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游记]
到东京的第一天就答应大家将在后续报道中介绍更多有关改装车和摩托车的内容,但是遗憾的是,从东京到北海道这期间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了游览钏路湿园公园、摩周湖、阿寒湖等风景区的路途上,几乎没有下地自由活动的时间,因此只能作罢。直到我们再次折回东京,这一续集才真正有了素材。不过,看得上的改装车似乎白天也很难见到,不过请放心,照样会有猛料!
说实话,论自然风光日本真比不了燎原广袤的中华大地。可是要论环境保护,那真的能令咱中国人感到羞愧。可作为一名汽车编辑,在游览日本的一周时间里,不由自主的还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街头巷尾的各色车型上,因此这份诚心在回到东京后真的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但在此之前,还是先欣赏一下日本的风光,缓和一下情绪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游览北海道名胜的当天天气状况并不太好,时不时的还会飘落些小雨,烟雨朦胧的雾气也会影响到观景的效果。
在北海道习惯了充满田园气息的清新的空气和香浓的牛奶后,我们再次回到东京,这座钢筋混凝土构筑的繁华城市森林。东京的感觉与上海很像,但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高架桥层层叠叠,最高处甚至会有十几层楼高,轻轨、高速在半空中交汇、层叠、错离。不仅如此,东京的地下还有两层,这样的立体构造,将寸土寸金的概念演绎到了极致。
都说世界大城市都无法避免拥堵的发生,但是拥堵的频率和范围却肯定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在东京我们就没有赶上过大范围拥堵情况。据导游介绍说,日本政府的的办法是提高中心城区的停车价格,以增加私家车的用车成本,并大力发展公交体系。并且还在一些其它方面运用更多科技手段加以辅助。
比如在日本的车用GPS能实时显示路况信息,只要有拥堵就能很快的在GPS上得到体现,而且,东京的公路布局已经非常成熟,好几十年都未有新建公路,对于居民来说购买一个GPS基本不用考虑地图升级的问题。另外,公交和地铁都会有非常精准的时刻,行驶速度也非常快,这样能尽量缩短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与私家车的时间差距。最后一点,在日本没有加塞行为,遇上轻微拥堵,车与车之间的间隙相对大,这样驾驶者不用保持对抗加塞的战备状态,没有无休止的加塞,路口也就不会演变成漏斗口,相对来说通行速度并不低。
日本的高速一般都是单向两车道,可以说是非常的窄,但因为驾驶员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超车后马上并线回到行驶道,因此在路上没有听见过鸣喇叭,甚至没见过闪大灯的情况出现。在夜间有行人穿越斑马线,司机还会熄灭大灯待行人通过之后再重新开启。这样的素质真是让国人感到无地自容,我想这应该能够算作是车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吧,写在这也希望咱国人为自己争口气,努力提高自我素质。
从美丽田园到钢筋森林
之前说在东京几乎没看见美国车,结果在我离开日本之前,上天给了我一份厚礼。我想即便你不喜欢或是从未见过这台别克Electra 225,亲眼见到它也会感到震惊。真的,它的庞大让我的镜头只能倾斜45度角才能完全框住它,看到他仿佛时空回转到了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那个肯尼迪、猫王、梦露所统治的世界。当然,也许我这样的反应有些过激,但真的,我在这一刻仍旧很激动。
如果你不是美国车的簇拥,那这台超级金龟车怎么样?当时我并非先看见这台356,但是它的水冷发动机实在是太独特了,以至于我在转头之前就想到这会是一台保时捷,只是万万没想到会是356!奇迹!要知道我在北京都没有运气看见老甲壳虫、或是一台993、944,在东京的新宿我看见了!满足!
经典就是经典,怎么看都觉得还是那么美,难怪保时捷能够将这种经典的设计线条延用至今,德国的审美哲学真是像交响乐一样经得起时光的检阅。
难得一见的珍稀经典车
保时捷在日本很常见,但是多数是女士驾驶。看见男士驾驶居多的是阿尔法·罗密欧,这也许是我在东京看见最多的意大利车,其次才是玛莎拉蒂和法拉利。
说到名车和超跑,不得不提东京的“品川区”,这是在东京最有名的富人区,在街头看见很多好车都是品川车牌。不过,日本人也很好面子,很多人也会在上牌时迁到品川区,就为给自己的车上个“贵族”牌,争得几分虚荣。
日本街头的欧洲车都是精品
在日本改排气的车很多,形形色色。可是东京街头的引擎轰鸣不完全是汽车的杰作,还有为数众多的大排量机车,它们的轰鸣丝毫不亚于改装车或是天生的V8大排量发动机。
喜欢机车的朋友都知道,世界上造机车有名的就是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而今摩托品牌最多就是日本,共有本田、川崎、雅马哈、铃木四个大品牌,而且在当地市场保有量都很高。而相比德、意品牌,哈雷机车是在日本最常见的进口品牌。
机车人的天堂
在北海道期间,就在酒店门口看见一辆装备齐全的哈雷,但由于时间匆忙未能仔细品位。回到东京后更是发觉美国的骑行文化早已成为日本人的追寻目标,各式各样的哈雷在街头让人应接不暇。
另外,日本街头会有很多奇怪的机车和汽车品牌的自行车,而且都是很随意放在街上。据导游介绍,日本因为人均收入比较平均,盗窃犯罪率非常之低,上把锁基本就可以完全放心了。
总结:在日本的五天时间里,我们游历了北海道的小城和东京这座国际大都市,除了看见可爱的K-car、经典的名车、各种大排量机车,街头很多最常见的两厢车也基本上都在中国有售,我想从这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日本的厂家开始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受市场欢迎的主流产品都已陆续在中国上市;第二,也同时证明国人对汽车的审美观念已经与国际接轨,以前不被看好的两厢车,目前的市场占有率正在节节攀升。或许再过几年,在日本和欧美受欢迎的旅行车版轿车(wagon),也会开始在中国日渐兴起。不过以上这两点,是让中国车迷们觉得比较欣慰的,与此同时,也有让我们觉得遗憾、无奈的地方,比如经典老爷车和摩托车,它们在中国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富二代们似乎更钟情于性能、国家仍旧视机车为城市交通的隐患,或许在这样的局面下要出现能够让人满意的改变,还会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机车文化更偏向复古路线
纳米06首创“天地门”,灵感源自航天器折叠舱门,后尾门上下分段开启。上门垂直开启高度1850mm ,下门展开是1200×900mm承重平台。我那200斤的胖哥们问我这平台禁得住他吗?踏乎的,它的静态承重达到了150kg。
东风日产新出的纯电轿车N7被质疑是“换壳版eπ007”。它俩底盘核心参数,2915mm的轴距一模一样,1895mm的车身宽度一模一样,车长和车高略有差异,懂的人都懂。但官方的回应那是慷锵有力:“咱核心部件和底盘设计完全不同!”但网友不吝这个,毕竟两车轴距一样,尺寸就差几厘米,说是“巧合”,确实牵强了。
昨天领克的全新大6座SUV 900上市了,叠加上市权益,卖28.99万起,顶配还不到40万,这现在大6座SUV都卷成这样了么?友商这些“9字辈”的理想L9、问界M9、腾势N9都卖多少钱?你让他们怎么卖?主要是尺寸一点也不逊色啊!这么一看,上市1小时大定直接破1万也不是没道理。
奥迪E5 Sportback的面世,标志着奥迪在华战略进入新阶段。未来,品牌将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产品攻势:计划至2027年累计推出14款新车型。
全新揽境的焕新,本质是大众对家庭出行需求的深度重构——它不再只是一台“能装”的SUV,而是通过空间、智能、动力的全面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