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以及韩系中型车的一轮换代潮过后,日系中型车的日子已经远没有当年坐拥前三时那般辉煌。现款天籁在近半年的中型车销量排行上鲜有杀进前五的表现,德系对手紧守中高端市场、美韩系则用亮眼的设计和实惠的价格拉走了大量的中低端客户。
2013年将是日系中型车反击的一年,新天籁、新雅阁、新马自达6都是值得期待的产品,他们也期望着,以自己的特点重新赢回消费者的喜爱。
说到特点就不能不提现款天籁,它以日版Teana为基础进行国产,所以无论是悬架的调校还是座椅的设计都是完全的舒适风格,而新一代天籁将会以美版Altima为基础生产,引入国内后会做出那些适应性的改变,最终的国产版本会呈现怎样的风格,这些都是此文想要告诉大家的。(新天籁将于3月18日国内正式上市,预售价格为19-23万元)
● 外形:采用美版Altima设计,形似大号轩逸
新一代天籁在外形的整体设计上延续了美版Altima的风格,两车的相似度在90%以上。不同之处也很明显,那就是环绕车身增加的各种镀铬装饰条,前脸的中网改为了全镀铬设计,车身侧面也增加了镀铬的防擦条,整体豪华感确实提升了,但也分散了原设计的运动感,究竟孰优孰劣也无定论,全看个人喜好了,各位网友,您怎么看?
国内了解美版Altima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在我听到的反馈中,说新天籁像大号轩逸的情况十分普遍。家族前脸可以让人更好的记住一个品牌,不过如何让消费者觉得桑塔纳像帕萨特,而不是天籁像轩逸,这还要厂家在市场推广时多下功夫。
车身尺寸对比 | ||||
车型 | 新天籁 | 现款天籁 | 迈腾 | 凯美瑞 |
长度(mm) | 4868 | 4850 | 4865 | 4825 |
宽度(mm) | 1830 | 1795 | 1820 | 1825 |
高度(mm) | 1490 | 1475 | 1475 | 1480 |
轴距(mm) | 2775 | 2775 | 2812 | 2775 |
新天籁在车身尺寸上进一步提升,比迈腾和凯美瑞这两个主要对手都要稍大一些,不过此次换代轴距没有增加,依然维持在2775mm。中国版新天籁对尾灯进行了重新设计,相比美版更显高级。
东风日产的工程师并没有被设计师的动感设计所打动,因为他们的责任就是挑选一款轮胎,保证车辆在加速、制动以及油耗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所以,我们看到新天籁的运动服下面依然踩着一双环保小鞋,可能不尽兴,但也算是为经济性让步吧。
● 中控内饰:深色内饰运动感大幅加强
现款天籁的内饰可谓自成一派,大量木纹饰板和真皮的组合不像是一辆汽车的座舱,倒更像是某个实木家居品牌的展厅,不过它的深色内饰版效果实在不敢恭维,让人完全提不起兴致。此次源自美版Altima的内饰设计让天籁有了翻身的机会,要知道美国佬们可是更加钟爱深色内饰的,所以和浅内饰相比,美版车型的深内饰往往更得厂商的重视。
新天籁的黑内饰应该能够让大家满意,因为无论是做工、用料还是设计,它都已经无限接近自家的豪华品牌英菲尼迪。中控台大量采用软触感材料覆盖,银色饰板、碳纤维图样饰板的质感和效果也令人满意。
『智行系统解读』
仪表盘的提升主要体现在行车电脑上,显示效果终于不再像个百元的诺基亚砖头手机,至少是跨入了彩屏的时代。行车电脑的信息量也令人满意,导航信息、音响信息、车内设置等都可以在这里显示、修改。
配置上新天籁是有喜有忧,后视镜调节的按键位置更加适合操作了,不过车门车窗的控制依然只有主驾驶位为一键自动上下。“高新科技”方面,我们体验的这辆新天籁并无建树,除了电子稳定程序、和ECO驾驶模式外,我们并没有看到美版车型上的车道保持、并线辅助等配置,不知道顶配车型是否会装备。
● 空间和乘坐:中型车主流水平,足够宽敞
我认为现款天籁的座椅是同级别最舒服的,触感和表面柔软,坐上去却也还有股韧劲,不是那种没有底线、坐着很累的软。新天籁的座椅依然是这种舒适风格,不过相比现款要略微硬一些。
后排空间并没有因为轴距的零增长而变得捉襟见肘,后排的两名乘客可以享受一段舒适的旅程,但如果加入第三人,恐怕较高的中间地板会对乘坐舒适性有所影响。
● 储物:日常储物丰富,后备厢空间不小
日常储物空间没什么可说的,看看前后排各有的4个杯架就知道这不是问题。中央扶手箱和手套箱的空间都不错,而且都有分层设计,用起来方便。
目前暂时没有后备厢的准确容积数据,不过从我们测量的尺寸来看,新天籁的后备厢尺寸不小,放四个拉杆箱或两个高尔夫球包没有问题。
● 动力系统:2.5L直列四缸发动机+新一代CVT变速箱
个人分析将发动机由现款的6缸VQ25换为4缸的QR25不一定是东风日产的本意,QR25在性能上也不见得比VQ25更强。主要原因还是美版的Altima在美国市场就一直采用QR25这款发动机,所以QR25发动机也就很自然的跟着Altima一起来到了国内。其实QR25离我们并不远,日产奇骏上装备的就是这台发动机。
● 总结:舒适依旧、外形更动感
现款天籁比较成熟、中庸的造型更适合中年人驾驶,而对于年轻消费者则没有什么吸引力。在这方面新天籁无疑做的更好,更加动感的内外设计可以吸引更多的八零后消费群体,扩大天籁的适应人群。
当然,面儿上的威风八面、动感十足并不能掩盖工程师对于车辆性格的塑造,否则它不会依然“穿”着低滚阻环保轮胎,也不会采用平顺、省油的CVT变速箱。新天籁是个“形动派”,它在形象上更动感了,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但从动力系统以及轮胎的搭配上,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它的本质未变,舒适、安逸的驾驶风格,经济、节能的油耗表现依然是它的最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