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频道 > 正文
6个轮子的另类体验 试驾悍马HUMMER H6
 

  多了两个轮子的悍马必然让本已夸张的悍马H2更增添了几分与众不同的气质。H6的意义并不在于比H2多了两个轮胎并拉长了车身后部,最重要的是它在本已显得有些奢华和夸张的美式汽车文化上再一次进行了夸张,将不一样的效果进行了指数增长

车头和悍马H2并没有什么差异

  虽然没有加长悍马那么长,但后面的双排轮和一定程度上的车身拉长并没有让这部悍马给人比例失调的感觉。后面深色的玻璃让人无法从车外窥探到行李厢中的情景,更加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车身的前50%除了门侧的H6标识外和H2没有什么差异。虽然现在悍马在大城市仍算是稀有“物种”,但H2已经不算是很让人乍舌的车型了。但开H6在街上的现象就比较有趣,很多人迎头过来不会有太大反映,但当他们看到侧面后绝对会驻足并且把目光跟随车的后半部运动。在高速路上同向行驶的很多轿车会一会儿超上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人在驾驶,一会儿落下去看看后面的不同之处。总之,两辆悍马H6一起上街确实很招摇,你会被车侧能见度以内的所有视觉“抚摸”。

车尾行李厢加长了增加了一排承重轮

  可能不少开惯小车的朋友刚刚上手这个大家伙会有些不习惯,车子的长、宽、高已经不再是全尺寸SUV了,基本就是一台大货车的尺码。好在我平时开依维柯还算习惯,坐姿是一样高的,同样是俯视“楼下”的小车,但对方的表情却截然不同。

  无论是开到洗车房还是拍片子的地方或是短暂的高速收费口,都会有人上来观望,甚至是挡在我们前面和它合影。

  内部的玄机现在开启

驾驶区域和悍马H2也是完全一样的,粗犷个性

  加长的行李厢被改造成了一间小型的酒吧。转角沙发、杯架、射灯、影音系统一应俱全,但上下车只能靠放倒第二排座椅的靠背才能不太方便的进出。如果是穿套装的女性不走光至少进出“酒吧”也欠缺一点雅观。打开行李厢后盖进入是不太可能了,毕竟转角沙发不能灵活拆卸。

 

  但打开了行李厢盖也还是有一些收获的,有一个液晶显示屏和两个喇叭可以供在车下休闲的时候娱乐。虽然增加了一个转角沙发,但高速路桥费还是和五座车同等待遇。

加长的区域原来被设置成了一个私密性不错的酒吧

  “酒吧”的格局和加长悍马H2基本是一样的,只是空间要小一些。五六个人一起出行应该不会感觉空间紧张,还可以增加一些情趣。

  驾驶更多的是满足一下好奇心

  悍马H6和H2的动力系统并没有什么差异,在质量上比H2重了1吨左右。不过6升的V8 OHV 32气门汽油发动机,驱动它并不显得费劲。486牛米的扭矩虽然出现在4000转,但充足的升功率和低扭表现,让他的提速很有信心和底气。

  因为电子油门的关系,在推入D挡或R挡的时候松开刹车,车子并不是很情愿挪动身子,而且轻踩油门车子的反应仍然有些滞重,但油门稍稍进深一些,加速又有些超过了驾驶者的预期。4速的自动变速箱显得有些过时,途中加速的时候降挡再提速也有个片刻的迟疑。

增长的车身长度让车子的灵活性有所下降,
而且转弯时轮胎会发出明显摩擦的响声

  但随着油门的渐进,发动机的高亢的声音和澎湃的驱动力不断的刺激感官和神经,直到达到预期的巡航速度。因为在市区附近试车的缘故,没有开很快,车子在110公里/小时巡航的时候,车内的气氛还是很舒适的。

  不过仔细一想,这部车的设计思路无论在加速、操控还是越野方面,并不应该是一部性能车。过弯或加速激进一些,后面酒吧的杯架上就不断的传来干杯的声音。所以对于这部车来说,没有很清晰的转向路感并不是问题。加速和高速巡航性能不错应该是第一位的,在市区道路上加速超车还是比较痛快的,但一定要考虑一下长车的缘故,不要按照小钢炮的穿插方式,否则有拿车尾扫人的可能。减震应付一般的长波和短波道路时,还是比较好的吸收了部分颠簸。

  试驾的路程并不很长,没有机会去实地考察一下油耗,但据同行的人员讲,在高速路测试这个车的油耗在百公里25升左右,想想把悍马都加长了还要追求燃油经济性显然过于苛刻了。要真想省油还是去买丰田普锐斯吧,这个跑100公里的油耗那个车能跑500公里没问题。不过相信买这个车的目的估计不会太在意这个的。

发动机仍然来自悍马H2的6升的V8 OHV 32气门汽油发动机

  别看H2、H6不再象H1那样用柴油驱动,单从四驱系统上来讲更为细致。没有了H1加力箱的挡杆,改成多个按钮来完成更为简单但又有些繁琐的操作。

  简单是因为,通过按钮由电控机构完成切换,更为省事。但复杂的功能需要初学者花点时间了解一下。除了高低速四驱和后差速锁定外,还有一个额外的TC2控制按钮。

  正常情况下,车子前后轮以40:60的驱动力进行分配,弯道车子呈现轻微的转向不足,遇到恶劣的天气状况,可以锁定中差速,让前后恒定50:50的驱动力。如果道路过于恶劣还有低速四驱来进一步提高驱动力。

 

  TC2是专门针对单独车轮控制使用的,也就是理论上只要还有一个驱动轮有附着力,车子就有自己摆脱困境的能力。

  除了后差速和TC2可以在车子行进的时候开关外,其他都需要停车推N挡才可切换。不过在柏油路上行驶要不想玩漂移的话最好不要打开后差速锁定。

  后悬挂系统肯定是个焦点

  多了一排轮子肯定会多很多的结构,这是我最初所想的。但当我趴下观察的时候才发现,这部H6并不是6×6,而是6×4。最后一排轮胎并没有传动轴接入。这样一来情况就变得简单了很多。传动、四驱系统沿用H2的完全没有问题。

悍马H6多出来的一排车轮并不具备驱动能力,只是为增长的车身承重

  而且,最后一排轮胎的减震弹簧也不需要设计得很粗壮便可以完全的胜任车重增加所带来的负担,配备了稳定杆和托拽臂对于整车的稳定性应该是有所提升的。

  其他增加的配置和装备

  车重增加了,但增加车轮也增加了,还增加了两个盘式刹车,制动的脚感比较舒适,反应既不是很敏感,但又有信心能抑制住4吨大家伙的动能。

  Onstar系统是通用近年来的一个新技术,当车辆发生事故,气囊弹出时,系统会通过GPS定位车辆的位置,并把信息发送给通用的安全中心。也不用担心会出现车钥匙锁在车内的情况。

  美国车在做工和一些功能的人性化上还是不能过于苛求的。粗犷一些做工风格对于全尺寸SUV还是能接受的。但细致的一些功能还是有待提高完善的。倒车影像系统很好的观察车后是否有障碍或小孩。但并没有距离测量和报警装置,还是要参考反光镜或者有人给看一下。

无论是在车内还是车外都可以体验到娱乐的氛围

  H6在H2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装备和质量,价格也从官方的105万增长到了接近200万的水平。仍然保持4驱和H2的技术装备相同的话,想必车子的利润也还是很不错的。但当一种车型很稀有或者用来执行特殊任务的时候也许获得的潜在效益会更大。

  悍马H6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有多强的通过性能和技术的复杂程度,甚至额外增加出来的酒吧实用功能都变得很次要,最大的价值莫过于他的稀有和与众不同。

19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