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在回望过去时才觉得它流逝的飞速,转眼间速腾在国内上市已经将近5个年头。作为捷达的第五代车型,“速腾(Sagitar)”这个名字是专门为中国消费者设计的,目的就是将这款车型同车市中仍然火爆的捷达和宝来区分开来。而速腾这四年多来的市场表现也确实没辜负大众汽车的一片良苦用心,凭借在2010年的良好业绩,速腾于去年年底推出2011款车型。
|
|
|
|
对于此次改款,大众汽车的目的也很明显。一来是想延续去年取得的成就,想把这把火烧的更旺些;二来是想带给大家一些新意,在完善自己产品的同时能够更加吸引速腾的潜在用户。那么,新车型究竟做了哪些改变?这些改变是否能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就让我们这次对2011款1.4T技术型DSG车型的评测带给您一些答案吧。
如果你熟悉速腾,那么在你第一眼看到2011款速腾的时候你就能发现它的“一加一减”——增加熏黑效果的大灯,去掉镀铬样式的中央进气格栅。车灯如同人的眼睛,是车型外观最为传神的地方,尽管只是增加了熏黑效果,但是体现出来的效果却是非常有感染力的,让我们想起了“冠军版”车型。而将前款速腾前脸上闪闪发光的U型镀铬饰条去掉,无非也是为了让熏黑大灯的地位更加突出。
带着这样的些许兴奋我们继续仔细打量眼前这辆新款速腾,希望能发现更多惊喜。雾灯,又一个改款车型经常喜欢改动的地方,2011款速腾将之前的圆形变为现在的造型,更加贴合两侧进气口的线条。此外保险杠也非常低调的做了更加运动化和与车身同色的处理,这一细小的改变也更加提升了整体的活力。
新款速腾车身的侧面没有改变,依然可以用这几个词形容:紧凑、动感、结实。标志性的16寸5辐双辐条式轮毂也依然配备205mm宽、扁平比为55的轮胎,不过品牌由之前的锦湖换为新款上的韩泰。
来到车尾,最先发现的不同依然是灯。2011款速腾的尾灯取消了LED灯组,美感和实用性上的下降让人遗憾,而一汽-大众给出的解释是:采用灯泡可以扩大刹车灯的照射范围,从而使得后车更加方便辨认。这种解释个人觉得非常牵强,你们说呢?
此外,设计师将之前存在于后备箱盖上的镀铬装饰条拿到了保险杠上,拉长一些、变粗一些,也就大气一些。镀铬双排气管的造型设计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不再像老款车型那样遮遮掩掩。
进入车内,你会发现2011款速腾的内饰融入了部分第六代高尔夫的设计风格,但整体而言变化有限,具体细节我们将会在下文中详细介绍。在这里需要事先声明的一点是,由于此次试驾评测的车型属于2011款速腾1.4T车型中的入门车型,因此一些只在高配车型上具有的改进我们只做简要叙述。
相比于新增的黑色内饰(高配车型),上深下浅的内饰配色简约而稳重,整体布局一如既往的严整朴素,虽然有人一直在批评这种风格近乎“呆板”,但是上乘的做工换来的是消费者广泛的认可。值得一提的是,新款速腾将地板的颜色也换成了黑色,不仅更加耐脏,而且使得整个车内的配色显得更加谐调。
上文中提到2011款速腾的内饰融入了部分第六代高尔夫的设计风格,仔细看来,这种同胞兄弟之间的移植和借鉴不在少数。方向盘首当其冲,具体可以理解为:保持老款速腾方向盘的尺寸和材质不变,而在样式上设计了同高尔夫6一样的T型镂空设计,但是不带镀铬装饰,方向盘也不集成音响等控制按键。当然,1.4T高配车型和冠军版车型方向盘的T型镂空设计是增加了镀铬的,冠军版还集成了多功能按键。
接下来是中控台各功能区域和按键的分布,这部分的设计同方向盘相比与高尔夫6更加相似,只是液晶显示屏的尺寸有所不同。多处运用镀铬饰条,使得内饰精致和活泼不少,质感和档次也有所提升。试想如果这样的中控台设计没有这些镀铬材质装饰的话,肯定会黯淡不少。镀铬的装饰还有很多,比如镀铬大灯开关、镀铬玻璃升降器开关、镀铬后视镜旋钮、手套箱按钮等,可谓是运用丰富而且自如。
2011款速腾仪表盘的设计也做了较大改动,水温计和油表融入转速表和时速表中,表盘刻度的颜色和显示也有不同,行车电脑盘显示采用黑底白字显示模式,更加清晰、美观,整个仪表盘区域都让人感到冷静和沉稳不少。
整体看来,虽然速腾的内饰同第六代高尔夫相比,在质感方面还是有些差异,但是其向着更加趋于年轻化的方向改变这点,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说到速腾的空间,我们先来看下它的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544/1760/1461mm,轴距为2578mm。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速腾应该有着相当出色的腿部空间,但是由于车身高度较低
,不知后排头部空间是否理想。
速腾的前排空间相当充裕,可6向手动调节,身高1.76米的模特在座椅调整到合适位置后,头部距离车顶尚有一拳的距离,腿部也较为宽松。
而后排乘坐明显不如前排舒适,头部距车顶勉强有一拳距离(模特稍有些低头),腿部有一拳多余量。作为一款紧凑级车型,这样的表现可以说是中规中矩的,城市中家用是够用的。
至于储物空间,速腾秉承了大众车系一贯的实用风格。储物槽、杯托、手套箱、扶手箱等等虽然不是很大很多,但是都很满足车主日常使用的基本要求。而其中也不乏体现人性化关怀的设置,比如眼镜盒和为后排乘客准备的可折叠杯托,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杯托的上方有空调出风口,对于饮品的加热\加凉都比较方便,不过要是使用此杯托,后排中间就没法挤人了。
速腾的后备箱显然是个可以令它自己骄傲的地方,527L的容积在同级车中算是非常突出的数据,而且开口很大,内部也较为平整,搬放物品都比较方便。在后排座椅完全放倒后,扩展的空间更加客观。
速腾的外后视镜采用双曲率设计(只有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具备),可以电动调节,视野较好。内后视镜尺寸不算大,不过可以覆盖住整个后窗玻璃,实际使用效果尚可。
在视野盲区测试中,除了车辆本身的设计外,驾驶员自己的乘坐习惯也对测试结果有很大影响,有人喜欢高位驾驶,有人喜欢将座椅调很低。由于速腾的驾驶员座椅可以上下调节,因此我们尽量将座椅调整到高度居中的位置。
测得车头的视野盲区为1.61米,这个成绩跟我们之前所测试的一些紧凑级车相比(世嘉三厢2.06米、第六代高尔夫1.91米、腾翼C30 1.36米、英朗GT 2.05米、马自达3三厢2.09米)还是很优秀的,这恐怕要得益于速腾较短的车头设计和引擎盖坡度较大的曲线设计。
车辆A柱的视野盲区对于行车安全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行人。由于视野盲区是以一个扇面的形式无限放射出去的,所以应该是以角度作为衡量标准。在此我们就假设车辆是在慢速行驶,观察在距车头3米的平行距离处,A柱是否能够阻挡视线看到一个张开手臂的成年人。
而速腾两侧的身后视野分别为1.75米和1.03米,在我们所测试的一些紧凑级车中属于中游偏上水平。驾驶员一侧的身后视野甚至要明显好于一些主流SUV车型,这主要得益于双曲率设计。至于后视镜尺寸,只要不是太过分,我们都认为符合要求,毕竟这也要考虑到同整个车型外观的协调。
夜晚习惯了城市驾驶,灯火通明的环路上,大灯似乎显得很多余,而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灯光的好与坏将对安全构成直接影响,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灯光测试部分的初衷。将速腾开到一块无任何光源的路上,按照标准放置桩桶,远近光测试成绩中规中矩。
速腾的前大灯是卤素大灯,不带透镜。从实际效果来看,光线的强度和聚拢程度尚可,近光可照射到40米距离、远光照射到60米距离,城市驾驶不成问题。
取消LED灯组的尾灯在夜晚也能看出差异来,这样的效果大家是否喜欢?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欢迎留言讨论。
速腾的车内灯光比较温馨,米色的阅读光线可以给车内乘客营造温暖的感觉。各个主要功能按键上都有红色背光灯,清晰可读,夜晚使用也十分方便,只是如果都换成同仪表盘相同的白色背光是不是更有整体感?
伴随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对于紧凑级车型更具吸引力,对于大众汽车旗下“1.4TSI+DSG”的动力组合,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这款1.4L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属于大众EA111系列,最大功率为96kW/5000rpm,最大扭矩达到220Nm/1750—3500rpm,从数据上可以同一些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媲美。而与之搭配的7速DSG双离合手自一体变速器有更密的齿比以及更快速的换挡动作,这对于驾驶的平顺舒适和燃油耗费都有显著地改善。
D挡情况下行驶,如果你是据匀加速,那么,凭借DSG变速器快速高效的工作,基本上7挡都已来到,你还没有感受过1500rpm以上的动力,这时候瞅一眼仪表盘,时速刚到60km/h。每次体会这种过程我都觉得很好笑,感觉DSG像是一只被关在转轮里的聪明的、不知疲倦的小仓鼠,在飞快的向前跑,跟你踏油门踏板的脚赛跑。它的脑海中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赶在转速超过1500rpm之前升挡,让你“爽一把”的幻想落空。这里完全没有攻击车辆性能的意思,只是将我的驾驶感受真实呈现,要知道,大众这种双离合变速器对于车辆的油耗和舒适性做出的是非常大的贡献。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为DSG变速器的D挡打满分!
说完“TSI+DSG”中的“DSG”,我们该说说这个“TSI”了,当然,国内的TSI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你只要知道它代表涡轮增压的含义就足够了。事实上,如之前所述,DSG提供的过低的转速根本无法让涡轮增压器发挥作用,如此一来,速腾给人的驾驶感觉就是较为沉闷的油门和柔弱的起步,说白了这个时候你驾驶的基本就是一辆1.4L自然吸气版速腾。要想摆脱这种情况,你可以让你踏油门的脚再给力一些;如果还嫌不够,那就切换到S挡吧。
在我们的加速测试中,由于对变速器的保护,速腾起步的转速并不高,基本保持在1500rpm左右,因此起步时的提速感并不强劲。但在1~2秒之后,随即而来的就是发动机的嘶吼和动力的爆发。随着涡轮增压器的介入,从2000-4000rpm的转速过渡非常快,接着可以迎来再一次的动力爆发。最终,速腾1.4T+DSG车型到达100公里/小时用了9.56秒。接下来不是广告时间,但我还是想说:从以上的感受来说,“TSI+DSG”的配合确实不错,在动力上符合我心目中“高品质家轿”的定位。
对于我们抱有的较高期待,速腾在接下来的刹车测试中平庸了一把。100-0公里/小时44.13米的制动距离在同级车型中表现一般,实际感受中觉得它制动力度比较均匀,但是没有明显的发力段,这点在数据上也有所反应,多数情况达不到1G的加速度,确实说明它的制动力度不够强。
同很多大众品牌车型一样,速腾方向盘本身的手感不错,转向力度并不太沉,然而原地打轮时助力介入的也不是太充分,所以会感觉稍微有些吃力。行车中的驾驶感觉不错,调整方向较为灵活,回正的力度也很有韧性,高速行驶时也能给人不少自信。但是在激烈驾驶中转向并不是太精准,方向盘有存在一定的旷量。
速腾采用前麦弗逊式+后多连杆式的悬架系统,虽然是家用轿车,但是调校的稍稍偏向于硬朗,注意,只是偏向。在实际驾乘中,速腾的路感回馈清晰,个人很喜欢其对颠簸路面的过滤,既不像某些运动车型那样生硬而不舒适,也不像某些豪华车那样全无路感。
悬挂的种类和调校在绕桩测试中就有所显现,虽然激烈驾驶中转向稍显模糊,但是良好的底盘和悬挂调校没有让速腾1.4TSI丧失操控乐趣,作为一种稳定性较高的悬架系统,多连杆式后悬在保持车身姿态和提高车身跟随性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205mm韩泰轮胎的抓地力在激烈操控时开始显出不足,在高速过弯和绕桩时响胎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是我们的测试是在一定程度上探究车辆的极限,对于面向家庭用车消费者们来说,这毕竟是为了日常家用,对此并不能称之为它的不足。
ESP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并不能完全关闭,濒临失控时介入时机很恰当,很具运动风格。长按稳定系统按键只能关闭ASR牵引力控制系统,在出现滑动的时候会帮助驾驶者返回正确的行进路线。在这里提醒大家,在日常驾驶时请不要随意关闭ESP。
试驾新款速腾这一段时间以来,感受最多的应该是驾驶员坐席区域内的舒适和便利,包括方向盘、驾驶员座椅、中空台区域的按键操作等等。新款速腾的方向盘我们在前文中已经多次提到,在这里想说的是,即便是1.4T的高配车型,也不配备多功能方向盘,这多少让行车过程中的车主失掉一部分控制影音的便利性。
我们所试的这辆2011款速腾1.4T技术型的座椅是织物面料,中间的条纹可以有效地防滑,支撑性不错,可手动6向调节,并且具备手动腰托调节功能(副驾驶席同样具备),只是依然不习惯这种旋钮式的调节方式,样式又老手指又累。座椅两边的侧壁同中间的面料触感相似,都比较硬,对于家用来说包裹性也不错。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织物座椅的面料很容易粘附毛发,特别是毛衣上的那种小毛球,所以购买后最好套上坐垫座套之类的物品。
后排的座椅面料同前排一样,但是没有可收放的中央扶手、靠背角度不能调节,座椅的进深也有点儿短,对于腿部的支撑有些欠缺,长时间乘坐会有点儿累,可称赞的一点是中间位置配备了第三头枕。
前排两座椅的遮阳板后都有化妆镜和灯,这对于女生来说是个好事,不过在此提醒广大爱美人士,行车过程中切勿使用。还有一点值得提出,作为改进措施之一,2011款速腾前排中央扶手箱的箱盖可进行伸缩,伸出后,驾驶员的右手肘可以借此休息。不过由于和手刹离得过近,所以这时对手刹进行操作就有些不太方便。
速腾的车厢封闭隔噪做的非常好,怠速时测得的车内噪音数值为37.6分贝,我们的感觉也是非常安静。从怠速到120km/h车速状况,噪音变化的跨幅将近20个分贝,可以说在匀加速状态下,绝对低的转速是它创造好成绩的保障。不过,如果使涡轮增压介入,那就是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当然,这个时候我们只专注于速度带来的快感。
油耗测试我们仍然按照之前一贯的路线进行,由于工作原因,出发时是在晚上7点左右,最堵的北二环和东三环沿线已经稍有好转,但走走停停的情况仍是常事,原地待命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最终在跑完100.5公里测试路段后,我们来到加油站,得出的平均油耗为6.71升/百公里。这和其厂家公布的6.4L/100km综合工况油耗相差不大,不过与网友发布的8.3L/100km还是有较大出入,主要应该是路况不同所致。虽然全程并未遇到严重拥堵,但也基本反映出了正常的油耗表现,这个成绩令我们十分满意。
2011款速腾1.4T技术型车型的配置以实用为主,电动天窗、双区恒温自动空调、定速巡航、智能雨刷(根据车速自动调节雨刷快慢)、外后视镜加热等都有配备。其中空调部分同第六代高尔夫的一样,可双区分别调节温度,操作很容易上手,加热效果也很好。
作为新款车型的改变之一,2011款速腾增加了Aux-in和USB外接插口,车主可直接读取移动存储器上的MP3格式音乐文件,方便了消费者对这方面的需求,虽然这已不是什么新奇的玩意儿,但是速腾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一个进步。不过,结合车型售价来看,速腾的配置略显单薄,比如地图导航、DVD播放等功能,在同级车日益提高性价比的现在,这无疑有一些让人遗憾。
安全方面,2011款速腾全系标配电子稳定程序(集成了ABS、EBD、ESP、TCS等)、前排双安全气囊、前排安全头枕等配置,1.4T车型还有倒车雷达功能,这对车位日益紧张的都市驾车生活来说,是一项很有用的防护功能。
通过本次的评测,2011款速腾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尤其是1.4升排量下“TSI+DSG”这对黄金搭档,高效、强劲、平顺、省油、富有驾驶乐趣,再综合在城市驾驶中的诸多因素,无疑在同级别车型中处于较为强势的地位。外观、内饰的变化虽然都体现在细节、配置也是有增有减,但综合看来,多处改动明显是更多的考虑到了用户感受,与之而来的就是整体品质的小幅提升。
虽然现在速腾1.4T车型由于动力系统的成本问题,性价比没有优势,但随着技术的成熟,“TSI+DSG”必将成为家用车动力搭配的主流选择。如果潜在消费者预算足够,我们乐意推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