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频道 > 正文
配置/动力宜家用 试驾比亚迪思锐1.5TID
 

一直关注搜狐汽车的网友应该知道,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都在主推《雷锋编辑部》这档原创栏目,栏目主要是依靠微信和微博收集广大网友的购车需求,然后由搜狐编辑进行推荐。在试驾之前,编辑通过微信群发了一条信息,咨询了广大网友对于思锐的关注点是什么,还有就是在文章中最想看到的是什么?因此,本次试驾活动我是带着大家的问题来的。

  不少朋友回复了编辑提出的问题,很感谢这些热心网友的参与。大概总结了下,大家对于思锐想要了解的点有:

  1. 车身工艺、空间表现和功能配置;

  2. HUD夜视系统和360°全息影像使用起来是否方便,这些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如何;

  3. 动力和油耗表现,以及发动机与变速箱匹配度是否令人满意

 

车身工艺、空间表现和功能配置

  现在让我来一个个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先从思锐的车身工艺说起。在经过几年的积累之后,比亚迪在工艺方面进步明显,车身接缝很均称,间隙也控制的很好,大家大可不必对思锐的钣金工艺存有过多质疑。自主品牌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的发展十分迅速,与合资企业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和大多数这个价位的车型一样,思锐的中控台也采用的是硬质塑料材质,虽然摸起来哪哪都是硬的,但整体效果不错,至少不会给人很廉价的感觉。中控台与门板处的间隙稍微有点大,这应该算内饰上的一个小缺陷,希望厂家能把这里再优化一下。

  10.2寸的中央液晶触摸屏和12.1寸的全彩仪表盘不仅带来了很赞的视觉效果,功能性和实用性方面也都丝毫不含糊。另外,思锐随车配送了一个500G的车载硬盘,超大的容量可以装下数十部电影、连续剧和上万首歌。如果你是一个NBA球迷,那么你还能选择直接在车里观看移动网络电视,不错过任何一场比赛。

  思锐的变速箱挡把同样是一亮点配置,抓握的感觉跟宝马的电子挡把有点类似,而且挡把顶端还会根据档位的不同变换颜色:D挡是蓝色,N挡是绿色,R挡是红色,P挡会在前面三种颜色中缓慢变换,S挡/M挡虽然也是蓝色,但是加入了呼吸灯的效果,科技感很强。

  为了营造5.1声道DTS高清环绕立体声,思锐配备了数量较多的扬声器,虽然在音效上有所增强,但是却牺牲了车门板上的储物空间。前排车门储物格表现稍好,尚且能够放入一个水瓶,后排就只能放置一些杂物了,个人感觉有些得不偿失。

  思锐的真皮座椅触感不错,坐垫也足够厚实,乘坐舒适性很好,而对于驾驶者而言,多向电动调节、腰部支撑调节和分级座椅加热则更是锦上添花的配置。后排座椅的乘坐舒适度同样很好,并且配备有中央扶手、可调式中间座椅头枕和后排出风口,都是提升舒适性的重要配置,不过杯架的缺失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思锐2755mm的轴距数值在中型车里并不算长,不过已经完全能够满足日常家用,而且除了可调式中间座椅头枕外,三点式安全带也给予了中间乘客更多的安全保护。

 

360°全息影像和HUD夜视系统

  这两项绝对是思锐最为抢眼的配置,不仅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这样认为,厂家同样也是把这两项配置作为重点来宣传的,还特地准备了两个项目来让我们深入体验360°全息影像和HUD夜视系统的实用性。

  ● 360°全息影像

  360°全息影像并非比亚迪首创,相信不少逍客的车主或者英菲尼迪的车主对这项功能都很熟悉,但是自主品牌配备360°全息影像的,思锐应该是第一个。其实这项功能的难点不在于遍布车身四周的摄像头的成本,而是视频影像集中显示到屏幕上之后如何能够直观、准确的帮助驾驶者停车,摄像头形变和角度切换等都是工程师在设计时必须解决的难题。

  工作人员在场地上用桩筒模拟出了一套涵盖侧方位停车和倒车入库的路线,并给思锐罩上车衣。在失去视野后,驾驶者就只能凭借思锐的360°全息影像进行侧方位停车和倒车入库操作,对于新手来说,这项功能真的很实用,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刮蹭,而且还能准确的把车停好。

  除了挂入R挡可以激活360°全息影像外,驾驶者还能通过方向盘右侧的“影像”按键在任意挡位开启该功能,并且还可以通过该按键四周的“前”、“后”、“左”、“右”四个按键随意切换大屏幕上的主视角,配合360°全息影像,帮助驾驶者安全停车。

  但是对于很多老司机来说,他们不一定喜欢去盯着屏幕看,多年的驾驶习惯让他们更乐于凭借外后视镜或者倒车雷达声音提示来进行停车操作。因此,思锐配备的前2后4倒车雷达和倒车时外后视镜自动翻转这两项功能配置会更符合他们的使用习惯,并且倒车雷达并非只有声音提示,模拟图像也会同步显示在屏幕上。

  ● HUD夜视系统

  HUD夜视系统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HUD抬头显示,其二是夜视系统。此前国内在售车型上使用了HUD抬头显示的有宝马和标致,思锐配备的这套系统跟宝马有几分类似,同样都是把图像倒影到驾驶员前方位置,方便驾驶者不用低头就能查看相关信息。

  不过,这两套HUD抬头显示在具体的呈现形式上却有很大不同,宝马是将车速、简易导航等信息投射到前风挡上,而思锐则是直接采用了一面镜子成像,宝马的科技感更强,但是清晰度却明显不如思锐。此外,思锐的HUD抬头显示还能同步中央大屏幕上的所有内容,也就是说如果车内其他乘客在用大屏幕看电影,HUD抬头显示上也会同步播放。

  除上述功能外,思锐的HUD抬头显示还是夜视系统的呈现载体,但是想要开启该功能,就必须满足光线不足和前大灯开启这两个先决条件。该系统开启后,位于前雾灯旁边那些看似像LED日间行车灯的夜视红外灯便开始工作了,通过实际体验,思锐的夜视系统可以清楚看到十米以外的物体,夜间行车时也就多了一份安全保障。

 

科技感与安全性兼顾的“云服务”

  虽然厂家没有把“云服务”当成重点配置来进行推广,但是在本次试驾体验中,我发现比亚迪已经把这项功能开发的十分完备了,实用性和功能的丰富程度完全可以跟通用的安吉星或者丰田的G-BOOK相媲美。

  想要使用比亚迪的“云服务”,首先需要下载官方的APP运用程序,iPhone手机或者Android手机均可运行此程序,安装完成后联网激活账号即可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

  ● 云钥匙

  此项功能可以让车主远程控制车辆的上锁及解锁,假如车钥匙不幸遗失,或者出现车门自动落锁,但是钥匙在车内的情况,这个时候只需拿出手机遥控车辆解锁即可。对于有强迫症的人来说,如果突然想到车门好像没锁,也不必再跑一趟去锁车,远程遥控就能实现车辆自动上锁。

  ● 云控制

  该功能涵盖的内容更多,除了可以远程启动发动机和空调外,还能实时定位车辆位置,并且查询行车历史轨迹。不论你是想提前着车开空调,还是查看自己距离车辆有多远,云控制都可以在手机上就帮你实现。

  除上述功能外,比亚迪的“云服务”还能实时查看车辆状况,例如胎压,车门状态,车辆自检情况,油量和续航里程等,足不出户就能知晓车辆的全部信息。

 

底盘调校偏舒适,变速箱平顺性有所改善

  请原谅我把试驾这部分放到了文章的最后,因为在我看来思锐的重点在于配置,跟G6相同的动力总成注定了二者之间不会存在天差地别。本次试驾的是自动挡车型,动力总成可以缩写为1.5TID,TI代表的是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D则代表了DCT双离合变速器。

  这台1.5L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113千瓦/5200转,最大扭矩为240牛米/1750—3500转,两项数值看起来都十分不错,尤其是最大扭矩的输出范围,和大众的1.4TSI发动机一样宽泛。这也就意味着,思锐理论上可以更早的让驾驶者感受到突如起来的推背感。

  但是对于不久前刚刚开过G6的我来说,采用相同动力系统的思锐却让我感觉保守了很多,动力响应不再像G6那么积极,推背感也没有G6那么明显。虽然舍弃了激进的动力输出,但是思锐在舒适性和平顺性方面却有显著提升,发动机与变速器的匹配度也有明显改善。

  体验过双离合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因为结构方面的原因,双离合在1挡与2挡之间切换时十分容易出现作车现象。思锐虽然没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已经能把这一情况控制的很好,而在当车速迅速提升之后,我们几乎很难察觉到变速器的换挡动作。

  由于整体调校更趋于保守,因此发动机大多数时间都在2000转以内工作,以便更好地控制油耗,正常使用时的百公里油耗在10.2L左右,跑高速的话这一数值可以控制在7.7L左右,最低可以达到5.2L。如果不去计较油耗,你可以选择将挡杆从D档推入S档或者手动模式后猛踩油门,发动机转速会跟之前有明显区别,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偏保守。

  与G6脚感偏重的制动踏板不同,思锐的油门则偏软,制动行程也比较长,需要点时间去适应。此外,本次试驾车型采用了R-EPS电动转向助力,指向性和路感的回馈做得都不错,就是转向力度稍微有点轻,低速行驶时还比较好控制,但在高速行驶的时候,轻微发飘的方向盘让我不得不下意识的加大了抓握力度。

  思锐的悬挂也跟G6完全一致,同样是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四轮独立悬挂,在行驶过程中可以感觉到悬挂对颠簸震动的过滤,以求尽量保证乘客的舒适性,由此就可以看出思锐更注重的是驾乘舒适性。这样的调校其实很符合大部分国内消费者对中型车的需求,也很符合思锐舒适家用的车型定位。

  总结:虽然很多网友在咨询购车意见时仍然会提配置丰富这项需求,但是也有很多人开始意识到,这并不是衡量一款车的最佳标准。就像通过《雷锋编辑部》回复我的那部分朋友一样,他们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车身工艺、科技性配置可靠性、动力系统的匹配度和驾驶感受等方面,更看重的是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而对于这部分朋友关注的这些点,我想说:思锐做的都还算不错,以我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思锐绝对可以获得一个高分。

0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