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频道 > 试驾体验 > 正文
“玩、乐”两不误 爱卡北美试驾讴歌ILX
 

  [XCAR 试驾 原创]

  前言:在“混动”车型轮番出现的年月,驾驶乐趣似乎早已被各种形容经济利益的字眼儿所掩盖,但随着技术的成熟,一些仍要坚持其品牌特性的厂商则并没轻易妥协,就像我们眼前的这辆讴歌ILX,虽然LOGO象征着它不同的定位,但本田的运动精髓却并未改变。

试驾讴歌ILX

  “混动”一词虽然已经被不少车主所熟悉,但各个车型之间却有着极大区别,拿今天的主角ILX来说,它则属于“轻混”的一类,这类车型的动力总成虽然也是有汽油机与电动机组成,但却并不能完全由电动机驱动,在此后者只起到辅助作用,是比较常见的混动类型。

讴歌 2013款讴歌ILX

  从外观来看,讴歌并不像其它厂商那样为ILX赋予独特的车身颜色,恐怕除了车尾的Hybrid标识外,我们从各个角度来看它都是一辆普通的入门级讴歌。而在造型方面,ILX几乎拥有了全部讴歌家族特征,盾牌式的进气格栅以及尖锐的车头都能看到TSX的影子,但在细节方面的处理上却圆润很多。

讴歌 2013款讴歌ILX

讴歌 2013款讴歌ILX

  在车身线条方面,讴歌的工程师刻意将ILX的车鼻拉长,并将前风挡玻璃进一步向后挪,以减少思域的那种车厢前移的感觉,最终在视觉效果上达到更协调的目的。

讴歌 2013款讴歌ILX

讴歌 2013款讴歌ILX

  同时,在车身数据上ILX也要比同平台的思域略大,长、宽、高分别为4555mm、1890mm、1425mm,而轴距则为2670mm与现款思域完全相同。

 

  而钻进车内,我们所见到的一切都实在太熟悉了,甚至可以说是将讴歌TL的中控台按比例缩小后直接挪进了ILX,虽然这样一来难免少了那份对本田的期待,但换个角度想,这里的各个按键都能让我们闭着眼睛找到。

讴歌 2013款讴歌ILX

讴歌 2013款讴歌ILX

讴歌 2013款讴歌ILX

  其实无论从设计还是质感,讴歌一项都有着不错的口碑,眼前这辆ILX当然也是如此,全黑色的中控台配上一条拉丝铝饰条,是车内层次感更强,而亮红色的发动机启动开关在这样的色调中极为强眼。

讴歌 2013款讴歌ILX

  在多媒体系统方面,ILX也并未给我们带来太多惊喜,它与大多数讴歌车型所装备的相同,为我们提供了导航、蓝牙电话、网络(海外版车型)等诸多功能,依旧通过中控台上的大旋钮操作,与其它几个厂商的操作方式相比,讴歌ILX算是比较好上手的了。

讴歌 2013款讴歌ILX

讴歌 2013款讴歌ILX

  至于车内空间,我想ILX或许更适合两口之家,2670mm的轴距虽然带来了不错的后排腿部空间,但由于车载电池被放置与后排座椅与后备箱之间,最终导致后排座椅并不能放倒,对于装载超长物品来说,就不那么方便了。

 

  在动力系统的选择上,讴歌则为ILX搭载了一台技术成熟的1.5升直列四缸发动机和一台小型17kw前驱电机,以并行方式安装在发动机后方。两者同时工作时最大可输出111匹马力,比目前思域混动版车型高出1马力,而最大扭矩为172Nm,从这样的账面数据来看,应付日常驾驶还算略有盈余。

讴歌 2013款讴歌ILX

  而与发动机搭配依旧是那台CVT变速箱,在平顺性方面表现非常出色,但若要论运动性能,恐怕少不了一通闲言碎语。就像前几周我们驾着它跑在1号公路时那样,频繁的坡道使其出现了钢带轻微打滑现象。

讴歌 2013款讴歌ILX

  实际驾驶中,ILX的综合表现值得称赞,从方向盘的力回馈以及路面传来的信息都相当真实,而发动机的响应速度也极为敏捷,这一切都再次让我们敬佩本田工程师调教车辆的能力。而前麦弗逊、后双横臂的悬挂结构配合可变阻尼的避震器,也有效提升了ILX的弯道性能。

讴歌 2013款讴歌ILX

讴歌 2013款讴歌ILX

  首先,全新的双活塞结构避震器对车辆侧倾抑制效果较为明显,在此基础上车辆凭借低重心也获得了更出色的稳定性,但缺点也与RDX略有相同,就是在应付弯道中路面凸起时,这套避震器就略显生硬,严重时会对车辆转向的精准性略有干扰。

讴歌 2013款讴歌ILX


可变阻尼减震:

  减震器内是双活塞构造,主活塞负责日常行驶时减轻较小的车身震动所带来的车体位移,另一个活塞在车辆前后轴有更大的振动时对车体起到栓制作用。副活塞可以大幅地减轻车辆行驶中因为震动而传到车架的作用力,由此提供一个相对较为平稳和坚固的车身整体感,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提供更为稳定的行驶系统。

讴歌 2013款讴歌ILX

  结语:在混合动力新车辈出的今天,ILX虽然并不具备大幅胜出对手的技术,但在个性方面,它却依旧坚持了本田特有的一切,无论是经济、实用、运动、精致,ILX都把握的恰到好处。而唯一让我们担心的就是在国内的售价以及政策支持,一辆入门级的讴歌到底能打败哪些对手,恐怕一场价格战又要打响了。

23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