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频道 > 正文
“加长”商务谈判 试奥迪A6L和BMW5系Li
 

还记得2010年最后一期杂志我们做的那次对比测试吗?那时的新BMW 5系Li可谓风光无限,测试数据全面领先,综合实力更是难以置信,以绝对优势力压他的3位主要竞争对手乃意料之中,不幸的是,奥迪A6L也身在其中。不过,这是A6L的上一代产品,而且当时我就说过,这款车不久后便将转身为最年轻的一位选手。的确,1年多的等待时间不算长,今天,重新杀回来的新A6L目标很明确,为的就是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当然,对于新A6L来说,这注定是场硬仗,要知道新5系Li在这段日子里也并没有不思进取,虽然外在变化甚微,但却完成了配置的升级,例如全系已标配氙气大灯和主动保护系统,而售价则相应地进行了小幅度的提高。还有一点需要解释,和以往的“硬碰硬”操作方式不同,这回你会看到团队与团队间的作战。我们则分别挑选了他们各自阵营中的顶配车型及销售主力参战。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这是奥迪有意为之,新A6L变年轻,变运动了,从某些角度看比新5系Li要有活力。他的车头比A7还要犀利,显得整车比新5系Li更扁,但多少会丧失些稳重感;两车的腰线均被抬高,特别是新A6L,此外,他们的另一个外形设计共同点就是短前悬,这有利于车头的拉长效果。不过,这两款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同的,新5系Li更加敦实厚重,而新A6L则更显轻盈飘逸。但数据显示却是相反的,新A6L反而还要更重上70公斤,况且这款车还应用了奥迪轻量化工程。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看得出,两位大师在车灯设计上甚是讲究,准确地说就是在严格遵循家族设计特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变化。以尾灯为例,新A6L的线条感和可识别性都极强,但你会发现它的造型却与A8L的十分相似,同理新5系Li的尾灯,它的线条更繁复,也拥有不错的可辨性,但请注意即将入华的新一代3系,简直如出一辙。不过,在车灯的技术运用上似乎奥迪更胜一筹,全LED前大灯已不再那么神秘,你不必为其而选择昂贵的A8L W12了,A6L顶配以及7月份到来的Q3都有装备。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先控制住自己的身体,不要一屁股坐进后排不出来了,咱们还是从前排说起慢慢来。两车的内饰风格截然不同,新A6L的现代感和科技感有沾了“时代”的光的嫌疑,折叠式大屏幕够气派,按键手感也依旧在豪华品牌中处理得最到位。新5系Li的内饰则散发着一种古典气质,且用料一贯考究,10.2寸的大宽屏和高分辨率的显示更是赏心悦目。奥迪的MMI和宝马的iDrive系统这里就不多说了,惟一要指出的是,MMI旋钮左上方的手写板将成为未来奥迪高端车型的标配,而通过反复使用,个人认为宝马的人机工程相对更棒。总之,在电子配置的表达方式上,新A6L希望让驾驶者在不知不觉间应用,而新5系Li则会让你愿意不时参与进去,无论是读取还是操作,其更多的是以你的自主掌控为主。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相比较而言,新A6L的最强项在于乘坐的舒适性,像Bose环绕音响、电视接收装置、奥迪音乐接口、18向电动调节驾驶员席、前座椅通风、后座椅按摩功能、后排220V电压输出和全景天窗等等配置,都是为了服务乘坐者,特别为后排贵宾专门制定的。这里既然说到后排,就不妨多说几句。放下两款顶配车型的后排中央扶手,不懂车的人也能立马发现问题,显然新A6L上的一系列按钮(主要用于操控多媒体设备)更上档次,当然,这也是表达方式的不同所致,因为新5系Li已把这些按钮集成在了一个遥控器上。独立空调、座椅加热、遮阳帘、双液晶屏是两车同有的后排配置,至于独家武器,新5系Li的小桌板颇为实用,而新A6L 3种模式的座椅按摩真的倍儿带劲儿。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尽管这一代A6L的车长短了20毫米,但宽度却有所增加,轴距则加长了67毫米,3012毫米甚至比2002年第一代A8L的还长。但即便如此,在与从标准轴距版加长140毫米而来的新5系Li的尺寸较量中,竟然让后者差一点完胜(这一点就差在了车宽上),尤其是轴距将近有100毫米的差距,测量后的最大后排腿部距离也多出50毫米,行李厢容积更是大出60升。但话说回来了,都到了这个级别,毕竟底子在那儿摆着呢,其实谁的后排都能轻松翘上二郎腿,谁又会天天把行李厢塞得满满当当呢,别太较真,以上指标的考量仅仅是做个参考。不过,如果从实际乘坐感受上看,新5系Li的空间感确实更好些。

 

关于发动机的比拼,实在太过复杂,预知详情请参见“发动机大战”。至于变速器嘛,新5系Li做得更统一,8挡手自一体覆盖了整个车系,而新A6L除了高低配车型配备了7挡双离合和6挡手动之外,8挡CVT手自一体则占据了主流,貌似打了个平手。驱动形式方面,新5系Li依然整齐划一,后轮驱动没有悬念,而新A6L则有前驱和quattro全驱之分,显然后者是留给高配车型的。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在测试场上,把他们顶配车型间的对决称之为火星撞地球一点都不为过,其测试数据,包括基本参数接近得让我经常怀疑是不是看串行了。惟独轮胎和备胎这两项我不可能搞反,因为新5系Li的缺气保用轮胎(俗称防爆胎)很特别,它让其不需要预备备胎。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在加速测试环节中,两车都发挥出了高水平,双双突破6秒大关的0 ~ 100公里/小时成绩在意料之中,新A6L略快了0.2秒。但有意思的是,直到加速到80公里/小时时,他们还难分高下,换句话说,从静止全油门起步开始,无论驾驶哪款车,4秒多一点的时间你都将超速。而在100 ~ 200公里/小时的加速过程中,新5系Li在每个时间节点处则都要领先几个车位,最终他们分别以22.8秒和23.4秒的惊人表现冲过了200公里/小时终点线。下面是制动考验,新A6L的35.3米已属极其优秀的范畴,殊不知对手的34.9米更加卓越,好在前者在时间指标上有0.1秒的优势可作为弥补措施。双方的噪音数值也挑不出任何毛病,可能操控稳定性是两者相对悬殊最大的科目,新5系Li的104.2公里/小时,这几乎是高性能小车的水准,而新A6L的101.6公里/小时,也值得为其竖起大拇指。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从测试场归来来到柏油路上,两款车在驾驶感受上最明显的不同出自转向,得益于主动转向技术,低速时新A6L的方向盘更轻柔轻松,高速时则变得反应敏捷而直接,而新5系Li的则更紧致精确,正合适的方向盘尺寸在连续变线时相当顺手。此外,虽然他们都具有动态底盘调整系统,但调节取向却不尽相同。新5系Li没有新A6L上的“舒适”模式(但有“高效”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运动+”,而两者可以对应的“运动”和“动态”模式,实际表现也有区别,简单说,无论选择哪种模式,新A6L都十分强调舒适性,悬架都不会太硬。相反,新5系Li从“标准”开始底盘就比对手硬朗,到了“运动+”后,效果可想而知。当然,也请各位不要草率地认为这款车很费油,工信部给出的标准答案是综合油耗8.7升/百公里,够低了吧。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如今,驾驶辅助系统在豪华车上已被广泛应用,奥迪和宝马当然是排头兵。比方说消费者越来越熟悉的抬头显示、主动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和夜视系统这些配置,其实大部分都是从他们各自的旗舰车型上移植过来的。在这点上,新5系Li做得更彻底,顶配车型全部标配,而新A6L则以选配为主,但技术可谓更先进,他的抬头显示使用了多色图标且为真彩色、车道保持则能自动回正方向盘,而不仅仅只起到提醒作用。

试驾测试新奥迪A6L和新BMW5系Li

最后,我相信大多数能承担着起这种豪华车的车主都不太关心车子的后期保养费用,但我想终归还是有些过日子仔细的人会去在意这些的。首先,两车的质保政策相同,都为两年不限公里数。其次,他们的常规保养周期也一致,均为每10000公里,只不过每次新A6L的必须更换的东西众多,费用在2500元上下,而新5系Li为1300元左右,项目也略少,况且他的转向助力油和变速器油都是终身免维护。

9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