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车型选择在国际四大车展之一,有着“汽车奥运会之称”的法兰克福车展上进行首发亮相,证明的不仅是厂商对这款车型的高度重视,更是展现出厂商对其拥有相当高的信心。长安逸动EADO便是在今年法兰克福车展首发的唯一一款自主品牌车型。
与以往自主品牌在国外车展上展出概念车的做法不同,长安展出的这款逸动EADO是即将要量产的一款车型。逸动选择在法兰克福发布,除了是长安的一种战略宣传意外,更多的是长安对其整体品质的信心。既然是在“国际化舞台”展出的逸动,它的表现是否足够国际化呢?国货是否足够自强?下面就让我们对这款长安的全新主打转型车型来个深入体验,事不宜迟,马上上图介绍。
● 外观篇:很好的诠释动感造型
逸动作为一款全新设计的造型,其设计灵感源于长安的概念车型。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在2010年北京车展上展出的美人鱼概念车,逸动便是基于这款概念车型研发设计的量产版车型。
或许每年的车展上自主品牌都会带来不少概念车型,但实际运用到生产的可谓是凤毛麟角,而逸动则是将概念运用到实际设计的一款车型。不过与概念车相比,除了保留整体的轮廓造型外,车身的各项部分细节都进行了重新设计,以适应量产话的需求。一些夸张科幻的动力学套件不再被保留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现实的流行元素设计。
要走国际化路线,首先外观设计方面就必须符合拥有全球化的审美眼观。逸动的造型设计展现出了长安品牌乃至自主品牌的全新风貌,“山寨”、“不协调”和“模仿痕迹重”等词语已经无法用来形容逸动的造型。逸动整体造型相当的时尚、动感,车身线条的设计流畅、飘逸,颇有欧系大厂的风范,逸动这款车型是在长安意大利代表处(长安欧洲设计中心的前身)设计完成了,主设计师是意大利藉著名汽车设计大师CARMINATI STEFANO先生,所以拥有浓厚的欧系风格也不足为奇了。
逸动整个前脸造型设计得飘逸、动感,很好的诠释了其车型命名中的“逸”字。现在自主品牌车型依旧是以中庸的造型设计为主,在营造运动感方面则是靠各种运动套件的堆砌而成。而逸动则显得很不同,隆起的发动机盖、前凸的保险杆、犀利的柳叶状前大灯和虎牙式前雾灯等元素都令其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种运动气息,这种的设计相当具有前瞻性。
逸动整体的车身尺寸和轴距都是处于同级别车型的中上水平,但从侧面看逸动则相当的紧凑,平缓过渡的车型加上短车尾的设计令整体造型看起来更加轻盈动感。
法兰克福车展展出的车型配备的是225/45 R17的倍耐力轮胎,加上17寸的抛光轮圈,令人眼前为之一亮。不过这次实拍车型则像我们表明刚才所说的配置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205/55 R16的玛吉斯轮胎成为了最为现实的配置,加上16寸的五辐双肋铝合金轮圈显得少了一些动感,多了一份稳重感。
在实拍的过程中,发现这款逸动车型车身的接缝还是比较大的,门边的缝隙竟然有一个尾指大,这与国际化标准设计生产的理念有相违背的地方,但愿这些仅仅是样车问题而已,正式量产时希望这些“问题”都不会成为问题。另外需要表扬的是逸动整体漆面的光洁度,相当的不错,比许多合资品牌的漆面都要好。
尾部造型与前脸相比则“收敛”了一些,但依旧与前脸一样保持着较为丰富的层次感设计。柳叶状尾灯和前大灯有呼应作用。突出的小扰流板设计令其尾部造型不至于过于沉稳,保持整体的动感设计,“收尾”设计效果不错。
外观部分结语:
不少自主品牌的车型在说到外观时都刻意在宣传“动感设计”,不过这些充其量都是在一些细节上加入较为动感元素罢了,整体造型还是偏向于中庸的稳重设计。而当首次看到逸动时,却让我无法不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待逸动,“流畅、协调、动感”这仨词在逸动身体现得相当不错,整体设计显得很成熟,说它是长安汽车的转型之作一点也不为过。
● 内饰中控篇:时尚动感,造型相当吸引人
逸动的内饰中控设计也相当新颖,科技感相当不错,与外观相比毫不逊色。这种造型设计明显要比之前长安车型内饰造型要高档许多,对于年轻客户相当具有吸引力。
逸动在法兰克福车展时展出的是纯黑的内饰配色,而这次实拍的车型配备的则是上深下浅的内饰配色,就个人感觉而言,我更喜欢黑内饰,黑色更加显档次一些,且更容易营造运动感,双色内饰则偏向居家风格使用。不过暂时还不知道正式量产时会不会多种内饰配色可供选择。
或许出于定位和成本的考虑,逸动的中控内饰采用的是硬塑材质,而且表面也没有进行过多的处理,手感比较为一般,如果能在材质方面改进一下效果会更好。
逸动的方向盘造型挺时尚的,功能丰富,且有不错的握感,缝边工艺显得比较精致,就是尺寸方面显得小巧了些。
多媒体控制面板造型于英菲尼迪的造型有神似的地方,可以说得上是有借鉴成分。整体做工还是挺不错的,就是按键和旋钮的细腻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希望正式量产时这些“遗憾”能成为不在“遗憾”。多媒体系统的评测则需要到正式量产时才能做进一步的体验分析,敬请期待。
空调控制区域板面采用了亮漆材质,不过可能是选用材料成本的问题视觉效果并不很显档次,而且还比较容易累积指纹。该区域设计简单明了,按键都比较大,操作起来都比较顺手,且功能都十分丰富齐全。车身稳定系统功能关闭按键成为了这个区域的亮点所在,没记错的话这是长安品牌首款配备ESP(车身稳定系统)的车型,这个功能足以成为这款车型的一大卖点了。
对于一直在配置拥有巨大优势的自主品牌车型来说,逸动的表现有过之而无不及:电动后视镜、大灯高度可调功能等都似乎是理应配备的配置,而预留着的后视镜电动折叠功能按键区域让我们对其厚道程度有了更多一的份期待。
内饰中控部分总结:
在欣赏完相当流畅动感的外观之后,对于逸动的内饰我满心充满期待。当我进入逸动车内时,这一切并没有让我失望,内饰设计也是相当具有“国际水准”。高配置依旧是自主品牌的亮点和卖点,但在此基础上逸动的内饰相比其他自主品牌车型而言具备了多一份时尚感和前瞻性,这样的内饰设计让我很是满意。但美中不足的是材质用料拉低了整体的档次,希望真正量产时,内饰材质会能给我们一个惊喜。
● 空间体验篇:配置厚道,空间未能尽如人意
逸动整体车型尺寸在同级别车型中处于中上水平的位置,作为定位于紧凑级别车型,2660mm的轴距数据处于同级车车型的中上水平,但究竟逸动的实际乘坐空间表现又将是如何,请继续看下文的分析。
逸动在安全配置方面的亮点除了之前提到的ESP外,安全气囊是其另一亮点所在。除了正副驾驶席的头部气囊外,还都配备了座椅侧气囊。另外在A柱和B柱的位置,也配备了气帘,这样高规格的安全保障配置希望在正式量产时成为其卖点,而不会有缩水的现象。
或许是不禁夸,刚刚才表扬厚道的安全配置这边却来了不厚道的表现,这个些东西真的用不了多少成本,但是确实相当实用配置,希望这些都是试装样车的原因,正式量产能彻底改善,因为我对其期望还是相当大的。
逸动的座椅比较宽厚,皮革材质质地柔软,乘坐起来还是比较舒适的,如果在前排座椅能加上腰部支撑调节的功能相信舒适性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后排座椅的便利舒适性也是做得比较不错的,扶手比较宽大,且配备了杯架,不足之处就是杯架没有盖板遮挡,和扶手下探的位置有些低,人性化方面还可做得更好一些。
这里要表扬一下逸动后排的儿童乘客保护配置,作为一款按照国际化标准生产的车型,就应该符合和满足各国的安全要求法规,逸动这点做得很不错,配备了欧洲法规的IOS FIX固定接口和美国法规的LATCH固定接口,这么注重后排儿童乘客安全保护的配置在这个级别的自主品牌车型中真的相当罕见。对于儿童安全座椅方面知识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点击以下文章阅读一下。
在空间表现的实测环节中,逸动2660mm轴距的空间表现着实不能令我们满意,表现没有数据来得好看。特别是头部空间方面,表现一般,这也许为了成就流畅动感的外形而对乘坐空间做出的一些牺牲吧。
逸动车内储物空间方面的表现也比较不错,各种储物格都能满足于日常生活的使用。稍显遗憾的是后排座椅的折叠功能方面的缺失,因此后备厢储物空间的扩展功能则得不足了,希望厂家在正式量产时考虑加入后排座椅的折叠功能。
空间体验部分结语:
对于逸动同级别车型中上水平的车身尺寸,令我们对其空间表现充满了期待。不过实际表现却并不如数据来得好看,一切的表现比较一般,在同级别车型中没有优势可言。储物空间表现还不错,就是空间灵活利用方面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 发动机及悬挂细节篇:动力总成有待考验,悬挂系统没有惊喜
作为长安全新打造的紧凑级别车型,逸动的底盘及动力总成方面自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所在,而长安全新发布的“blue core”品牌动力系统成为了新车的一大看点所在。
“Blue core”1.6L自然吸气发动搭配4速手自一体变速器是相当纯粹的家用动力配置,其实际表现则要到我们网站专业评测文章出来之后才能做出准确的分析。虽说4AT仍是这个级别较主流的配置,但总希望长安能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对于这款长安全新打造的A级车型,其使用的是该级别车型中比较常见的前麦弗逊后扭转梁式的悬挂系统,与其动力系统一样都是主打舒适和偏家用型。之前我的编辑同事范鑫有在其文章中提到(点击查看文章),逸动的底盘悬架结构与北京现代悦动车型的十分相似,而并非之前猜测的借用了CX30现有平台改良。长安逸动在底盘上面再次借鉴了合资品牌的成熟设计,虽然这样可以缩短了研发周期,同时也尽量避免了自行研发的技术风险,但也因此表明了在底盘悬挂技术研发方面自主品牌仍是处于劣势的地位。
虽然底盘和动力系统方面未能看到逸动有突破性的发展,但是在注重细节处理和厚道方面,逸动车型则有不断进步的表现,这也是作为国人最希望看到的。
全文总结:
不久前,长安正式启用了全新的“V”型乘用车标志。这次换标可以看做是长安力图转型的一个表现,而逸动正是这次转型的一步重要表现。这步“棋”下的好不好,将影响着长安未来发展。从这次逸动正式量产前的深入接触来看,长安全新的力作确实让我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相当流畅动感且具有前瞻性的造型设计让人对自主品牌的设计水平有了重新认识。尽管自主品牌还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自主品牌要更多的予以支持,逸动的整体静态表现让我们对其未来充满希望。吉利的进步,长安的转型和奇瑞将要进行国际化的设计等都让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发展的坚定步伐,国货应该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