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C50是在一次参观长城碰撞实验室的时候,记得那时候连C30好像都还没有上市,C50停在一大堆原型车里显得并不起眼,但在很短的时间内C50却给我留下了一个非常正面的印象,当时就觉得至少外观设计很有想法。而到它真正上市后,1.5T发动机的搭载成了一个新的热点话题,同时C30的热卖显然也会为C50提供一些不错的经验。C50的上市给我一种万事具备的感觉,那么在这么多的利好因素下,长城最终交出了一份怎么样的答卷呢?请您跟随我们的文章一起,来深入的了解一下这款关注度极高的腾翼C50吧。
外观:鱼嘴中网吸引眼球 总体设计可圈可点
这次拿到的是一辆白色的试驾车,回来围着转了几圈,说心里话其实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依然能看到模仿的痕迹,但这次我却并没有以往那种看山寨车的感觉,原因很简单,因为C50的造型明显非常协调,就算是有个别局部有所借鉴,但也很好的融入到整体的设计中。想当年丰田也是从模仿起家,然后再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看看人家现在的买卖已经做的多大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我非常欣赏C50这次的外观设计,个人感觉也确实很好看。
中网的设计与C30没有半毛钱关系,显然长城不想玩儿什么家族面孔的噱头,不知道这种安排对设计师而言是更麻烦还是更简单呢?C50的中网选择了一个少见的接近椭圆形的设计,之所以说少见,是因为上半部分采用下降线条的设计在国内很少见,感觉不太符合国人追求大气的审美习惯。但我个人很喜欢这个鲶鱼嘴(也有人说是鲨鱼嘴)的设计,动感十足视觉冲击力强,能在第一时间引起注意,开在大街上回头率很高。
换个角度讲,在我看来之前C30的成功靠的就是不犯错,和丰田一样走亮点不多但又让你调不出毛病的路线,但在这种路线成功之后,长城敢于大胆的对自己的下代产品做出调整,彻底颠覆之前的成功设计,坚持搞创新,至少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侧面的车身线条很舒展,虽然腰线经过重新设计,但从侧面依然能看到思域的影子。虽然看上去样子不错,但设计师对车身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却并不完美,导致C50的风燥很大,这点在后面介绍舒适性的部分会有更为具体的噪音数据和分析。
尾部的设计个人感觉没有太多的亮点,线条显得有些简单,只是在尾灯的处理上作出了一些变化,不过总体上看也没什么大错,虽然亮点不多但也没有看上去就觉得不舒服的地方。设计师以这样的一种方式作为C50的结尾感觉还是不错的,新意太多了就会变成怪异,这个火候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吸引眼球的前半部分和一个相对中庸的后半部分,长城的设计师至少在C50的外观上给我带来了一个惊喜。
内饰:设计用料亮点不多但做工明显提升
内饰的设计就显得不像外观那么抢眼了,C50虽然使用了和思域相似的双层仪表台设计,但内饰的整体感觉依然是典型的“长城造”。这么说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中控台的设计,方方正正的中控台和笨拙而且塑料感强烈的塑料装饰件看起来很有些的不上档次,尤其是长城很多车都采用相似的装饰方式。
液晶屏虽然变大了,不过其面积和外面装饰框的编辑依然不成比例,过多的空间都留给了上面说到的银色塑料装饰。而屏幕内陷的设计也没能解决反光的问题,黑底白字的屏幕在白天会遇到反光的问题,大太阳天有时候看不清屏幕上的字。
分层式的自发光仪表盘绝对是一个亮点,有人说这是模仿思域,那怎么了?花八万能买到思域么?好用又实惠不就完了,没事儿老琢磨像谁,那不是闲的么。不过其实思域的那个仪表盘我就不怎么适应,习惯了普通的仪表盘再看这个,老有种顾上顾不了下的感觉,如果换成自动挡不用考虑转速会好一些吧。
方向盘的手感尚可,不过造型就一般般了,多功能键也齐全了,装饰条也加上了,但这个造型在很多的长城车上都在用,有些缺乏变化,主要是也不怎么好看。不过握感和喇叭的手感还是不错的,属于中用不中看类型。
这次C50在内饰上的进步其实主要来自做工。之前试驾C30的时候,在做工上还依然有一些自主品牌常见的问题,比如接缝不匀,边角的处理不够干净等等。这些问题在C50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至少能看得见的地方是这样的。比如方向盘上喇叭的接缝,中控台上与中控面板的接缝,以及中控台上按键的手感等,这些地方的进步都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总的来说C50的内饰虽然在设计上还没有做到创新,但做工上的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
空间:乘坐空间出色 储物空间表现一般
C50的轴距为2700mm,但最高配车型的售价却只有9.18万,这样的数据让我们很难对C50的级别进行划分,如果从传统的德标车型定级上看,C50已经完全达到了B级车的标准(轴距2.6-2.85米,但排量没有满足1.8L的标准),这让C50在空间上与同价位的车型相比具有有很大的优势。
从我们的实际测试看,C50的后排空间表现令人满意,身高1.78cm的编辑坐在后排腿部尚有一拳半的距离,这显然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家庭对空间的需求了,而长城也特别注意了对第二排中间位置的空间设计,后排地面非常平整,中间位置至少可以放下一双44码的运动鞋,如果需要拉5个人,这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不过后排的头部空间表现一般,虽然长城在后排头部采用了内陷的设计增加头部空间,但身高1.78米的模特坐在后面头部已经没有太多富裕空间。
但后备箱的空间显得有些拥挤,主要是高度明显不足。实际测量后备箱的高度只有45cm,不能直立的放下一个书包。其实在声讨后备箱小这个问题之前,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C50配备了全尺寸的备胎和铝合金轮毂,这点比很多合资品牌还要实惠,而也正是这个全尺寸备胎影响了后备箱的高度。不过后备箱小也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车内储物格方面C50在储物格的数量上没有优势,中控面板上的储物格并不是很多,唯一的一个小储物格放手机的时候还会影响挂档,而包括扶手箱和门板储物格在内的几个主要储物格的空间也不是很突出,所以综合来看C50的储物能力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动力:1.5T发动机表现抢眼 涡轮寿命待验证
说到腾翼C50,相信很多人最关心的都是它搭载的那台首次投入使用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我当然也不例外。记得之前参加过一次长城组织的某个技术论坛,其实主要就是为这台1.5T发动机的推广做一个铺垫和宣传,在被厂家派出的职业洗脑专家进攻了一个多小时后,我确实对这台发动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至少从数据上看它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这台使用涡轮增压技术的1.5L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8Kw/5600rpm,最大扭矩为188Nm/2000-4500rpm。这个数据虽然还没法跟大众的1.4TSI发动机相比,但与丰田等厂家的同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相比已经持平甚至超越,数据相当于传统的1.8L自然吸气发动机,我个人对这个数据还是满意的,毕竟这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至少长城已经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何况它的数据也并不差。
在实用性方面,我们先来说说缺点。首先是这台发动机的声音不好,并不是说发动机声音大,而是说声音不好听,这样说绝对不是因为个人喜好的问题,而是因为现在国内市场很多消费者对发动机好坏的判断依据首先就是听声音。沉稳的德系发动机和清脆安静的日系发动机分别有自己的支持者。而长城的这台发动机首先就没有处理好音色的问题,虽然噪音控制的很好,但发动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感觉有些散,让人听上去不是那么爽快。而这也是我对这台发动机最不满意的一个地方。
另外就是离合器的结合点有些模糊,再加上增压发动机在低转速时的扭力略显不足,所以起步的时候容易熄火,尤其是对于不擅长坡起的朋友而言,不过这只是一个习惯,算不上是问题。
除了这两点外C50其它方面的驾驶感受都比较令人满意。由于搭载了手动变速箱,换挡时间可以自由掌控,再加上涡轮并不是很大,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涡轮并没有明显的介入感,日常行驶的加速过程非常平顺,除了中段加速能力略强外,整体驾驶感觉与自然吸气发动机相近,舒适性非常不错。
数据解读:
长城的0-100km/h加速成绩为9.6秒,这个成绩很好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长城的这台1.5T发动机觉不只是数据好看,而是真正具备了相应的实力,对长城来说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飞跃。制动测试方面,我们之前测试过的几款长城车型中,几乎每一款车的成绩都非常出色,而C50制动测试40.51米的成绩也很好的延续了这个优点。
关于涡轮使用及寿命分析:
至于在网上有很多网友提到的涡轮散热和寿命的问题,这确实不太好说,从发动机的拆解上看,长城的小涡轮由机油和冷却液进行冷却,没有设计延时熄火功能。有很多人在询问停车后是否需要等一会儿再灭车,也有很多人关心这个涡轮增压的质量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厂家工程师的说法是“日常使用正常熄火就可以”,对于这句话我个人的理解是,如果跑高速或者激烈驾驶之后(主要是发动机高转速),还是稍等两分钟再熄火的好,平时上下班应该就不用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这台发动机虽然数据表现不错,但是否结实耐用还需要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操控:底盘给力乐趣多多 高速行驶平稳
在操控方面,C50的底盘延续了发动机的良好表现,前悬挂使用常见的麦佛逊式独立悬挂,后悬挂使用双横臂式独立悬架。这样的组合您看着是否眼熟?没错,C50和某日系品牌的底盘使用相同的悬挂设计。而我也依然坚持前面的观点,多学习绝对是好事儿,是应该鼓励和提倡的,天天嚷嚷拿市场换技术,都20年了换回什么来了?到最后还不是得自己一点点琢磨。
又扯远了,回来接着说C50。长城对C50的悬挂调教感觉稍微有些偏激,简单的说就是悬挂的调教有些硬,这让C50在绕桩测试时的表现非常出色,韧性十足的悬挂让它在整个测试中显得游刃有余,最后61.8km/h的好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在低速行驶时,这个悬挂的舒适性就显得一般了,路面的颠簸会很明显的传递到车内,在舒适与性能的平衡上C50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再来说说高速表现,前面说动力的时候忘了说,由于排量比较小,C50在高速时的动力表现一般,车速超过100km/h后就显得后劲不足了。但底盘在高速时的表现却相当出色,沉稳的底盘让人觉得非常踏实,跑起高速来车很稳,目前能做到这点的自主品牌车型并不多见。
方向盘不轻,尤其是在原地打轮的时候,开起来指向比较准确,但路感一般。油门和刹车踏板的力度比较适中。总的来说C50的操控感受显得比较中庸,既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也谈不上有什么亮点,不过我觉得对于现阶段的自主品牌车型而言,没问题已经相当不错了,而且消费者也不应该对一辆售价只有8-9万,轴距却达到2700mm的车提太过苛刻的要求,我认为可以满足日常使用就可以了。
视野:后视镜面积大 A柱盲区成绩一般
C50在视野测试中的成绩属于中等水平,其中左右两个后视镜的测试成绩比较突出,视线情况良好,而这点显然是继承了日系车的设计理念。不过A柱的表现差强人意,虽然设计了增加视野的小三角窗,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灯光:大灯装透镜厚道 近光高度堪比远光
长城为C50的大灯安装了透镜,让它的配置显得非常厚道,这对聚拢光束提升照明效果有很大的好处。但在灯光的调节上,长城的做法却有些出人意料,近光不但轻松照亮60米桩桶,其照明高度甚至可以赶上一些车型的远光成绩,即使把大灯角度调到最低,近光也依然能轻松照亮60米桩桶。
相比之下远光的成绩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从图片上看感觉其照射高度与近光相比并没有提高太多,只是在照明强度和宽度上略有增加而已。从照明的角度上讲这样的调节方式显然是很好的,但在实际驾驶时还是希望各位司机朋友能把大灯调到最低,以降低对对向车辆的影响。
油耗:测试成绩出色 百公里综合油耗7.8L
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在保证低油耗的前提下提供更加充沛的动力,所以对于一款这样的发动机,油耗显然是它最为重要的考量标准之一,而在涡轮增压和手动变速箱的帮助下,C50交上了一份还算令人满意的答卷。
本次油耗测试的总里程为101公里,其中非常拥堵路段占到70%以上,比我们往常的油耗测试路况要差很多,而C50最终的百公里油耗为7.8L,所以这个成绩还是令人满意的,不过测试的时候是在冬天,所以预计夏天在开空调的状态下C50在城市内的油耗有可能会在8-9L之间。
舒适性:座椅宽大舒服 行驶风噪偏大
虽然有出色的发动机和底盘,在内饰的做工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但C50的噪音水平却着实不敢恭维,发动机在怠速状态下还好,41.7分贝的噪音水平也可以算是中等,但随着车速的提升,车内的噪音会急速增加。后来经过测试发现噪音的来源主要来自风噪,也就是我曾在外观页提到的问题,车身空气动力学设计不理想,在设计时没有处理好风噪的问题。显然长城的设计师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的视觉效果上,却忽略了耳朵的感受。
不过在座椅的舒适性上C50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主要是坐垫够宽大,侧向支撑基本没有,坐在上面就像坐在家里的沙发上,这个座椅的处理和凯美瑞的处理方式很接近,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比较胖,所以喜欢宽一点的椅子的原因。不过后排加长的坐垫相信所有人都不会反感,加长的部分让后排乘客的腿部能够得到很好的放松,坐上去比较非常舒服。
配置与安全:舒适性配置丰富 实用性令人满意
在配置方面,看得出来长城是下了血本的。这点不仅仅是体现在配置的丰富程度上,也体现在配置的实用性上。比如驾驶员一件升降窗,现在很多更高级别的合资品牌车型,就只是配备了一件落窗功能,因为如果加上一件升起,就还要安装防夹设备,看起来差不多的配置,在成本上其实差了很多。再比如天窗,虽然都是天窗,但各个车型天窗的大小也不近相同。
C50的中配车型售价不到9万,但配置完全可以用丰富来形容,多功能方向盘、天窗、真皮座椅、定速巡航、倒车雷达等配置一应俱全。
当然也有一些不太人性化的设计,比如音响控制区的“AS/PS”键就是个不能理解的存在,而USB接口不能为智能手机充电,也不能读取上面的信息,这点多少显得有些不方便,也希望长城能在后续车型中对这些小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
总结:技术做工进步明显 性价比出众
从发动机和底盘技术到车内的配置,从零部件做工到装配质量,腾翼C50都代表了现阶段长城汽车最高的工艺水平,而C50的价格设置也很好的和C30接轨,最高配车型的价格也被控制在9万元左右。至少在数字的计算上,C50的性价比在同级别中绝对是最高的车型之一,目前唯一的问题就剩下涡轮增压的寿命问题了,当这台发动机经过市场认证之后,C50的竞争力必然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