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动车尾那行“ELANTRA”字样的镀铬标识在舟山大青山景区明媚的阳光下闪闪发着光,务实的厂商丝毫不掩饰朗动与悦动、伊兰特之间的关系,反而在产品说明会上很明确的表明了三代车型在国内家用紧凑型车市场的不同定位。在朗动上市后,三款车将形成对家用紧凑型车市场高、中、低端的全覆盖,悦动和伊兰特已经用出色的销量证明了自己在中、低端两个市场的成功,而新人朗动则肩负起攻克高端家用紧凑型车市场的重任。
从北京车展上的静态评测再到新车到店后的详细体验,朗动的静态表现想必大家已经不再陌生。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款外形漂亮、空间宽敞、配置丰富的车,然而车毕竟是用来开的,它的驾驶感受是否算的上高端?1.6L和1.8L车型又有怎么样的配置区别,我将在今天的这篇试驾中为您道来。
● 1.8L自动挡车型试驾感受
◆ 动力系统介绍:1.8L Nu发动机和6MT是亮点
此次试驾车共有两款,分别是1.8L自动顶配和1.6L自动顶配。由于我分到了一辆1.8L自动挡车型,所以下文的介绍也是以1.8L自动挡车型为主。
未来朗动上市将会有两款发动机和两款变速箱可选。两款发动机分别是1.6L γ发动机和1.8L Nu发动机,其中,1.6L发动机与现款悦动搭载的发动机有所区别,型号由G4FC升级为G4FG,相比悦动发动机的CVVT进气可变气门技术升级为DVVT进排气可变气门技术,最大功率为93.8千瓦/6300rpm,最大扭矩155.5N·m/4850rpm,而1.8L采用最新的Nu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07千瓦/6500rpm,最大扭矩175N·m/4700rpm,相比于γ发动机,Nu系列发动机最大的特点是轻量化。
两款变速箱同样为6前速,其中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为此次试驾的标配,我也将在稍后的文中为大家介绍它的表现。而6速手动变速箱作为同级别罕有的配置其实是个不小的亮点,但很遗憾的是此次试驾没有提供,我们也将在未来的测试中进行弥补。
◆ 试驾感受:动力充沛、驾驶轻便
通过这次距离超过200公里的试驾,我对朗动也有了比较全面的感受。坐入车内,按下一键启动按钮,发动机利索、平稳的启动给人留下不错的第一印象。方向盘的手感出色,与手的贴合度颇高。电动转向助力的效果十分明显,低速时方向盘一如韩系车以往的轻便,而在驶入高速后,则能够明显感觉到方向盘变沉了,增加了稳定感。
朗动的油门调校为前段迟钝、后段灵敏,缺少足够的线性。轻踩油门时发动机会以相对节油的方式工作,并不会老实的交出动力,而在油门踏板达一定深度时,动力的响应会有一个跳跃式的提升,甚至让你感觉有点突然。
1.8LNu发动机的动力储备相当充足,驱动自重不大的朗动绰绰有余。起步阶段会感觉车身十分轻快,在中等车速需要加速超车时,动力的响应速度和提速效果也都让人满意。个人感觉其动力表现要好于同为1.8L+6AT的科鲁兹,与1.8L思域表现相似。
6挡手自一体变速器的表现令人满意,日常驾驶时它会通过勤勉的换挡保证车辆的经济性,车速达到60公里/小时的时候,变速箱已经悄然地为你升至最高挡。80公里/小时,发动机的转速仅为1700rpm,即便是12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发动机的转速也不过2700rpm,为燃油经济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变速箱的工作状态就像刚毕业的实习生那样积极,甚至有点听风就是雨的感觉。它会敏锐的感觉到油门的变化,然后果断降挡拉高转速,帮助你取得动力完成超车。如果这样还不能让你满足,你还可以考虑手动模式。1.6L试驾车需将挡把推至右侧以激活手动模式,而1.8L试驾车都配有换挡拨片,只需活动一下左手手指,变速箱便可以迅速的执行降挡操作,反应速度让人满意。
与动力相比悬挂系统的表现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但缺少惊喜。这套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悬挂组合在结构上与悦动基本相同。在通过减速带、颠簸路面时,较硬的避震器并不能很好的过虑掉路面的颠簸,而在山路行驶时,悬挂又没有体现出足够的韧性,车身的侧倾依旧比较明显。
● 1.8L和1.6L车型区别
由于之前的两篇静态评测和体验中,我们接触的都是朗动的1.8L顶配车型,这个车型虽然各方面都表现最好,但顶配车型毕竟不是销售主力,所以此次试驾会上我也特意拍了一些1.6L车型的图片,下面就让我们看看1.8L和1.6L车型有怎样的区别吧。
◆ 外观区别:多从配置体现
首先我必须再次重申厂商提供的1.8L和1.6L试驾车都是顶配车型,所以这次对比并不是1.6L乞丐版对比1.8L顶配版,所以文中1.6L车型的外观、内饰、配置也都不能代表朗动的最低水平。
两车在外观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配置的不同上,比如前脸的中网、雾灯就都完全相同,只是大灯灯组的配置有卤素大灯和氙灯之分。车身侧面的最大不同自然是轮毂,1.8L车型为明暗相间的17英寸五辐轮毂,而1.6L车型则是16寸普通五辐轮毂。车尾的区别最小,1.8L车型只是多了一个标着“1.8”字样的Logo,仅此而已。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车顶的鲨鱼鳍天线,在没有Bluelink的1.6L车型上是没有的。
◆ 内饰区别:不同风格
内饰部分同样要说明的是,我们所拿到的两款车的内饰颜色刚好是一深一浅,但这应该与配置和排量无关,更多的是根据个人的好恶选择。
作为年轻人我更喜欢纯黑色的内饰,在我看来这也与朗动轿跑风格的外形设计十分相符;不过上黑、下米黄色的家居配色同样有不小的市场,在很多人眼中这是成熟稳重的一种象征。此次朗动内饰的用料确实让人刮目相看,中控台上表面、门板均大量采用软性材质覆盖,按键旋钮的手感也都十分出色,符合高端紧凑型车的定位。
◆ 配置:舒适性配置差异较大
1.6L车型与1.8L车型在舒适性配置上差异较大,最明显的莫过于中控台上的音响控制区域,1.8L车型为带有导航和蓝牙电话的液晶屏,而1.6L车型仅有一个简单的单色屏幕,好在USB/AUX等音频接口得以保留。
座椅方面也是两车配置的主要部分,1.8L顶配车型的主驾座椅不仅采用电动调节,而且配有座椅通风和加热功能。在此次试驾中我们就深刻体会到了座椅通风功能的重要性,一百多公里路程开下来,被分到没有通风功能的1.6L车型的同行们难免汗流浃背,而我则一路享受着后背的清凉。
当然比配置也有一些好的收获,比如1.6L车型同样配备了ESP电子稳定程序,双区自动空调、后排出风口等配置,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这样的表现已经足以满足家庭使用。
● 全文总结:
在现代汽车开始采用“流体雕塑”的全新设计风格后,小型车瑞纳、中型车索纳塔八、SUV车型ix35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可见外形对于一个品牌的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而朗动无疑会继续按照上述三款车的成功模式前进,它同样拥有吸引人的内外设计,同级别中较为领先的动力系统以及最为丰富的配置。对于追求性价比的用户来说,这样的车实在是难以拒绝。
当然朗动所处的市场环境也是异常险恶的,面对新朗逸、新速腾、福克斯这样各方面性能同样均衡,而且品牌认知度更高的车型时,朗动能做的似乎也就只有以性价比取胜。所以未来朗动的上市价格将变得十分重要,我相信有新朗逸在身后上市,朗动也不得不考虑一个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当然韩系车推动销量的另一个法宝就是大幅优惠,所以也不排除朗动在上市时定个高价,然后在市场端给出大幅的优惠以吸引消费者。总之面对众多强敌,朗动自身已经做得足够出色,它有实力去挑战它们,但前提仍然是一些价格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