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悄无声息地更新了它们的XF,并借着路虎极光做试驾会,顺道举办了半天的2012款新XF试驾。试驾会前后,厂方并没有对我们进行产品讲解,好在当晚我“逮”着了来自捷豹厂方的产品技术负责人,让他非常概括性地给我点出了2012款XF的变化之处,包括外形的头灯、尾灯和轮圈小改;内饰按钮布局轻微优化;动力和底盘根据中国路况进行升级调整。
XF是捷豹近年一款相当突破而成功的作品,下面就来亲身体验它的中期改款变化有多大。
XF的前任车型是S-Type(上图)。这款捷豹中型轿车凭借经典复古的外形,奠定了一段时期内捷豹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但数年前捷豹业绩开始下坡,捷豹聘请了新的设计总监Ian Callum,力求为品牌带来新突破。Ian意识到一味的复古并不是捷豹通往未来的最佳方式,于是决意改变。
【这位“英国味”十足的Ian Callum就是捷豹当今的设计总舵手】
量产型XF的雏形是上图这款2006年亮相的C-XF概念车。这款车前卫的造型惹来高度关注,向世人揭示了捷豹下一代四门轿车的形态。尽管官方说法是“C-XF备受赞赏,所以坚定了厂方推出量产版的信心”,但据设计总监Ian Callum透露,他们是完成了量产型XF的开发后,再应厂方高层要求去设计出概念版的展车C-XF。由此可知,捷豹内部早就已经坚定要走全新设计风格的道路了。
XF的外形设计绝对是话题焦点。它不单彻底舍弃了这些年来捷豹的复古风格,变得非常前卫,而且也扭转了四门轿车的惯常形态,整部车看起来就像双门轿跑一般潇洒。设计总监Ian Callum酝酿数年交出的作品,确实达到了震惊业界的效果。
细节方面,XF展现了很多精细、巧妙的笔触。金属镀铬网状隔栅、像餐具一样精致的镀铬保险杠装饰条、新一代捷豹家族特色的侧面出风口、一体化的后窗镀铬装饰框,如此种种的细节,全都展现了设计与工艺的出色融合。一言概之,这是一部“让眼睛吃冰淇淋”的汽车。
鉴于XF是设计总监Ian Callum执掌捷豹后的首个量产作品,也会对捷豹的未来甚有影响,它身上的一些设计细节值得我们进一步去了解:
XF的前脸富有跑车气息,与一般大家思维习惯中的大隔栅豪华轿车截然不同。Ian Callum说,XF方中带圆的隔栅是沿袭自1968年捷豹的一款轿车XJ6(参看这里),实际上这有点牵强;从某些角度看,XF的车头倒是很像宾利Continental GT——那是超过300万元的顶级英国豪华轿跑车。
好的设计总是讲求比例。从侧面看,XF的形态就像双门轿跑,风阻系数也达到捷豹历史上最低的cd0.29。Ian Callum表示,当他们完成了XF的设计后,惊讶地发现前后风挡的角度竟与XK轿跑车惊人地雷同——而这并不是他们刻意为之。可见他们确实将双门轿跑车的深层特质融入了XF。
尾部轮廓是否似曾相识?没错,它很像阿士顿马丁(Aston Martin)的DB7和Vanquish。但这并非Ian Callum在抄袭别人,因为上述两款阿士顿马丁车型正是他多年前的得意作品。Ian自己也承认,设计XF的尾部时他难以摆脱对“英式轿跑车”形态的习惯性思维,因此XF具有上述两款跑车的影子一点也不奇怪。对XF的买家来说,相信也没有人会介意它的屁股像阿士顿马丁吧?
外形上,2012款捷豹XF乍看变化很小,因为这款车至今还算比较稀有,出现在面前时依然有足够的新鲜感。
【左为老款,右为2012款】
XF的外形设计是十分成功的,所以2012款仅进行了很小幅度的微调——车头大灯的形状变了,去掉了原来的半圆形突起,改为更一体化的形状,底部增设了弯勾形LED日间行车灯。轮圈换上新的款式,高低配有18和19寸选择;尾灯增加了LED照明。其它成功的设计元素大多保留,包括肌肉感丰富的发动机舱盖、兼具复古和运动的金属网状隔栅、两侧下方进气口的弯刀形镀铬装饰件等,整部XF依然潇洒、华美。
动力规格乍看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原来那台3.0L V6发动机。但技术人员告诉我,变速箱进行了软件升级,特别针对中国的驾驶环境和用户习惯,修改了更合适的换挡程序。比如在频繁的变速、走走停停时,变速箱会表现得更平顺。
另一项针对中国调整过的是底盘悬挂,比原来的版本略微调软,提供更好的舒适性,但技术人员也强调没有牺牲捷豹最重视的操控性。实际驾驶起来,XF确实保持着原来的良好超快感,这车的显著特点是重心低,不需要很硬的悬挂就可以保证平稳的过弯姿态,适中的体形很好地平衡了动感与稳重,不如宝马3系、奔驰C级那么扎实灵巧,但要比宝马5系、奔驰E这些商务型豪华车潇洒许多。
之所以在中期改款特别针对中国市场进行动力和底盘调较,并非原先的产品有什么不妥,而是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捷豹的全球第三大市场,这样的地位足以让厂方加强重视程度,进一步提供更适合中国用户的产品。
操控方面,XF的电子助力的转向明显偏轻,很轻巧,但回中力不明显,虽然指向够准确,却未能提供一流的回馈感。整部车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经过“软化”的功力——转向、悬挂都有点绵绵的,弯前重刹、入弯一连串动作不会给你很清晰直接的反馈,因此不太容易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信心,但侍机狠狠考验它一下,包括在山路劈弯和在场地上进行激烈变线测试,甚至玩玩漂移,它都有足够的能耐,可见这副底盘功底够深。
3.0L发动机的动力在日常够用,平顺性好,整车底盘路噪和风噪密封性也做得出色,足够高级体面。但是油门总体反应偏柔,感觉达不到“3.0L豪华车”那种心理预期。换到S挡,油门的虚位变小,动力依然不是“拳拳到肉”,而是一种很细滑有致的输出。
所以,我认为XF的动力、操控属于有功力却文质彬彬的类型,对那些讲求驾驶刺激的人来说会有点隔靴搔痒的不快。但换个角度,与我们熟悉的德系运动型车那种“直白露”的机械运动感相比,捷豹XF又显出一种独特的“含蓄型动感”。
值得一提的是,XF招牌式的动听排气声响没有任何变化,怠速时站在车尾就能听到清晰利索的低频排气声,行车中一旦转速上到中高转(3000转以上就可以),尾喉会传来很具古典风味的中低频排气回响声,告诉你这是一部有血统的英国运动型汽车。
最后上一个试驾会上XF原地绕圈漂移的视频,这是它作为后驱车的特长。关掉DSC等电子系统,摆一下方向盘入弯制造重心转移然后加大油门,就可以让XF甩尾,只是不算强大的动力输出使得漂起来略有难度。视频中驾车这位是厂方教练、漂移高手,开这种没有改装过LSD(限滑差速器)的原装自动档轿车做这样的连续漂移是很高难度的,需要对油门和转向有极为精准的掌控。一句话:玩漂移,先要车有这能力,然后人比车更重要。
XF的车厢格局不算特别前卫,设计师刻意使用比较简洁明了的线条,去突出内饰材料本身的质感。真皮、大面积平铺的桃木、仿铝合金质感的装饰面板协调地组合到一起,营造出一个现代化、科技感的新捷豹内饰形象。
过去捷豹的车厢十分强调人手加工的英式价值感,XF在这方面有所削弱,人工化痕迹淡了,但一些细节依然高级,例如全车的木料仍采用实木,仪表台上方是整块手工缝制的皮料,这在同级车中依然属于非常讲究的一类。
XF提供浅黄、浅灰以及全黑三种内饰色调。上图的全黑内饰,相信更对那些运动型用家的胃口。
值得留意的是,捷豹过去20年来所坚持的风格——被设计师Ian Callum形容为“面前躺着一棵大树”的正前方大面积桃木面板设计,在XF上已不见了踪影。仪表台的高度被显著降低,营造出更开扬的驾驶视野。这是形式与功能更加匹配的很好的例子。由于中控台采用了全新的控制机构(下有详述),车厢显得非常简洁。
在你开动XF之前,它会先向你表演一段“视觉芭蕾”,请看下页。
除了启动时会“苏醒”的部件,XF的车厢里还有其它新意。车厢采用了“荧光蓝”的灯光,分布在所有仪表和门壁板的照明上。厂方表示,这种蓝色对人可起到镇静作用,而且不会与车厢内的红、黄警告灯光相混淆。当然,这种蓝色看起来也非常酷。
除了看得见的灯光,还有一些“看不见”的高科技。前后顶灯看起来无甚特别,但细看之下设有开关,因为它们的开关是轻触式的,只要用手触一下塑料灯罩,就能开关灯。这为行车中带来很大的方便。手套箱的开关方式更“悬”,位于桃木面板上的一个小金属圆点,用手指点一下,手套箱就会打开。但它采用了更先进的“接近式开关”,用手指横扫过去,开关是不会被触动的,而且我们至今也弄不明白它如何能够镶进桃木面板中去,实在是高科技。
【老款内饰】
【2012款内饰】
2012款的内饰改变相当细微,对比新老款的图片,才能发觉仪表中央的显示屏变得更精致,方向盘辐条加入了一点点新造型,中控台上的按钮功能和颜色稍作更改,仅此而已。XF初出道时那些令我们惊叹的细节——点火启动时才翻出的空调出风口、升降的圆形挡位选择器、有节律感的灯光变化,都依然健在,至今仍对大部分人来说足够新奇。
一个有趣的改动是老款上那个“神奇”的轻触式手套箱开关不见了,改回传统的按钮开关,估计是出于可靠性的考虑。
车厢色调照旧有多种搭配选择,上图为黑色主调,下图为高配版的咖啡色皮料搭配棕红色桃木,更有贵气。
XF的座椅造型没有变化,后座空间依然处于同类、同价位车的“包尾”水平,但对于家里有多部车的买家(相信XF的用户大多属于这类)这似乎不是多要紧的事。配置方面,2012款的顶配车型提供一套非常高级的宝华(Bowers & Wilkins)音响,17个扬声器总功率高达1200W。全系标配全中文触屏操作导航系统,界面和实际效用都不错。
由于采用轿跑车的造型,XF的车厢空间不是很宽敞,坐在其中,长度、宽度都是中规中矩,不如大部分同价位豪华轿车宽敞。设计师意识到这一点,于是采用了小型化的前排座椅,减轻车厢内的拥挤感,也改善后座视野。座椅的承托、包裹性都不错,感觉并不狭小,大型化的头枕承托到位。但是椅面的款式看起来有些平淡保守,与摩登的仪表台不太协调。
XF的后座空间,以它的造型来说其实已经十分出色了。只是,在中国豪华车买家的“法眼”中,肯定是不过关的,尤其是腿部空间,刚好只够乘坐,远未达到体面接载贵宾的程度。和设计师谈起,他也很谦虚地用“可以接受”(Acceptable)来形容XF的后座空间,可见这已经是轿跑车外形所能做到的最佳效果了。
在大一号的XJL上,捷豹尝到了开发加长版来讨好中国买家的甜头。但XF几乎不可能这样做,因为它是以外形之美先行,如果厂方向Ian Callum下达开发加长版XF的命令,他会被气跑也不奇怪。
XF的车厢装备十分齐全,满足70万豪华车车主的大多数需求。中控台上保留了音响和空调系统的常用功能快捷按钮,其它较复杂的功能包括行车电脑、空调模式、座椅冷暖调较、蓝牙电话、车辆设定等,都在液晶触摸屏的菜单里。我们试驾的首批车,液晶屏幕是全英文菜单,厂方表示正与一家韩国厂商开发中文导航系统,不久就会安装在XF上,这系统已包含在目前公布的车价内,今后买家可免费升级。
XF的前排座椅可以冷暖调节,方向盘环身可电加热,使得任何气候下驾驶都十分舒适。方向盘为电动四向调节,位于3、9点上的音响和定速巡航采用小旋钮,非常简单易用。
音响为吸入式6碟CD,兼容MP3格式,8个扬声器加1个低音炮,实际音色相当出色,绝不掉面子。
XF的实用性尚可,一些细微之处更是令人惊喜:
由于采用全线控的换挡系统,大大减少对中控台内部空间的占用,于是中控台有了三个大杯架,设计师表示这在美国市场是个很强的卖点。
门壁板、后座也有一些储物空间,虽然不算很丰富,但已经够用了。值得一提的是XF原装没有烟灰缸,但厂方提供选配件。
在轿跑车的外形之下,尾厢颇令人惊喜。宽度、深度都不亚于大型三厢轿车,容积达到540升。后座靠背还可以4/6分割增加实用性,这不是很多同级对手可以做到的。有如此大的尾厢,采用扁平的临时备胎就情有可原;电瓶放在尾部是为了更佳的前后配重平衡,和宝马的做法一样。
捷豹自豪地表示,他们的车身构造技术处于在世界前列,XJ/XJL独有的全铝合金焊接车身就是业内最先进的。XF限于成本和开发时间,没有采用全铝技术,但优化的高刚性钢制车身结构仍非常先进,上半部采用最近一代的钢材工艺,确保刚性的同时,A柱也不会太过粗壮而影响视野。事实上,这种操控性能出色的车子,车身刚性是差不到哪里去的。
被动安全方面,XF有全方位的气囊系统、乘员位置探测系统、头颈保护系统等。还有在XK上首创的“行人接触传感系统”——发动机罩在撞到行人时会自动升起一小段,以增加它与发动机之间的距离,减少被撞行人的受伤程度,这解释了为何XF可以顶着全球新车车头越来越厚的潮流,仍采用扁平、尖锐的车头造型。
XF目前只有一个车型,售价68.8万元。这个定价可谓“正常”,因为像它这样的汽车,卖50多万或者卖100万都会有人买单的,只看厂方如何定位它的稀有性。考虑到国产宝马530Li售近70万、国产奥迪A6L 2.8也要近60万,XF的价格反映了捷豹还是有意将XF做成一款比较主流的汽车。
养护成本方面,捷豹目前在国内保有量不大,提供的保修时间、服务费用方面都没有优势。但捷豹近几年的产品品质与可靠性,在欧洲高档品牌中还是不错的,比同门的路虎要好很多。但总的来说,买它是应该多预算一些养车成本的。
2012款的XF配置调整不大,分风华版和豪华版两个等级,差价6万元,主要差异在于折叠后视镜、音响、轮圈、无匙进入和启动、高级真皮与桃木。值得一提的全系的19和20寸轮圈、宝华音响、通风座椅,均需要在高配版的基础上再选装。
优点:
缺点:
毫无疑问,设计是XF的命脉,是最大话题所在,也是最大卖点。试过车后,我们确信它还拥有一流的机械水准,只是都被它突出的设计盖过了。
任何车厂高层都清楚,前卫的风格、颠覆传统的设计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捷豹近几年全球业绩不太好,但XF推出后销售势头强劲,说明XF的设计方向是走对了路的。想深一层也不难明白捷豹如此坚决改变的理由:复古是感性的,未必人人都会需要复古;但先进是很理性的,有谁会不希望自己先进呢?这样看来,XF确实有能力扩大捷豹的销量,为捷豹吸纳更大的用户群体,将这个品牌带向未来。
捷豹中国也估计,XF的到来有望令捷豹今年在中国的销量翻倍(去年他们在中国售出1000多辆)。会否太乐观?据说XF至今在海外市场已售出1.5万辆,其中有大约1万名用户是未试驾过就下订的。这在海外市场是罕有的事,足见高水平设计的威力。但这其实也不奇怪,相信各位读者大多也没试驾过XF,但现在也都被我说得心动想去买它了,对吗?
XF的独特设计,先天性地决定了它的独特定位:占据国内主流市场的加长宝马5系、奥迪A6L,不是XF的目标;而与之类似的“运动型四门轿跑车”,入列的有雷克萨斯GS300、凯迪拉克新CTS 3.6,以及“品种”最接近的奔驰CLS350。不过我相信XF的买家很少会去考虑它的对手有哪些,因为多数情况下,买主都是对它的设计一见倾心的。当你看到令你一见倾心的意中人,还会到处去张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