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便利至上的当代,想要找一部性能强劲、价格合理的手排后驱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价格过高,就是只有自手排车款可以选择,对于喜爱操控乐趣的玩家来说,似乎是不愿乐见的发展,不过好在台湾地区还可找到符合上述条件的两部车:BMW 130i与Honda S2000。这两部车不论是中古车价、动力输出、驱动方式、操控反应或是换挡模式等,条件几乎都相同的高性能车,一旦在山路上遇到一场激战可是难免,输赢或许只在伯仲之间。
外型难辨性能高低
车价影响内装等级
从外观来看这款市场中唯一的后驱掀背车,如未进行任何空力套件的改装或选配原厂M Sport Package,外观看来跟120i几乎完全一样,仅能从17吋铝圈及双排气尾管加以辨认,视觉上并不会觉得这辆车有什么特别,尤其与S2000极具动感与流线化的敞篷跑车相比起来,更是逊色许多,但我相信对于喜爱这部车的车友来说,外观不是他们重视的地方,底盘与动力表现才是这部车的精髓,且更重要的是这部车上还拥有乘座四个大人的便利性,这点对于许多人来说还蛮重要的。
至于内装部分,标准版130i的设定与120i Sport几乎相同,虽然其绒布材质的跑车座椅有些阳春,却提供有腰部两侧调整功能,包覆性与弯道的侧向支撑效果皆有高水平表现,看起来不起眼的造型,实际乘坐之后却有着媲美高性能车款的人体工学感受,看来BMW并没有忘记130i车主的热血驾驶习惯。此外,如真皮方向盘、DSC动态稳定系统、电子式限滑差速器与6具防护气囊等项目均在标准配备名单之列,让130i成为名符其实的21世纪性能后驱钢炮之名。
此外,130i在排气系统里头,加入了新开发的主动式控制阀门,可随着油门踏板的作动幅度与速度而启闭,提供更为顺畅的进排气效率及饱满的排气声浪,营造出浓烈的跑车气氛。而且非常神奇的是,车内虽然可以清晰听到排气管所传来的愉悦声响,但车舱内的隔音效果依然良好,感觉就像是在车内装上专门播放排气管声响的喇叭一般,真不晓得BMW是怎么办到的!
纯种敞篷跑车外型
随心所欲驾驶界面
没有对Honda有特别喜恶的人,在看到S2000这部车时,会有怎样的感觉?相信多数人目光都会被它修长、流线、低平的车身造形所吸引,可别怪这些人,因为S2000确实是一部标准到不行的敞篷跑车,所有跑车该有的元素它都有,因此才能具备如此耀眼的外型线条,不过优雅归优雅,它可是部锐利无比的杀弯利器,轻视它过几个弯可能连尾灯都看不见。这部厂方代号为AP2的S2000,除采用FR设计之外,引擎本体更放置在前轴之后,营造出特殊FMR引擎配置方式,同时也尽量将油箱、备胎及电瓶等向车体中间移动,以达到50:50的最佳前后配重。这样的设计不但让S2000拥有绝佳车身配重,更营造出被喻为Roadster经典的长车头、短车尾外观设计。
为弥补一般敞篷车普遍存在的刚性不足问题并加强对车内乘员的保护,本田就原本的G-CON安全技术下去加强改良,特别采用「High X Bone Frame」的高刚性X梁骨结构车架,来提高车身刚性并分散撞击时冲撞力,同时采用大量钢管来制造S2000的车身结构,Roadster最重要的A柱更采用双钢管设计,除可提供车上乘客足够的撞击翻覆时的保护性外,绝佳的车体刚性更是激烈操架时,稳定车身动态不可或缺的要件。
内装部分,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液晶显示电子仪表板,仪表中央为液晶数字时速显示,整个中控台采用驾驶人取向设计,包含冷气空调及音响系统开关都在驾驶人就手可及的仪表板两侧,整个中控台呈现相当机能性及简洁有力的视觉印象。而采用双座设计的内装格局,拥有非常优异的驾驶接口,不论是方向盘的转动、排档杆的控制、脚踏板的移动或身体的固定性,全都是以竞技为出发点而设计,一上车身体四肢立即与车体合为一体,车头的移动、车轮的滚动与路面的凹凸,都可清晰感受到,想不热血都很难,堪称是理想的竞技用驾驶接口,不过也因此限制的身体可移动的空间,加上车室狭小,对于身材过于高大的人来说,开起来颇感局促,没办法谁叫它是日本人设计的车辆,为了快而不得不有的坚持。
直六引擎如M Power
265匹马力足以称王
只要接触过130i,都会对那具新一代直六引擎的强悍爆发力留下深刻印象。虽然现行新330i也采用相同的引擎本体,但为符合130i的性能车属性与需求,在经过重新调校后,最大马力输出从258匹上扬至265匹,最大扭力也从30.6kgm扩大至32.1kgm,再配合1系列的轻巧车身与六速密齿比手排变速箱后,只需6.1秒便可完成0∼100km/h加速,极速因安全考虑而限制在250km/h。
为让车身前后的重量分配更加均衡,这具3.0升直六引擎特别采用轻量化铝镁合金材质来制作气缸头与曲轴箱,使这具引擎重量仅160公斤,进排气架构并同时拥有Valvetronic与Bi-VANOS系统,可同时针对气门扬程与开启时间加以控制,在任何时刻均拥有最佳的燃烧效率。此外,冷却系统的水泵浦则更换为电子式而大幅减轻动力负载,且采用短冲程大活塞设计(88.0×85.0mm),转速攀升与油门反应极为灵敏,当代同级车中几乎没有对手。
藉由1系列的轻巧车身、输出强劲且本体重量仅160公斤的3.0升引擎,让130i依然保持与120i相同的前后50:50重量分配而达完美平衡。这辆同级车中唯一的后轮驱动车,甚至于Nurburgring赛道创下8分35秒的最快单圈纪录,紧追M3之后,从这项成绩亦可看出130i在性能方面的完整度与均衡的操控表现。煞车系统也因动力及车速加以强化,前煞车配置330mm大尺寸通风碟,后碟盘规格亦达到300mm,而205/50/17的RSC失压续跑胎亦列为制式配备。
从引擎本身的科技性、动力输出值、加速成绩与均衡的重量分配等机械条件来看,130i可说是车坛中的特例,小车身大马力的性能输出取向,同级车中几乎找不到对手,不过倘若在山路上遇到来自东洋的S2000,「代志就某架简单」!谁输谁赢可是要比比看才会知晓。
高转速高出力铭机
9000rpm魅力无人能敌
S2000引擎本体采用代号为F20C的2.0升四缸引擎,美规版有着240hp/8300rpm、21.2kgm/7500rpm的动力输出,而日规版本更高达250hp/8300rpm、22.2kgm/7500rpm。为压榨高转速大动力,F20C采用铝质锻造活塞,这也是本田第一次在市售车上有此设计,同时活塞连杆的重量及厚度都降低,采用浸碳处理以拥有更高强度及提升活塞运转顺畅度,并以全新设计的滚珠式气门摇臂,来增加VTEC开启时凸轮轴的运转顺畅度,尽管后来有许多人认为S2000低速扭力不佳,但换个角度来看,VTEC的魅力本来就是高转速发挥,为此否认此车的价值,绝对有失公正。
为配合高转速、高动力输出的F20C,本田使用了一具全新设计的手排变速箱,并配置加大面积、压力的单片式离合器及压板,同时具有锁定比例较高的中央限滑差速器。换档拨叉不同于一般车辆所使用的两段式连杆,而是采用直入变速箱的设计,同时有加粗的特制加强型传动轴,可以将动力在最小损耗的状态下传达至轮胎。
由于初代S2000太过强调高转速的马力表现,因此低速扭力跟高转VTEC开启时的充沛动能相比颇为明显,加上过于灵敏的车尾,让S2000一直是叫好不叫座,因此本田在2004年进行小改款。为消除原本蠢蠢欲动的车尾,将原本的前205/55R16、后225/50R16改为前215/45R17、后245/45R17轮胎配置,再将后防倾杆变细,同时将原厂前悬吊增硬6.7%、后悬吊调软10%,而这一切努力的确减低不少S2000原本不安定的车尾动态,毕竟在没有任何电子安全系统辅助的S2000上不容许一点错误。引擎最主要的变动就是利用延长行程的曲轴等方式将排气量加大,变成2157c.c.,压缩比从原本的11.0:1小幅提升到11.1:1,仪表板上的红线底从9400rpm降到9000rpm,最大马力峰值降低至240匹,输出峰值从原本的8300rpm降到7800rpm,扭力则小涨1.2kgm,这些变动让低速无力感减低不少,撘配重新设计齿比的六速变速箱,让S2000变的更平易近人。
纯机械化vs.电子系统
竞技DNA基因胜出关键
将引擎发动,这两部车皆有着各自独特的运转声浪,Honda S2000这具直四引擎怠速声响虽然低沉,但只要引擎转速一提高让VTEC开启,便成为震撼力十足的高亢声浪,将体内的肾上腺素全部激发出来,这种感受与纯种跑车几乎没有两样,对喜好重口味的性能迷来说,绝对是一项诱人元素。而130i在跑车气氛的营造方面也不遑多让,其直六引擎原本就拥有独特的绵密浑厚排气声浪,再加上原厂对排气系统的精心调校,光是停在原地空踩油门便让人热血沸腾。虽然这两款车的外观有着截然不同的线条与设计,但实际上实力已可与高价的纯种跑车相抗衡,无论谁胜谁负,都是车迷心目中无从挑剔的完美化身。
从引擎动力、传动系统及悬吊设计的差异来看,动力输出值较高、扭力输出较为充沛的130i,可容许较多的换档误差,即使没有具备技巧熟练的跟趾动作,将转速维持在较高区域,车主依旧可透过强劲的扭力输出,迅速累积车速与转速,使130i于山道中保持极高速度,加上BMW这具直六引擎配合密齿比的档位设定,非常适合山路驾驶,只需在2、3档间游走就可攻克多数的五指山弯道。
操控方面,不论是高速行驶或山路弯道,130i都拥有高度的抓地力展现,不过可能是受到短轴距及Tein Euro Damp悬吊降低车高后的影响,行经坑洞路面与落差时,车辆容易产生跳动的情况,且DSC系统的出现频率颇高。关掉DSC虽使得车尾在弯道中偶而会有滑动的情形产生,但ASC防滑系统仍会介入,可让人完全放心,同时灵活的转向反应与稳定性更大幅增加驾驶者的信心与乐趣。
S2000部分,虽然F20C本身拥有240匹的动力表现,但大家可别忘了它只是具2.2升的自然进气引擎,刚起步时的加速力道与130i相比确实有着不小的落差,不过待转速逐渐拉高VTEC开启后,才是这部车真正要展现实力的时候,随传随到的油门反应,每动一分就有一分的力道,嗯!果然是NA引擎才有的顺畅感,不过也因为引擎输出曲线如此特殊,因此想要让S2000能在换档后依旧保持强劲的驱动力,对于换挡技巧的要求相对高出许多,需让升降档后的转速落在VTEC开启的转速内,看来这部车果然不适合一般人来驾驶。
不只如此,完全服贴的驾驶接口,让人有着可以完全掌控车辆的错觉,不过一旦将车速逐渐提高后,过弯时的车身动态可是会让人吓一跳,因为操控实在是太利落了,前轮过后轮跟着过,车身移动的方式犹如利刃入豆腐,方向盘一动车身立即有所反应,加上不输130i的车体刚性,使得刚接触此车的人会有如履薄冰的操驾感受,充满乐趣却隐藏着不知极限为何的危险,与130i相较操控更加直接而灵敏,然而也因车体反应非常敏感,加上并未有任何高科技的电子防滑系统辅助,因此驾驭此车时需有着非常细腻的技巧,几乎不容许有任何失误存在,两部同样是快车,但达到此境界的方式却稍有不同。
整体而言,130i算是战力相当完整的后驱掀背钢炮,且在面对驾驶乐趣之外的日常生活与实用性上还能有所兼顾,对于驾驶技巧的限制亦不高,只要您稍有出入弯概念且会开手排车,透过电子系统的辅助,130i在山路中绝对可以开得很快、很就手;反观S2000,从设计之初就是为攻克山路而生,因此不论是底盘、车体结构或动力特性等,全都是一等一的战力水平,想要掌握它除需接受不容妥协的驾驶座舱设计外,还需有不被允许的操驾错误,不过一旦达到人车一体境界,前方的对手将不存在。
Our Choice-Honda S2000
一定要拥有过的热血机器
并非笔者是Honda车主才会选择S2000,只要您热爱山路且开过S2000,就会知道笔者为何会选择这部车。不论是外型、动力、操控、驾驶接口,甚至是一般房车所没有的敞篷设计,S2000一次都可以全部给您,又有多少爱车的男人有办法抵抗它的诱惑呢?即使另一个选项具备身份地位象征的蓝白厂徽,那又如何?至于家里老婆、小孩的抱怨呢?大不了再买一部四门房车全家出门用即可,这样就可兼顾两者啦!
车型图片 | ![]() |
所属品牌: | 宝马 |
---|---|
车型名称 | 宝马1系130i AT |
厂商指导价 | 44.50万 |
基本信息: | 宝马1系 130i AT |
车型 | 紧凑型车 |
最高车速 | 250.00 |
0-100加速时间 | 6.40 |
100-0制动距离 | |
等速油耗(L/100km) | 9.20 |
等速油耗时速(km/h) | |
保修政策 | 2年 |
车身参数: | 宝马1系 130i AT |
长/宽/高(mm) | 4239/1748/1421 |
车重(kg) | 1460 |
轴距(mm) | 2660 |
最小离地间隙(mm) | |
车身结构 | 两厢轿车 |
车门数 | 5 |
座位数 | 5 |
行李箱最大容积(L) | |
发动机: | 宝马1系 130i AT |
排量(L) | 3.0 |
工作方式 | 自然吸气 |
最大功率(kW) | 190.00 |
最大功率转速 | 6600 |
最大扭矩(N·m) | 300.00 |
最大扭矩转速(rpm) | 2500 |
燃油标号 | 97 |
变速箱: | 宝马1系 130i AT |
挡位个数 | 6 |
变速箱类型 | AT |
底盘转向: | 宝马1系 130i AT |
驱动方式 | 后驱 |
前悬挂类型 | 麦弗逊 |
后悬挂类型 | 多连杆 |
车轮制动: | 宝马1系 130i AT |
前制动器类型 | 盘式 |
后制动器类型 | 盘式 |
前轮胎规格 | 205/50R17 |
后轮胎规格 | 205/50R17 |
安全配置: | 宝马1系 130i AT |
驾驶座安全气囊 | ● |
副驾驶安全气囊 | ● |
前排头部气囊(气帘) | ● |
后排头部气囊(气帘) | ● |
前排侧气囊 | ● |
后排侧气囊 | |
膝部气囊 | |
电子防盗 | ● |
车内中控锁 | ▲ |
遥控钥匙 | ▲ |
无钥匙启动系统 | |
操控配置: | 宝马1系 130i AT |
ABS防抱死 | ● |
车身稳定控制(ESP) | ● |
升降(空气)悬挂 | |
胎压监测装置 | |
零胎压继续行驶 | |
动力随速转向 | |
主动转向系统 | |
外部配置: | 宝马1系 130i AT |
天窗 | ● |
运动版包围 | |
铝合金轮毂 | ● |
内部配置: | 宝马1系 130i AT |
真皮方向盘 | ● |
方向盘调节 | 待查 |
多功能方向盘 | ● |
方向盘换档 | |
定速巡航 | |
座椅配置: | 宝马1系 130i AT |
真皮座椅 | ▲ |
座椅调节 | |
腰部支撑调节 | |
座椅电动调节 | ● |
座椅记忆 | ● |
座椅加热 | |
座椅按摩/通风 | |
后排座椅整体放倒 | |
多媒体配置: | 宝马1系 130i AT |
GPS导航系统 | |
蓝牙系统 | ● |
车载电视 | ▲ |
车载电话 | |
MP3支持 | |
CD碟数 | 6 |
是否有DVD | |
喇叭数量 | |
灯光配置: | 宝马1系 130i AT |
氙气大灯 | ● |
自动头灯 | ● |
随动转向大灯 | |
前雾灯 | ▲ |
后雾灯 | ● |
大灯高度可调 | |
大灯清洗装置 | |
玻璃/后视镜: | 宝马1系 130i AT |
前电动车窗 | ● |
后电动车窗 | ● |
防夹手功能 | ● |
电动后视镜 | ● |
后视镜加热 | |
后视镜电动折叠 | |
后视镜防眩目 | ● |
遮阳板化妆镜 | ● |
感应雨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