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测频道 > 专业测试 > 正文
野心初现 美国试驾2014款雪佛兰Malibu
 

[XCAR 试驾 原创]

杂草丛生的街道、残破衰败的路边小屋、步履蹒跚呓语喃喃的苍老黑人乞者…褪去昔日繁华荣光的底特律,如今已无需依靠那条著名的8 mile来划分贫富,颓废与困顿早已从slim shady的家乡warren区渐渐渗透到了汽车城的每一处角落。身处如此糟糕的环境,却并没有让眼前这个出身自底特律、土生土长的本地小子屈服:也许乍一看2014款Malibu并不会让你有脱胎换骨之感,但只有经过一番试驾体验之后,你才会发现这个更加注重“内在修为“的家伙已经拥有了与其野心相匹配的实力。

野心初现 美国试驾2014款雪佛兰Malibu

尽管外观的变化也许是2014款Malibu所有改进中最微小的,但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来介绍这一部分。与2013款最明显的区别来自于前脸中网,金领结车标上方的细窄中网由13款的正梯形改为倒梯形,同时两侧向外延伸与车灯相连。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14款Malibu的车侧线条与前代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我们租用的这辆2014款Malibu配备的是带透镜的卤素大灯,同时尾灯也没有采用高配车型上的红色方形LED灯组设计,而是依旧选择了与国产迈锐宝相同的上红下白双色卤素灯设计;排气也是采用了低调的隐藏式设计。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尽管是低配车型,但在轮胎尺寸的选择上并不吝啬,配备的是P235/50R18的固特异Eagle LS2(国产凯迪拉克XTS中低配车型同样选择的是该款轮胎)。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内饰方面,2014款Malibu的中控、仪表等部分依旧延续了前款设计,有所不同的是前排中央扶手的得到了加长,以方便驾驶者更舒服的将手臂搭在上面(与国内的迈锐宝主驾一侧单独延伸的设计有所不同)。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同时在2013款上已经被电子手刹取代的手刹拉杆又重新回归到了我们这辆2014款Malibu上,但前排中央通道的储物空间不仅没有因此被压缩,反而通过重新设计,要比前款还多出了专门放置手机的储物槽,这样一来前排就具备了双杯架和双手机槽的布置,驾驶者和副驾乘客的储物需求都得到了保证。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我们租用的这辆2014款Malibu从配置上看应该是中低配车型,并没有配备全皮座椅(坐垫和靠背中央为织物材质),坐垫偏硬,造型略有些平坦,包裹性比较差但支撑度尚可,比较让人不适应的是头枕设计,同样非常平的设计,且硬度很高,枕上去舒适度很一般。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国人比较在意的电动天窗、后排空调出风口、导航等配置在这款车上都付诸阙如没有配备,但主驾电动座椅、自动双区空调、定速巡航、安吉星等实用配置还是具备的。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前面提到过,雪佛兰宣称2014款Malibu的后排腿部空间相比前款增加超过了3cm,而在车身轴距没有变化的前提下,显然这样的改变来自于车身内部。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2014款Malibu将前排座椅的椅背进行薄化设计,以此换来了后排腿部空间的提升。在实际体验过程中,身高1.75米的体验者在保证前排空间足够宽敞的前提下坐进后排,腿部仍保有接近两拳的余量。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在储物空间方面,除了之前说过的前排保留了双杯架并多出的两个手机插槽外,后排中央扶手放倒后也可以得到双杯架和一个放置iPad的储物格,这一点与国产迈锐宝是相同的。前后车门储物槽都有容纳两个水瓶的空间,但后门储物格的造型有些斜且高度较低,因此容纳大瓶饮料可能会有些困难。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后备箱可以轻松容纳两个28寸拉杆箱,其实如果合理摆放(将箱子纵向摆放)最多可以装满3个28寸拉杆箱,但过程会有些麻烦。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与国产迈锐宝提供1.6T、2.0L和2.4L三款动力不同,美版Malibu只有2.0T和2.5L两种动力,而我们租到的这辆车搭载的是型号为LKW的2.5L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具备缸内直喷技术,同时相比2013款车型还加入了全新的气门升程控制系统(Intake Valve Lift Control IVLC)。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匹配这台2.5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是型号6T45的第二代S6六速手自一体变速箱(2.0T车型配备6T70),相比2013款车型搭载的6T40变速箱,采用更高强度组件的6T45最大承受扭矩由240N·m提升到了315N·m,可配备在前驱和四驱车型上(6T40仅能匹配前驱车型)。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不过在驾驶过程中,我们有些失望的发现Malibu漂亮的发动机账面数据(145kW(198Ps)@6300rpm;253N·m@4400rpm)并没有对其实际的动力表现提供多少帮助。似乎是对于线性的扭矩输出过于渴求,Malibu的动力设定过于保守,油门响应甚至有些迟缓,即便用掉多半段的行程也很难获得明显的提速感;继续催逼油门到底,随着转速的提升这种情况稍有好转,更滞后的升档时机带来了相对积极一些的扭矩输出,但提速过程依旧是平顺有余激情不足;与此同时在低扭状态下不错的静音表现也因为高亢的发动机声线开始侵入驾驶舱而受到影响。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切入手挡模式自行选择换挡时机是另一种将发动机从“沉睡”状态下唤醒的方式:尽管还谈不上什么推背感,但只要将换挡转速稍延后三四百转(自动模式下不足2000转即自行升档),就可以在依旧保持换挡平顺的前提下让动力衔接的更加流畅,而不是自动模式下那般的绵软和后继无力。另外还有一点需要适应的是,美版Malibu的手动换挡按钮是前后排列(前+后—),而国产的迈锐宝则是横向排列(右+左—)。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好在Malibu颇具质感的避震表现很快让我们重新对其产生好感,国产迈锐宝底盘的紧致程度本人早已深有体会(云南山路深度体验和青海试驾)。而美版Malibu的底盘不仅整体性上佳,且在厚重感的营造上还要更胜一筹;不仅是面对底特律市内早已年久失修、深坑“陷阱”遍地的糟糕路况(比北京三环的井盖路要恶劣得多),其避震器对震动的反应速度、滤震性能以及回弹的韧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还是在从底特律到芝加哥蜿蜒曲折的高速路上,当车辆高速过弯时悬架所提供的足够侧向支撑也让我们有信心仿照老美那种不减速过弯的驾驶方式。毕竟2014款Malibu针对底盘悬架以及避震系统都进行了重新调校(自雪佛兰旗下更高级别的Impala车型上借鉴而来)有如此表现也不足为奇。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还有一处细节的改进也对2014款Malibu驾驶质感的提升有所帮助,相比2013款Malibu Eco车型上发动机自动启停系统运作时那令人难以忍受的抖动,14款在这方面的处理要高明许多:首先是自动启停的时机判断更加准确和科学,在车身完全静止后发动机才会自动熄火(相较之下13款要粗暴许多);另外熄火时也基本不会有任何扰人的抖动传递驾驶者和乘客,发动机启动时的震动也明显轻微柔和了许多。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当然,发动机自动启停系统的加入主要还是为了照顾燃油经济性,同时由于全新的可变气门升程技术(IVLC)的加入,雪佛兰官方宣称其油耗达到了35英里/加仑(高速油耗,约为国内的6.73L/百公里)和22英里/加仑(城市油耗,约为国内的10.16L/百公里)的水准。通过6天的实际使用时间和接近1400公里(高速里程接近1000公里)的行驶里程来看,我们这辆车综合油耗大约维持在11.2L左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样的油耗成绩是在比较极限的用车条件下得出的:全程都是3个成年男性乘坐,且大部分时间拖运着接近100公斤的行李(包括一整箱饮用水、三个装满的28寸行李箱、一个装满的20寸行李箱以及其他杂物),同时由于恰逢冬季,基本保持上车即开空调,因此这样的油耗表现我个人认为完全可以接受。

美国试驾雪佛兰Malibu

结语:相比国内厂商更加擅长的facelift,雪佛兰针对2014款Malibu这样一款年度改款车型进行了包括动力、底盘等方面的修改和升级,似乎有些过于大动干戈了。不过联想到Malibu在2013年度美国本土的市场表现之后,这样的做法也就可以理解了:据北美权威机构统计,2013年度Malibu销量不仅落后于传统日系三强(Camry、Accord、Maxima),同时也被老对手福特Fusion(国内的新蒙迪欧)以及现代的Sonata(国内的索纳塔八)甩在了身后,这样的成绩显然无法令人满意。不过在经历了这次有针对性的改款之后,2014款Malibu已然可以从容的向世人展示其收复失地的野心。

57 条评论,一键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