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 试驾 原创]
首先我们不妨来明确一点——Ghibli是玛莎拉蒂品牌中价格最亲民的一款,价格区间从89.80-139.8万元。单看这一串数字一点都不“便宜”,可是对于“识货”的人而言,真的太有诱惑力了!
这是Ghibli上市以来的第一次公开试驾,遗憾的是天公不作美,厂方安排的试驾活动不仅被延期,还被打了折扣,刺激的冰雪试驾被迫取消,我们仅在城区道路上简短试驾了一刻钟左右。所以只敢取名“简短感受”。留下些许悬念待借车试驾时再与大家一同分享。
·外观——还是那么的优雅
历史上,玛莎拉蒂有三款车名为Ghibli,它们分别诞生于1967年和1992年,如今这一名称的再次出现似乎缺乏了血脉的继承感,而且从设计造型的风格上比较,Ghibli更像是Quattroporte(总裁),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更习惯于称其“小总裁”的原因所在。
Ghibli来自何处?菲-克开发了全新的中级车平台,适应于集团下多个品牌下的新车型,这其中包括阿尔法·罗密欧的中级车和克莱斯勒新300C。
·内饰——甚至比总裁更漂亮
车内货真价实的真皮和木纹材质表明了它的身价,时尚、有格调的色彩搭配有别于来自徳国的竞争对手们,不需要太多的解释,自然而然的就会令人感觉到激情与奔放。
相比上市不久的总裁,Ghibli又更具亲和力,更将驾驶员视为被取悦的核心位置。潮流之下,Ghibli也在使用触摸屏,而且这套系统是来源于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虽然已经过一定包装,但内装系统与整车的格调不太相符,这也是在Ghibli身上发现的不完美之处。
·驾驶——比GT柔和太多,比总裁灵巧少许
全新的动力总成,3.0升V6涡轮增压+ZF 8AT的理性搭配很有时代感,似乎当下多数品牌都在朝这一方向转变。在刚刚上手的5分钟内,它便给人留下驯服且平顺的驾驶感受,只要不刻意深踩油门,转速指针永远停留在2000转以内,变速箱永远在积极的加减挡,极力配合发动机的动力输出。
撩人的排气声浪是玛莎拉蒂的一大特征,可是在Ghibli身上,似乎变得内敛了很多。正常驾驶时车内感觉较为平静,即便大脚油门加速,排气声浪也不够高亢激昂,除非开启Sport运动模式,打开旁通阀后能在大脚油门收油时听见几声回火的放炮声。
现场对比试驾了总裁、GT和Ghibli。总裁完全是那种沉稳有余的稳重,GT就像是一匹快马,时刻等候着你策马奔腾,而Ghibli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并且更靠近与总裁这个方向。
电磁悬挂开到运动,路感变得丰富,虽然不及GT那般轮廓清晰,但在同级别对手中应该是数一数二的硬朗了;方向盘力度适中,稍稍偏轻,按说如果需要偏向于舒适,应该选择电子助力才对,但是Ghibli是用的液压助力,据说开启运动模式后,转向会更加犀利,具体差异还待今后测试中印证。
说实话,Ghibli比总裁小了一圈,按说应该开起来更显灵活才对,但是总裁的确非常出色,开着完全不显大,所以Ghibli的驾驶感只比总裁显得稍稍紧致一点点。
·选Q4四驱还是后驱?
四驱版的最大意义说到底就是安全。虽然并未在冰雪赛道体验这套四驱系统的表现,但在公路上它与两驱版还是区别明显。虽然四驱版0-100公里加速时间更短,但在感受上,没有了电脑控制的动力前后分配所带来的微小延时和分动箱传动损耗,后驱版的动力输出更显直接,自然感觉更加运动。
不过在这一细分市场中,四驱的意义非同小可,在竞争对手面前毫无惧色,在消费者面前有更多了一份独具的价值感。
·玛莎这么做对吗?
有人担心Ghibli的推出是拿稀释品牌价值的方式换市场,这很令人担忧。但是细细想来,苹果曾经也是曲高和寡,直到推出了Ipod、Iphone才真正成为了一家大公司;另外保时捷当时推出卡宴,也是一片骂声,但最后市场证明了它的成功。
玛莎拉蒂坦言,完成2014年的销售目标就指望Ghibli了,而目前的热销也证明了它的成功,品牌价值固然重要,但若失去了市场份额,怕是什么都留不住了。
在我眼中Ghibli并不完美,还有不少细节都有优化和提升的空间,但是它足够有特点,它毕竟是一台玛莎拉蒂,当它停在你眼前时,你总在欣赏着每一条充满活力与优雅的线条;当它离开时,又陶醉在迷人的声浪里。