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爱卡研究院 原创]
从雪铁龙DS上那套在当时足以傲视同侪的液压高度可调避震系统,再到如今全新奔驰S所配备的令人惊艳的“魔术车身”技术(MBC),各大汽车厂商似乎都在通过对悬挂、避震结构进行不辍的技术革新来诠释自己对“舒适”一词的理解。不过日产对此似乎有不同的看法,他们独辟蹊径的研发了一项成本更低,且从设计原理到实现手段都与上述系统完全不同的新技术——ARC主动行驶舒适控制系统,来达到类似的功效。这项新技术已经搭载在了北美2014款Rogue(即国内的奇骏)上,很快也会随着全新奇骏的上市与国内消费者见面。下面就让我们提前窥探一下这项新技术的奥妙所在。
什么是ARC
ARC——全称Active Ride Control(主动行驶舒适控制系统),光看名称显得既复杂又高端,但实际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当车辆遇到颠簸路段时,该系统会通过调节刹车力度以及发动机扭矩输出来对车身重心变化进行调整,以抵消在连续颠簸路段行驶时给车内乘客带来的震动起伏,提升乘坐舒适性。
下面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日产官方视频对这项技术的演示:
准确的说ARC应该是从ESP车身稳定系统上衍生出来的一项分支功能,这与同样出现在新奇骏上的ATC主动循迹控制系统(车辆过弯时通过控制四轮制动达到主动协调内外车轮转速,提升过弯性能的功效)以及AEB主动发动机制动辅助系统(同样是在车辆过弯时通过提供发动机制动并调节CVT变速器传动比达到最佳的入弯速度)在工作原理上是相似的。
通过视频可以看出,在遇到波形路面,ARC的运作只涉及发动机和制动系统,而车辆的悬挂避震并无变化,同时相比没有配备ARC系统的车辆,车身姿态也只是相对更加平稳,而并不如类似“魔术车身”技术那样通过对避震器阻尼调整,达到让车内的震动被充分过滤的程度。
喜欢类似的研究类文章?不要错过往期的精彩内容:
并非“过滤”,而是“抵消”
明白了ARC系统的工作原理后,我们也能很清楚的看出其与奔驰“魔术车身”(MAGIC BODY CONTROL)以及其他厂商相类似的减震技术之间所存在的明显差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魔术车身”等相似减震技术都是通过检测路面颠簸继而调整避震阻尼,来达到过滤震动的效能,而ARC则是在检测到震动后制造一种与路面震动反向的动态与之互相抵消。
其次魔术车身技术具备预判功能,其通过前风挡摄像头可对前方路面实时扫描,进而计算相关数据,最终将悬挂和避震系统调整至最平稳状态。而ARC从目前无论是官方提供的资料还是境外媒体的测试来看,并不具备这种提前预判功能,而是需要在车辆行驶到颠簸路段后才会做出相应反馈。
外媒对ARC系统评价(北美版2014款Rogue测试):
第三点,也就是在之前反复所提到的,即支持系统运作的车身机构不同:ARC是通过发动机与制动系统的作用来实现,而类似“魔术车身”等技术则是通过对悬挂和避震的调整来实现的。
结语:可以说ARC主动行驶舒适控制系统的研发体现出了日产的技术创新实力以及精明的经营之道。换一种思路,通过相对更简单同时更节省成本的方式来达到近似的功效,对商家及消费者无疑都是双赢的好局。至于ARC这套系统究竟能对驾乘舒适性提供多大的帮助,我们也会在拿到试驾车后第一时间为您带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