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全世界的第一代MINI已成经典。
由宝马炮制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宝马版”MINI,都锁定高端时尚的市场定位。
英国的Mini小车是汽车界的奇迹之一。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Mini因独特的小巧气质和实惠的售价而风靡,90年代宝马入主迷你(罗孚在1985年购得Mini,1994年宝马收购罗孚)以后,改变战略,迷你开始走向高端时尚。 虽然宝马其后放弃了罗孚,但却留下了迷你品牌,并在2001年推出宝马完全掌舵的第一代新MINI Cooper,凭借精妙绝伦的设计和性能,彻底成为全球小型车的高端时尚代表。
时隔40年之后重获新生的“宝马版”迷你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作为一款生于21世纪的车型,它再不能像老款那样坚持多年不变。2006年底,宝马推出了新一代迷你, 这次改款虽然外形看起来变化很小,但实际上内部变化很大,车身构造、底盘乃至动力系统都更换一新。2007年初,新款迷你就来到中国,售价30.8-34.8万元 ,比上代降低了几万。
虽然是新一代的车型,但是迷你依旧保持着经典MINI的神韵,也最大程度地延续了上代成功的外表风格。这个外表是迷你成功的一大资本,已经深入民心,不可能也不必要作任何改动了。尽管外形乍看之下几乎没有变化,但内在变化不小,厂方表示新MINI的车身没有一块板件是和上代相同的,最重要的是车身结构安全性得到提升,新MINI在Euro NCAP中获得五星评价,而老款只是四星成绩。
既然外形风格和尺寸大小都没有很大变化,我们也用不着再对它的外形作什么描述了,不如通过新旧对比,让大家看看到底可以从哪些地方分辨两代的MINI吧。
【上一代】
【新一代】
从侧面看,两代MINI非常相似。新MINI的前端稍长,主要是为了容纳新的发动机,车身全长比上代增加了60mm。为了提供更好的行人撞击保护,发动机舱盖高度也有所提升,腰线也随之轻微提高,整部车高度因而也有所增加。
【上一代】
【新一代】
变化较为明显的是车头高度,为了迎合全球更严格的行车保护法规,前脸比上代加厚了,保险杠和隔栅有更多镀铬的细节。上代的车头呈现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新款则有点趾高气昂的感觉。
【上一代】
【新一代】
车尾格局基本不变,最大变化是后保险杠原有的两条镀铬装饰条被取消了,雾灯加大,设计思想明显是更趋理性。
精致的细节设计和做工充满着迷你的全身上下,而这些经典的细节在现代造车工艺下愈显精致,每一个细节都能让人愉悦。全身多处的镀铬装饰,表明了宝马对于迷你传统的尊重,也提升了迷你的身价。
在车身配色方面,新迷你和旧款一样,可以选择黑色或白色的车顶(后视镜颜色和车顶一致),其中白顶是更经典的搭配,它使得迷你绅士不少,又不失可爱。
坐入迷你车厢环顾,你会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圆”的世界,迷你车厢将“圆”这个元素发挥到了极致,车厢内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圆的,若是第一次进入迷你的车厢,可能就是一次“视觉盛宴”。
等等,进入车厢后冷静一下,就会感觉到迷你车厢设计有点过了,车厢的使用功能甚至被弱化,如将双闪灯按键布置在速度表上方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着实找了一会才找到。同时用料和做工都较上代迷你稍有下降,塑料感更重了,使得新迷你给人的“玩具感”更浓。
转速表和时速表的布置方式延续了上一代的风格,位于前方正中央的时速表比上代更大,无疑是整个车厢的视觉中心;放置于方向盘正前方的转速表则表现出宝马对驾驶的坚持。
巨大的中置速度表,在表盘的下半部集成了行车电脑和音响控制,对着一个大圆盘操作音响有一种特别的感受。橙红色的仪表灯有些炫目,但花瓣形的油表指示灯非常有玩味。
转速表是随方向盘一起上下调节的,上有挡位、灯号等最重要的行车信息,其顶端有一个小红灯会在落锁后亮起(表示进入防盗状态),非常别致。
方向盘较上代有变化,舍弃了上代有古典气息的两辐式设计,改用视觉感更清爽的三幅式造型。换挡拨片是上代就有的,但尺寸加大了,更便于操作。以中指勾拨片加挡、拇指按下去减挡的操作方式,和我们前不久试驾过的Z4 Coupe是相同的,只是Z4的拨片为金属材质而迷你的为塑料。将拨片换挡做得如此认真,确实是宝马的风格,也说明厂方试图将更多的元素赋予小小的迷你。
让人不满的是方向盘三九点的定速巡航和音响控制按钮,造型灵感应该是来源于PS2的遥控器,但做工塑料感过重,像玩具般的手感与迷你的高级精致形象不太相符。
挡杆的释放按钮采用不锈钢,但操作并不是十分顺手;钥匙形状像一个圆饼,插入和按钮点火的方式也与宝马相同。
![]() | ![]() |
![]() |
除了驾驶细节外,车厢内的其它使用细节,设计师也非常落力地花了心思:
因音响控制布置在时速表盘上,中控台只剩下CD碟入口和音量旋钮;空调控制面板显得很简洁,也让设计师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将空调控制设计成了迷你Logo的形状。圆形液晶显示屏两边的按键硕大,操作方便, 但两侧分别用来调节温度和风速的上下旋钮质感自在很“玩具”,操作起来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中控台下方的一列不锈钢按钮,分别是电动车窗和车灯、门锁,位置不太方便,但操作的手感一流。这列倍受好评的不锈钢开关,也被推广到车顶后视镜附近的天窗控制上。空调出风口的调整覆盖范围更大 ,也可在不影响视觉感的前提下完全关闭,设计十分巧妙。
在国销售的新迷你两个款式都标配天窗,全景天窗让迷你车厢通透不少,时尚路线表露无遗。天窗的遮阳帘是半透明的,大太阳时无法提供很好的隔热效能。驾驶员侧车顶也细心地设有一块遮阳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新迷你的侧窗面积十分开扬。
输入中国的MINI Cooper分为Fun和Excitment两种级别,后者有更高级的音响、加热座椅和防眩目后视镜。
为了营造好玩的气氛,设计师连夜幕下的气氛也没有忽视——车厢内设有一组会变色的气氛灯,小小的灯泡安装在车顶、门把手和B柱内侧,按动车顶的按钮,可以切换黄、绿、篮、紫等不同的气氛色。加上亮丽的橙红色仪表灯光,敞开全景天窗行驶在城市的夜色中,迷你的车厢充满妩媚,让人领略到另一番风情。
迷你的车厢较小,可挖掘的空间不多,其储物空间已算合格,杯架和随手放置小物品的储物格都有提供,日常使用不会有大的尴尬。门壁板的造型很有立体感,手枕兼作门把手用,只是其下的储物格开口较小。
座椅造型圆润,外形很讨好,也很配合车厢的氛围。前排座椅乘坐感也非常好,包裹理想,并有高低和腰托调整。宝马执着地坚持了老款迷你的调节方式(我们曾在老款的车评上对其作出批评, 点击查看 ),不过调节机构已经作出了改进,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容易了。只是买家还是可能会问:为什么30多万的车子连电动座椅都不提供呢?
新迷你的车厢内部高度比上代有显著的进步,前排头部空间充裕程度已经媲美同级的日系小车。后座座垫的高度提升,坐姿更合理了,不过后排腿部空间依旧狭窄,身高170cm的成人入座后基本动弹不得,实际使用中后排相信更多的被用作放置宠物。
尾厢大小与上代差异不大,变化在于整个尾厢的内壁改成黑色,耐脏程度大大提高。和老款一样,靠背的翻到开关设在尾厢一侧,不能从车内直接拉开,虽然这也有安全的考虑——可防止盗贼从车厢里拿去尾厢的物品,但对行车中要在车尾厢取东西就很不方便了。
图中红色的小包是随车急救包,上代迷你将它藏在尾厢内壁,新一代的反而无处容身,只能靠魔术贴粘在尾厢地毯上。
上代迷你的车灯是连在发动机盖上一起打开的,新迷你将车灯与机盖分离,算是回归“主流”。
老款迷你的1.6L发动机是宝马向克莱斯勒采购的,产自南美。当时宝马集团内还没有一款1.6升、给前驱车用的发动机。但老款迷你的1.6L发动机受困于欧洲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已经不合时宜。迷你的热销使得宝马愿意为它进行更大的投入,于是为了新迷你,宝马与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合作,共同开发了一款全新的四缸1.6L发动机。宝马将它用在迷你上,标致则用在207上。此外它还有一个带增压的版本,用在MINI Cooper S和207CC上,该发动机入选了2007年十佳发动机。
全新的1.6L发动机最大功率为88kW,最大扭矩160Nm,实际驾驶起来,很容易感觉到这台新发动机的与时俱进。即使是小排量,也很有宝马的性格,顺滑度高,排气声浪相当雄厚。动力输出仍然偏重于中高转,在2500-4500转最为活跃。
与新发动机相对应的是全新的自动变速箱。老款迷你采用CVT无级变速是宝马的新尝试,但效果并不成功,被许多人批评不够顺滑高级。新款迷你换用更传统、更高级的六前速自动变速箱,并拥有与Z4相同的方向盘按钮加减挡模式。
老款迷你上的CVT变速箱在收油时有明显的顿挫感,新迷你的自动变速箱在这方面有明显改善,起步反应更自然顺滑,不过由于1、2挡的齿比设定很大,低速下的油门还是比较敏感,收油时仍有一点顿挫。
6挡自动变速能更好地划分动力,前3挡的齿比紧密,追求加速性能;后三挡则设定较小,100km/h最高挡巡航的转速为2200转,省油的能力不错。不过,若在60km/h左右深踩下油门,会出现因四、五挡动力储备不足,而需要降挡发力的情况,这时六挡自动变速箱可能会连降两挡甚至三挡,力量来得不是很快,好在换挡动作还是比较畅顺。
其实从坐进新迷你的车厢踩下第一脚油门开始,雄浑的排气声已经在显著告诉你它的运动取向。得益于发动机中高转的活跃特性,以D挡驾驶时只要舍得踩油门,也能获得不错的快感。不过迷你还另外附送了更高一层的乐趣。
在挡闸的前方,设有一个Sport按钮。乍看会以为它只是变速箱的运动模式,但按下之后,发现它的作用就和宝马Z4的Sport按钮一样,不但会延迟变速箱换挡时间,连发动机的输出特性也会有所变化,发力更加早,动力涌现更加积极。在Sport模式下,小小的迷你会变得精神抖擞,反应敏捷,排气声更雄厚,60-100km/h之间的提速很积极躁动。不过再往上走,就会暴露出小排量的先天不足,推背感不是很强。这也在提醒你,迷你就算再好玩,始终也只是一部适合在日常环境中享用的小车,或者高性能的Cooper S型号(并无引入中国)可以提供更认真的快跑性能吧。
上代迷你颇具宝马之风的操控表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新迷你依旧有此风范。
假如抛开价格,以迷你的尺寸来说,采用三连杆独立后悬可谓“奢侈”,悬挂甚至有部分连杆用上了铝合金材料。调较风格明显偏向硬朗,日常行驶于马路上,会有较多的路面信息传到车内。不过整个底盘的扎实程度很有宝马风范,悬挂整体动作厚实,即使面对烂路也敢较快地冲过去。这时整个车身都有很强的扎实感,唯独是车厢内有些许板件杂音,如换作是其它普通小车,我们不会特意指出,但以一部精品小车来说,这可算是一个瑕疵。
先天的较低重心加上功架良好的悬挂,使得迷你的过弯极限在小车里名列前茅。在经常试车的一段弯道上,我们几乎是以开宝马跑车的速度标准来对待它。左右只有2.3圈的方向盘,指向精准且路感丰富,只是由于车身相对较轻而且轴距较短,遇到路面不平的弯道时迷你的稳定性会差一点。此外,制动的比例有些许不均,日常驾驶刹车容易有不平顺感,激烈驾驶时的制动效能倒是足够。
另外,迷你的DSC(动态稳定系统)可以关闭,但作为一部马力不大的前驱车,似乎没此必要,因为即使关闭DSC也不易做出甩尾、漂移等动作,除非你想刻意“烧胎”吧。总的来说,迷你的操控玩味十足,激烈驾驶时也能给人宝马水准的信心。
在老款迷你上我们曾以“开怀感”来形容它,这在新迷你上同样适用。由于全新的动力系统更加完善和高效,这种开怀感可谓更加全面。它的动力畅顺,声线欢快,底盘扎实,种种因素都能够诱惑你去加速,小巧的迷你往往也能以你意想不到的“英姿”去驰骋,喜爱驾驶的人将它越开越快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另一方面,当迷你文静地走在城市街头时,动力系统会有些许不畅顺,甚至有点备受束缚的压抑感,这是宝马的一贯特性。但对迷你来说,这个问题却不那么重要,因为它会获得四面而来的关注,这种关注与财富、威风无关,而是一种友善的注视,更多的是因迷你的可爱气质而得来。
优点:
缺点:
相较宝马炮制的第一代迷你,新迷你更多的是修正上一代的“短板”,上代迷你上吸引人的地方则依然保留或者发扬光大,最显著的就是出色的外形和内饰风格。
作为力求保持原味的作品,新迷你给我们的惊喜不算大,动力系统的升级在我们看来是顺理成章的,反而是内饰用料的下降,会让上代迷你的爱戴者有点耿耿于怀。宝马对新迷你的构思还是十分清晰的:把它彻底地当作大玩具来造,而在中国的售价也有小降,将迷你的潜在买家群体进一步拉宽。
买迷你,就是买一件用来愉悦自己的大玩具,给你一份真切的快乐心情。从这个角度来说,全世界依然没有另一款小车能像迷你这样有吸引力,至于30万出头买一部1.6L排量的小车是否划算,那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