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频道 > 专业测试 > 正文
以武会友 五款大型SUV越野性能对比测试
 

[爱卡汽车 SUV频道 原创]

随着车辆售价的提高,消费者们对于车辆性能上的要求也是呈指数级直线上升的。而大型豪华SUV作为SUV金字塔中的尖端,消费者们不仅要求车辆的公路操控感受,更希望车辆拥有更好的全路况能力。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特意挑选出了五款大型豪华SUV,来看看它们在车辆的越野性能上,究竟有何建树。

对比测试

  在本次测试中,我们从大型SUV市场中挑选出了五款很有代表性的车型,它们分别为:2018款路虎发现3.0 V6、2018款奔驰GLE320 4MATIC、2018款宝马X5 xDrive35i、2018款奥迪Q7 45TFSI以及2018款沃尔沃XC90 T6。这五款车型都是各自品牌中的佼佼者,并且其配备的四驱系统也基本涵盖了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四驱系统。所以在这场比拼真正开始之前,不妨让我们好好了解一下这五位参赛选手以及它们各自所使用的四驱系统吧。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

越野配置:全时四驱+低速四驱+空气悬挂+第二代全地形反馈系统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所采用的系统在配置上,是我们本次测试中最为强大的一款。这套四驱系统采用了多片离合中央差速器负责前后桥的扭矩分配工作,正常状态下会按照50:50的比例分配前后桥扭矩。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所采用的全时四驱系统在配置上,是我们本次测试五款车型中最为强大的一款。这套四驱系统采用了多片离合中央差速器负责前后桥的扭矩分配工作,正常状态下会按照50:50的比例分配前后桥扭矩。此外车辆所配备的双速分动箱,也让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成为了本次测试中唯一具备低速四驱功能的车型,该低速四驱系统可以将发动机的扭矩放大3倍,让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有实力去挑战更难的障碍。并且值得一提是,路虎全新一代发现还提供了选装后桥电子差速锁的选项,这也是其他车型并不具备的功能。

路虎全新发现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具备非常专业四驱系统的硬件,但是在软件支持方面也绝不手软。路虎品牌一直以来靠“全地形反馈系统”独步天下,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则将这一系统进化到了第二代。相比于第一代产品来说,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所使用的第二代产品,其最大的进步之处在于增加了AUTO模式,让那些不是很熟悉越野操作的驾驶者,也能够迅速上手。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相比于第一代产品来说,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所使用的第二代产品,其最大的进步之处在于增加了AUTO模式,让那些不是很熟悉越野操作的驾驶者,也能够迅速上手。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

除了第二代全地形反馈系统外,像是陡坡缓降、空气悬挂、低牵引力模式等众多辅助系统也均有配备。在我看来,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是所有硬派SUV车型中对于新手驾驶员最为友好的车型,驾驶员只要把握好方向盘即可完成控制。面对着如此强大、复杂的四驱系统,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将自动为驾驶员准备好一切。车辆甚至还在多媒体屏幕中详细的讲解了各种模式的适用场景以及车辆的各种通过性参数。

发现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车辆具备中央差速器锁止功能,但并不能手动控制。车辆会通过多媒体屏幕来显示中央差速器的工作状态。如果需要,路虎全新一代发现会通过锁止中央差速器来实现前后桥50:50扭矩分配的硬连接。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对于路虎全新一代发现的四驱系统有了更多的好感。四驱系统在本次测试中表现的十分强大,并且第二代全地形反馈系统以及高度自动化的设计,使得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可以满足“高端玩家”以及“越野新手”之间完全不同的需求取向。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强大的四驱系统、第二代全地形反馈系统以及高度自动化的设计,使得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可以满足“高端玩家”以及“越野新手”之间完全不同的需求取向。

在车身设计上,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和上一代车型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于车辆放弃了前四代车型所坚持的非承载式车身,转而使用了市场上越发推崇的承载式车型。这是一种非常大胆且值得尝试的改变。在使用承载式车身之后,效果也是立竿见影,车辆的公路驾驶性能有了质的飞跃。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和上一代车型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于车辆放弃了前四代车型所坚持的非承载式车身,转而使用了市场上越发推崇的承载式车型。这是一种非常大胆且值得尝试的改变。

与此同时,为了保持路虎发现的灵魂:越野性能,路虎全新一代发现也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首先在车身尺寸设计上,路虎全新一代发现依旧保持了强大的通过性尺寸。车辆的离地间隙具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在越野模式下车辆的悬挂高度拥有+40mm以及+75mm两种模式。当你需要往后备厢搬东西的时候,车辆的装载模式也可以进一步降低离地间隙。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在越野模式下车辆的悬挂高度拥有+40mm以及+75mm两种模式。当你需要往后备厢搬东西的时候,车辆的装载模式也可以进一步降低离地间隙。

由于空气悬挂的加入,让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拥有了接近角34°/通过角27.5°/离去角30°的通过性尺寸,比“看似更加硬派”的老款车型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此外由于对于发动机进气口的进一步优化,让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拥有了900mm这样傲人的最大涉水深度。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由于空气悬挂的加入,让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拥有了接近角34°/通过角27.5°/离去角30°的通过性尺寸,比“看似更加硬派”的老款车型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奔驰GLE 320 4MATIC

越野配置:4MATIC全时四驱+陡坡缓降+动态操控选择+中央差速器锁止

  由前一代车型奔驰ML打下的坚实基础,使得奔驰GLE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拥有着出色的越野性能。而奔驰GLE也很好的继承了这样的印象,全系标配的4MATIC四驱系统体现出奔驰GLE在越野性能上的追求,并且动态操控选择+中央差速器锁止的组合,也让奔驰GLE在越野性能上有着充分的底气。如果是对于越野性能有更高追求的消费者,可以进一步选装ON&OFFROAD 多路况适应系统。

奔驰GLE由前一代奔驰ML打下的坚实基础,使得奔驰GLE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拥有着出色的越野性能。而奔驰GLE也很好的继承了这样的印象,全系标配的4MATIC四驱系统体现出奔驰GLE在越野性能上的追求。

  奔驰4MATIC四驱系统是奔驰所有SUV车型共有的标签,该标签在奔驰GLE身上4MATIC以纵置发动机布局、大型中央多片离合差速器的姿态展现了出来。车辆具备中央差速器锁止以及四轮驱动电子牵引辅助系统 (4ETS)系统,如果选装了ON&OFFROAD 多路况适应系统你还将会获得低速四驱以及更高级的空气悬挂配置。虽然我们本次测试车型并没有配备这些增强型配置,但这并没有过多的影响奔驰GLE强大的通过性能。

奔驰GLE

奔驰GLE奔驰4MATIC四驱系统是奔驰所有SUV车型共有的标签,该标签在奔驰GLE身上4MATIC以纵置发动机布局、大型中央多片离合差速器的姿态展现了出来。

奔驰GLE

  相比于老款车型来说,奔驰GLE在越野性能上最大的提升之处在于4ETS系统的进化,这也可以看得出来奔驰GLE相比于奔驰ML来说,将更多的性能指标下放给了电子辅助系统。整套四驱系统在中央多片离合限滑差速器以及电子辅助系统共同工作下,正常状态会按照50:50的比例分配扭矩。

奔驰GLE奔驰GLE所配备的动态操控选择中具有越野专用的模式,在该模式之下车辆的最高车速被限制在了100km/h。

  奔驰GLE所配备的动态操控选择中具有越野专用的模式,在该模式之下车辆的最高车速被限制在了100km/h。并在该模式下车辆的四轮驱动电子牵引辅助系统 (4ETS)会变得更加活跃,对于打滑车轮的限制变得更加敏感。

奔驰GLE该模式下车辆的四轮驱动电子牵引辅助系统 (4ETS)会变得更加活跃,对于打滑车轮的限制变得更加敏感。

即便没有配备空气悬挂,奔驰GLE的通过性尺寸也是足够的。在正常状态下,车辆具备25.5°的接近角以及27.2°的离去角,最小离地间隙为216mm。按照经验来说,这样的车身通过性尺寸足以通过大多数的障碍,对于那些只有硬派SUV才会去挑战的高难度障碍,很显然奔驰会选择用奔驰G来完成这些挑战。

奔驰GLE在正常状态下,车辆具备25.5°的接近角以及27.2°的离去角,最小离地间隙为216mm。按照经验来说,这样的车身通过性尺寸足以通过大多数的障碍。

宝马X5 xDrive35i

越野配置:xDrive全时四驱+陡坡缓降

  熟悉宝马品牌的人都知道,宝马品牌所拥有的xDrive四驱系统也同Quattro以及4MATIC一样大名鼎鼎,但是这套四驱系统的主战场是在公路驾驶以及冰雪等湿滑路面上,xDrive四驱系统并不擅长于纯粹的非铺装路面。四驱系统如此,宝马的车型定位也是如此,尽管宝马X5是宝马SUV家族中最硬朗的一个,但是和本次对比中的其他车型比起来还是略逊一些。所以这次越野性能对比测试,并不属于宝马X5的主攻方向。

宝马X5熟悉宝马品牌的人都知道,宝马品牌所拥有的xDrive四驱系统也同Quattro以及4MATIC一样大名鼎鼎,但是这套四驱系统的主战场是在公路驾驶以及冰雪等湿滑路面上。

  就车辆的四驱系统而言,宝马X5所使用的xDrive四驱系统和宝马X3/X6等车型一样,都是基于纵置平台的全时四驱系统,大型多片离合限滑差速器充当车辆的中央差速器。四驱系统在正常状态下会更加接近于后驱行驶以提供更好的操控感,在极限情况下前后桥的扭矩可以在0-100%之间变化。此外我们发现,宝马X5在车内并不具备任何关于四驱系统的操控按键,一切设计都需要交给车辆自动完成。

宝马X5

  分析来看,宝马X5四驱系统的限滑功能将完全交由电子辅助系统完成,虽然在铺装路面下,xDrive系统中DSC动态稳定系统的工作效果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在非铺装路面下的耐久性以及对于打滑轮胎锁止力度都比较让人担心。

宝马X5车辆的越野辅助配置上也不算丰富,我们找遍车内只发现了陡坡缓降功能的控制按钮,并未发现像是低速四驱/越野专用模式等其他配置。

  此外车辆的越野辅助配置上也不算丰富,我们找遍车内只发现了陡坡缓降功能的控制按钮,并未发现像是低速四驱/越野专用模式等其他配置。此外要说明的是,宝马X5在高配车型上提供了空气悬挂功能,但是我们本次的测试车并不拥有这一配置,这也为宝马X5在车辆通过性尺寸上留下了隐患。

宝马X5尽管宝马X5是宝马SUV家族中最硬朗的一个,但是和本次对比中的其他车型比起来还是略逊一些。所以这次越野性能对比测试,并不属于宝马X5的主攻方向。

宝马X5宝马X5身上没有太多和越野相关的控制按钮。此外这台宝马X5并未选装空气悬挂也车辆通过性尺寸上留下了隐患。

  作为一款更加专注于公路驾驶的SAV车型,宝马X5的四驱系统足以满足“SAV”的车型定位。不过在越野测试中最为致命的是:宝马X5在通过性尺寸上并不擅长、甚至在五款车型中排名垫底,没有配备空气悬挂进一步扩大了这样的问题。就这台车的实际表现来看,制约宝马X5通过性能的并非四驱系统而是车辆的接近角,185mm的最小离地间隙不足以挑战高难度障碍,25.1°的接近角以及25.5°的离去角只能说中规中矩。

宝马X5宝马X5在通过性尺寸上并不擅长、甚至在五款车型中排名垫底,没有配备空气悬挂进一步扩大了这样的问题。就这台车的实际表现来看,制约宝马X5通过性能的并非四驱系统而是车辆的接近角。

  按照这样的性能表现,宝马X5在许多障碍中会因为最小离地间隙不足,而导致xDrive四驱系统没有发挥的余地。并且车内没有过多的四驱系统选项,也降低了车辆越野时的可玩度。所以总体来说,宝马X5是一台更加偏向于公路驾驶的SAV车型,将它放在纯粹的越野场地中虽然并不公平,但确实并不适合宝马X5。

 

奥迪Q7 45TFSI

越野配置:Quattro全时四驱、陡坡缓降、多驾驶模式

提到奥迪的四驱系统,我们难免想起传奇的Quattro四驱系统以及其标志性的托森中央差速器,不过由于托森中央差速器成本较高、体积重量较大的原因,现如今全新一代奥迪车型已经开始逐步弃用。在奥迪Q7身上的这套Quattro四驱系统是第七代产品,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使用了自锁式的限滑差速器,并且将其集成在变速箱内部。

奥迪Q7提到奥迪的四驱系统,我们难免想起传奇的Quattro四驱系统以及其标志性的托森中央差速器,不过由于托森中央差速器成本较高、体积重量较大的原因,现如今全新一代奥迪车型已经开始逐步弃用。

这样的第七代Quattro四驱系统,在扭矩分配选择上和前一代产品差别不大。正常状态下会按照40:60分配,而极端情况下会在前/后桥70:30—15:85之间分配。由于这套四驱系统前后桥均为开放式差速器,中央差速器也不具备锁止功能,所以主要的限滑任务将由轮上的电子辅助系统来完成。

奥迪Q7

奥迪Q7在奥迪Q7身上的这套Quattro四驱系统是第七代产品,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使用了自锁式的限滑差速器,并且将其集成在变速箱内部。

奥迪Q7也同样具有多种驾驶模式,其中包括有越野专用模式,在该模式下车辆的四驱系统会变得更加灵敏,包括油门和换挡时机等其他设定也会随之改变为更加偏向越野的设定。如果车辆配置有空气悬挂的话,此时车辆也会调整至最高状态。

奥迪Q7奥迪Q7也同样具有多种驾驶模式,其中包括有越野专用模式,在该模式下车辆的四驱系统会变得更加灵敏,包括油门和换挡时机等其他设定也会随之改变为更加偏向越野的设定。

奥迪Q7奥迪Q7还配有陡坡缓降等越野辅助系统。

本次测试的奥迪Q7并未配备空气悬挂,所以在最小离地间隙以及接近角方面会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总体来说22.1°的接近角和20.4°的离去角以及201mm的最小离地间隙,和宝马X5在同一水平,属于五款车型的中下游。

奥迪Q7本次测试的奥迪Q7并未配备空气悬挂,所以在最小离地间隙以及接近角方面会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总体来说22.1°的接近角和20.4°的离去角以及201mm的最小离地间隙,和宝马X5在同一水平。

沃尔沃XC90 T6

越野配置:第五代瀚德全时四驱+空气悬挂+越野驾驶模式

  沃尔沃XC90是这五款车型中最为特别的一个,毕竟在这种大型豪华SUV级别中采用横置发动机平台的车型本就不多,沃尔沃XC90就是其中最代表性的一个。由于车辆采用了横置发动机平台的原因,使得沃尔沃XC90在四驱系统方面选择了第五代瀚德全时四驱系统,这也是沃尔沃众多车型都在使用的一套四驱系统。

XC90沃尔沃XC90是这五款车型中最为特别的一个。由于采用了横置发动机平台的原因,使得沃尔沃XC90在四驱系统方面选择了第五代瀚德全时四驱系统,这也是沃尔沃众多车型都在使用的一套四驱系统。

  诚然,我们从“高级度”的角度来说,沃尔沃XC90的四驱系统和其他几款车型确实有着差距。这套四驱系统前后桥均使用了开放式差速器,中央配以多片离合限滑差速器负责扭矩分配。正常状态下会按照95:5的比例分配前后桥扭矩,在极端状态下后轮最多会获得50%的发动机扭矩。所以沃尔沃XC90也是五款车型中,唯一一个偏向前驱行驶的车型。

XC90

  沃尔沃XC90同样具有驾驶模式选择功能,在五种驾驶模式中设计有越野专用的Off-Road模式,在该模式下车辆的空气悬挂会升至最高,并且也会开启陡坡缓降功能。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在沃尔沃XC90精简的内饰中找到其他越野控制按键。

XC90沃尔沃XC90同样具有驾驶模式选择功能,在五种驾驶模式中设计有越野专用的Off-Road模式,在该模式下车辆的空气悬挂会升至最高,并且也会开启陡坡缓降功能。

XC90我们从“高级度”的角度来说,沃尔沃XC90的四驱系统和其他几款车型确实有着差距。这套四驱系统前后桥均使用了开放式差速器,中央配以多片离合限滑差速器负责扭矩分配。

沃尔沃XC90的这套四驱系统没有太多机械式的限滑结构,主要由电子辅助系统完成限滑工作。这虽然看似不够强大,但是仔细想想本次测试的大多数车型都选择了这样的设计。至少在大型豪华SUV领域,这样的设计获得了汽车厂商们普遍的认同。

XC90沃尔沃XC90的这套四驱系统没有太多机械式的限滑结构,主要由电子辅助系统完成限滑工作。正常状态下会按照95:5的比例分配前后桥扭矩,在极端状态下后轮最多会获得50%的发动机扭矩。

  沃尔沃XC90所配备的空气悬挂让这台车在最小离地间隙上有了很出色的表现。在普通状态下,沃尔沃XC90最小离地间隙为238mm,这已经是非常出色的成绩了。将驾驶模式调整至Off-Road模式后,车辆的空气悬挂将升高至267mm。这样出色的离地间隙也让沃尔沃XC90获得了尚可的通过性尺寸,沃尔沃XC90接近角为23.8°、离去角为23.3°。

五款SUV四驱系统/越野参数对比
四驱形式 中央差速器锁止功能 双速分动箱 空气悬挂 接近角 离去角 离地间隙
路虎发现 全时四驱 34° 30° 297mm
奔驰GLE 全时四驱 无(可选装) 无(可选装) 25.5° 27.2° 216mm
宝马X5 全时四驱 无(可选装) 25 .1° 25.5° 185mm
奥迪Q7 全时四驱 无(可选装) 22.1° 20.4° 201mm
沃尔沃XC90 全时四驱 23.8° 23.3° 267mm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静态总结:通过车辆四驱系统以及越野参数的直接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更加专注于非铺装路面的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在对比中大获全胜,各项指标都有优于竞争对手。除了发现之外,奔驰GLE也表现出了不错的实力。之前让我们比较担心的沃尔沃XC90由于配置了空气悬挂的原因,竟也表现不错。对于宝马X5以及奥迪Q7来说,或许在选装完空气悬挂之后才能真正表现出它们的全部实力。好了,下面让我们正式进入测试环节。

 

一、交叉轴滑轮组测试

  对于五款测试的SUV来说,能够通过交叉轴滑轮组测试是我们对它们的最低要求,毕竟如果该级别车型连交叉轴障碍都无法通过,我们是无法将它们称为豪华SUV的。至于测试结果,我们也没必要卖关子,五款测试车型都轻松通过交叉轴的测试,只不过在通过时的表现略有差异而已。

  对于首先出场的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来说,交叉轴障碍只不过是一场热身运动。车辆几乎没有遇见任何困难就通过了我们为其设计的障碍。从完成的过程上来看,在后轮出现打滑的一瞬间,车辆就已经完成脱困。这说明路虎全新一代发现的四驱系统在监测到打滑的瞬间,就已经开始将动力分配给有抓地力的轮胎,整个过程之快甚至让我们都没有观察到轮上限滑功能开始工作。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对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来说,交叉轴障碍只不过是一场热身运动。车辆几乎没有遇见任何困难就通过了我们为其设计的障碍。

  奔驰GLE在交叉轴滑轮组障碍上的表现同样出色,电子辅助系统出色的完成了自己应有的任务,我们可以观察到奔驰GLE在轮胎出现打滑状态后,出现明显的限滑动作。当轮胎空转开始变慢之后,车辆便完成了脱困。整个脱困过程非常短暂,这样的表现放在实际越野驾驶时并不会过多的刨开泥土。所以我们认为奔驰GLE在该项测试中的表现值得肯定。

奔驰GLE奔驰GLE在交叉轴滑轮组障碍上的表现同样出色,电子辅助系统出色的完成了自己应有的任务,我们可以观察到奔驰GLE在轮胎出现打滑状态后,出现明显的限滑动作。

  对于宝马的xDrive四驱系统来说,这样的交叉轴障碍不足以阻止其前进的脚步。宝马X5在通过障碍时并没有预计太大的困难,只不过如果细究起来还是比前两位选手略显迟缓一些。这也说明宝马X5四驱系统对于轮胎打滑情况的容忍度较高,并不会在轮胎一出现打滑时就跳出来进行纠正。

宝马X5对于宝马的xDrive四驱系统来说,这样的交叉轴障碍不足以阻止其前进的脚步。宝马X5在通过障碍时并没有预计太大的困难,只不过如果细究起来还是比前两位选手略显迟缓一些。

  奥迪Q7在交叉轴障碍中的表现和宝马X5较为相似,轻松的通过了障碍但是在脱困之前出现了明显的打滑过程,看来Quattro以及xDrive四驱系统同样都是更加偏向公路驾驶表现,四驱系统的电子限滑对于打滑轮胎都存在一定的容忍度。

奥迪Q7奥迪Q7在交叉轴障碍中的表现和宝马X5较为相似,轻松的通过了障碍但是在脱困之前出现了明显的打滑过程,看来Quattro以及xDrive四驱系统同样都是更加偏向公路驾驶表现。

  在该项测试中,沃尔沃XC90总体表现的中规中矩,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两个轮胎具备的抓地力足以在剩余两个轮胎有明显打滑的情况下帮助车辆脱困。电子限滑系统对于轮胎限制的力度不算很够。

沃尔沃XC90沃尔沃XC90总体表现的中规中矩,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两个轮胎具备的抓地力足以在剩余两个轮胎有明显打滑的情况下帮助车辆脱困。电子限滑系统对于轮胎限制的力度不算很够。

二、三组开放式滑轮组测试

  看来也是时候给这些家伙上一些难度了,三个开放式滑轮组的测试是任何车型都不能小觑的测试,在只有一个轮胎具有抓地力的情况下,考验的是车辆能否让更多的动力传递给有抓地力的轮胎,以及所剩余动力能否支持车辆脱困。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有哪些车型止步于此。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一如既往的首发出场,仅有一个前轮有抓地力的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明显遇见了对手,不过整个过程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到了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四驱系统的性能。我们观察了车辆的三个轮胎出现了明显的打滑情况,但是有抓地力的那个轮胎在测试一开始的时候就被分配到了扭矩来帮助车辆脱困。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我们观察了车辆的三个轮胎出现了明显的打滑情况,但是有抓地力的那个轮胎在测试一开始的时候就被分配到了扭矩来帮助车辆脱困。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精准的动力分配帮助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更快的脱困,并且使得整个过程并没有显得那么狼狈。这样的四驱系统限滑表现,在没有机械式差速锁的车型中,应该是最为出色的那一类水平。

  精准的动力分配帮助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更快的脱困,并且使得整个过程并没有显得那么狼狈。这样的四驱系统限滑表现,在没有机械式差速锁的车型中,应该是最为出色的那一类水平。

  奔驰GLE在这项测试中显然遇到了麻烦,车辆后轮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空转,而此时车辆前轮具有抓地力的那个轮胎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动力。显然在没有低速四驱的帮助下,一个轮胎所获得的动力虽然可以让车辆完成脱困,但是却显得有一些狼狈。

奔驰GLE奔驰GLE在这项测试中显然遇到了麻烦,车辆后轮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空转,而此时车辆前轮具有抓地力的那个轮胎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动力。显然在没有低速四驱的帮助下,能够脱困也会显得非常狼狈。

奔驰GLE奔驰GLE的限滑系统可以较为准确的找到具有抓地力的轮胎,在限制打滑轮胎的同时,将动力传递给有抓地力的轮胎。只不过单一轮胎所获得动力不算非常充分,所以加长了整个测试过程。

  从限滑系统的角度分析,奔驰GLE的限滑系统可以较为准确的找到具有抓地力的轮胎,在限制打滑轮胎的同时,将动力传递给有抓地力的轮胎。只不过单一轮胎所获得动力不算非常充分,所以加长了整个测试过程。

  宝马X5是本次测试中首个没能通过障碍的车型。车辆的四驱系统已经竭尽全力,不过依然没有能够带领车辆脱离困境。车辆四驱系统所能够分配给单一前轮的动力实在有限,尽管车辆已经开始向前跃跃欲试,怎奈何最终还是未能脱困。我相信如果是单一后轮能够获得抓地力的话,那么宝马X5还是很有实力能够通过测试的。

宝马X5宝马X5没能够通过本次测试,车辆的四驱系统已经竭尽全力,不过依然没有能够带领车辆脱离困境。车辆四驱系统所能够分配给单一前轮的动力实在有限,不足以带领车辆脱困。

宝马X5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宝马X5的限滑系统并不能够完全限制打滑车轮浪费动力,所以传递给有抓地力轮胎的动力就不足以带领车辆脱困。

  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宝马X5的限滑系统并不能够完全限制打滑车轮浪费动力,所以传递给有抓地力轮胎的动力就不足以带领车辆脱困。并且宝马X5也不能像路虎全新一代发现那样凭借着低速四驱充沛的扭矩完成脱困。所以宝马X5没有能够通过三个开放式滑轮组的测试虽然遗憾,但也是无能为力。

  奥迪Q7的该项目中的表现比宝马X5略好一些,虽然后轮打滑依旧明显但是单一前轮能够积攒到足够多的动力来帮助车辆脱困。所以最终奥迪Q7凭借着更好的电子限滑系统,完成了本次三个开放式滑轮组的测试。

奥迪Q7奥迪Q7的该项目中的表现比宝马X5略好一些,虽然后轮打滑依旧明显但是单一前轮能够积攒到足够多的动力来帮助车辆脱困。

奥迪Q7在三个开放式滑轮组的测试中,奥迪Q7的电子限滑系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打滑的后轮并没有出现宝马X5那样快速的空转,所以有了更多的动力转递给了具有抓地力的轮胎之上。

  在三个开放式滑轮组的测试中,奥迪Q7的电子限滑系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打滑的后轮并没有出现宝马X5那样快速的空转,所以有了更多的动力转递给了具有抓地力的轮胎之上。从奥迪Q7/宝马X5的表现上,我们能够看得出来具备中央差速器锁止功能的车型在三组开放式滑轮组测试中会更有优势。

  原本以为会表现不佳的沃尔沃XC90在三个滑轮组测试中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惊喜,这主要是由于沃尔沃XC90以前驱为主的四驱特性,使得在单一前轮有抓地的测试中具有一定优势。在整个测试的过程中沃尔沃XC90的电子辅助系统介入时机够快,虽然介入力度略显不足,不过依旧足以让车辆成功脱困。

沃尔沃XC90原本以为会表现不佳的沃尔沃XC90在三个滑轮组测试中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惊喜,这主要是由于沃尔沃XC90以前驱为主的四驱特性,使得在单一前轮有抓地的测试中具有一定优势。

  虽然车辆四驱系统的布局形式和普通城市SUV没有太多区别,不过沃尔沃XC90凭借着电子辅助系统出色的工作效果,让车辆的四驱系统和普通城市SUV车型拉开了差距。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沃尔沃XC90选择第五代瀚德四驱系统,也确实是个明智的选择。

滑轮组测试最终成绩
交叉轴滑轮组 三组开放式滑轮组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 通过 通过
奔驰GLE 通过 通过
宝马X5 通过 未通过
奥迪Q7 通过 通过
沃尔沃XC90 通过 通过
爱卡汽车网制表 www.xcar.com.cn

 

三、实际越野体验

  尽管滑轮组测试可以非常直观的表现出车辆四驱系统的性能,但这毕竟只是纸上谈兵,所以我们将这五款车型拉到了一块难度很高的实际越野场地中。这块场地对于普通的城市SUV来说,属于完全无法挑战的难度,但是对于我们本次的五款大型SUV来说非常合适。所以就让我们看看它们是如何在这块场地中各显神通的吧。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我相信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是本次测试中最能给予驾驶者信心的一款车型,这也是其他车型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出色的通过性尺寸让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根本无惧拖底的风险。

  我们先抛开车辆实际的越野性能不谈,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在这块场地中所能给予驾驶者的信心,就是其他车型所无法比拟的。出色的车身通过性尺寸让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根本无惧拖底的风险,毕竟如果连路虎全新一代发现都会拖底的话,那么其他车型是完全无法通过的。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在将模式调整至沙地模式之后,你就会感觉到作为一款“硬派SUV”,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所带给你的驾驶感受,与其他车型都完全不同。车辆的各项调校都完全偏向于越野设定。

  在这种松软的沙地中,车辆的低牵引力模式可以真正的发挥作用。它可以避免不熟悉越野驾驶的驾驶者在松软土地中的错误操作而导致陷车。但是如果你希望“玩的更加开心”,在四驱系统精准的辅助以及充沛动力的帮助下,路虎全新一代发现也同样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路虎全新一代发现作为本次测试的车型中,唯一一款使用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车型,在越野时更加接近于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动力感受。这种表现也使得车辆在非铺装路面上显得更加如鱼得水。

我们常说的车辆接近角以及最小离地间隙或许大家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那么我们换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来为大家呈现。拥有本次最佳通过性尺寸的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在通过一个较大的炮弹坑时,车辆前保险杠距离地面还有两拳的余量,而后保险杠距离地面还有三拳的余量。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拥有本次最佳通过性尺寸的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在通过一个较大的炮弹坑时,车辆前保险杠距离地面还有两拳的余量,而后保险杠距离地面还有三拳的余量。

  本次实际越野场地测验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这个爬坡挑战了。我们看到该坡道角度很大、在爬坡的过程中还需要经过数个被刨的很深的车辙印,而且整个坡道的路况条件不佳,大多数地面都是松软的沙土。想要挑战这样的坡道,挑战车型必须拥有足够的动力储备以及高效的四驱系统,并且必须一气呵成。一旦在坡道之中停车就会陷入到松软的沙土以及深坑之中。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较大的坡度、松软的土地以及途中数个很深的车辙,都让该障碍成为了本次实际测试环节中最为困难的障碍,想要成功登顶必须拥有足够的动力储备以及高效的四驱系统,并且一气呵成。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我们将路虎全新一代发现调整至最强越野状态,并且将发动机转速尽可能的保持在3000-5000rpm之间。在低速四驱3倍扭矩放大的帮助下,路虎全新一代发现的动力储备足以攻克这样的障碍。

  我们将路虎全新一代发现调整至最强越野状态,并且将通过手动模式选择挡位以避免动力的突然中断,不过事后分析这个操作有些多此一举。在越野模式下路虎全新一代发现的尽可能的保持当前挡位,避免因为换挡产生的动力中断。这样的障碍就是与车辆动力间的直接对抗,四驱系统存在的意义就是在于保证动力尽可能的被利用起来。从这两点上来看,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已经具备了通过该障碍的能力。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在掉入车辙印后,并没有因为深坑而受困于此失去速度,车辆的四驱系统在整个攻坡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最终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成为了本次对比测试中唯一一款通过的车型。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在登顶之后的返程过程中,我们发现路虎全新一代发现的陡坡缓降功能具有多级速度可调,在开启该功能后,车辆会按照设定的速度自动前进。驾驶员只需要把正方向盘即可顺利返航。

  此外路虎全新一代发现相比于老款车型来说,最大的进步之处在于车辆的最大涉水深度。新款车型在进一步改造进气口设计之后,车辆的最大涉水深度达到了惊人的900mm。对于这样的深度来说,制约其进一步增加的因素已经不再是进气口高度,而是更深的水流会造成车辆漂浮起来。此外如果试驾车选装了涉水深度监测功能,还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中实时显示目前的涉水深度而保证万无一失。

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此外路虎全新一代发现相比于老款车型来说,最大的进步之处在于车辆的最大涉水深度。新款车型在进一步改造进气口设计之后,车辆的最大涉水深度达到了惊人的900mm。

 

  奔驰GLE在实际测试的环节中,有着仅次于路虎全新一代发现的表现,我觉得如果奔驰GLE在选装了ON&OFFROAD 多路况适应系统之后,可以拥有和路虎全新一代发现一战的实力。不过就实际表现来看,这台奔驰GLE 320虽然很好的完成了其他测试,但是在爬坡测试中还是败下了阵来。

奔驰GLE奔驰GLE在实际测试中有着出色表现,即便在没有选装越野套件的情况下,也足以应付这块场地中的大多数障碍。大量SUV车型积累的经验,让奔驰GLE的这套四驱系统在沙地行驶时表现得游刃有余。

奔驰GLE车辆的四驱系统可以很敏锐的察觉出车辆的行驶状态,并且将其调整至最佳的工作状态。在调整至越野模式之后,车辆的各项调校都完美的匹配到最适宜越野的调校状态。

奔驰GLE我们并不需要担心车辆的动力总成不适应在非配装路面行驶,奔驰拥有着丰富的硬派SUV制造经验。奔驰GLE所使用的动力系统,拥有着奔驰GLE/奔驰G等多位家族内兄长的经验加持。

奔驰GLE由于车辆并未选装空气悬挂,所以在接近角数据上也真的没有比宝马X5有太多的优势,非铺装路面下依旧需要时刻小心的控制车速以及车身姿态来避免拖底。

  在最终的爬坡测试中,奔驰GLE似乎少了一些运气。每次都在冲顶的最后阶段陷入到深坑中而无法进行前行。在没有低速四驱系统的帮助下,奔驰GLE很难保持速度的冲到最后这个深坑之前,这也就导致了车辆在陷入深坑之后无法脱困。

奔驰GLE在没有低速四驱系统的帮助下,奔驰GLE很难保持速度的冲到最后的深坑之前,这也就导致了车辆在陷入深坑之后无法脱困。所以在最终的爬坡测试中,奔驰GLE似乎少了一些运气而未能完成挑战。

  对于宝马X5来说,这种难度的非铺装路面确实不是它的主场。车辆通过性尺寸不佳的问题,使得宝马X5在行驶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车辆四驱系统在十分松软的沙地上,并不具备很强的脱困性能,一旦车速下降很容易被困于此。

宝马X5这种难度的非铺装路面不是宝马X5的主战场,在随时警惕拖底的同时若想要放肆一把,很容易因为错误操作而被困于此。总结来看,宝马X5虽然可以在这块场地中完好通过,但是“容错度”较低。

宝马X5车辆四驱系统的松软的沙地中脱困能力不佳,和滑轮组测试不同的是,沙地脱困如果脱困过程过长或者多次尝试,都很容易把车辆下的沙子刨开从而越陷越深。

宝马X5不过对于这种高速越野路段来说,宝马X5凭借着出色的操控性能会显然如鱼得水。只不过我们还需要时刻盯防车辆拖底的风险。

宝马X5车辆接近、离去角不足的问题在这里被进一步放大。至此我认为宝马X5若想要尝试较高难度的越野驾驶的话,那么选装空气悬挂便成为了必然的事情。

宝马X5所以对于这台未选装空气悬挂的宝马X5来说,在乡村土路中肆意的驰骋远比纯粹的越野驾驶要更加爽快。毕竟从车型定位的角度上来看,宝马X5本就不是为了纯粹越野性能而生的车型。

  至于这个难度颇高的爬坡测试,宝马X5几乎没有什么悬念的败下阵来。接近角不足的问题让我们变得畏首畏尾,在冲过一些大坑时甚至需要收油来避免车辆的前保险杠和地面的亲密接触。这也就使得宝马X5很难一气呵成的冲向坡顶,失败也就成为了必然的事情。

宝马X5接近角不足的问题让我们变得畏首畏尾,在冲过一些大坑时甚至需要收油来避免车辆的前保险杠和地面的亲密接触。这也使得宝马X5无法一气呵成的冲向坡顶而完成挑战。

 

  在本次测试中奥迪Q7一直没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这主要是因为车辆的四驱系统性能位列中游,虽然没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是也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在实际测试中奥迪Q7依旧延续了这样的风格。

奥迪Q7

奥迪Q7奥迪的Quattro成名之地正是在拉力赛场,所以对于这种高速非铺装路面来说,也是奥迪Q7非常擅长的地方。奥迪Q7的四驱系统更加擅长于保持车辆高速行驶的稳定性而非强大的脱困性能。

奥迪Q7总体风格上来看,奥迪Q7的四驱系统也同样是在介入速度上很有优势,不过介入力度较为一般。所以一旦面对非常恶劣的脱困环境,奥迪Q7四驱系统不具备中央差速器锁止功能的劣势就体现了出来。

奥迪Q7在没有配备空气悬挂的情况下,车辆的通过性尺寸虽然看似不够美好,但是在实际体验的过程中,奥迪Q7的接近角和离去角竟然出其意料的够用。

  在最难的冲坡测试中,奥迪Q7依旧是因为四驱系统没能更多的限制打滑轮胎的空转而浪费了太多的动力,在多次尝试之后轮胎下方已经被刨出了深坑,这使得脱困变得更加困难。所以最终奥迪Q7也没有能够通过最终的测试。

奥迪Q7由于车辆四驱系统没能更多的限制打滑轮胎的空转而浪费了太多的动力,在多次尝试之后轮胎下方已经被刨出了深坑,这使得脱困变得更加困难。

  在滑轮组测试中带给我们惊喜的沃尔沃XC90,在实际测试体验环节中没能继续延续黑马的角色。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沃尔沃XC90表现糟糕,主要是其有了符合我们预期的表现。第五代瀚德四驱系统确实有两把刷子,以这样横置发动机布局的四驱系统,还能有这样的表现确实难能可贵。所以沃尔沃XC90所使用的四驱系统,也是在现有情况下沃尔沃所能找到的最优解了。

沃尔沃XC90在实际测试的过程中沃尔沃XC90没能够延续黑马的身份,从实际表现上来说沃尔沃XC90这次的表现符合我们的预期。这套四驱系统也是沃尔沃XC90在现有情况下所选择出的最优解。

  对于沃尔沃XC90来说,我并不担心数次测试过程中车辆的通过性能,更担心的是车辆在长时间恶劣路况下行驶时,四驱系统的耐久性问题。并且对于第五代瀚德四驱系统来说,中央差速器的散热和耐久性都和其他几位对手有着一定的劣势。

沃尔沃XC90沃尔沃XC90足以应付短时间内的高难度挑战,但是由于四驱形式的原因,我们很担心车辆在长时间恶劣化境下驾驶时的耐久性问题。从单次测试的情况来说,沃尔沃XC90的四驱系统反应足够迅速。

沃尔沃XC90由于配备有空气悬挂,沃尔沃XC90在实际测试中的表现是继路虎全新一代发现之后第二出色的车型。一拳两指的接近角余量和两拳的离去角余量都让沃尔沃XC90不必太担心拖底的风险。

  在最后的爬坡测试中,沃尔沃XC90还是表现出了自己的问题。车辆四驱系统的介入速度很快,但是实际上的限滑力度不算明显。这也让沃尔沃XC90在爬坡的过程中浪费了过多的动力。并且2.0T双增压发动机在涡轮突然介入时也会显得有些动力过强,让轮胎很难扒上住松软的沙土地面。

沃尔沃XC90在最后的爬坡测试中,沃尔沃XC90还是表现出了自己的问题。车辆四驱系统的介入速度很快,但是实际上的限滑力度不算明显。这也让沃尔沃XC90在爬坡的过程中浪费了过多的动力。

  实际测试总结:至此本次五款大型豪华SUV的越野对比终于完成了所有的测试。就这几台的表现而言,它们的越野性能都非常符合车辆自身的定位。定位最为硬派的路虎全新一代发现没有辱没路虎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灵魂,成为了五款车型中越野性能最为出众的车型。而宝马X5以及奥迪Q7这两台更专注于公路驾驶的车型,其四驱系统以及通过性能足以满足日常的通过需求,不过在没有选装空气悬挂的情况下还是不要轻易尝试高难度越野路段为好。奔驰GLE则坚持了奔驰SUV所共有的全路况性能。沃尔沃XC90虽然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是它却交出了一份出人意料的答卷。

  编辑点评:我相信对于这五款车型越野性能孰优孰劣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对于一款大型豪华SUV来说,全路况是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如果你希望车辆更加偏重于公路性能,那么奥迪Q7以及宝马X5都会是明智的选择,至于纯粹的越野性能,那么选择路虎全新一代发现肯定不会错的。

 

基本参数: 2018款全新一代发现
3.0L V6 HSE
2018款奥迪Q7
45TFSI S line运动型
2018款奔驰GLE级
GLE 320 4MATIC 动感型臻藏版
2018款宝马X5
xDrive35i 典雅型
厂商指导价 83.68万 84.50万 71.98万 77.69万
品牌 路虎(进口) 奥迪(进口) 奔驰(进口) 宝马(进口)
级别 SUV SUV SUV SUV
发动机 3.0T 250kW 3.0T 245kW 3.0T 200kW 3.0T 225kW
动力类型 汽油机 汽油机 汽油机 汽油机
变速箱 8挡AT 8挡AT 9挡AT 8挡AT
长×宽×高(mm) 4956×2220×1893 5086×1968×1716 4813×1935×1761 4909×1938×1772
车身结构 5门 7座 SUV 5门 5座 SUV 5门 5座 SUV 5门 5座 SUV
上市年份 2018 2017 2018 2018
最高车速(km/h) 215 250 230 235
0-100加速时间(s) 7.1 6.2 7.6 6.5
工信部油耗(L/100km) 11.1 9.2 9.3 9.7
保修政策 3年或10万公里 3年或10万公里 3年不限公里 3年或10万公里
车身参数: 2018款全新一代发现
3.0L V6 HSE
2018款奥迪Q7
45TFSI S line运动型
2018款奔驰GLE级
GLE 320 4MATIC 动感型臻藏版
2018款宝马X5
xDrive35i 典雅型
车长(mm) 4956 5086 4813 4909
车宽(mm) 2220 1968 1935 1938
车高(mm) 1893 1716 1761 1772
轴距(mm) 2923 3001 2915 2933
车重(kg) 2155 2220 - -
最小离地间隙(mm) 202 201 - -
前轮距(mm) 1692 1668 1650 1644
后轮距(mm) 1687 1693 1669 1650
接近角(°) 34 22.1 25 -
离去角(°) 30 20.4 26.8 -
车身结构 SUV SUV SUV SUV
车门数 5 5 5 5
座位数 7 5 5 5
油箱容积(L) 90 85 93 85
行李厢容积(L) 1137 890 - 650
行李厢最大容积(L) 2406 2075 - 1870
发动机: 2018款全新一代发现
3.0L V6 HSE
2018款奥迪Q7
45TFSI S line运动型
2018款奔驰GLE级
GLE 320 4MATIC 动感型臻藏版
2018款宝马X5
xDrive35i 典雅型
发动机型号 306PS - 276 821 N55B30
排量(L) 3.0 3.0 3.0 3.0
排量(mL) 2995 2995 2996 2979
进气形式 机械增压 机械增压 双涡轮增压 涡轮增压
气缸排列形式 V型 V型 V型 直列(L型)
汽缸数 6 6 6 6
每缸气门数(个) 4 4 4 4
压缩比 - - - 10.2
配气机构 DOHC DOHC DOHC DOHC
缸径(mm) - - - 84
行程(mm) - - - 89.6
缸盖材质 铝合金 铝合金 铝合金 铝合金
缸体材质 铝合金 铝合金 铝合金 铝合金
最大马力(Ps) 340 333 272 306
最大功率(kW/rpm) 250/6500 245/5500-6500 200/5000 225/5800-6400
最大扭矩(Nm/rpm) 450/3500-5000 440/2900-5300 400/1300-4500 400/1200-5000
燃料 汽油 汽油 汽油 汽油
燃油标号 95号 95号 95号 95号
供油方式 直喷 混合喷射 直喷 直喷
环保标准 欧VI 国V 欧V 欧VI
发动机自动启/停
变速箱: 2018款全新一代发现
3.0L V6 HSE
2018款奥迪Q7
45TFSI S line运动型
2018款奔驰GLE级
GLE 320 4MATIC 动感型臻藏版
2018款宝马X5
xDrive35i 典雅型
挡位个数 8 8 9 8
变速箱类型 AT AT AT AT
变速箱名称 8挡手自一体变速箱 手自一体变速箱 9挡手自一体变速箱 手自一体变速箱
底盘转向: 2018款全新一代发现
3.0L V6 HSE
2018款奥迪Q7
45TFSI S line运动型
2018款奔驰GLE级
GLE 320 4MATIC 动感型臻藏版
2018款宝马X5
xDrive35i 典雅型
驱动方式 前置四驱 前置四驱 前置四驱 前置四驱
四驱形式 全时四驱 全时四驱 全时四驱 全时四驱
中央差速器结构 开放式差速器 托森差速器 多片式离合器 多片式离合器
车体结构 承载式 承载式 承载式 承载式
助力类型 电动助力 电动助力 电动助力 电动助力
前悬挂类型 双叉臂式独立悬挂 多连杆式独立悬挂 双叉臂式独立悬挂 双叉臂式独立悬挂
后悬挂类型 多连杆式独立悬挂 多连杆式独立悬挂 多连杆式独立悬挂 多连杆式独立悬挂
前桥限滑差速器/差速锁 - - - -
中央差速器锁止功能 - - -
后桥限滑差速器/差速锁 (选装差速锁) - - -
车轮制动: 2018款全新一代发现
3.0L V6 HSE
2018款奥迪Q7
45TFSI S line运动型
2018款奔驰GLE级
GLE 320 4MATIC 动感型臻藏版
2018款宝马X5
xDrive35i 典雅型
前制动器类型 通风盘式 通风盘式 通风盘式 通风盘式
后制动器类型 通风盘式 通风盘式 通风盘式 通风盘式
驻车制动类型 电子驻车 电子驻车 电子驻车 电子驻车
前轮胎规格 255/50 R20 285/45 R20 255/50 R19 255/50 R19
后轮胎规格 255/50 R20 285/45 R20 255/50 R19 255/50 R19
备胎 全尺寸 非全尺寸 非全尺寸
安全配置: 2018款全新一代发现
3.0L V6 HSE
2018款奥迪Q7
45TFSI S line运动型
2018款奔驰GLE级
GLE 320 4MATIC 动感型臻藏版
2018款宝马X5
xDrive35i 典雅型
驾驶座安全气囊
副驾驶安全气囊
前排头部气囊(气帘)
后排头部气囊(气帘)
前排侧气囊
后排侧气囊 - -
膝部气囊 - - -
安全带气囊 - - - -
行人安全气囊 - - - -
前排安全气囊关闭装置 - -
儿童座椅接口
胎压监测装置
零胎压继续行驶 - - -
安全带未系提示
防盗报警器 -
发动机防盗锁止
车内中控锁
遥控钥匙
疲劳驾驶提示 -
夜视系统 - - -
操控配置: 2018款全新一代发现
3.0L V6 HSE
2018款奥迪Q7
45TFSI S line运动型
2018款奔驰GLE级
GLE 320 4MATIC 动感型臻藏版
2018款宝马X5
xDrive35i 典雅型
ABS防抱死
制动力分配(EBD/CBC等)
刹车辅助(EBA/BAS/BA等)
牵引力控制(ASR/TCS等)
车身稳定控制(ESP/DSC等)
上坡辅助
陡坡缓降
自动驻车
并线辅助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自动驾驶技术 - - - -
可变悬挂 软硬+高低调节 - 软硬调节 -
空气悬挂 - -
电磁感应悬挂 - - - -
可变转向比 - - -
整体主动转向系统 - - -
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
外部配置: 2018款全新一代发现
3.0L V6 HSE
2018款奥迪Q7
45TFSI S line运动型
2018款奔驰GLE级
GLE 320 4MATIC 动感型臻藏版
2018款宝马X5
xDrive35i 典雅型
电动天窗
全景天窗
运动版包围 -
铝合金轮圈
电动侧滑门 - - - -
电动吸合门 - -
行李架
主动格栅 - - - -
远程启动发动机 - - - -
感应后备厢 - -
电动后备厢
内部配置: 2018款全新一代发现
3.0L V6 HSE
2018款奥迪Q7
45TFSI S line运动型
2018款奔驰GLE级
GLE 320 4MATIC 动感型臻藏版
2018款宝马X5
xDrive35i 典雅型
皮质方向盘
方向盘上下调节
方向盘前后调节
多功能方向盘
方向盘电动调节 -
方向盘记忆 -
方向盘加热 -
换挡拨片 -
前泊车雷达
后泊车雷达
倒车视频影像
全景摄像头
自动泊车入位
定速巡航
自适应巡航 -
无钥匙进入系统
无钥匙启动系统
全液晶仪表盘 -
行车电脑显示屏
HUD抬头数字显示 -
220V/230V电源 - - - -
行车记录仪 - - - -
无线充电 - -
座椅配置: 2018款全新一代发现
3.0L V6 HSE
2018款奥迪Q7
45TFSI S line运动型
2018款奔驰GLE级
GLE 320 4MATIC 动感型臻藏版
2018款宝马X5
xDrive35i 典雅型
座椅材质 皮质 皮质 皮质 皮质
运动风格座椅 - - -
座椅高低调节
驾驶座电动调节
副驾驶座电动调节
后排座椅电动调节 - - -
副驾驶座椅后排调节 - - - -
腰部支撑调节
肩部支撑调节 - - -
腿部支撑调节 - - - -
驾驶座椅记忆 -
副驾驶座椅记忆 - - - -
后排座椅记忆 - - - -
前排座椅加热
后排座椅加热 -
前排座椅通风 -
后排座椅通风 - - -
前排座椅按摩 - - -
后排座椅按摩 - - - -
第二排独立座椅 - - - -
第二排背部角度调节
第二排座椅移动 - -
后排座椅放倒方式 比例放倒 比例放倒 比例放倒 比例放倒
第三排座椅 -
前座中央扶手
后座中央扶手
后排杯架
加热/制冷杯架 - - - -
多媒体配置: 2018款全新一代发现
3.0L V6 HSE
2018款奥迪Q7
45TFSI S line运动型
2018款奔驰GLE级
GLE 320 4MATIC 动感型臻藏版
2018款宝马X5
xDrive35i 典雅型
车载Wi-Fi -
GPS导航系统
蓝牙/车载电话
中控台彩色大屏
中控台彩色大屏尺寸 10英寸 8.3英寸 8英寸 10.2英寸
中控液晶屏分屏显示 - - -
后排液晶屏 - -
语音控制系统
定位互动服务
手机互联/映射
车载电视 - -
主动降噪 - - - -
音响品牌 Meridian (选装BOSE/Bang & Olufsen) (选装HarmanKardon) (选装HarmanKardon)
外接音源接口(AUX/USB等)
CD/DVD播放器 单碟DVD (选装单碟DVD) 单碟CD 单碟CD(选装多碟DVD)
扬声器数量 11喇叭(选装15喇叭) 10喇叭(选装19喇叭/23喇叭) 8-9喇叭(选装12喇叭以上) 8喇叭以上(选装16喇叭)
灯光配置: 2018款全新一代发现
3.0L V6 HSE
2018款奥迪Q7
45TFSI S line运动型
2018款奔驰GLE级
GLE 320 4MATIC 动感型臻藏版
2018款宝马X5
xDrive35i 典雅型
远光灯 LED LED LED 氙气(选装LED)
近光灯 LED LED LED 氙气(选装LED)
前雾灯 -
日间行车灯
大灯高度可调
自动头灯
弯道辅助照明灯 - - -
随动转向大灯
远近光感应系统 -
智能远光灯 - -
大灯清洗装置 -
车内氛围灯
可变色氛围灯 - -
玻璃/后视镜: 2018款全新一代发现
3.0L V6 HSE
2018款奥迪Q7
45TFSI S line运动型
2018款奔驰GLE级
GLE 320 4MATIC 动感型臻藏版
2018款宝马X5
xDrive35i 典雅型
前电动车窗
后电动车窗
车窗防夹手功能
防紫外线/隔热玻璃
后排隐私玻璃 - -
电动后视镜
后视镜加热
后视镜电动折叠
内后视镜自动防眩目
外后视镜自动防眩目
后视镜记忆
流媒体车内后视镜 - - - -
后排侧遮阳帘 - -
后风挡遮阳帘 - - -
遮阳板化妆镜
雨量感应雨刷
后雨刷
空调/冰箱: 2018款全新一代发现
3.0L V6 HSE
2018款奥迪Q7
45TFSI S line运动型
2018款奔驰GLE级
GLE 320 4MATIC 动感型臻藏版
2018款宝马X5
xDrive35i 典雅型
手动空调 - - - -
自动空调
后排独立空调 -
后排出风口
温度分区控制 两区(选装四区) 四区 两区 两区(选装四区)
车内空气调节/花粉过滤
车载空气净化器 - -
车载冰箱 - - -
其他: 2018款全新一代发现
3.0L V6 HSE
2018款奥迪Q7
45TFSI S line运动型
2018款奔驰GLE级
GLE 320 4MATIC 动感型臻藏版
2018款宝马X5
xDrive35i 典雅型
说明 - - - -

43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