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北汽E系列实车是在去年的年度车测试中,颇具眼缘的外观和硬派的制造风格给我留下不错的印象。你会选择这样一款号称“德式京品”的自主品牌小三厢车吗?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从账面数据上看,北汽E系列三厢版在长度、高度方面都与两厢版略有不同,4310mm的车身长度比两厢版多了312mm,随之而来的是450L的后备箱容积,高度比两厢版降低了3mm,离地间隙还是150mm,轴距也是2500mm没变。
比起两厢版,北汽E系列三厢版的外观少了些活泼,加长的尾箱称不上不协调,但对于一款轴距2.5米的小车来说,三厢的设计略有些局促,时尚休闲的味道被大幅度削减,换来的是普遍家庭消费者青睐的稳重和中庸的感觉。
前脸造型和两厢版保持高度一致,如果在图片上盖住尾部,两厢版和三厢版侧身腰线和侧窗整体造型几乎没有区别,明显的改观在于尾灯,三厢版的尾灯向两侧拉长,线条更舒展,灯组内的设计加入了LED元素,色彩搭配也更像主流家轿的设计靠拢。整个尾部的布置并不令人反感。
此外,出于安全的考虑,三厢版大部分车型选用了185/60R 14规格的轮胎,尺寸和扁平比都较两厢版略大一些。其他外观设计在此暂不细表,欢迎参阅网易汽车深度试驾北汽E系列相关内容。
内饰&空间篇
内饰设计与两厢版一样,选择了广受国内消费者喜爱的深灰+浅米的配色,虽然大部分都是硬塑料,但简洁、方正的设计和明亮的颜色掩盖了做工略有些粗糙的弊病,横贯中控台左右的镀铬装饰条也为精致感挽回一些分数。
如果说外观设计难逃北汽与奔驰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看这方方正正的空调出风口,似曾相识的三幅方向盘和自动挡把……很难不让人联想起另一个知名德系品牌。其实这样的临摹和学习也不是什么坏事,谁又不是在模仿中渐渐找到自己的风格的呢?
言归正传,第二排和后备箱才是这款三厢车的主要看点,从试乘人员的角度,不难看出三厢版的后排乘坐感觉不赖,试乘的这位身高1.63米左右的女士腿部有超过两拳的余量,头部空间有一拳左右的余量。在轴距不变,高度降低的情况下,后排乘客的感觉会更稳定和舒适一些,并且多出来的后备箱在某些极端车祸情况下,兴许还真能救你一命!
在两厢版的试驾中,我们的同事严重感觉到两厢版储物空间的局限性,在放入两个稍大的塑料储物箱后,两厢版漂亮的掀背已经无法合上。而到了三厢版这儿,450L的后备箱完全可以满足家庭日常的载物需求,若放下4/6可分的第二排座椅,带辆自行车、童车、滑雪板都不是啥难事。
我们还特意测量了两厢和三厢版的后备箱长度和宽度:两厢版后备箱长约96厘米,宽约56厘米;三厢版后备箱长130厘米,宽86厘米。数据足以说明问题。花两厢小车的钱买辆小三厢车,务实精明、勤俭节约的消费者一定算得过来这笔账。
动力&操控篇
北汽E系列三厢版在动力配备方面与两厢版完全一致,搭载了来自三菱的4A9系列发动机,采用了MIVEC可变气门正时技术,有1.3L和1.5L两种排量可选。1.3L车型最大功率73千瓦/6000转,最大扭矩124牛米/4000转,1.5L车型最大功率83千瓦,最大功率143牛米。
对于一款1吨出头的小车来说,七八十千瓦的功率算是够用,我们试驾的是1.5L自动顶配版本,深踩油门后,发动机还是会给与我巨大的咆哮声和适当的动力反馈,山路爬坡时倒也不觉得吃力。
和之前很多试车编辑的感受不同,北汽E系列三厢版的转向系统经过重新调教,变得不再笨重,阻力适中,即使是女士也能驾驶得很轻松。
在不同路面上,北汽E系列的底盘整合度不错,路过减速带时不会有特别松散的感觉,但半独立的悬挂也没让我们感觉到特别的舒适。时速120公里时没有发飘的感觉,但是车子在隔音方面的表现确实不太理想,不仅是颠簸时发出的路噪,高速时的风噪也让我们在车内欣赏音乐、交谈略受影响。不过,毕竟对于一款这个价位的小车,我们不能奢望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