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是奔驰历史上一个全新车系,于2006年底推出,首发于北美市场。它是目前奔驰阵中尺寸最大的SUV车型,奔驰开发GL也完全是瞄准北美市场,因为北美的用户对大型全尺寸SUV素有需求,而奔驰此前只有ML和G两个较大型的SUV车型,ML的体积已经落后于宝马X5和奥迪Q7,而G-Class又太过传统和硬派,未能符合主流市场的需要。于是,奔驰利用ML的平台,开发出车身大一号的GL,车长5米、七座布局、V8发动机的搭配,完全符合北美“全尺寸SUV”的标准。
GL在推出后次年即被引入中国市场,车型只有GL450一款(在海外还有3.0L柴油和5.5L汽油版),两个配置售价从147.8万元至159.8万元。在海外以及国内市场,奔驰GL的尺寸使得它的定位略高于奥迪Q7,比较接近的市场对手有雷克萨斯LX570、凯迪拉克的凯雷德和林肯领航者。
GL的外形设计风格方正硬朗,不但符合新一代奔驰(GLK、新E级都是如此)的家族路向,作为一款最大型SUV来说,这样的硬朗风格也是恰如其分的。全车没有什么大胆的设计手笔,但硬朗中也带有几分斯文端庄,算是准确地拿捏到了这类车型用户的性格特征。
GL的车头格栅设计传统,中央是大大的圆形三叉星徽标,配上粗壮的镀铬装饰条,很是醒目。和发动机盖棱线自然过渡的圆角大灯,算是前脸唯一稍显俏皮的设计。相比之下,直来直往的车身腰线和尾部设计,都体现了实用稳重而不花哨的设计思路。
GL450的车头“下巴”装有金属的保护板,可以防止硬物刮底;但除此以外,全车的原色保险杠、薄车胎,并没有体现出多少越野的考虑。
奔驰GL毫无疑问属于大型SUV的类别,细看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到如果论长度,GL还比不上凯雷德和LX570;但它的3075mm的轴距,却是同类车中最大的。其实对于这种体积的车来说,几十个毫米已经谈不上什么差异了,一句话就是:GL够大。
车型 | 长度(mm) | 宽度(mm) | 高度(mm) | 轴距(mm) |
凯迪拉克凯雷德 | 5142 | 2008 | 1927 | 2946 |
雷克萨斯LX570 | 5140 | 1970 | 1920 | 2850 |
奔驰GL450 | 5095 | 1920 | 1820 | 3075 |
奥迪Q7 | 5086 | 1983 | 1737 | 3002 |
宝马X5 | 4854 | 1933 | 1766 | 2933 |
GL450采用一台4663c.c.的V8发动机,最大功率250kw/6000rpm,最大扭矩460Nm可在2700-5000转之间圈数输出。传动系统为奔驰全系中高级车都有采用的7G-Tronic七前速自动挡,以及全时四驱系统。虽然GL450的车重高达2430kg(加上乘客随时超过2吨半),但厂方公布GL450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7.6秒,极速可到235km/h,“冲劲”不可小觑。
实际驾驶起这种车来,大多数的数字你都不必记在心上,只需要记住一个数字就可以:8缸。GL450就有着比较典型的大型V8 SUV的特性。在市区内驾驶,起初会感觉到动力系统受到一些束缚,踩下油门时,好像有种发不出力的感觉。你可以说这是奔驰一直坚持的柔顺风格,但机械阻力的感觉的确比较明显。直到速度上到60km/h时,这种感觉开始虚弱,车速越往上,动力系统越进入状态,力量输出越显从容顺滑。GL450在市区内驾驶,车速不高于80Km/h的时候,和一般小轿车没有多少差异,它并不狂野,动力上也不会给你盛气凌人的感觉。值得一赞的是,7速自动变速箱在任何时候都非常顺滑,你也不必去关注挡位,透过脚下的油门深浅,可以很从容地掌控这台V8发动机的出力大小。
最给人好感的还是高速表现。在120km/h时整部车从容淡定,此时一脚大油门下去,只见转速指针快速连续地跳跃两三次,从2千多升至5千多转,随即传来V8发动机典型的顺滑、深厚的呼吸声,这声音已经被奔驰隔离过,音量很细微但仍可听见,强劲之余又有从容感,得体之余又给你十足的信心。
只要高速公路够空旷,以120-180km/h这段行驶时的GL是最为讨好人的,速度感应的转向系统准确安定,风噪声有但不算过分,空气悬挂会自动以最合适的硬度保持车身的稳定性。GL450的高速性能不算十分强劲,但对于长距离巡航已是甚为理想。
别看GL这么大,操控还是比较容易上手的,转向的虚位以越野车标准来说是比较小的,让你在市区狭窄的车道上也容易准确掌控到行车轨迹。车身虽然庞大,但坐姿高、视野好,从车头到车身都是方方正正,看位相当容易。看上一会儿,你就会对它建立起信心,操控的压力比同等尺寸的对手品牌要小,这也是奔驰应有的感受。
开GL过弯,和大部分奔驰轿车一样,安稳自如,而没什么挑战欲望。GL450的车身重、重心高、惯性大,这些在你以正常和保守的车速拐入一个弯时已经能清晰感受得到。当然如果你动作放肆,GL450的Airmatic空气悬挂底盘其实还是可以提供不错的支撑力,ESP系统也时刻可靠地候命,但GL显然是不适合这样开的,如果追求过弯的矫健性,Q7会比它更好。
相对来说,这么大的一部车在市区内比较不爽的就是泊车了,GL450的一些细节还增加了这种感觉:它的右侧后视镜视野不够宽;车头只有距离感应警报器而没有摄像头(这么大型的SUV应该配车头摄像头,日系对手已经开始普及这项设备了);中控台的倒车视频画面只有在音响或导航系统打开时才会工作,如果没开音响,在挂进倒挡时还要匆匆忙忙将音响打开才可以看到倒车画面,设计不够人性化。
空气悬挂是全系GL的标配,事实上对于这类大型SUV,也只有可调软硬度的空气弹簧,才可以实现行走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平衡。这部GL450有着对奔驰来说合格的舒适性,路表质量差所导致的细微震动,都能得到很漂亮的过滤。但悬挂的中后段显得偏硬,路面的起伏会引起车身的摇摆动作,又会通过较硬的座椅传到驾驶者身上和脖子上(随着路面的起伏而“摇头晃脑”,这是越野车和SUV特有的一种感觉,开轿车是不会这样的)。在布满坑洞的郊外坑洼路面,GL的悬挂感觉有些生硬,即使用上“舒适”模式也没有多大改善,想到轮胎扁平率只有55,车身又是承载式车架而不是大梁,通过烂路时还是放慢一点速度为好。
奔驰为GL选择了承载式车身而不是大梁式底盘,虽然论刚强程度不及雷克萨斯LX570和凯迪拉克凯雷德,但这不能说是缺点,只能说是一种取向的选择。承载式车身带来的好处是整部车开起来更直接,底盘到转向都给人更精准的感觉,所以硕大的GL操控起来比较精准,容易掌控和上手,这方面比使用大梁式车架的雷克萨斯LX570来得要更讨好。不过在越野时,GL整体给人的感觉确实没有使用大梁式车架的LX570那么坚不可摧,快速通过减速带或坑洼时,传到整个车身的生硬震动也令人有些心疼。
我们试驾的GL450经典型采用一套275/55R19轮胎,配上细辐条的五星轮圈,看上去让人感觉轮胎比较扁平,以至于起初泊车时也对路肩位置高度有所提防。其后再比照一下,发现轮胎的胎壁高度还是达到SUV应有水平的,一般的马路牙、土路上的坑洼,都对它构成不了威胁。虽然没有一些同级别的大型SUV的轮胎那么厚,但这反映了GL对公路以及高速性能有更多的倾斜,毕竟无论对GL的设计方德国人,还是主要使用方美国人来说,买GL用于长途高速奔走的机会都要比纯越野来得更多。如果您选择尊贵版,那套20寸的轮胎就只能对越野地形更加敬畏了。
尽管如此,GL还是做足了越野功夫:空气悬挂、低速挡、差速锁、陡坡缓降等功能,虽然这些装备都是以按钮的形式,很低调地布置在中控台下方,但它们的组合效果就相当强大。
空气悬挂除了舒适、运动和自动模式外,还可有三级高度可调,调至最高时,GL的最大离地距达307mm,涉水深度超过600mm。变速箱除了日常可用的七前速变速,还提供一个低速挡(Low Range),只要挂在N挡就可以切换,能提供强大的攀爬牵引力。四驱系统有两组机械式差速锁,分别是前后的轴间差速锁和后轴的轮间差速锁,通过中控台上的一个旋钮就可以轻松切换三种程度的差速锁模式,确保只要有一个车轮有抓地力,就可以推动整部车前行。陡坡缓降模式(DSR)在很多同级车上都有,GL450的系统可以在4~18km/h之间由驾驶者以1km/h为单位自行调节,适合极限越野或一般的雪地下坡路使用。
我们在试驾过程中没有找到足以考验GL450越野能力的地方,但以装备配置来看,它的越野表现应该强过奥迪Q7、凯迪拉克凯雷德,但未及雷克萨斯LX570。
和近年其他新款奔驰车型一样,GL450的油耗表现低于人们的旧有印象。在市区内正常使用了数天,包括堵车、满载等情况,我们驾驶的这部尚未过磨合期的GL450,油耗显示数字也没有超越过17L/100km,这样的油耗上限表现已经很不错(以往这种体型的SUV,市区油耗很难低于20L/100km)。不过在郊区山路和高速行驶时,油耗也要14L/100km以上,想它非常省油也不太现实。
GL450的内饰以米黄和浅褐色的搭配,视觉上有着奔驰高级车系一贯的和谐和舒服感。方中有圆的造型风格简洁明快,四辐式的方向盘、圆形的出风口、方形的中控台等,都将功能性放在首位。论用料,GL的档次不及S,甚至还不及最新的E级轿车,中控台、门壁板、按钮等处都有比较显著的塑料感,不盲目追求奢华,符合讲求实用的设计初衷。
GL的方向盘、仪表、挡杆,都与奔驰的轿车设计无异。其中位于方向盘后方的轻触式电子挡杆,已经被奔驰中高级车系广泛采用,GL450还提供了方向盘后的加减挡拨片,采用主流的左减右加操作,对奔驰来说是一个进步。由于挡杆“退化”到方向盘后,中控台腾出了很大的空间,除了两个大号杯座外,还提供了两条粗壮的扶手,暗示GL的攀爬表现厉害。
中控台的布置比较传统,上方是多媒体音响系统,包括音响、导航和汉化的COMMAND操作系统。不过GL的COMMAND系统按钮位于屏幕左下方,操作并不方便。导航系统虽然屏幕和提示都很清晰,但目的地信息相当不全,奔驰好应该为这套系统进行一下升级。
下方是清晰易用的左右分区空调,以及空气悬挂和越野系统的控制按钮。中控台上方的黑色塑料有些影响档次,下半部分的深色桃木算是换回一点面子。
GL的座椅不太有奔驰传统,调节按钮是位于坐垫而不是车门的。座椅有着复杂的充气系统,腰托的形状、高低、两侧的包裹度都可以通过座椅内部的气囊充放气来调节,但控制按钮设于坐垫的前端靠近中控台位置,首次操作要摸索好一阵子,行车中去操作时也有些分散注意力。
驾驶座的人体工程还是不错,配合电动调节、大小合适的四向方向盘(奔驰轿车的方向盘普遍是偏大的,但GL没有这种感觉),长时间驾驶也不容易累。过弯时GL的车身惯性很大,但座椅两侧能提供足够的包裹性,固定着驾驶者的身体。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奢求,那就是座椅除了加热外,还应该加上通风功能。
中排座椅的坐姿和座椅宽度都是很理想的,坐三人不会拥挤。GL的第三排座椅在海外市场是选装件,但在国内则是标配。它实际上是来自R Class的,看上去和GL的硕大体型不是很般配。170cm高的人坐进去,头顶空间足够,但膝部只能算是刚好。GL虽然有着同级最大的轴距,不过中后两排座椅的腿部空间并不如想象中宽裕,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中排座椅不可以前后移动,这固定了第二排和第三排的空间分配。
4/6分割的中排靠背只有右边可以向前翻起,腾出通道给第三排乘客进出,而且翻折前必须将头枕压到最低,动作繁复且较费力,缺少高级和便利感。
后排座椅的装备是不错的,中排可以自己调节空调,第二和第三排的车顶都有独立出风口。中排的影音系统是标配,第三排头顶则有一个附带遮阳帘的天窗。
虽然轴距达到3米,但GL的纵向空间并不是非常有优势,第三排座椅后方的行李空间只有300升,还不及高尔夫6这类两厢车。如果要坐七个人,尾厢就只能放下一两个拉杆箱,长途满载的话,想拉上所有人的大件行李是相当勉强。值得一赞的是七座状态下也有行李遮盖帘可供使用,这对安全性(治安方面)很有好处,但如果要在五座和七座状态下变换使用,就必须拆卸和安装遮盖帘的卷轴柱子,这可需要一番体力。
通过折叠第三排座椅,GL的尾厢可以扩大,如果连第二排也放倒,整个车厢容量可达到2300L。第三排座椅的靠背采用电动掀起和翻折,在尾厢和右后门车柱上都设有操作的按钮。尾门也是全电动开关,而且可以设定尾门开启的终点位置,以适应不同身高的用户,是个不错的实用性设计。
GL450的装备比较齐全,从气压调节座椅、后排影音系统到电动折叠第三排座椅,豪华、舒适与功能性兼顾。两个版本经典型和尊贵型的差异不多,19和20寸轮圈算是比较显著的一点。超过10万元的差价,则很难以“性价比”去评判。
安全方面,GL450也保持奔驰一贯的高标准,全车气囊充足,电子系统保护也完全到位,奔驰独门的Pre-Safe预碰撞安全系统以及Neck-Pro头颈保护系统都悉数提供。
具体装备如下:
标准配置(经典型)
车内
车外
尊贵型增加:
优点:
缺点:
尽管车厢气氛不是很豪华,细节的设计也不够细致到位,但GL显然是一部很能给你面子和安全感的车。接触相处之后,感觉GL比我们预想的要亲民和朴实,它并没有因为体型尺寸最大而拥有最顶尖的科技或技术,反之,整车处处都是适可而止,没有花哨或尖端的表现,显得相对务实。
如果你着重驾驶感受和性能,GL450应该不会令你失望。在公路操控表现和越野能力上,它都不会落败于同级对手。在市区内驾驶时感觉有些制纣,但这可以用别人敬畏的目光作弥补。到了郊外和高速上,你就可以感受到拥有这样一部车的优越感。
当然,我们相信品牌和形象很可能还是买家选择GL的主要出发点。对奔驰的老用户来说,GL是一个新品种,值得他们考虑增纳一台;对未曾买过奔驰的买家来说,GL是最大、最豪华的奔驰SUV,也有足够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