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文章开始前,我想先和大家讲一个故事。我有一个朋友很喜欢越野车,是非常纯粹的那种越野迷。在他眼中,越野车首先要有大梁(非承载式车身),之后必须是前后整体桥的悬挂结构,四驱形式采用分时或全时,至于差速器锁,有当然更好,没有我们可以后期改装。他说他的第一辆车是北京212吉普,后来换过切诺基、庆铃竞技者、陆丰、陆地巡洋舰等等。虽说车越来越贵,但越野性能未必越来越强;电子设备越来越多,但驾驶感觉越来越不纯粹;内饰越来越豪华,但削弱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望。他说他很怀念212的那个时代,大家平起平坐,以车技论输赢,而不是拼配置。更喜欢开国产车的那种自豪,哪里像现在,一个越野大会,都是美国车或者日本车,你已经看不到咱们自己的品牌了。
从他的话中我们不免会发现一些感伤,还有国内越野迷们普遍对国产车的无奈。以我的观点来看,车型的演变是市场决定的,SUV已经是现在的大趋势,这点无可厚非,越野车无论是从环保或驾驶感觉来看,都将慢慢变为“非主流”。但奔驰现在还有G,丰田还有LC70,路虎也有卫士,JEEP还有牧马人,难道中国人就一定要开外国的越野车,现在这么多家自主品牌的车企,都搞不出一个结构如此简单,技术如此成熟的越野车吗?
如果说造轿车的梦想是留给红旗的,那造越野车就留给北汽吧,毕竟他们有背景,还有造JEEP的经验。北汽BJ40就是这样一款纯粹的越野车,从08年北京车展亮相到现在,虽然经过了5年,但最终他没有爽约,没有被市场挟持。现在他带着自己的量产车来了,来到拉萨,接受我们的考验。
越野车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如果这个问题摆在其他汽车厂家面前,需要好好琢磨琢磨,但对于前有“BJ212”,后有“勇士”的北汽来说,这一切显得轻车熟路。BJ40脱胎于军车勇士,按照厂家的说法,我们可以从侧面线条和一大两小的前头灯一窥全豹。但在其他细节方面,我觉得更有牧马人的味道,例如进气格栅、梯形的轮眉、备胎挂法的设计等等。
不但在这些设计方面,在一些功能方面,BJ40和牧马人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BJ40的前顶盖、前风挡、车门、后顶盖均可手动拆卸,以营造出不同的外形风格,这点和牧马人完全相同;另外他同样内置了防滚杠,不但看上去野性十足,如果在越野时发生翻车等事故,也能起到保护乘客的作用。但我也发现,牧马人的软顶敞蓬BJ40并没有学来;另外我对可拆卸的车身组件也表示质疑,中国消费者真的需要吗?
北汽BJ40 | 牧马人 | 勇士 | 吉姆尼 | |
---|---|---|---|---|
轴距(mm) | 2450 | 2424 | 2600 | 2250 |
接近角(o) | 37 | 35 | 42 | 30 |
离地角(o) | 33 | 28 | 33 | 46 |
纵向通过角(o) | 24 | 22 | 29 | 31 |
最小离地间隙(mm) | 210 | 223 | 230 | 190 |
最大爬坡度 | 60% | - | - | - |
相比较上面的功能设计,我更想和大家聊聊BJ40的上市车型。据悉BJ40除了这次我们试驾的这款,厂家称之为原型车的车型外,还会推出越野改装版、重度越野改装版以及城市改装版共4款车型。这次的试驾车就有一辆进行了改装,更换了钢制前保险杠,增加了绞盘及射灯,还有涉水喉,虽说底盘并没有升高,但足以克服更恶劣的路况了。要我说,北汽与其推出这么多版本,不如直接出改装套件,需要什么改什么。
对于一款越野车,我想车主朋友们并不需要内饰有多豪华,配置有多高档,弄坏了反而心疼,我们希望在价格可以被大家接受的同时,实用好用就可以了,BJ40在这方面和消费者们达成了共识。音响系统没有CD,但有现在流行的SD卡和USB接口,并且还能方向盘控制;空调系统没啥好说,但内外循环的切换可不像某些日系车的还是机械控制,另外空调出风口的开关还可以卸下,里面正好可以容纳下一听饮料,兼具了冷藏和制热的作用;车窗及中控锁的开关被设计成拨杆式,显得非常复古,我是非常喜欢,不知道其他网友怎么看。
至于实用方面,我想就是BJ40专门为越野准备的一些越野信息显示仪了,这包括中控台中间的水平坡度仪,仪表盘中间的显示屏可以显示指南针、海拔高度以及大气压强。虽说这些都可以后期加装,但却反应出BJ40的市场定位,绝对是为那些纯粹的越野迷们准备的。
但我也有一些希望BJ40可以改进的地方,首先就是方向盘,手感太滑了,几次恶劣路况驾驶时,手都从方向盘上脱落,如果可以包裹上一层真皮,这种情况相信就会改善。另外脚踏板旁没有设计休息踏板,所以脚从离合器拿下后,总是“不知所放”,这里我想是设计师粗心了吧。BJ40的离地间隙较高,上车对于某些个子不高的朋友来说并不轻松,所以在防滚杠上设计个拉手还是很有必要的,这点可以向牧马人借鉴一下。
BJ40为双门四座设计,这注定了它不会有太宽敞的内部空间。如果大家追求空间,不妨等等之后即将上市的四门版——B70。从我们体验来看,因为车宽超过了1.8米,所以车内的横向空间还是非常不错的,后排的腿部空间大家或许比较担心,176cm的体验者坐到后排,还有两拳距离。两天的试驾过程来说,如果驾驶者身高在175cm以下,那在后排乘坐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如果超过这个身高,前排的朋友最好可以发扬精神,和后排的朋友轮流“体验”一下。
对于两门的BJ40来说,我想它的空间表现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在后排乘客上下车这个细节方面,就有些过于粗糙了。你只能通过调节座椅靠背角度的扳手控制,并且每次后排乘客上车后,前排座椅都需要再次调整,这点对于副驾驶来说或许还不算什么,但对于驾驶员来说每次上下乘客都需要再次调整座椅,真是件麻烦的事情。
因为备胎外挂在尾门处,所以并不会占用行李箱的空间,厂家宣传的行李箱容积为276L,这可比双门版牧马人的142L大出不少,放下一个标准的登机箱完全没有问题。另外还可以把第二排座椅折叠,这样行李箱空间就可扩展到600L,看来牧马人在这方面要甘拜下风了。
对于铁杆越野迷来说,外观和内饰或许都是花瓶,能不能走得了“沟沟坎坎”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为此,BJ40采用了很多有利于越野,而非公路的设计,例如抗扭刚度更高的非承载式车身,简单可靠的分时四驱系统,以及兼顾各种路况的前双横臂、后五连杆整体桥式悬架等,这些元素集合起来,似乎已经预示了BJ40将拥有出色的越野性能。
不过纸上谈兵是没用的,“是骡子是马”还是要拉出来溜溜。第一天试驾考虑到大家的高原反应,也考虑到对车辆的适应,所以我们并没有进行高强度的越野测试,而是循序渐进的公路体验。BJ40采用2.4升发动机,内部代号为G4CA,最大功率105kW,最大扭矩217N.m。熟悉北汽的朋友应该知道,它同样在陆霸、域胜007车型上服役。BJ40选择它想必考虑的就是成熟度,另外还有它低扭的表现,据厂家宣称,其在1800转时即可得到90%的扭矩,更适合越野车对动力的要求。负责动力传输的是5速手动变速器,之后动力会经过分动箱传递给后轮。分时四驱因为没有中央差速器,所以在公路上只能使用两驱,湿滑或恶劣路况才能切换到四驱,但贵在结构简单,现在仍然是不少经典越野车或硬派SUV采用的设计,例如我们熟悉的牧马人、吉姆尼、FJ酷路泽等。
有些人或许觉得驾驶越野车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较重的离合、较沉的转向,这在一些较老的车型上确实是不争的事实,但在BJ40上,却和一般的家用车没有太多不同,无论是“纯爷们”或者“女汉纸”,我想都能轻松应付。BJ40的“开头”并不难,它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不错的第一印象,但2.4升发动机对于超过1.8吨重的BJ40来说只能说是将将够用,更何况在拉萨这种高海拔地区,就更显得杯水车薪了,我们一般都会选择在3500转以后换挡,这时才能感受到一些难得的动力。
BJ40拥有210mm的离地间隙,高高在上的坐姿有着出色的视野,整个的驾驶感觉都和牧马人像极了。但BJ40并没有像牧马人那么“偏执”的选择适合攀爬的前后整体桥的设计,取而代之的前双横臂独立式、后五连杆整体桥式(非独立)的悬架,它不但适合恶劣路况,同时也兼顾公路驾驶,算是一种折中的设计,兰德酷路泽、普拉多等知名车型都采用了类似的设计,只是前扭杆弹簧的设计现在已经并不多见了,我觉得或许是考虑到留给前悬挂的空间比较有限,所以才采用这种设计。BJ40的悬挂调校偏软,拥有不错的乘坐舒适性,这对于拉萨的复杂道路十分受用,一致得到了乘客们的好评。但这对于驾驶者来说却不是太好的消息,再配合扁平比达到75%的轮胎,你基本感觉不到什么路感。但相比较路感,我更害怕非承载式车身+非独立悬挂,经过颠簸时产生的不必要的晃动,在这里BJ40的避震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敢说它有现在SUV的水平,但好于传统越野车的表现。
总体来说,如果你之前没有驾驶过传统越野车,那BJ40仅仅是在悬挂方面需要你适应一下,而如果你就是越野车的驾驶者,那BJ40的表现应该会让你眼前一亮。在装配工艺方面,BJ40保持在自主品牌的中间水平,能超过它的,或许只有长城了。
前一天的“热身”不但让我们适应了高原环境,更让我们熟悉了BJ40的个性,第二天的恶劣路况正好可以体验BJ40的越野性能。在这之前,我们先熟悉了BJ40的四驱系统的操作方法,默认是两驱,向前推便可切换四驱和低速四驱,非常简单,并且有相应的指示灯。按照导师的指点,我们选择了低速四驱,BJ40的低速挡可以将扭矩放大2.5倍,因此217Nm的扭矩现在变成了542Nm,一挡起步扭矩会过大,所以我们选择了二档起步。上面提到的低扭表现终于可以在这里大展身手了,这样的砂石路对于BJ40来说没有任何难度,仅仅是怠速状态就能通过。
厂家宣传的BJ40最大爬坡度为60%,换算后基本在31°左右,现场也没有什么斜坡可以难住BJ40,这让我们既惊喜又失望,惊喜是赞叹BJ40的越野性能,失望是没有难住BJ40。最后我们在一段深度大约40cm的沟坎中模拟交叉轴的情况,来最终测试BJ40的越野性能。不可否认,BJ40的后整体桥悬挂的行程还是很大的,几次测试因为后轮都没有离地,所以并没有出现交叉轴的情况,但随着沟坎深度的增加,后轮最终离地了,此时左前轮和右后轮疯狂的打滑,BJ40终于陷车了。因为前悬挂为前双横臂独立式,行程有限,所以前轮更容易离地,我们试图使用“人肉差速器锁”的方法,靠人的自身重量使左前轮接触地面,但最终失败了,BJ40最终没能脱困。
话说,上面的情况我们是刻意追求的,在之后的几次测试中,我们通过怠速和惯性,最终那个沟坎其实并没有难住BJ40。BJ采用分时四驱,相当于只配备了一个中央差速器锁,对角线车轮如果发生打滑,从物理上讲确实是不能脱困的,这点并不是BJ40的错。考虑到增加BJ40的越野性能,北汽其实还为它设计了限滑差速器,据厂家宣称,其可将30%的驱动力传递到有附着力的车轮,而这次的试驾车型并没有配备,之后会以选择配备在量产车上,相信到时BJ40肯定能从容的通过这个沟坎。
这次的越野体验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J40仅通过分时四驱,配合后整体桥的悬挂结构,就在这片砂石路上“撒花”。一共7台车,导师仅仅告诉了四驱的操作方法,之后再没有指点过,但大家都没有陷车,我想着足以证明BJ40的动力以及底盘设计,都可以胜任大家对它的越野需要。当然我也觉得BJ40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它没有配备任何的电子辅助系统,试想如果配备了牵引力控制系统,那那个沟坎是不是通过的会更加容易呢?
总结:
之前我曾参加牧马人在美国Rubicon小道的试驾活动,在那里我感受到强烈的美国越野文化,我想在中国,我们的地理环境其实跟美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们同样可以营造出那样的越野文化。以前我们可能缺少一款自己的“牧马人”,现在BJ40来了,我希望北汽可以好好营销这款车,当然BJ40现在来看并非完美,但你能说第一代牧马人就是完美的吗。我希望当我老的时候,我可以为BJ40写一本车书,在第一页中说:“2013年年底,我参加了第一代BJ40在拉萨的试驾,当时我28岁,现在我已经快60岁了,而它也发展到第5代,它依旧……”。最后啰嗦一句,北汽BJ40将于今年的12月28日正式上市,我知道很多人都开始期待价格了,其实我也一样,大家一起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