的折线。
睿骋CC的车侧线条流畅,溜背式设计让它看起来更加年轻动感。双腰线设计也创造出较有层次感视觉效果。
我们试驾的车型配置了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功能。另外您可以看到两扇门的这线位置基本上是对齐的,没有错位的情况发生。
虽然整辆车好像充满线条,但是实际看到后,却不觉得它的线条很复杂。最重要的是,厂家在车侧做出了那么多的线条,最考验的就是开模的精准度,依照我个人在现场观察的结果,发现各个钣件的缝隙和落差都非常一致,没有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由于使用溜背设计,再加上行李厢盖边缘的鸭尾设计,睿骋CC的尾部线条看起来很有运动风格,整体造型也比同级别中的其他车型要来的更加立体和活泼。
另外,灯光配置是本车的一大亮点,这个大灯组共具有17个灯光颗粒,并采用透镜式设计,避免强光干扰其他用路人。灯组上缘一直延伸到“眼头”的光带,则是融合了转向灯、示宽灯和日行灯,颇具设计感。 此外,这组大灯是由著名的零部件制造商:玛涅蒂马瑞利(Magneti Marelli)所生产的,它同时也是奥迪和宝马的大灯供应商。
大灯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全LED光源在现在的中国品牌上并不是新鲜事,但是“会呼吸”的设计(请看下面视频,为之前实拍活动所拍摄)绝对是中国品牌中的首创。
什么时候您能看见它“呼吸”呢?在解开车锁的十秒内,你能看见大灯正在呼吸,LED日行灯和大灯分别以柔和的方式点亮,虽然没什么实际功能,但是看起来让人心里就是舒服,重点是在灯光上玩花样,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浓厚的“汽配城Style”,但很显然长安汽车是成功的,大灯很有质感,令人看着就舒服。
在设计“呼吸方式”时,厂家考虑了好几种提案,有日行灯和大灯一起呼吸的,也有日行灯单独呼吸的,但是不是看起来太眼花缭乱,就是视觉冲击力不够,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厂家多方考虑之后的结果。
不止大灯会呼吸,连尾灯也有会呼吸的设计(请看下面视频,为之前实拍活动所拍摄),正好跟大灯互相辉映。50颗LED发光颗粒确保尾灯亮起的时候光线均匀,美观漂亮。
轮圈的造型还不错,虽然没有“惊人之举”,但也有水准以上的设计功力。轮胎尺寸为韩泰OPTIMO 215/50 R17,视觉上胎壁稍微厚了点,但可兼顾一定的舒适性。
从车身的各个细节上,你能发现厂家再睿骋CC的身上真的下了不少功夫。其实我一直认为中国品牌在轿车的设计方面有显著的进步,但是睿骋CC的进步又是跳跃性的增长。长安汽车斥资在海外建立多个设计中心,成果就在你眼前。
外观小结:老实说睿骋CC的外观是有一定争议性的,但是看到实车之后,觉得实车比图片上好看很多,尤其是那个中网,其实还挺吸引人眼球的。整体外观设计非常成熟,各部位的比例协调。而且大面积镀铬中网的气势也很足够,这是个很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设计。
如果说外观是充满争议性的,那么内饰我想应该没什么争议可言。不知道您是怎么看待这辆车的内饰设计,但以我的观点来看,我是非常认同这样的设计风格。
内饰设计:典雅、充满层次感的内饰
其实睿骋CC的智能交互系统是本车的一大亮点,但是在探讨这个系统之前,我就先被中控台设计所吸引了。有层次、做工细致、配色合理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而且大量使用白色缝线更加增添了质感。
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东西,在一些细节上,长安也不马虎,像是按键力的回馈、车内的标识表示、报警提示音、触感、背景光等等,厂家都进行了研究,为的就是要让车主有更好的体验。
中控台并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设计,但是整体表现很有质感,用料也很厚道,大面积覆盖了国人喜欢的软性材质。
10.25英寸的视网膜大屏应该是同级别车中的“王者配置”,屏幕分辨率高达1920×720,不但有很好的视觉体验,还让你感受到厂家的诚意。值得一提的是,系统还植入了高德高航车机版。
厂家在设计这块屏幕的摆放方向时,还考量到了眩光等影响驾驶人的因素,所以屏幕其实是朝向驾驶者7.2°。而且界面设计也非常好看,非常具有国际水准。此外,这台车机还搭载了高德导航系统,对于已经习惯手机导航的驾驶者来说,省去了适应的时间。
因为屏幕够大,所以显示效果也非常清楚,重点是界面的设计很好看,不像三五年前中国品牌车型的人机交互界面,总是给人一种汽配城风范的感受。
手势控制也是这个交互系统的卖点之一,中控台屏幕还可以跟全液晶仪表盘联动。举个例子,如果你想要把中控台屏幕的信息移到仪表盘中,只要使用“三指左滑”就能将前述信息放置在驾驶座前方的仪表盘中,此为睿骋CC的飞屏互动功能,驾驶者不用花太多心思去分心注意别的事情(请看之前的深度体验文章,内有详解)。
另外,现在很多厂家都会使用全触摸形式的控制面板,但是睿骋CC还是有实体按键,只有在空调部分才使用触摸式设计,请看下面视频。
多媒体统简短体验视频:
空调部分使用了触摸式面板,我个人并不喜欢这种设计,因为触摸式设计在使用上并不直觉。另外,本车的空调系统还配置有“Forest Air森林空气净化系统”,能将车外的脏空气迅速过滤干净。
整个中控台并没有完全舍弃实体按键,而实体按键的触感也是在讲解会的时候特别强调的一件事情。当你按下实体按键的时候,你会发现按键的阻尼感,还有回弹的感觉很扎实,没有松散感,对于使用者来说,这些都只是极其细微的部分,但是正好也就是这些小地方,造就了一辆车的使用口碑。
多媒体系统按键体验和空调面板简短体验视频:
在其他部分,睿骋CC的表现在同级别中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表现了,或许在几年前你会觉得中国品牌和合资车在内饰的做工上肯定会有差异,但是透过这次试驾睿骋CC的机会,我们能够看到睿骋CC不但在设计上已经跟上世界潮流,在组装工艺上也有非常好的表现。
全液晶仪表盘是一个很酷炫的配置,先别管到底有多少实用性,光是看到这个配置就让人觉得“逼格满满”。
仪表盘和中控屏的主题模式有九种搭配模式,而且还有一些贴心的小功能,假设挡位切换到S挡,背景主题会自动切换成运动模式,假设你开启ACC,则切换成科技模式。虽然不是什么非常酷炫的配置,但是这种细微之处的用心,让人感受到厂家在研发时的用心。
1是方向盘模式调节(有三种模式),2是自适应巡航行车间距调整。方向盘按键整体设计简单易用,而且手感不错。
在内饰部分,你能看到很多不错的地方,像是很多细节都能看到用上了不同材质和颜色所互相搭配的设计,特别是雾面银的饰条,整体造型非常有层次感,而且不显俗气,有些地方还用上了金属材质,触感极佳,比起塑料更有质感和分量。
主驾驶座椅配备两组记忆功能,如果睿骋CC是您家中的唯一一辆车,那么这一功能还是非常实用的。对了,门把的表面处理不错,看上去很有质感。
除了ESP、自动启停还有停车辅助系统的开关,车道偏离保持系统的开关也在中控台的左下方。但可惜的是,由于场地的限制,没能让我们体验睿骋CC的主动安全技术。
本车只有驾驶座带一键升降功能,这点倒是挺令人意外,毕竟这配置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但是却为便利性加分不少。
试驾车型配备了AUTO HOLD功能的电子手刹。非常适合现代人“懒得动手”的性格。
看到这里,您或许已经发现了车上很多地方都用上了黑色的钢琴烤漆,看得出来厂家用的材质和一些十万元以内的车型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反射出的光泽没有那么廉价,不过美丽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这样的设计代表很容易沾上指纹,在拍摄内饰时,我常常需要先把被摄物擦干净再拍,也算是意外的发现吧。
后排出风口下方还有一个USB充电插座,如果能有两个插座或是220V插座就完美了。
除了这些贴心的设计之外,睿骋CC的两把钥匙可以分别进行个性化设置。如果家庭中有两人共同使用同一辆车,这套系统会根据钥匙不同而做出两套不同的设定。
内饰小结:整体来说,睿骋CC的车内配置有很不错的表现。最让我觉得满意的地方,莫过于整体设计的协调性,成熟度非常高,也代表长安汽车在这方面已经累积相当多的经验。举例来说,你可以发现中控台的大屏幕和仪表盘的高度是一样的,这是为了减少驾驶者视觉移动的距离。
不论是用料或是设计,睿骋CC都把给人非常惊艳的体验,在我们的体验中,车内完全没有发出任何异响,组装很扎实,让人感觉长安在造车的工艺上又进一步,而大面积的软性材质,更是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也让人对它的印象加分不少。
空间表现:家庭使用已足够
相对于车内设计、配置的精彩,车内空间的表现就没那么吸引人眼球了,但此乃非战之罪,毕竟传统轿车在空间运用上有一定的限制。我想对于所有车来说,舒不舒服比空间大不大更有意义。睿骋CC的表现到底如何呢?我们先来看看座椅和乘坐空间。
座椅给人的感觉非常好,而且腰部支撑性很好,久坐不会有腰酸的感觉。前排具备电动调整功能,另外,为了争取更多后排膝部空间,前排座椅的椅背还刻意削薄做出凹槽。
为了让大家能够一目了然头部空间的状况,我决定亲自上阵替大家演示车内空间(难道这是上天注定我就是得拥有这种“发型”)。一坐上前座,我马上发觉前座的着坐点有点高。
此时后排的头部空间大约为将近四指,膝部空间则是超过两拳。椅背的角度较大,让人有种“半躺”的感觉。另外值得赞赏的是椅垫长度足够,所以对腿部的支撑性不错。
虽然车顶已有内凹设计增加头部空间,但连1.7m身高的体验者,都已经几乎没有头部空间可言。中间地板会有5cm左右的隆起,平整化程度很高。
空间表现够用,但是后排的头部空间稍微有点不足,这是为了外形的美观所做的妥协,我觉得无可厚非。最重要的是,你不会在车内找不到舒服的坐姿(除了后排中央座位),特别是前排座椅,头枕对头部的支撑性非常好,后排椅垫的长度够,不会像有些车型椅垫过短,椅背的感受也很好,贴合性很够,没有某些车型腰部支撑性不佳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人机工程学设计不错。
车内储物空间
直接先讲解结论,我认为睿骋CC车内的储物空间完全够用。现在很多车型为了设计上的美观,直接取消掉中控台下方的储物空间,如果你喜欢带着一些钱包、手机上车的话,在那些车型上很有可能找不到存放空间,但在睿骋CC上,这种问题并不存在,你还是可以在很多地方找到放东西的空间。
首先我们先来看门内饰板的储物空间,由于我在体验的时候找不到水杯,所以只好拿一台索尼XZs来当作比例尺,这台手机的屏幕为5.2英寸。
前后门的内饰板都设有储物空间,现今有些车款不但门内饰板的储物空间小,甚至会取消后排门内饰板的储物格,实在不够人性。
门内饰板上的储物空间没有太多令人惊艳的地方,整体来说很实用,能放下的东西不少。
中控台周遭的储物空间,除了车顶的眼镜盒和门内饰板储物格,还有以下几个储物格能够使用。
中控台下方的储物格宽度和深度并不是很够,要完全放进这台手机有点困难,但好在就算放不进去也没什么影响。手套箱和中央扶手下方的空间都有植绒,能减少物品撞击的的声响。
后排中央扶手具备杯架,不过同样没有限位器。这是除了门内饰板、前排椅背储物袋,后排唯一的储物空间。
以上是车内的储物空间的展示,我认为虽然没有太多别出心裁的巧思,但是一切都非常实用,常规的储物空间齐全。杯架上虽然没有限位装置,但是底部有防滑垫,能够将容器固定住,确保在行车中不会因为摇晃而洒出。
行李厢
目前官方还没公布行李厢容积,不过目测空间大小应该能应付日常所需。但最令人不解的是我们似乎没找到放倒后排椅背的装置,对于三厢车来说,这样的设计难免让承载能力打了些折扣。
虽然官方并未公布数据,但纯平的地板和两侧带网兜的储物槽,对装载能力都能有所提升,可惜椅背似乎无法放倒。另外,椅背上具备一个通道,让长条形物品方便放置。
空间小结:储物空间没有什么大是大非,该有的都有,放手机、放小票零钱都不是问题,整体来说就是一般的表现,你不会对它有什么怨言,对于一辆家用车来说刚刚好。
编辑总结:
如同一开始所说,中国品牌在这个级别中并不具备优势,但是睿骋CC的出现,可望能够打破合资车在中型轿车市场中的绝对优势。虽然我并不认为它是一款“完美”的产品,也不认为它能够直接威胁合资轿车的生存,但是在国内厂家普遍把中心和资源全部投放在SUV的情况下,长安汽车还能够投入这么多心力在这款产品上,实属难得。
总的来说,现在中国品牌能把车做好看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了,但重点是能把车做的好开才是真正考验功力所在的地方。我还是得说睿骋CC是一辆非常令人惊艳的车型,因为它不仅动力匹配度很不错(这一直是长安的强项),底盘的反馈协调度、转向和刹车的调校,都看得出长安在这些需要花时间、花成本的事情上下足了功夫,而睿骋CC就是努力之后的果实。未来,长安汽车还会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驾驶特色,朝着“品牌DNA”“信心、愉悦、活力”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